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
坐脫于香城山。
羅漢祖印林法嗣 綿州富樂智靜禅師 僧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
六耳不同謀。
僧雲。
意旨如何。
師曰。
逢人但恁麼舉。
大鑒下第十四世 白雲端法嗣 蕲州五祖法演禅師 綿州鄧氏子。
三十五始棄家祝發。
受具。
往成都習唯識百法論。
因聞菩薩入見道時。
智與理冥。
境與神會。
不分能證所證。
西天外道嘗難比丘曰。
既不分能證所證。
卻以何為證。
無能對者。
外道貶之。
令不鳴鐘鼓。
反披袈裟。
三藏奘法師至彼。
救此義曰。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乃通其難。
師曰。
冷暖則可知矣。
作麼生是自知底事。
遂質本講曰。
不知自知之理如何。
講莫疏其問。
但誘曰。
汝欲明此。
當往南方。
扣傳佛心宗者。
師即負笈出關。
所見尊宿。
無不以此咨決。
所疑終不破。
洎谒圓照本禅師。
古今因緣會盡。
唯不會僧問興化。
四方八面來時如何。
化雲打中間底。
僧作禮。
化雲。
我昨日赴個村齋。
中途遇一陣卒風暴雨。
卻向古廟裡避得過。
請益本。
本雲。
此是臨濟下因緣。
須是問他家兒孫始得。
師遂谒浮山遠禅師。
請益前話。
遠雲。
我有個譬喻說似你。
你一似個三家村裡賣柴漢子。
把個匾擔。
向十字街頭立地問人。
中書堂今日商量甚麼事。
師默計雲。
若如此。
大故未在。
遠一日語師曰。
吾老矣。
恐虛度子光陰。
可往依白雲。
此老雖後生。
吾未識面。
但見其頌臨濟三頓棒話。
有過人處。
必能了子大事。
師潸然禮辭。
至白雲。
遂舉僧問南泉摩尼珠話請問。
雲叱之。
師領悟。
獻投機偈曰。
山前一片閑田地。
叉手叮咛問祖翁。
幾度賣來還自買。
為憐松竹引清風。
雲特印可。
令掌磨事。
未幾雲至語師曰。
有數禅客。
自廬山來。
皆有悟入處。
教伊說亦說得有來由。
舉因緣問伊亦明得。
教伊下語亦下得。
祇是未在。
師于是大疑。
私自計曰。
既悟了。
說亦說得。
明亦明得。
如何卻未在。
遂參究累日。
忽然省悟。
從前寶惜一時放下。
走見白雲。
雲為手舞足蹈。
師亦一笑而已。
師後曰。
吾因茲出一身白汗。
便明得下載清風。
雲一日示衆曰。
古人道。
如鏡鑄像。
像成後。
鏡在甚麼處。
衆下語不契。
舉以問師。
師近前問訊曰。
也不較多。
雲笑曰。
須是道者始得。
乃命分座開示方來。
初住四面。
遷白雲。
晚居東山。
僧問。
攜筇領衆。
祖令當行。
坐斷要津。
師意如何。
師曰。
秋風吹渭水。
落葉滿長安。
曰四面無門山嶽秀。
今朝且得主人歸。
師曰。
你道路頭在甚麼處。
曰為甚麼對面不相識。
師曰。
且喜到來。
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師曰。
人貧智短。
馬瘦毛長。
問如何是白雲為人親切處。
師曰。
捩轉鼻孔。
曰便恁麼去時如何。
師曰。
不知痛癢漢。
問達磨面壁意旨如何。
師曰。
計較未成。
曰二祖立雪時如何。
師曰。
将錯就錯。
曰祇如斷臂安心又作麼生。
師曰。
炀帝開汴河。
問百尺竿頭如何進步。
師曰。
快走始得。
問如何是臨濟下事。
師曰。
五逆聞雷。
曰如何是雲門下事。
師曰。
紅旗閃爍。
曰如何是曹洞下事。
師曰。
馳書不到家。
曰如何是沩仰下事。
師曰。
斷碑橫古路。
僧禮拜。
師曰。
何不問法眼下事。
曰留與和尚。
師曰。
巡人犯夜。
問如何是白雲一滴水。
師曰。
打碓打磨。
曰飲者如何。
師曰。
教你無着面處。
問天下人舌頭。
盡被白雲坐斷。
白雲舌頭甚麼人坐斷。
師曰。
東村王大翁。
師乃曰。
适來思量得一則因緣。
而今早忘了也。
卻是拄杖子記得。
乃拈拄杖曰。
拄杖子也忘了。
遂卓一下曰。
同坑無異土。
咄。
上堂。
幸然無一事。
行腳要參禅。
卻被禅相惱。
不透祖師關。
如何是祖師關。
把火入牛欄。
上堂。
恁麼恁麼。
鰕跳不出鬥。
不恁麼不恁麼。
弄巧成拙。
軟似鐵硬如泥。
金剛眼睛十二兩。
衲僧手裡秤頭低。
有價數沒商量。
無鼻孔底将甚麼聞香。
上堂。
難難。
幾何般。
易易。
沒巴鼻。
好好催人老。
默默從此得。
過者四重關了。
泗州人見大聖。
參。
丹霞淳法嗣 真州長蘆真歇清了禅師 左綿雍氏子。
襁褓入寺見佛。
喜動眉睫。
鹹異之。
年十八。
試法華得度。
往成都大慈習經論。
領大意。
出蜀至沔漢。
扣丹霞之室。
霞問。
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
師拟對。
霞曰。
你鬧在且去。
一日登缽盂峰。
豁然契悟。
徑歸侍立。
霞掌曰。
将謂你知有。
師欣然拜之。
翌日霞上堂曰。
日照孤峰翠。
月臨溪水寒。
祖師玄妙訣。
莫向寸心安。
便下座。
師直前曰。
今日升座。
更瞞某不得也。
霞曰。
你試舉我今日升座看。
師良久。
霞曰。
将謂你瞥地。
師便出。
後遊五台。
之京師。
浮汴直抵長蘆。
谒祖照。
一語契投。
命為侍者
坐脫于香城山。
羅漢祖印林法嗣 綿州富樂智靜禅師 僧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
六耳不同謀。
僧雲。
意旨如何。
師曰。
逢人但恁麼舉。
大鑒下第十四世 白雲端法嗣 蕲州五祖法演禅師 綿州鄧氏子。
三十五始棄家祝發。
受具。
往成都習唯識百法論。
因聞菩薩入見道時。
智與理冥。
境與神會。
不分能證所證。
西天外道嘗難比丘曰。
既不分能證所證。
卻以何為證。
無能對者。
外道貶之。
令不鳴鐘鼓。
反披袈裟。
三藏奘法師至彼。
救此義曰。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乃通其難。
師曰。
冷暖則可知矣。
作麼生是自知底事。
遂質本講曰。
不知自知之理如何。
講莫疏其問。
但誘曰。
汝欲明此。
當往南方。
扣傳佛心宗者。
師即負笈出關。
所見尊宿。
無不以此咨決。
所疑終不破。
洎谒圓照本禅師。
古今因緣會盡。
唯不會僧問興化。
四方八面來時如何。
化雲打中間底。
僧作禮。
化雲。
我昨日赴個村齋。
中途遇一陣卒風暴雨。
卻向古廟裡避得過。
請益本。
本雲。
此是臨濟下因緣。
須是問他家兒孫始得。
師遂谒浮山遠禅師。
請益前話。
遠雲。
我有個譬喻說似你。
你一似個三家村裡賣柴漢子。
把個匾擔。
向十字街頭立地問人。
中書堂今日商量甚麼事。
師默計雲。
若如此。
大故未在。
遠一日語師曰。
吾老矣。
恐虛度子光陰。
可往依白雲。
此老雖後生。
吾未識面。
但見其頌臨濟三頓棒話。
有過人處。
必能了子大事。
師潸然禮辭。
至白雲。
遂舉僧問南泉摩尼珠話請問。
雲叱之。
師領悟。
獻投機偈曰。
山前一片閑田地。
叉手叮咛問祖翁。
幾度賣來還自買。
為憐松竹引清風。
雲特印可。
令掌磨事。
未幾雲至語師曰。
有數禅客。
自廬山來。
皆有悟入處。
教伊說亦說得有來由。
舉因緣問伊亦明得。
教伊下語亦下得。
祇是未在。
師于是大疑。
私自計曰。
既悟了。
說亦說得。
明亦明得。
如何卻未在。
遂參究累日。
忽然省悟。
從前寶惜一時放下。
走見白雲。
雲為手舞足蹈。
師亦一笑而已。
師後曰。
吾因茲出一身白汗。
便明得下載清風。
雲一日示衆曰。
古人道。
如鏡鑄像。
像成後。
鏡在甚麼處。
衆下語不契。
舉以問師。
師近前問訊曰。
也不較多。
雲笑曰。
須是道者始得。
乃命分座開示方來。
初住四面。
遷白雲。
晚居東山。
僧問。
攜筇領衆。
祖令當行。
坐斷要津。
師意如何。
師曰。
秋風吹渭水。
落葉滿長安。
曰四面無門山嶽秀。
今朝且得主人歸。
師曰。
你道路頭在甚麼處。
曰為甚麼對面不相識。
師曰。
且喜到來。
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師曰。
人貧智短。
馬瘦毛長。
問如何是白雲為人親切處。
師曰。
捩轉鼻孔。
曰便恁麼去時如何。
師曰。
不知痛癢漢。
問達磨面壁意旨如何。
師曰。
計較未成。
曰二祖立雪時如何。
師曰。
将錯就錯。
曰祇如斷臂安心又作麼生。
師曰。
炀帝開汴河。
問百尺竿頭如何進步。
師曰。
快走始得。
問如何是臨濟下事。
師曰。
五逆聞雷。
曰如何是雲門下事。
師曰。
紅旗閃爍。
曰如何是曹洞下事。
師曰。
馳書不到家。
曰如何是沩仰下事。
師曰。
斷碑橫古路。
僧禮拜。
師曰。
何不問法眼下事。
曰留與和尚。
師曰。
巡人犯夜。
問如何是白雲一滴水。
師曰。
打碓打磨。
曰飲者如何。
師曰。
教你無着面處。
問天下人舌頭。
盡被白雲坐斷。
白雲舌頭甚麼人坐斷。
師曰。
東村王大翁。
師乃曰。
适來思量得一則因緣。
而今早忘了也。
卻是拄杖子記得。
乃拈拄杖曰。
拄杖子也忘了。
遂卓一下曰。
同坑無異土。
咄。
上堂。
幸然無一事。
行腳要參禅。
卻被禅相惱。
不透祖師關。
如何是祖師關。
把火入牛欄。
上堂。
恁麼恁麼。
鰕跳不出鬥。
不恁麼不恁麼。
弄巧成拙。
軟似鐵硬如泥。
金剛眼睛十二兩。
衲僧手裡秤頭低。
有價數沒商量。
無鼻孔底将甚麼聞香。
上堂。
難難。
幾何般。
易易。
沒巴鼻。
好好催人老。
默默從此得。
過者四重關了。
泗州人見大聖。
參。
丹霞淳法嗣 真州長蘆真歇清了禅師 左綿雍氏子。
襁褓入寺見佛。
喜動眉睫。
鹹異之。
年十八。
試法華得度。
往成都大慈習經論。
領大意。
出蜀至沔漢。
扣丹霞之室。
霞問。
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
師拟對。
霞曰。
你鬧在且去。
一日登缽盂峰。
豁然契悟。
徑歸侍立。
霞掌曰。
将謂你知有。
師欣然拜之。
翌日霞上堂曰。
日照孤峰翠。
月臨溪水寒。
祖師玄妙訣。
莫向寸心安。
便下座。
師直前曰。
今日升座。
更瞞某不得也。
霞曰。
你試舉我今日升座看。
師良久。
霞曰。
将謂你瞥地。
師便出。
後遊五台。
之京師。
浮汴直抵長蘆。
谒祖照。
一語契投。
命為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