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關燈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我當摟其窟穴。

    滅其種類。

    以報佛恩。

    遂擔青龍疏鈔出蜀。

    至澧陽路上。

    見一婆子賣餅。

    因息肩買餅點心。

    婆指擔曰。

    者個是甚麼文字。

    師曰。

    青龍疏鈔。

    婆曰。

    講何經。

    師曰。

    金剛經。

    婆曰。

    我有一問。

    你若答得。

    施與點心。

    若答不得。

    且别處去。

    金剛經道。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未審上座點那個心。

    師無語。

    遂往龍潭。

    至法堂曰。

    久向龍潭。

    及乎到來。

    潭又不見。

    龍又不現。

    潭引身曰。

    子親到龍潭。

    師無語。

    遂栖止焉。

    一夕侍立次。

    潭曰。

    更深何不下去。

    師珍重便出。

    卻回曰。

    外面黑。

    潭點紙燭度與師。

    師拟接。

    潭複吹滅。

    師於此大悟。

    便禮拜。

    潭曰。

    子見個甚麼。

    師曰。

    從今向去。

    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也。

    至來日。

    龍潭升座謂衆曰。

    可中有一漢。

    牙如劍樹。

    口似血盆。

    一棒打不回頭。

    他時向孤峰頂上。

    立吾道去在。

    師将疏鈔。

    堆法堂前。

    舉火炬曰。

    窮諸玄辯。

    若一毫置於太虛。

    竭世樞機。

    似一滴投於巨壑。

    遂焚之。

    於是禮辭。

    直抵沩山。

    挾複子上法堂。

    從西過東。

    從東過西。

    顧視方丈曰。

    有麼有麼。

    山坐次殊不顧盻。

    師曰無無。

    便出。

    至門首乃曰。

    雖然如此。

    也不得草草。

    遂具威儀再入相見。

    才跨門提起坐具曰。

    和尚。

    山拟取拂子。

    師便喝。

    拂袖而出。

    沩山至晚問首座。

    今日新到在否。

    座曰。

    當時背卻法堂着草鞋出去也。

    山曰。

    此子已後向孤峰頂上。

    盤結草庵。

    呵佛罵祖去在。

    師住澧陽三十年。

    屬唐武宗廢教。

    避難於獨浮山之石室。

    大中初。

    武陵太守薛廷望。

    再崇德山精舍。

    号古德禅院。

    将訪求哲匠住持。

    聆師道行。

    屢請不下山。

    廷望乃設詭計。

    遣吏以茶鹽誣之。

    言犯禁法。

    取師入州。

    瞻禮堅請。

    居之大闡宗風。

    上堂。

    若也於己無事。

    則勿妄求。

    妄求而得。

    亦非得也。

    汝但無事於心。

    無心於事。

    則虛而靈。

    空而妙。

    若毛端許言之本末者。

    皆為自欺。

    何故。

    毫厘系念。

    三塗業因。

    瞥爾情生。

    萬劫羁鎖。

    聖名凡号盡是虛聲。

    殊相劣形皆為幻色。

    汝欲求之。

    得無累乎。

    及其厭之。

    又成大患。

    終而無益。

    小參示衆曰。

    今夜不答話。

    問話者三十棒。

    時有僧出禮拜。

    師便打。

    僧曰。

    某甲話也未問。

    和尚因甚麼打某甲。

    師曰。

    汝是甚麼處人。

    曰新羅人。

    師曰。

    未跨船舷。

    好與三十棒。

    僧參。

    師問維那。

    今日幾人新到。

    曰八人。

    師曰。

    喚來一時生按着。

    龍牙問。

    學人仗镆铘劍。

    拟取師頭時如何。

    師引頸近前曰[囗@力]。

    牙曰。

    頭落也。

    師呵呵大笑。

    牙後到洞山舉前話。

    山曰。

    德山道甚麼。

    牙曰。

    德山無語。

    洞曰。

    莫道無語。

    且将德山落底頭。

    呈似老僧看。

    牙方省便忏謝。

    有僧舉似師。

    師曰。

    洞山老人不識好惡。

    者漢死來多少時。

    救得有甚麼用處。

    僧問。

    如何是菩提。

    師打曰出去。

    莫向者裡屙。

    問如何是佛。

    師曰。

    佛是西天老比丘。

    雪峰問。

    從上宗乘。

    學人還有分也無。

    師打一棒曰。

    道甚麼。

    曰不會。

    至明日請益。

    師曰。

    我宗無語句。

    實無一法與人。

    峰因此有省。

    岩頭聞之曰。

    德山老人一條脊梁骨。

    硬似鐵。

    抝不折。

    然雖如此。

    於唱教門中。

    猶較些子。

    曰道得也三十棒。

    道不得也三十棒。

    臨濟聞得。

    謂洛浦曰。

    汝去問他。

    道得為甚麼也三十棒。

    待伊打。

    汝接住棒送一送。

    看伊作麼生。

    浦如教而問。

    師便打。

    浦接住送一送。

    師便歸方丈。

    浦回舉似臨濟。

    濟曰。

    我從來疑着者漢。

    雖然如是。

    你還識德山麼。

    浦拟議。

    濟便打。

    上堂。

    問即有過。

    不問猶乖。

    有僧出禮拜。

    師便打。

    僧曰。

    某甲始禮拜。

    為甚麼便打。

    師曰。

    待汝開口。

    堪作甚麼。

    師令侍者喚義存。

    存上來。

    師曰。

    我自喚義存。

    汝又來作甚麼。

    存無對。

    上堂。

    我先祖見處即不然。

    者裡無祖無佛。

    達磨是老臊胡。

    釋迦老子是乾屎橛。

    文殊普賢是擔屎漢。

    等覺妙覺是破執凡夫。

    菩提涅盤是系驢橛。

    十二分教是鬼神簿。

    拭瘡疣紙。

    四果三賢初心十地。

    是守古冢鬼。

    自救不了。

    有僧相看。

    乃近前作相撲勢。

    師曰。

    與麼無禮。

    合吃山僧手裡棒。

    僧拂袖便行。

    師曰。

    饒汝如是。

    也祇得一半。

    僧轉身便喝。

    師打曰。

    須是我打你始得。

    曰諸方有明眼人在。

    師曰。

    天然有眼。

    僧擘開眼曰貓。

    便出。

    師曰。

    黃河三千年一度清。

    師見僧來。

    乃閉門。

    其僧敲門。

    師曰阿誰。

    曰師子兒。

    師乃開門。

    僧禮拜。

    師騎僧項曰。

    者畜生甚處去來。

    雪峰問。

    南泉斬貓兒意旨如何。

    師乃打趂。

    卻喚曰會麼。

    峰曰不會。

    師曰。

    我恁麼老婆心也不會。

    僧問。

    凡聖相去多少。

    師便喝。

    師因疾。

    僧問。

    還有不病者也無。

    師曰有。

    曰如何是不病者。

    師曰。

    阿[口*耶]阿[口*耶]。

    師複告衆曰。

    扪空追響。

    勞汝心神。

    夢覺覺非。

    竟有何事。

    言訖安坐而化。

    即唐鹹通六年十二月三日也。

    谥見性禅師。

     錦江禅燈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