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漢州人。
壯為僧。
即出峽依琅琊。
一語忽投。
群疑頓息。
琅琊可之。
未幾令分座。
淨空居士郭功甫。
過門問道。
與厚。
及師領歸宗時。
功甫任南昌尉。
俄郡守恚師不為禮。
窘甚。
遂作書寄功甫曰。
某世緣尚有六年。
奈州主抑逼。
當棄餘喘。
托生公家。
願無見阻。
功甫閱書驚喜。
且颔之。
中夜其妻夢間。
見師入其寝。
失聲曰。
此不是和尚來處。
功甫撼而問之。
妻詳以告。
呼燈取書示之。
相笑不已。
遂孕。
及生乃名宣老。
期年記問如昔。
至三歲。
白雲端禅師抵其家。
始見之曰。
吾侄來也。
雲曰。
與和尚相别幾年。
宣倒指曰。
四年矣。
雲曰。
甚處相别。
曰白蓮莊上。
雲曰。
以何為驗。
曰爹爹媽媽明日請和尚齋。
忽聞推車聲。
雲問。
門外是甚麼聲。
宣以手作推車勢。
雲曰。
過後如何。
曰平地兩條渠。
果六周無疾而逝。
浮山遠法嗣 荊門軍玉泉謂芳禅師 僧問。
從上諸聖。
以何法示人。
師拈起拄杖。
僧曰。
學人不會。
師曰。
兩手分付。
僧拟議。
師便打。
稱心倧法嗣 彭州慧日堯禅師 僧問。
古者道。
我有一句。
待無舌人解語。
卻向汝道。
未審意旨如何。
師曰。
無影樹下好商量。
僧禮拜。
師曰。
瓦解冰消。
大鑒下第十三世 雙峰回法嗣 阆州光國文贊禅師 僧問。
不二之法。
請師速道。
師曰領。
曰恁麼則人人有分也。
師曰了。
曰錦屏天下少。
光國世間稀。
師曰退。
玉泉謂芳法嗣 安州延福智興禅師 西川人。
出家受具後。
即造玉泉芳禅師法席。
發明心地。
初住漸源。
次遷黃梅龍華。
晚住延福。
師語不談玄。
行不修潔。
身不禀儀。
衆不喜見。
逝後靈異不測。
報應如響。
缁素追仰遺體塑飾。
祈禱尤盛。
芙蓉楷法嗣 鄧州丹霞子淳禅師 劍州賈氏子。
弱冠為僧。
徹證於芙蓉之室。
上堂。
乾坤之内。
宇宙之間。
中有一寶。
秘在形山。
肇法師恁麼道。
祇解指蹤話迹。
且不能拈示於人。
丹霞今日擘開宇宙。
打破形山。
為諸人拈出。
具眼者辨取。
以拄杖卓一下曰。
還見麼。
鹭鸶立雪非同色。
明月蘆花不似他。
上堂。
舉德山示衆曰。
我宗無語句。
實無一法與人。
德山恁麼說話。
可謂是祇知入艹求人。
不覺通身泥水。
子細觀來。
祇具一隻眼。
若是丹霞則不然。
我宗有語句。
金刀剪不開。
深深玄妙旨。
玉女夜懷胎。
上堂。
亭亭日午猶虧半。
寂寂三更尚未圓。
六戶不曾知暖意。
往來常在月明前。
上堂。
寶月流輝。
澄潭布影。
水無蘸月之意。
月無分照之心。
水月兩忘。
方可稱斷。
所以道。
升天底事直須揚卻。
十成底事直須去卻。
擲地金聲。
不須回顧。
若能如是。
始解向異類中行。
諸人到者裡。
還相委悉麼。
良久曰。
常行不舉人間步。
披毛戴角混塵泥。
僧問。
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
師曰。
金菊乍開蜂競采。
曰見後如何。
師曰。
苗枯花謝了無依。
宣和己亥春示寂。
塔全身於洪山之南。
洪州寶峰闡提惟照禅師 簡州李氏子。
幼超邁而惡俗。
一日授書。
至性相近也。
習相遠也。
遽曰。
凡聖本一體。
以習故差别。
我知之矣。
即趯成都。
師鹿苑清泰處。
年十九剃染登具。
泰令聽起信於大慈。
師辄歸卧。
泰诘之。
師曰。
既稱正信大乘。
豈言說所能了。
乃虛心遊方。
谒芙蓉於大洪。
嘗夜坐閣道。
适風雪震薄。
聞警盜者傳呼過之。
随有所得辭去。
大觀中。
芙蓉嬰難。
師自三吳欲趨沂水。
仆夫迷道。
師舉杖擊之。
忽大悟。
歎曰。
是地非鳌山也邪。
比至沂。
芙蓉望而喜曰。
紹隆吾宗。
必子數輩矣。
因留躬耕湖上累年。
智證成就。
出領招提。
遷甘露三祖。
宣知壬寅。
诏補圓通。
棄去。
複居泐潭。
上堂。
古佛道。
我初成正覺。
親見大地衆生悉皆成正覺。
又道。
深固幽遠。
無人能到。
[囗@力]。
沒見識漢。
好龍頭蛇尾。
便下座。
上堂。
過去諸佛已入涅盤了也。
汝等諸人不應追念。
未來諸佛未出於世。
汝等諸人不要妄想。
正當今日。
你是何人。
參。
上堂。
伯夷隘。
柳下惠不恭。
君子不由也。
二邊不立。
中道不安時作麼生。
拈拄杖曰。
鴛鴦繡出從君看。
不把金針度與人。
上堂。
大陽門下妙唱彌高。
明月堂前知音蓋寡。
不免舟橫江渚。
棹舉清波。
唱慶堯年。
和清平樂。
如斯告報。
普請承當。
拟議之間。
白雲萬裡。
上堂。
本自不生。
今亦無滅。
是死不得底樣子。
當處出生。
随處滅盡。
是活生受底規模。
大丈夫漢。
直須處生死流。
卧荊棘林。
俯仰屈伸。
随機施設。
能如是也。
無量方便。
莊嚴三昧。
大解脫門。
蕩然頓開。
其或未然。
無量煩惱。
一切塵勞。
嶽立面前。
塞卻古路。
上堂。
古人道。
惰肢體。
黜聰明。
離形去智。
同于大通。
正當恁麼時。
且道是甚麼人。
删詩書。
定禮樂。
還委悉麼。
禮雲禮雲。
玉帛雲乎哉。
樂雲樂雲。
鐘鼓雲乎哉。
問承師有言。
雲黯黯處獨秀峰挺出。
月朦胧裡泐潭水光生。
豈不是寶峰境。
師曰。
若是寶峰境。
憑君子細看。
曰如何是境中人。
師曰。
看取令行時。
曰祇如承言須會宗。
勿自立規矩。
如何是和尚宗。
師曰。
須知雲外千峰上。
别有靈松帶露寒。
值雪。
僧問。
祖師西來即不問。
時節因緣事若何。
師曰。
一片兩片三四片。
落在眼中猶不薦。
建炎二年正月七日示寂。
阇維得設利如珠琲。
舌齒不壞。
塔于寺之西峰。
錦江禅燈卷第三
壯為僧。
即出峽依琅琊。
一語忽投。
群疑頓息。
琅琊可之。
未幾令分座。
淨空居士郭功甫。
過門問道。
與厚。
及師領歸宗時。
功甫任南昌尉。
俄郡守恚師不為禮。
窘甚。
遂作書寄功甫曰。
某世緣尚有六年。
奈州主抑逼。
當棄餘喘。
托生公家。
願無見阻。
功甫閱書驚喜。
且颔之。
中夜其妻夢間。
見師入其寝。
失聲曰。
此不是和尚來處。
功甫撼而問之。
妻詳以告。
呼燈取書示之。
相笑不已。
遂孕。
及生乃名宣老。
期年記問如昔。
至三歲。
白雲端禅師抵其家。
始見之曰。
吾侄來也。
雲曰。
與和尚相别幾年。
宣倒指曰。
四年矣。
雲曰。
甚處相别。
曰白蓮莊上。
雲曰。
以何為驗。
曰爹爹媽媽明日請和尚齋。
忽聞推車聲。
雲問。
門外是甚麼聲。
宣以手作推車勢。
雲曰。
過後如何。
曰平地兩條渠。
果六周無疾而逝。
浮山遠法嗣 荊門軍玉泉謂芳禅師 僧問。
從上諸聖。
以何法示人。
師拈起拄杖。
僧曰。
學人不會。
師曰。
兩手分付。
僧拟議。
師便打。
稱心倧法嗣 彭州慧日堯禅師 僧問。
古者道。
我有一句。
待無舌人解語。
卻向汝道。
未審意旨如何。
師曰。
無影樹下好商量。
僧禮拜。
師曰。
瓦解冰消。
大鑒下第十三世 雙峰回法嗣 阆州光國文贊禅師 僧問。
不二之法。
請師速道。
師曰領。
曰恁麼則人人有分也。
師曰了。
曰錦屏天下少。
光國世間稀。
師曰退。
玉泉謂芳法嗣 安州延福智興禅師 西川人。
出家受具後。
即造玉泉芳禅師法席。
發明心地。
初住漸源。
次遷黃梅龍華。
晚住延福。
師語不談玄。
行不修潔。
身不禀儀。
衆不喜見。
逝後靈異不測。
報應如響。
缁素追仰遺體塑飾。
祈禱尤盛。
芙蓉楷法嗣 鄧州丹霞子淳禅師 劍州賈氏子。
弱冠為僧。
徹證於芙蓉之室。
上堂。
乾坤之内。
宇宙之間。
中有一寶。
秘在形山。
肇法師恁麼道。
祇解指蹤話迹。
且不能拈示於人。
丹霞今日擘開宇宙。
打破形山。
為諸人拈出。
具眼者辨取。
以拄杖卓一下曰。
還見麼。
鹭鸶立雪非同色。
明月蘆花不似他。
上堂。
舉德山示衆曰。
我宗無語句。
實無一法與人。
德山恁麼說話。
可謂是祇知入艹求人。
不覺通身泥水。
子細觀來。
祇具一隻眼。
若是丹霞則不然。
我宗有語句。
金刀剪不開。
深深玄妙旨。
玉女夜懷胎。
上堂。
亭亭日午猶虧半。
寂寂三更尚未圓。
六戶不曾知暖意。
往來常在月明前。
上堂。
寶月流輝。
澄潭布影。
水無蘸月之意。
月無分照之心。
水月兩忘。
方可稱斷。
所以道。
升天底事直須揚卻。
十成底事直須去卻。
擲地金聲。
不須回顧。
若能如是。
始解向異類中行。
諸人到者裡。
還相委悉麼。
良久曰。
常行不舉人間步。
披毛戴角混塵泥。
僧問。
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
師曰。
金菊乍開蜂競采。
曰見後如何。
師曰。
苗枯花謝了無依。
宣和己亥春示寂。
塔全身於洪山之南。
洪州寶峰闡提惟照禅師 簡州李氏子。
幼超邁而惡俗。
一日授書。
至性相近也。
習相遠也。
遽曰。
凡聖本一體。
以習故差别。
我知之矣。
即趯成都。
師鹿苑清泰處。
年十九剃染登具。
泰令聽起信於大慈。
師辄歸卧。
泰诘之。
師曰。
既稱正信大乘。
豈言說所能了。
乃虛心遊方。
谒芙蓉於大洪。
嘗夜坐閣道。
适風雪震薄。
聞警盜者傳呼過之。
随有所得辭去。
大觀中。
芙蓉嬰難。
師自三吳欲趨沂水。
仆夫迷道。
師舉杖擊之。
忽大悟。
歎曰。
是地非鳌山也邪。
比至沂。
芙蓉望而喜曰。
紹隆吾宗。
必子數輩矣。
因留躬耕湖上累年。
智證成就。
出領招提。
遷甘露三祖。
宣知壬寅。
诏補圓通。
棄去。
複居泐潭。
上堂。
古佛道。
我初成正覺。
親見大地衆生悉皆成正覺。
又道。
深固幽遠。
無人能到。
[囗@力]。
沒見識漢。
好龍頭蛇尾。
便下座。
上堂。
過去諸佛已入涅盤了也。
汝等諸人不應追念。
未來諸佛未出於世。
汝等諸人不要妄想。
正當今日。
你是何人。
參。
上堂。
伯夷隘。
柳下惠不恭。
君子不由也。
二邊不立。
中道不安時作麼生。
拈拄杖曰。
鴛鴦繡出從君看。
不把金針度與人。
上堂。
大陽門下妙唱彌高。
明月堂前知音蓋寡。
不免舟橫江渚。
棹舉清波。
唱慶堯年。
和清平樂。
如斯告報。
普請承當。
拟議之間。
白雲萬裡。
上堂。
本自不生。
今亦無滅。
是死不得底樣子。
當處出生。
随處滅盡。
是活生受底規模。
大丈夫漢。
直須處生死流。
卧荊棘林。
俯仰屈伸。
随機施設。
能如是也。
無量方便。
莊嚴三昧。
大解脫門。
蕩然頓開。
其或未然。
無量煩惱。
一切塵勞。
嶽立面前。
塞卻古路。
上堂。
古人道。
惰肢體。
黜聰明。
離形去智。
同于大通。
正當恁麼時。
且道是甚麼人。
删詩書。
定禮樂。
還委悉麼。
禮雲禮雲。
玉帛雲乎哉。
樂雲樂雲。
鐘鼓雲乎哉。
問承師有言。
雲黯黯處獨秀峰挺出。
月朦胧裡泐潭水光生。
豈不是寶峰境。
師曰。
若是寶峰境。
憑君子細看。
曰如何是境中人。
師曰。
看取令行時。
曰祇如承言須會宗。
勿自立規矩。
如何是和尚宗。
師曰。
須知雲外千峰上。
别有靈松帶露寒。
值雪。
僧問。
祖師西來即不問。
時節因緣事若何。
師曰。
一片兩片三四片。
落在眼中猶不薦。
建炎二年正月七日示寂。
阇維得設利如珠琲。
舌齒不壞。
塔于寺之西峰。
錦江禅燈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