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屢降。
力求退。
乃賜還山。
初蜀藩。
亦嘗請說法内庭。
示衆。
甕裡何曾走卻鼈。
蝦跳元來不出鬥。
出世若無堅固心。
六道輪回空自走。
兄弟們。
即今入寶山。
還有不空手而歸者麼。
設有。
正須朝打三千。
暮打八百。
庚申十月十三。
時天淨無雲。
日午忽轟雷三震。
圓光空際亦三。
遂化去。
茶毗。
舍利如注。
順天府大千佛寺徧融真圓禅師 西蜀營山線氏子。
家世業儒。
書史過目不忘。
族人曰。
振吾宗者必此子。
至年将立。
感生死無常。
遂舍家。
入雲華山。
禮可公為師剃染。
抵京師。
聽講華嚴。
至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處。
倐然頓悟。
身超虛空。
不覺屋廬為礙。
私謂曰。
法界玄宗。
毗盧性海。
無外吾之方寸矣。
且道。
離文字孰衍孰聽。
畫餅不能充饑。
斯言信矣。
翌日曳杖東下。
至洪州。
居馬祖庵。
時同氣相求者畢至。
曆七載。
乃入匡廬。
躬鬻薪易米供衆。
不避風雨寒暑者。
二十餘年。
居獅子岩時。
常橫一棒坐岩口。
僧來。
辄熱棒棒之。
惜無有契其機者。
前後四入京師。
初住龍華。
次住栢林。
又移世剎海。
最後慈聖太後。
建千佛叢林。
請師居之。
嘗在杲日寺講華嚴。
有狂僧。
觸太宰系獄。
因并逮師。
至于匣。
師稱大經名。
而鐵索檀匣。
轟然為盡裂。
人皆感其異。
相率皈依。
而圓扉中。
皆浩浩佛聲矣。
刑部獄中。
苦逼萬端。
師處之晏然。
同刑者。
驚其異操。
師曰。
無他術也。
心存中正。
雖處患難。
而不知有患難也。
張大嶽。
上章明師無罪。
得免。
慈聖皇後。
命複居世剎海。
陸五台問。
如何是文殊智。
師曰。
不随心外境。
曰如何是普賢行。
師曰。
調理一切心。
曰如何是毗盧法界。
師曰。
事事無礙。
陸歎曰。
今而後。
萬殊一體我知之矣。
趙大州問。
孔子方佛奚若。
師曰。
仲尼治世聖人也。
佛則治出世之聖人也。
懲惡勸善。
理誠無異。
剖裂玄微。
佛氏方罄。
州。
為首肯。
明神宗萬曆甲申九月。
師命送龛無緩。
适一孤雁集方丈。
師曰。
爾來耶。
至九日尚坐繩床。
聞晚課誦願生西方句。
遂泊然而化。
壽七十九。
臘五十。
全身瘗德勝門外普同塔。
武昌府黃檗無念深有禅師 黃州麻城熊氏子。
偶遊蕩山。
有宿衲謂師曰。
十方一粒米。
重如須彌山。
若還不了道。
披毛戴角還。
師悚然。
又聞僧舉僧問大休。
如何是西來意。
休曰。
黃瓜茄子。
師大疑。
遂往五台伏牛。
遍叩知識。
抵廬山參大安。
安問。
汝号甚麼。
師曰。
無念。
安曰。
那個是無念。
師茫然無對。
一夕聞哭笑二聲相觸。
有省。
又一日。
開櫃失手。
被櫃蓋打頭。
渾身汗流。
乃撫掌笑曰。
遍大地是個無念。
何疑之有。
往龍湖。
同卓吾居士。
到驷馬山。
會有講主至。
士問主曰。
清淨本然。
雲何忽生山河大地。
主依文講罷。
士顧謂師曰。
你試說看。
師拟開口。
士将師膝上一推曰。
者個聻。
師忽大悟。
有偈曰。
四十餘年不住功。
窮來窮去轉無蹤。
而今窮到無依倚。
始悔從前錯用功。
住後僧問。
道果有耶。
果無耶。
師曰。
說有說無。
二俱成謗。
曰如何即得。
師曰。
無求即得。
曰如何是道之體。
師曰。
滿口道不着。
曰四大離散時如何。
師豎起拳曰。
者個不屬四大。
問。
古人曰。
迸卻咽喉唇吻。
道将一句來。
者一句如何道。
師曰。
我不迸卻咽喉唇吻。
你且道一句看。
僧無對。
師曰。
你被音聲塞卻口。
問。
見性成佛是否。
師曰。
是。
曰性是無形底。
如何得見。
師曰。
性是有形底。
隻你不見。
曰請和尚指出看。
師曰。
我說汝不見。
問。
如何出離生死。
師召僧。
僧應諾。
師曰。
從者裡出。
曰和尚說底話。
某甲不曉得。
師曰。
等你曉得堪作甚麼。
複友人書曰。
學道要。
趂初心猛利立刻就。
要讨個分曉。
日間對境逢緣。
才得出脫。
不然。
日久月深。
漸忘精進。
依舊流落世情。
近時學人。
隻圖口舌利。
便恃己見識聰明。
忘卻本分。
及至惡病臨身。
手腳忙亂。
一些也用不着。
又不肯歸咎自己念頭。
不切立志。
差錯反說先聖佛祖。
也隻如是毀謗正法輪。
自夢未醒。
且莫錯會好。
他古聖一言半句。
如吹毛劍。
鐵釘飯。
木劄羹。
塗毒鼓。
直是無你側耳處。
無你下口處。
無你着意處。
無你近傍處。
才貶眼來。
便成蹉過。
真學道人。
時中必須情枯想絕。
思盡神窮。
寒暑兩忘。
寝食俱廢。
於無可捉摸處。
蓦地猛省。
将來從前馳求心。
一時頓息。
知見全消。
是非泯迹。
到此田地。
自然慶快。
平生更不随聲逐色。
但是聰明解會。
能所神通。
脫手讓與他人。
拚教終日。
如癡似□。
虛其腹閑其心。
舉世莫能知。
鬼神莫能觑。
就是黑面閻老子。
亦無處着眼者。
才是吾學道之人真自在也。
杭州府雲栖蓮池袾宏大師 郡之仁和沈氏子。
年十七補邑庠。
每書生死事大四字於案頭。
一日失手碎茶瓯。
有省。
作七筆勾見志。
投西山性天祝發。
北遊參徧融。
次谒笑岩於柳巷。
求開示。
岩曰。
阿你三千裡外來。
開示我。
我有甚麼開示你。
師恍然。
辭歸。
過東昌道中。
聞樵樓鼓聲。
廓爾大悟。
述偈。
三十年前事可疑。
三千裡外遇何奇。
焚香擲戟渾閑事。
魔佛空争是與非。
尋歸浙。
建幢雲栖。
侍郎王宗沐問。
夜來老鼠唧唧。
說盡一部華嚴。
師曰。
貓兒突出時如何。
王無語。
師自代曰。
走卻法師。
留下講案。
遂頌曰。
老鼠唧唧。
華嚴曆曆。
奇哉王侍郎。
卻被畜生惑。
貓兒突出畫堂前。
床頭說法無消息。
有消息。
大方廣佛華嚴經。
世主妙嚴品第一。
因饑荒疫疠。
餓莩載道。
當道發儲赈濟。
命醫救療。
舉師董其事。
铨部虞淳熙。
舉慧日點五百病僧因緣。
請師判斷。
師為拈之曰。
慧日自甘。
窮子舍己。
從人西院。
屈陷平民。
将生就死。
可惜五百僧隻解點着便行。
曾無一個高卧不起。
緻令慧日顯異惑衆。
禍及兒孫。
郡主深切民瘼。
山僧急趨時難。
倉卒中。
失帶了竹杖子。
不免奮空拳。
向居士癰腫上。
劈地一下。
敢保沉疴潰散。
毒血淋漓。
六脈調和。
百骸舒畼。
雖然如是。
雲何一人能令衆起。
不見道。
陽回片葉。
春滿千林。
者事且置。
祇如終日把竹杖子。
東指西揮。
不如一直在木
力求退。
乃賜還山。
初蜀藩。
亦嘗請說法内庭。
示衆。
甕裡何曾走卻鼈。
蝦跳元來不出鬥。
出世若無堅固心。
六道輪回空自走。
兄弟們。
即今入寶山。
還有不空手而歸者麼。
設有。
正須朝打三千。
暮打八百。
庚申十月十三。
時天淨無雲。
日午忽轟雷三震。
圓光空際亦三。
遂化去。
茶毗。
舍利如注。
順天府大千佛寺徧融真圓禅師 西蜀營山線氏子。
家世業儒。
書史過目不忘。
族人曰。
振吾宗者必此子。
至年将立。
感生死無常。
遂舍家。
入雲華山。
禮可公為師剃染。
抵京師。
聽講華嚴。
至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處。
倐然頓悟。
身超虛空。
不覺屋廬為礙。
私謂曰。
法界玄宗。
毗盧性海。
無外吾之方寸矣。
且道。
離文字孰衍孰聽。
畫餅不能充饑。
斯言信矣。
翌日曳杖東下。
至洪州。
居馬祖庵。
時同氣相求者畢至。
曆七載。
乃入匡廬。
躬鬻薪易米供衆。
不避風雨寒暑者。
二十餘年。
居獅子岩時。
常橫一棒坐岩口。
僧來。
辄熱棒棒之。
惜無有契其機者。
前後四入京師。
初住龍華。
次住栢林。
又移世剎海。
最後慈聖太後。
建千佛叢林。
請師居之。
嘗在杲日寺講華嚴。
有狂僧。
觸太宰系獄。
因并逮師。
至于匣。
師稱大經名。
而鐵索檀匣。
轟然為盡裂。
人皆感其異。
相率皈依。
而圓扉中。
皆浩浩佛聲矣。
刑部獄中。
苦逼萬端。
師處之晏然。
同刑者。
驚其異操。
師曰。
無他術也。
心存中正。
雖處患難。
而不知有患難也。
張大嶽。
上章明師無罪。
得免。
慈聖皇後。
命複居世剎海。
陸五台問。
如何是文殊智。
師曰。
不随心外境。
曰如何是普賢行。
師曰。
調理一切心。
曰如何是毗盧法界。
師曰。
事事無礙。
陸歎曰。
今而後。
萬殊一體我知之矣。
趙大州問。
孔子方佛奚若。
師曰。
仲尼治世聖人也。
佛則治出世之聖人也。
懲惡勸善。
理誠無異。
剖裂玄微。
佛氏方罄。
州。
為首肯。
明神宗萬曆甲申九月。
師命送龛無緩。
适一孤雁集方丈。
師曰。
爾來耶。
至九日尚坐繩床。
聞晚課誦願生西方句。
遂泊然而化。
壽七十九。
臘五十。
全身瘗德勝門外普同塔。
武昌府黃檗無念深有禅師 黃州麻城熊氏子。
偶遊蕩山。
有宿衲謂師曰。
十方一粒米。
重如須彌山。
若還不了道。
披毛戴角還。
師悚然。
又聞僧舉僧問大休。
如何是西來意。
休曰。
黃瓜茄子。
師大疑。
遂往五台伏牛。
遍叩知識。
抵廬山參大安。
安問。
汝号甚麼。
師曰。
無念。
安曰。
那個是無念。
師茫然無對。
一夕聞哭笑二聲相觸。
有省。
又一日。
開櫃失手。
被櫃蓋打頭。
渾身汗流。
乃撫掌笑曰。
遍大地是個無念。
何疑之有。
往龍湖。
同卓吾居士。
到驷馬山。
會有講主至。
士問主曰。
清淨本然。
雲何忽生山河大地。
主依文講罷。
士顧謂師曰。
你試說看。
師拟開口。
士将師膝上一推曰。
者個聻。
師忽大悟。
有偈曰。
四十餘年不住功。
窮來窮去轉無蹤。
而今窮到無依倚。
始悔從前錯用功。
住後僧問。
道果有耶。
果無耶。
師曰。
說有說無。
二俱成謗。
曰如何即得。
師曰。
無求即得。
曰如何是道之體。
師曰。
滿口道不着。
曰四大離散時如何。
師豎起拳曰。
者個不屬四大。
問。
古人曰。
迸卻咽喉唇吻。
道将一句來。
者一句如何道。
師曰。
我不迸卻咽喉唇吻。
你且道一句看。
僧無對。
師曰。
你被音聲塞卻口。
問。
見性成佛是否。
師曰。
是。
曰性是無形底。
如何得見。
師曰。
性是有形底。
隻你不見。
曰請和尚指出看。
師曰。
我說汝不見。
問。
如何出離生死。
師召僧。
僧應諾。
師曰。
從者裡出。
曰和尚說底話。
某甲不曉得。
師曰。
等你曉得堪作甚麼。
複友人書曰。
學道要。
趂初心猛利立刻就。
要讨個分曉。
日間對境逢緣。
才得出脫。
不然。
日久月深。
漸忘精進。
依舊流落世情。
近時學人。
隻圖口舌利。
便恃己見識聰明。
忘卻本分。
及至惡病臨身。
手腳忙亂。
一些也用不着。
又不肯歸咎自己念頭。
不切立志。
差錯反說先聖佛祖。
也隻如是毀謗正法輪。
自夢未醒。
且莫錯會好。
他古聖一言半句。
如吹毛劍。
鐵釘飯。
木劄羹。
塗毒鼓。
直是無你側耳處。
無你下口處。
無你着意處。
無你近傍處。
才貶眼來。
便成蹉過。
真學道人。
時中必須情枯想絕。
思盡神窮。
寒暑兩忘。
寝食俱廢。
於無可捉摸處。
蓦地猛省。
将來從前馳求心。
一時頓息。
知見全消。
是非泯迹。
到此田地。
自然慶快。
平生更不随聲逐色。
但是聰明解會。
能所神通。
脫手讓與他人。
拚教終日。
如癡似□。
虛其腹閑其心。
舉世莫能知。
鬼神莫能觑。
就是黑面閻老子。
亦無處着眼者。
才是吾學道之人真自在也。
杭州府雲栖蓮池袾宏大師 郡之仁和沈氏子。
年十七補邑庠。
每書生死事大四字於案頭。
一日失手碎茶瓯。
有省。
作七筆勾見志。
投西山性天祝發。
北遊參徧融。
次谒笑岩於柳巷。
求開示。
岩曰。
阿你三千裡外來。
開示我。
我有甚麼開示你。
師恍然。
辭歸。
過東昌道中。
聞樵樓鼓聲。
廓爾大悟。
述偈。
三十年前事可疑。
三千裡外遇何奇。
焚香擲戟渾閑事。
魔佛空争是與非。
尋歸浙。
建幢雲栖。
侍郎王宗沐問。
夜來老鼠唧唧。
說盡一部華嚴。
師曰。
貓兒突出時如何。
王無語。
師自代曰。
走卻法師。
留下講案。
遂頌曰。
老鼠唧唧。
華嚴曆曆。
奇哉王侍郎。
卻被畜生惑。
貓兒突出畫堂前。
床頭說法無消息。
有消息。
大方廣佛華嚴經。
世主妙嚴品第一。
因饑荒疫疠。
餓莩載道。
當道發儲赈濟。
命醫救療。
舉師董其事。
铨部虞淳熙。
舉慧日點五百病僧因緣。
請師判斷。
師為拈之曰。
慧日自甘。
窮子舍己。
從人西院。
屈陷平民。
将生就死。
可惜五百僧隻解點着便行。
曾無一個高卧不起。
緻令慧日顯異惑衆。
禍及兒孫。
郡主深切民瘼。
山僧急趨時難。
倉卒中。
失帶了竹杖子。
不免奮空拳。
向居士癰腫上。
劈地一下。
敢保沉疴潰散。
毒血淋漓。
六脈調和。
百骸舒畼。
雖然如是。
雲何一人能令衆起。
不見道。
陽回片葉。
春滿千林。
者事且置。
祇如終日把竹杖子。
東指西揮。
不如一直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