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續燈正統卷四十二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補遺
台州府天台山上雲峰無盡祖燈禅師
四明王氏子。
初見口溪詠於天甯。
繼參方山寶。
師資契合。
尋卓錫上雲峰。
影不出山者五十載。
洪武己酉二月八日。
示微疾。
夜将半。
顧左右曰。
天向明乎。
曰未也。
或曰。
和尚正當此際何如。
師破顔笑曰。
昔德山坐疾。
僧問還有不病者麼。
德曰。
有。
僧曰。
如何是不病者。
德曰。
阿[口*耶]阿[口*耶]。
恁麼喚作病得麼。
衆無語。
師曰。
色身無常。
早求證悟。
時至吾去矣。
侍者執紙乞偈。
師曰。
終不然。
無偈便未可死耶。
侍者請益堅。
乃書曰。
生滅與去來。
本是如來藏。
拶倒五須彌。
廓然無背向。
投筆端坐而逝(瑞岩寶嗣大鑒下第二十三世)。
太原府台山妙峰福登禅師 山西平陽徐氏子。
從蒲州萬固朗出家。
有願行普賢行。
始於贊歎寺立禅。
三載。
遇異僧。
指示曰。
普賢行。
乃潛行密用。
調一切心。
非勞筋苦骨之謂也。
師遂南遊金陵。
參雲谷。
谷拈念佛是誰話。
令參。
同憨山清。
北遊參徧融。
圓嘯岩寶大千潤諸公。
萬曆初。
再參大千於少林。
一日請益千曰。
九年面壁。
坐耶。
非坐耶。
千曰。
坐不坐兩頭語。
須知旋岚偃嶽。
就中原自不遷。
師不解。
問憨曰。
物不遷耶。
憨曰。
諸法元無去來。
遷個甚麼。
師有省。
隐居台山。
獲文殊摩頂授記。
豁然大悟。
道望隆重。
至有猛虎引路。
菩薩送燈。
建橋梁。
修梵剎。
功行多不及錄。
神宗夢師像。
征赴京。
賜紫衣師号。
示寂。
塔於台山。
勅封真正佛子(佛岩際嗣。
大鑒下第二十三世)。
夔州府白馬寺儀峰方彖禅師 達州羅氏子。
參金佛山雲庵。
庵令看如何是鬼神觑不破之機。
三年有省。
出峽徧谒知識。
結茅雙溪。
一日午炊。
聞甑作聲。
大悟作頌曰。
三玄三要沒來由。
用盡機思無處求。
蓦地一聲何所作。
白雲青峰齊點頭。
齊點頭。
南嶽天台輸一籌。
又曰。
二八女子嫁新郎。
續麻撚線一如常。
稱家豐儉随時過。
懶插堂前一炷香。
嘗遊浙。
居杭之清平山。
聞谷印嘗依之。
一日師舉青峰丙丁童子來求火話。
诘之曰。
青峰恁麼道。
法眼亦恁麼道。
為甚麼有悟不悟。
印曰。
初以識心湊泊。
所以不悟。
後乃直下承當。
故能大悟。
師遽舉拳揮案。
厲聲曰。
恁麼則汝今大悟耶。
印拟議。
師便痛罵趂出。
印直得汗流夾背。
繇茲憤志力參。
萬曆壬辰。
師歸白馬。
僧問。
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
兩頭燒火一頭煙。
師手中。
常執一鼗鼓。
一面書矗字。
一面書犇字。
凡應機多舉而搖之。
示寂。
塔於龍神山(佛岩際嗣。
大鑒下第三十三世)。
杭州府苕溪真寂聞谷廣印禅師 别号掌石。
嘉善周氏子。
父珊。
母趙氏。
夢神率甲士護門。
覺而生師。
兒時左眼角。
常有塔影。
父命習儒。
不願。
乃送杭開元剃染。
一日指法界圖。
問其師曰。
十界從心生。
心從何處生。
師不能對。
時儀峰結廬清平山。
師往參理前問。
峰曰。
汝要會。
須從妙悟始得。
乃令看雲門露字。
久之。
閱七賢女遊屍陀林話。
忽有省見峰。
峰舉丙丁童子來求火話。
诘師曰。
青峰法眼。
一般恁麼道。
為甚有悟不悟。
師曰。
初以識心湊泊。
所以不悟。
後以直下承當。
乃大悟也。
峰舉拳揮案。
厲聲曰。
恁麼則汝大悟耶。
痛罵驅出。
師直得白汗夾背。
自是益力參。
年二十四。
會峰還蜀。
師乃秉具雲栖。
次谒無幻。
單丁法華山。
禁足白雲峰下。
共十年。
於亮座主參馬祖因緣未決。
一日睹黃瑞香花。
忽大悟。
述偈曰。
卻是虛空講得經。
碌磚瓦礫正堪聽。
向來扭捏娘生鼻。
錯認葫蘆作帝瓶。
於是出山。
圓戒雲栖。
因深得雲栖之至。
到龍池。
适池負暄階下。
師曰。
和尚在那裡。
池曰。
恰好不在。
師便作禮。
池攜手入坐定。
池曰。
昨日上堂。
舉黧奴白牯話。
進語者。
皆不惬老僧意。
子。
試道看。
師矢口曰。
三世諸佛不知有。
黧奴白牯卻知有。
從來迷悟不相幹。
如何教他出得手。
池又舉托缽話令頌。
師頌曰。
末後句有也無。
德山父子太誵訛。
同條生不同條死。
活得三年恨轉多。
池喜甚。
師辭行。
池門送。
蓦诘曰。
如何是密啟其意。
師曰今日不打宜興轉。
池呵呵大笑。
師便行。
於是。
首衆坐禅徑山。
連居永慶諸處。
萬曆壬子。
興複真寂。
戊午。
退隐楚之黃安建之寶善。
晚複歸真寂。
示衆。
徑山啟此禅期。
要你人人領荷。
須知本自圓成。
實無功夫可做。
六門晝夜放光。
照徹山河萬朵。
更欲直下承當。
豈止全身話堕。
雖然。
覓他不着卻。
又同行同坐。
眉毛祇在眼上。
饅頭定是面做。
直饒體貼得來。
早是觌面錯過。
老實告報諸兄。
泥多。
自然佛大。
汝若再要如何。
看取老僧。
下座。
戒壇示衆。
諸大德。
戒是何物。
受者是誰。
會須從苗辨地。
見水知源始得。
祇如世尊拈花迦葉微笑。
當恁麼時。
且道。
有言說無言說。
若道無言說。
孤負世尊。
若道有言說。
曾說個甚麼來。
向者裡開得一隻眼。
放出大光明。
方明得究竟屍羅。
無作梵行。
於身無所取。
於修無所着。
於法無所住。
三世悉空寂。
無作業者。
無受報者。
此中何法名為梵行。
尚不見有
初見口溪詠於天甯。
繼參方山寶。
師資契合。
尋卓錫上雲峰。
影不出山者五十載。
洪武己酉二月八日。
示微疾。
夜将半。
顧左右曰。
天向明乎。
曰未也。
或曰。
和尚正當此際何如。
師破顔笑曰。
昔德山坐疾。
僧問還有不病者麼。
德曰。
有。
僧曰。
如何是不病者。
德曰。
阿[口*耶]阿[口*耶]。
恁麼喚作病得麼。
衆無語。
師曰。
色身無常。
早求證悟。
時至吾去矣。
侍者執紙乞偈。
師曰。
終不然。
無偈便未可死耶。
侍者請益堅。
乃書曰。
生滅與去來。
本是如來藏。
拶倒五須彌。
廓然無背向。
投筆端坐而逝(瑞岩寶嗣大鑒下第二十三世)。
太原府台山妙峰福登禅師 山西平陽徐氏子。
從蒲州萬固朗出家。
有願行普賢行。
始於贊歎寺立禅。
三載。
遇異僧。
指示曰。
普賢行。
乃潛行密用。
調一切心。
非勞筋苦骨之謂也。
師遂南遊金陵。
參雲谷。
谷拈念佛是誰話。
令參。
同憨山清。
北遊參徧融。
圓嘯岩寶大千潤諸公。
萬曆初。
再參大千於少林。
一日請益千曰。
九年面壁。
坐耶。
非坐耶。
千曰。
坐不坐兩頭語。
須知旋岚偃嶽。
就中原自不遷。
師不解。
問憨曰。
物不遷耶。
憨曰。
諸法元無去來。
遷個甚麼。
師有省。
隐居台山。
獲文殊摩頂授記。
豁然大悟。
道望隆重。
至有猛虎引路。
菩薩送燈。
建橋梁。
修梵剎。
功行多不及錄。
神宗夢師像。
征赴京。
賜紫衣師号。
示寂。
塔於台山。
勅封真正佛子(佛岩際嗣。
大鑒下第二十三世)。
夔州府白馬寺儀峰方彖禅師 達州羅氏子。
參金佛山雲庵。
庵令看如何是鬼神觑不破之機。
三年有省。
出峽徧谒知識。
結茅雙溪。
一日午炊。
聞甑作聲。
大悟作頌曰。
三玄三要沒來由。
用盡機思無處求。
蓦地一聲何所作。
白雲青峰齊點頭。
齊點頭。
南嶽天台輸一籌。
又曰。
二八女子嫁新郎。
續麻撚線一如常。
稱家豐儉随時過。
懶插堂前一炷香。
嘗遊浙。
居杭之清平山。
聞谷印嘗依之。
一日師舉青峰丙丁童子來求火話。
诘之曰。
青峰恁麼道。
法眼亦恁麼道。
為甚麼有悟不悟。
印曰。
初以識心湊泊。
所以不悟。
後乃直下承當。
故能大悟。
師遽舉拳揮案。
厲聲曰。
恁麼則汝今大悟耶。
印拟議。
師便痛罵趂出。
印直得汗流夾背。
繇茲憤志力參。
萬曆壬辰。
師歸白馬。
僧問。
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
兩頭燒火一頭煙。
師手中。
常執一鼗鼓。
一面書矗字。
一面書犇字。
凡應機多舉而搖之。
示寂。
塔於龍神山(佛岩際嗣。
大鑒下第三十三世)。
杭州府苕溪真寂聞谷廣印禅師 别号掌石。
嘉善周氏子。
父珊。
母趙氏。
夢神率甲士護門。
覺而生師。
兒時左眼角。
常有塔影。
父命習儒。
不願。
乃送杭開元剃染。
一日指法界圖。
問其師曰。
十界從心生。
心從何處生。
師不能對。
時儀峰結廬清平山。
師往參理前問。
峰曰。
汝要會。
須從妙悟始得。
乃令看雲門露字。
久之。
閱七賢女遊屍陀林話。
忽有省見峰。
峰舉丙丁童子來求火話。
诘師曰。
青峰法眼。
一般恁麼道。
為甚有悟不悟。
師曰。
初以識心湊泊。
所以不悟。
後以直下承當。
乃大悟也。
峰舉拳揮案。
厲聲曰。
恁麼則汝大悟耶。
痛罵驅出。
師直得白汗夾背。
自是益力參。
年二十四。
會峰還蜀。
師乃秉具雲栖。
次谒無幻。
單丁法華山。
禁足白雲峰下。
共十年。
於亮座主參馬祖因緣未決。
一日睹黃瑞香花。
忽大悟。
述偈曰。
卻是虛空講得經。
碌磚瓦礫正堪聽。
向來扭捏娘生鼻。
錯認葫蘆作帝瓶。
於是出山。
圓戒雲栖。
因深得雲栖之至。
到龍池。
适池負暄階下。
師曰。
和尚在那裡。
池曰。
恰好不在。
師便作禮。
池攜手入坐定。
池曰。
昨日上堂。
舉黧奴白牯話。
進語者。
皆不惬老僧意。
子。
試道看。
師矢口曰。
三世諸佛不知有。
黧奴白牯卻知有。
從來迷悟不相幹。
如何教他出得手。
池又舉托缽話令頌。
師頌曰。
末後句有也無。
德山父子太誵訛。
同條生不同條死。
活得三年恨轉多。
池喜甚。
師辭行。
池門送。
蓦诘曰。
如何是密啟其意。
師曰今日不打宜興轉。
池呵呵大笑。
師便行。
於是。
首衆坐禅徑山。
連居永慶諸處。
萬曆壬子。
興複真寂。
戊午。
退隐楚之黃安建之寶善。
晚複歸真寂。
示衆。
徑山啟此禅期。
要你人人領荷。
須知本自圓成。
實無功夫可做。
六門晝夜放光。
照徹山河萬朵。
更欲直下承當。
豈止全身話堕。
雖然。
覓他不着卻。
又同行同坐。
眉毛祇在眼上。
饅頭定是面做。
直饒體貼得來。
早是觌面錯過。
老實告報諸兄。
泥多。
自然佛大。
汝若再要如何。
看取老僧。
下座。
戒壇示衆。
諸大德。
戒是何物。
受者是誰。
會須從苗辨地。
見水知源始得。
祇如世尊拈花迦葉微笑。
當恁麼時。
且道。
有言說無言說。
若道無言說。
孤負世尊。
若道有言說。
曾說個甚麼來。
向者裡開得一隻眼。
放出大光明。
方明得究竟屍羅。
無作梵行。
於身無所取。
於修無所着。
於法無所住。
三世悉空寂。
無作業者。
無受報者。
此中何法名為梵行。
尚不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