卷第五

關燈
死心不契。

    遂依湛堂于泐潭。

    一日潭普說曰。

    諸人苦苦就準上座覓佛法。

    遂拊膝曰。

    會麼。

    雪上加霜。

    又拊膝曰。

    若也不會。

    豈不見乾峰示衆曰。

    舉一不得舉二。

    放過一着。

    落在第二。

    師聞脫然颕悟。

    出世雲蓋。

    次遷雲岩。

    嘗和忠道者牧牛頌曰。

    兩角指天。

    四足踏地。

    拽斷鼻繩。

    牧甚屎屁。

    張無盡見之甚擊節。

    後退雲岩。

    過廬山栖賢。

    主翁意不欲納。

    乃曰。

    老老大大。

    正是質庫中典牛也。

    師聞之述一偈而去。

    曰質庫何曾解典牛。

    祇緣價重實難酬。

    想君本領無多子。

    畢竟難禁者一頭。

    因庵于武甯。

    [扁-戶+屍]曰典牛。

    終身不出。

    塗毒見之。

    已九十三矣。

    上堂。

    卓拄杖曰。

    久雨不晴劄。

    金烏飛在鐘樓角。

    又卓一下曰。

    猶在[谷-禾+卵]。

    複卓曰。

    一任衲僧名邈。

    上堂。

    馬祖一喚。

    百丈蹉過。

    臨濟小厮兒。

    向糞掃堆頭。

    拾得一隻破艹鞋。

    胡喝亂喝。

    師震聲喝曰。

    喚作胡喝亂喝得麼。

    上堂。

    象骨輥球能已盡。

    玄沙斫牌伎亦窮。

    還知麼。

    火星入袴口。

    事出急家門。

    上堂。

    三百五百。

    銅頭鐵額。

    木笛橫吹。

    誰家接拍。

    時有僧出。

    師曰。

    也是賊過後張弓。

    上堂。

    寶峰有一訣。

    對衆分明說。

    昨夜三更前。

    烏龜吞卻鼈。

    至節上堂。

    晷運推移。

    日南長至。

    布裈不洗。

    無來換贊。

    大小玉泉。

    無風浪起。

    雲岩路見不平。

    直下一錘粉碎。

    遂高聲曰。

    看腳下。

     大沩瑃法嗣 眉州中岩慧目蘊能禅師 本郡呂氏子。

    年二十二。

    于村落一富室為校書。

    偶遊山寺。

    見禅冊閱之。

    似有得。

    即裂冠圓具。

    一缽遊方。

    首參寶勝澄甫禅師。

    所趣頗異。

    至荊湖。

    谒永安喜。

    真如喆。

    德山繪。

    造詣益高。

    迨抵大沩。

    沩問。

    上座桑梓何處。

    師曰西川。

    曰我聞西川有普賢菩薩示現。

    是否。

    師曰。

    今日得瞻慈相。

    曰白象何在。

    師曰。

    爪牙已具。

    曰還會轉身麼。

    師提坐具繞禅床一匝。

    沩曰。

    不是者個道理。

    師趨出。

    一日沩為衆入室。

    問僧。

    黃巢過後。

    還有人收得劍麼。

    僧豎起拳。

    沩曰。

    菜刀子。

    僧曰。

    争奈受用不盡。

    沩喝出。

    次問師。

    黃巢過後。

    還有人收得劍麼。

    師亦豎起拳。

    沩曰。

    也祇是菜刀子。

    師曰。

    殺得人即休。

    遂近前攔胸築之。

    沩曰。

    三十年弄馬騎。

    今日被驢子撲。

    後還蜀。

    庵子舊址。

    應四衆之請。

    出住報恩。

    上堂。

    龍濟道。

    萬法是心光。

    諸緣唯性曉。

    本無迷悟人。

    祇要今日了。

    師曰。

    既無迷悟。

    了個甚麼。

    咄。

    上堂。

    舉雪峰一日普請搬柴。

    中路見一僧。

    遂擲下一段柴曰。

    一大藏教祇說者個。

    後來真如喆道。

    一大藏教不說者個。

    據此二尊宿說話。

    是同是别。

    山僧則不然。

    豎起拂子曰。

    提起則如是我聞。

    放下則信受奉行。

    室中問崇真氈頭。

    如何是你空劫已前父母。

    真領悟曰。

    和尚且低聲。

    遂獻投機頌曰。

    萬年倉裡曾饑馑。

    大海中住盡長渴。

    當初尋時尋不見。

    如今避時避不得。

    師為印可。

    一日與黃提刑奕棋次。

    黃問。

    數局之中。

    無一局同。

    千着萬着則故是。

    如何是那一着。

    師提起棋子示之。

    黃伫思。

    師曰。

    不見道。

    從前十九路。

    迷殺幾多人。

    師住持三十餘載。

    凡說法。

    不許錄其語。

    臨終書偈趺坐而化。

    阇維時暴風忽起。

    煙所至處。

    皆雨設利。

    道俗斸其地皆得之。

    心舌不壞。

    塔于本山。

     懷安軍雲頂寶覺宗印禅師 上堂。

    古者道。

    識得凳子。

    周匝有餘。

    又道。

    識得凳子。

    天地懸殊。

    山僧總不恁麼。

    識得凳子。

    是甚麼閑家具。

    一日普說罷。

    師曰。

    諸子莫要散去。

    更聽一頌。

    乃曰。

    四十九年。

    一場熱閧。

    八十七春。

    老漢獨弄。

    誰少誰多。

    一般作夢。

    歸去來兮。

    梅梢雪重。

    言訖下座。

    倚杖而逝。

     昭覺純白法嗣 成都府信相宗顯正覺禅師 潼川王氏子。

    少為進士有聲。

    嘗晝掬溪水為戲。

    至夜思之。

    遂見水泠然盈室。

    欲汲之不可。

    而塵境自空。

    曰吾世網裂矣。

    往依昭覺得度。

    具滿分戒。

    後随衆咨參。

    覺一日問師。

    高高峰頂立。

    深深海底行。

    汝作麼生會。

    師于言下頓悟曰。

    釘殺腳跟也。

    覺拈起拂子曰。

    者個又作麼生。

    師一笑而出。

    服勤七祀。

    南遊至京師。

    曆淮浙。

    晚見五祖演和尚于海會。

    出問。

    未知關捩子。

    誰過趙州橋。

    趙州橋即不問。

    如何是關捩子。

    祖曰。

    汝且在門外立。

    師進步一踏而退。

    祖曰。

    許多時茶飯。

    元來也有人知滋味。

    明日入室。

    祖曰。

    你便是昨日問話底僧否。

    我固知你見處。

    祇是未過得白雲關在。

    師珍重便出。

    時圓悟為侍者。

    師以白雲關意扣之。

    悟曰。

    你但直下會取。

    師笑曰。

    我不是不會。

    祇是未谙。

    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