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上堂。
舉趙州狗子無佛性話。
頌曰。
狗子佛性無。
狗子佛性有。
猴愁摟搜頭。
狗走抖擻口。
晚年。
退居靈雲之前山。
元至正甲申。
空室通。
偕數衲往谒。
時師年已九十。
龐眉皓發。
拽履而出。
且行且問。
何處來。
通曰。
江心。
師曰。
深幾百丈。
通曰。
謾老和尚不得。
師曰。
且坐吃茶。
壁間題有詈僧詩。
格調頗肖寒山辭。
曰五瘟不打頭自髡。
黃布遮身便是僧。
佛法世法都不會。
噇豬噇狗十分能。
通讀之凜然。
須臾拜辭。
不敢再犯其鋒。
甯波府育王勉侍者 空室之族侄也。
少年有志。
不幸命促。
嘗有送同事僧遊台雁偈曰。
鳥窠吹布毛。
侍者便悟去。
雖不涉言诠。
早已成露布。
天台嶺上雲。
雁宕山中樹。
此去好商量。
莫觸當頭諱。
臨終偈曰。
生本不生。
死亦非死。
秘魔擎杈。
俱胝豎指。
江甯府永甯古淵清禅師 聞雞鳴有省。
占偈曰。
喔喔金雞報曉時。
不因渠響讵能知。
三千世界渾如雪。
井底泥蛇舞柘枝。
甯波府育王虛庵實首座 寄卧雲庵主偈曰。
黃金園裡馬交馳。
徑寸多成按劍疑。
月曬梅華千樹雪。
卧雲一枕夢回時。
甯波府天童幻庵住首座 禮應庵祖塔偈曰。
眈眈睡虎管窺斑。
便把中峰作靠山。
不得破沙盆一個。
兒孫乞活也應難。
甯波府天童默中唯西堂 詠蠶偈曰。
桑空柘盡始心休。
綿密工夫一繭收。
爐炭镬湯拌得入。
為人隻在一絲頭。
常州府宜興佛隴可上座 聽雨偈曰。
檐頭滴瀝甚分明。
迷己衆生喚作聲。
我亦年來多逐物。
連宵攲枕夢難成。
瑞州府九峰壽首座 臨終偈曰。
七十二年。
者邊那邊。
慣吃十方飯。
不參達磨禅。
今朝一擲翻身去。
笑破傍觀[此/束]半邊。
吉安府武功山白雲明星禅師 閩長汀張氏子。
醉心内典。
從龍歸通。
落發受具。
專修止觀。
一日自歎曰。
大丈夫。
道業未就。
其如生死何。
遂矢志參方。
徧叩名宿。
機緣或契。
師矍然。
不自少肯曰。
道固如是乎。
乃谒匡廬本源。
陳所見。
源皆不諾。
師發憤。
寝食俱廢。
繼聞盤龍陽。
遂往咨決。
一見頓釋凝滞。
依久。
陽以衣拂源流付之。
隐居潇峰。
二十餘年。
太守請出世。
師以老固辭。
複移茅深入。
久之。
又成精藍矣。
一日示微疾。
集衆叙謝曰。
吾去矣。
衆問。
師何往。
師示偈曰。
明月落波心。
白雲橫嶺上。
欲識往來機。
鐵牛吞大象。
語畢。
端坐而逝。
全身塔於本山。
世壽八十有四。
揚州府長蘆登禅師 嘗鼎新院宇畢。
一夜夢神人乞為土地。
師謂神人曰。
君愛見僧過。
恐不能許。
神人曰。
某有長誓。
遂下一臂置師前。
師慜其誠許之。
翌日遂與建祠迨塑。
土地像成。
則一臂之堕。
屢屢修複不可得。
至今土地尚缺一臂。
四川太瘤禅師 因項有瘿。
故名。
嘗歎佛法混濫。
異見蜂起。
乃曰。
我參禅有悟。
當不惜口業。
遂端志禮馬祖塔。
久之。
塔忽放光得大悟。
於是。
所至以勘驗為事。
過雪窦。
乃曰。
者老漢。
口裡水漉漉地。
窦曰。
你不肯老僧那。
師曰。
果然口裡水漉漉地。
以坐具一摵便去。
直歲不甘。
趂至中路。
損師一足。
師曰。
此是老漢使然。
他日須折一足償我。
窦果如其語。
後放意都下市肆中。
有官人留供家中。
甚恭。
每使侍妾醜食。
師辭。
官愈敬。
一日官至。
乃故意挑妾。
乃得辭。
不日坐化鬧市中。
紹興府上虞長慶法慈禅師 居常宴坐一室。
士大夫。
喜從其遊。
深談名理。
嘉泰初。
忽謝客閉門。
一日方盛暑。
浴出易衣。
端坐就寂。
徒輩亟呼曰。
和尚既如是。
何不留偈示後。
師乃曰。
無始劫來不曾生。
今日當場又誰滅。
又誰滅。
萬裡炎天飛白雪。
語畢而逝。
順天府潭柘道玄覺宗禅師 别号松溪。
扶風南氏子。
母夢法門坦授玉像吞之遂娠。
其日适坦寂。
生而有異。
喜跏趺。
會蒙古兵作。
被執入武川。
軍主喜令出家。
投妫川青山寺剃染。
遊講有聲。
知說食罕充腸。
於是。
走見聖因。
因問。
來此何為。
師曰。
生死事大。
曰自從識得曹溪路。
了知生死不相幹。
子如何會。
師拟議。
因喝。
師趨出。
因召上座。
師回首。
因曰。
分明領取。
師豁然。
次日白因曰。
昨蒙一喝。
某甲有個見處。
因曰。
試舉看。
師拂袖便出。
因可之。
憲宗元年。
礬山令遺書聖因。
求主靈山者。
因以師應其命。
付以偈曰。
十載志如鐵。
玄關皆透徹。
跳出荊棘林。
踏破澄潭月。
好向孤峰頂上行。
從前佛祖皆超越。
至元癸未。
會潭柘龍泉文。
退隐西堂。
師遷補其席。
後坐蛻。
塔于本山。
順天府潭柘古淵福源禅師 賜号佛性普明。
太原李氏子。
祖父居宦。
師幼喜學佛。
父母送妙覺。
從朗剃落。
興定中。
避兵山谷。
後走真定西牛。
參廓樂一。
典侍司。
次參圓明照。
照舉僧問雲門。
如何是啐啄之機。
門曰。
響。
汝作麼生會。
師曰。
今日痛領和尚一問。
曰意旨如何。
師曰。
一聲齊和處。
千古意分明。
照寂。
複見廓樂。
樂曰。
你來耶。
親切處。
道一句看。
師進前曰。
即日恭惟和尚尊候萬福。
曰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
滿口牙是骨。
耳朵兩片皮。
樂作色曰。
何曾見圓明來。
師卻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樂喝。
師拟議。
樂打曰。
滿口牙是骨。
耳朵兩片皮。
師始大悟。
樂印可焉。
出世三遷大剎。
價重諸方。
海雲嘗極口稱之。
至元間。
坐化。
塔潭柘。
蘇州府茅椒太古庵道亨禅師 字清音。
子自言姓楊。
宋末。
引一猱。
自金陵來淞。
大如人。
能供使給。
師夜坐有光。
淞人争飯之。
豐薄不謝。
但曰。
分定。
人異之。
相與構庵接納。
師為衆赤腳乞米市中。
故又号赤腳道人。
偶軍士戲烹其猱。
師歎甚。
因辭衆說偈曰。
八十一年饒舌。
終日化緣不歇。
重陽時節歸家。
一路清風明月。
遂趺坐而逝。
□□府寶頂曉山元亮禅師 河南信陽蕭氏子。
幼卻葷。
以父官棠。
遂家棠。
因寶林至福有道。
從落[髟/采]。
福示以禅要。
有省。
且指參古渝幽谷。
才入室。
針芥相投。
洪武壬子。
歸棠建寶頂。
被诏住報恩。
遷大慈。
宸章
舉趙州狗子無佛性話。
頌曰。
狗子佛性無。
狗子佛性有。
猴愁摟搜頭。
狗走抖擻口。
晚年。
退居靈雲之前山。
元至正甲申。
空室通。
偕數衲往谒。
時師年已九十。
龐眉皓發。
拽履而出。
且行且問。
何處來。
通曰。
江心。
師曰。
深幾百丈。
通曰。
謾老和尚不得。
師曰。
且坐吃茶。
壁間題有詈僧詩。
格調頗肖寒山辭。
曰五瘟不打頭自髡。
黃布遮身便是僧。
佛法世法都不會。
噇豬噇狗十分能。
通讀之凜然。
須臾拜辭。
不敢再犯其鋒。
甯波府育王勉侍者 空室之族侄也。
少年有志。
不幸命促。
嘗有送同事僧遊台雁偈曰。
鳥窠吹布毛。
侍者便悟去。
雖不涉言诠。
早已成露布。
天台嶺上雲。
雁宕山中樹。
此去好商量。
莫觸當頭諱。
臨終偈曰。
生本不生。
死亦非死。
秘魔擎杈。
俱胝豎指。
江甯府永甯古淵清禅師 聞雞鳴有省。
占偈曰。
喔喔金雞報曉時。
不因渠響讵能知。
三千世界渾如雪。
井底泥蛇舞柘枝。
甯波府育王虛庵實首座 寄卧雲庵主偈曰。
黃金園裡馬交馳。
徑寸多成按劍疑。
月曬梅華千樹雪。
卧雲一枕夢回時。
甯波府天童幻庵住首座 禮應庵祖塔偈曰。
眈眈睡虎管窺斑。
便把中峰作靠山。
不得破沙盆一個。
兒孫乞活也應難。
甯波府天童默中唯西堂 詠蠶偈曰。
桑空柘盡始心休。
綿密工夫一繭收。
爐炭镬湯拌得入。
為人隻在一絲頭。
常州府宜興佛隴可上座 聽雨偈曰。
檐頭滴瀝甚分明。
迷己衆生喚作聲。
我亦年來多逐物。
連宵攲枕夢難成。
瑞州府九峰壽首座 臨終偈曰。
七十二年。
者邊那邊。
慣吃十方飯。
不參達磨禅。
今朝一擲翻身去。
笑破傍觀[此/束]半邊。
吉安府武功山白雲明星禅師 閩長汀張氏子。
醉心内典。
從龍歸通。
落發受具。
專修止觀。
一日自歎曰。
大丈夫。
道業未就。
其如生死何。
遂矢志參方。
徧叩名宿。
機緣或契。
師矍然。
不自少肯曰。
道固如是乎。
乃谒匡廬本源。
陳所見。
源皆不諾。
師發憤。
寝食俱廢。
繼聞盤龍陽。
遂往咨決。
一見頓釋凝滞。
依久。
陽以衣拂源流付之。
隐居潇峰。
二十餘年。
太守請出世。
師以老固辭。
複移茅深入。
久之。
又成精藍矣。
一日示微疾。
集衆叙謝曰。
吾去矣。
衆問。
師何往。
師示偈曰。
明月落波心。
白雲橫嶺上。
欲識往來機。
鐵牛吞大象。
語畢。
端坐而逝。
全身塔於本山。
世壽八十有四。
揚州府長蘆登禅師 嘗鼎新院宇畢。
一夜夢神人乞為土地。
師謂神人曰。
君愛見僧過。
恐不能許。
神人曰。
某有長誓。
遂下一臂置師前。
師慜其誠許之。
翌日遂與建祠迨塑。
土地像成。
則一臂之堕。
屢屢修複不可得。
至今土地尚缺一臂。
四川太瘤禅師 因項有瘿。
故名。
嘗歎佛法混濫。
異見蜂起。
乃曰。
我參禅有悟。
當不惜口業。
遂端志禮馬祖塔。
久之。
塔忽放光得大悟。
於是。
所至以勘驗為事。
過雪窦。
乃曰。
者老漢。
口裡水漉漉地。
窦曰。
你不肯老僧那。
師曰。
果然口裡水漉漉地。
以坐具一摵便去。
直歲不甘。
趂至中路。
損師一足。
師曰。
此是老漢使然。
他日須折一足償我。
窦果如其語。
後放意都下市肆中。
有官人留供家中。
甚恭。
每使侍妾醜食。
師辭。
官愈敬。
一日官至。
乃故意挑妾。
乃得辭。
不日坐化鬧市中。
紹興府上虞長慶法慈禅師 居常宴坐一室。
士大夫。
喜從其遊。
深談名理。
嘉泰初。
忽謝客閉門。
一日方盛暑。
浴出易衣。
端坐就寂。
徒輩亟呼曰。
和尚既如是。
何不留偈示後。
師乃曰。
無始劫來不曾生。
今日當場又誰滅。
又誰滅。
萬裡炎天飛白雪。
語畢而逝。
順天府潭柘道玄覺宗禅師 别号松溪。
扶風南氏子。
母夢法門坦授玉像吞之遂娠。
其日适坦寂。
生而有異。
喜跏趺。
會蒙古兵作。
被執入武川。
軍主喜令出家。
投妫川青山寺剃染。
遊講有聲。
知說食罕充腸。
於是。
走見聖因。
因問。
來此何為。
師曰。
生死事大。
曰自從識得曹溪路。
了知生死不相幹。
子如何會。
師拟議。
因喝。
師趨出。
因召上座。
師回首。
因曰。
分明領取。
師豁然。
次日白因曰。
昨蒙一喝。
某甲有個見處。
因曰。
試舉看。
師拂袖便出。
因可之。
憲宗元年。
礬山令遺書聖因。
求主靈山者。
因以師應其命。
付以偈曰。
十載志如鐵。
玄關皆透徹。
跳出荊棘林。
踏破澄潭月。
好向孤峰頂上行。
從前佛祖皆超越。
至元癸未。
會潭柘龍泉文。
退隐西堂。
師遷補其席。
後坐蛻。
塔于本山。
順天府潭柘古淵福源禅師 賜号佛性普明。
太原李氏子。
祖父居宦。
師幼喜學佛。
父母送妙覺。
從朗剃落。
興定中。
避兵山谷。
後走真定西牛。
參廓樂一。
典侍司。
次參圓明照。
照舉僧問雲門。
如何是啐啄之機。
門曰。
響。
汝作麼生會。
師曰。
今日痛領和尚一問。
曰意旨如何。
師曰。
一聲齊和處。
千古意分明。
照寂。
複見廓樂。
樂曰。
你來耶。
親切處。
道一句看。
師進前曰。
即日恭惟和尚尊候萬福。
曰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
滿口牙是骨。
耳朵兩片皮。
樂作色曰。
何曾見圓明來。
師卻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樂喝。
師拟議。
樂打曰。
滿口牙是骨。
耳朵兩片皮。
師始大悟。
樂印可焉。
出世三遷大剎。
價重諸方。
海雲嘗極口稱之。
至元間。
坐化。
塔潭柘。
蘇州府茅椒太古庵道亨禅師 字清音。
子自言姓楊。
宋末。
引一猱。
自金陵來淞。
大如人。
能供使給。
師夜坐有光。
淞人争飯之。
豐薄不謝。
但曰。
分定。
人異之。
相與構庵接納。
師為衆赤腳乞米市中。
故又号赤腳道人。
偶軍士戲烹其猱。
師歎甚。
因辭衆說偈曰。
八十一年饒舌。
終日化緣不歇。
重陽時節歸家。
一路清風明月。
遂趺坐而逝。
□□府寶頂曉山元亮禅師 河南信陽蕭氏子。
幼卻葷。
以父官棠。
遂家棠。
因寶林至福有道。
從落[髟/采]。
福示以禅要。
有省。
且指參古渝幽谷。
才入室。
針芥相投。
洪武壬子。
歸棠建寶頂。
被诏住報恩。
遷大慈。
宸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