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一

關燈
頭上。

    朝持暮守。

    守來守去。

    忽然枯木重榮。

    便是死人再活。

    說甚麼竹木。

    管取盡大地草木叢林。

    悉皆成佛去也。

    何以故。

    青青物外虛空體。

    即是如來堅實心。

     問。

    參禅念佛。

    可融通否。

    師曰。

    若然是兩物。

    用得融通着。

     舉世尊默然良久。

    外道謂開我迷雲。

    空生宴座不言。

    帝釋曰善說般若話。

    拈曰。

    良久處。

    欲望開迷。

    陰霾萬裡。

    宴座邊。

    拟聞般若說。

    竟多時。

    雖然。

    鞭頭得旨。

    空裡飛花者。

    畢竟見個甚麼。

     示采蕨者曰。

    心訣教我如何談。

    蹉過山前好時節。

    蕨蕨。

    豎起拳頭向君說。

    又新春日。

    示衆。

    今日賀新春。

    歲時重換卻。

    昨日作麼生。

    十二月廿八。

     自像贊。

    十畫九不像。

    惱殺丹青匠。

    庶幾此近之。

    權留作供養。

    若道者便是。

    依然成兩樣。

    不兩樣三十棒。

     臨寂。

    預於半月前。

    别衆曰。

    吾将他往矣。

    衆莫谕。

    至期微疾。

    面西端坐而逝。

    當萬曆庚辰四月□□日。

    世壽八十。

    臘六十□。

    塔全身於本山。

     南康府雲居颛愚觀衡禅師 行腳時。

    嘗過雲間。

    因訪陳眉公。

    三度通刺。

    适公有事。

    未及接見。

    師乃留偈而去。

    偈曰。

    硯池三泖秀。

    筆架九峰高。

    堂上讀書子。

    清風吹布袍。

    公見偈。

    急呼舟追之。

    至蘇州。

    而師卻杜門不見。

    初出住楚寶慶五台庵。

    次遷金陵紫竹林。

    萬曆末年。

    領吉州青原。

    晚遷雲居。

    僧參。

    拜起便問。

    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

    請坐。

    僧坐又問。

    師曰。

    何必忙。

    曰某甲特特遠來。

    乞師指示。

    師曰。

    病僧實不知佛法。

    僧懡[怡-台+羅]而退。

    時有聞上座。

    謂師曰。

    諸方手段。

    縱好殺人。

    必有血痕。

    和尚殺人。

    莫道血痕。

    氣息也無。

    師曰。

    你又來塗污病僧。

     問。

    普門大士。

    今在何處。

    師作咳[口*敕]勢曰。

    問甚麼。

    僧罔措。

    又僧問。

    大士今在何處。

    師曰。

    大士且置。

    上座今在何處。

    曰現親觐和尚。

    師曰。

    病僧不受親觐。

    曰某甲何曾親觐。

    師曰。

    者前言不顧後語漢。

    出去。

     鎬上座。

    依久。

    一日辭去。

    索師舊行腳為信。

    師曰。

    我一向擔闆。

    有甚舊行腳。

    隻有一頂破桦皮帽子。

    不嫌收取去。

    曰就請師舉足示之。

    鎬禮謝。

    師示以偈曰。

    禅人索我舊行腳。

    隻有一頂破桦帽。

    舉足為君重指陳。

    若陰若晴莫忘卻。

     問。

    婆子具何手段。

    便燒卻庵。

    師曰。

    諸供養中。

    法供養最曰。

    庵主便去。

    未審。

    是何意思。

    師曰。

    明槍易躲。

    暗箭難防。

     問。

    一口氣不來。

    畢竟向甚麼處去。

    師曰。

    鏡面明鏡背暗。

    曰不會。

    師曰。

    雲歸山水歸海。

     問。

    如何是二種根本。

    師曰。

    火性燥。

    水性濕。

     問。

    如何是常住真心。

    師曰。

    青山[山*突]屼。

    綠水長流。

    曰真心與妄想。

    相去幾何。

    師曰。

    黃花熳熳。

    翠竹珊珊。

     問。

    和尚是誰家兒孫。

    師曰。

    臨濟。

    曰臨濟機如雷電。

    和尚為甚綿軟如泥。

    師曰。

    好兒不住爺屋。

    又僧問。

    和尚是誰家兒孫。

    師曰。

    曹洞。

    曰憨大師親見笑岩。

    為甚道是曹洞。

    師曰。

    将此深心奉塵剎。

    是則名為報佛恩。

     問。

    和尚主持此宗。

    為甚教人禮大士。

    及生淨土。

    師曰。

    家家門口長安路。

    曰何不決定一門。

    師曰。

    活人不做做死漢。

     有圓通頌百首。

    一曰。

    展腳長眠白月下。

    光明不讓水晶宮。

    睡濃不做圓通夢。

    佛祖都為過耳風。

    一曰。

    廣大普門深複深。

    九重窅寞更沉沉。

    玉階青鎖行人斷。

    鎮日簾垂鳥不音。

    一曰。

    誰家公子慣風流。

    淺履輕衫錦市遊。

    醉倒春台迷出處。

    正知身在嶽陽樓。

    一曰。

    眼底笙簧聽不盡。

    耳邊朱紫任參差。

    飛刀雨矢盈空下。

    正是圓通自在時(憨山清嗣。

    悞列此)。

     佛妙禅師 昆明人也。

    出家於天華寺。

    洪武十六年。

    赴京賜衣缽錫杖。

    遊兩浙。

    宣德四年十二月。

    沐浴更衣。

    書偈曰。

    去年七十九。

    今年滿八十。

    萬裡為參尋。

    世緣今已畢。

    擲筆端坐而化。

     紫栢達觀真可大師 句曲沈氏子。

    性忼慨激烈。

    弱不好弄。

    不喜見婦人。

    年十七。

    剃發遊方。

    聞誦張拙偈。

    斷除妄想重增病。

    趨向真如亦是邪。

    大疑之。

    一日齋次。

    忽大悟。

    乃曰。

    使我在臨濟德山座下。

    一掌便醒。

    安用如何若何。

    北遊京師。

    參徧融。

    萬曆癸卯秋。

    忽妖書發。

    師罹難。

    先是。

    神宗手書般若經。

    偶汗下漬紙。

    疑當易函。

    遣近侍質于師。

    師以偈進曰。

    師汗一滴。

    萬世津梁。

    無窮法藏。

    從此放光。

    上大悅。

    由是注意焉。

    适見章奏。

    意甚憐之。

    在法不能免。

    因逮及。

    旨下着審而已。

    拷訊時。

    師神色自若。

    持議甚正。

    以衰老殘軀。

    備嘗笞楚。

    抵死不屈。

    十二月五日入獄。

    法司定罪欲死師。

    師說偈曰。

    一笑繇來别有因。

    那知大塊不容塵。

    從茲收拾娘生足。

    鐵橛華開不待春。

    又曰。

    世法若此。

    久住何為。

    乃索浴罷。

    囑侍者曰。

    吾去矣。

    幸謝江南諸護法。

    複說偈曰。

    事來方見英雄骨。

    達老吳生豈宿緣。

    我自西歸君自北。

    多生晤語更冷然。

    語畢。

    端坐而逝(所着。

    有紫栢集)。

     潮州鳳栖孝禅戲蘆澄心禅師 海陽楊氏子。

    依無得剃度。

    受具於黃檗。

    後遊吳越。

    叢席中拟置師籌室。

    師固辭。

    願居學地以自煅煉。

    有百花叢裡過。

    一葉不沾身之句。

    素性少攀緣。

    絕請谒。

    每日危坐。

    如入禅觀。

    或有過客。

    口佞辯捷。

    相對久之。

    塵嚣之念自消。

    故自題肖贊雲。

    堕甑之屑。

    風蕉之葉。

    作如是觀。

    祇同一橛。

    淡於水冷於石。

    不可得而親疎。

    貴賤觀之。

    令人心絕。

    本是韓山一點青。

    於今化作千岩雪。

    師因葬親回潮。

    親友遮留。

    築室於鳳栖。

    今為孝禅蘭若。

    起南和尚。

    未脫白時。

    曾請開示。

    其詞曰。

    博地凡夫。

    業識锢蔽。

    平日隻向冊子上口頭邊。

    依他作解。

    幻妄中又增幻妄。

    命根不斷。

    枝葉增長。

    要得截斷葛藤。

    須是金剛寶劍。

    當頭直截。

    是即是。

    隻是無人代你下手。

    還宜自着忙一番。

    不負學道初心。

    到底作個英烈丈夫始得。

    生平拈頌詩偈甚多。

    不令存稿。

    或有私記。

    見即焚之。

    甲辰夏。

    示微恙。

    謂衆曰。

    夢幻之軀。

    勢不久停。

    終歸滅盡。

    我沒後。

    不得建塔。

    投諸江中足矣。

    至七月初一日。

    奄然而逝。

     續燈正統卷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