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續燈正統卷四十一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未詳法嗣
杭州徑山雲庵慶禅師
建陽人。
舉僧問楊岐。
如何是佛。
岐曰。
三腳驢子弄蹄行。
曰莫隻者便是麼。
岐曰。
湖南長老。
頌曰。
楊岐一頭驢。
眼光如電爍。
踏殺天下人。
說甚三隻腳。
先淨照禅師 問講主。
經中道。
若能轉物。
即同如來。
若被物轉。
即名凡夫。
祇如升元閣。
作麼生轉。
主無對。
公期和尚 因往羅漢。
路逢一騎牛公子。
師問。
羅漢路。
向甚麼處去。
公子拍牛曰。
道道。
師喝曰。
者畜生。
公子曰。
羅漢路。
向甚麼處去。
師卻拍牛曰。
道道。
公子曰。
直饒恁麼。
猶少蹄角在。
師便打。
公子拍牛便走。
唐朝因禅師 微時嘗運槌擊土次。
見一大塊。
戲槌猛擊之。
應手而碎。
豁然大悟。
福州府東山雲頂禅師 泉州人。
以再下春闱。
往雲台大吼寺。
剃染具戒。
即谒大愚芝神鼎諲。
後見羅漢下尊宿。
始徹己事。
道學有聞。
叢林稱為頂三教。
僧問。
如何是和尚日用事。
師曰。
我吃飯汝受饑。
曰法法不相到。
又作麼生。
師曰。
汝作罪我皆知。
問。
如何是和尚一枝拂。
師曰。
打破修行窟。
曰恁麼則本來無一物也。
師曰。
知無者是誰。
曰學人罪過。
師曰。
再思可矣。
居士問。
洞山道。
有一物。
上拄天下拄地。
未審。
是甚麼物。
師曰。
擔鐵枷吃鐵棒。
曰天地黑山河走。
師曰。
閻老殿前添一鬼。
北邙山下卧千年。
士。
叫快活快活。
師曰。
也是野狐吞老鼠。
九龍觀道士。
并三士人。
請上堂。
儒門畫八卦造契書。
不救六道輪回。
道門朝九皇煉真氣。
不達三祇劫數。
我釋迦世尊。
洞三祇劫數。
救六道輪回。
以大願攝人天。
如風輪持日月。
以大智破生死。
若劫火焚秋毫。
入得我門者。
自然轉變天地。
幽察鬼神。
使須彌鐵圍大地大海。
入一毛孔中。
一切衆生。
不覺不知。
我說此法門。
如虛空俱含萬象。
一為無量。
無量為一。
若人得一。
即萬事畢。
珍重。
金華府雲幽重恽禅師 初谒雪峰。
次依石霜。
有悟。
旋裡隐雲幽。
蔽形唯一衲。
住後上堂。
雲幽一隻箭。
虛空無背面。
射去遍十方。
要且無人見。
時有僧問。
如何是雲幽一隻箭。
師曰。
盡大地人無髑髅(雲幽。
今改法雲)。
杭州府大安如玉禅師 号雙溪布衲。
閑卿嵩。
戲以詩悼曰。
繼祖當吾代。
生緣行可規。
終身常在道。
識病懶尋醫。
貌古筆難寫。
情高世莫知。
慈雲布何處。
孤月自相宜。
師讀罷。
舉筆答曰。
道契平生更有誰。
閑卿於我最心知。
當初未欲成相别。
恐誤同參一首詩。
投筆坐亡。
於六十年後。
塔戶自啟。
其真容俨然。
安慶府桐城投子通禅師 僧問。
達磨未來時如何。
師曰。
兩岸唱僧歌。
曰來後如何。
師曰。
大海湧風波。
問。
如何是孤峰頂上。
節操長松。
師曰。
能為萬象主。
不逐四時凋。
問。
如何是和尚者裡佛法。
師曰。
東壁打西壁。
處州府法海立禅師 因旨。
革法海為神霄宮。
師升座。
謂衆曰。
都緣未徹。
所以說是說非。
蓋為不真。
便乃分彼分此。
我身尚且不有。
身外烏足為道。
正眼觀來。
一場笑具。
今則聖君垂旨。
更僧寺作神霄。
佛頭上添個冠兒。
算來有何不可。
山僧今日不免橫擔拄杖。
高挂缽囊。
向無縫塔中。
安身立命。
於無根樹下。
嘯月吟風。
一任乘雲仙客。
駕鶴高人。
來此咒水書符。
叩牙作法。
他年成道。
白日上升。
堪報不報之恩。
以助無為之化。
祇恐不是玉。
是玉也大奇。
雖然如是。
且道。
山僧轉身一句。
作麼生道。
還委悉麼。
擲下拂子。
竟爾趨[寂-又]。
郡守具奏其事。
旨下複寺。
額曰真身。
汝州天甯明禅師 改德士日。
師登座。
謝聖恩畢。
乃曰。
木簡信手拈來。
坐具乘時放下。
雲散水流去。
寂然天地空。
即斂目而逝。
西蜀仁王欽禅師 僧問。
如何是佛。
師曰。
聞名不如見面。
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裡弄猢狲。
曰如何是道。
曰大蟲看水磨。
樓子和尚 不知何許人也。
一日偶遊街市。
於酒樓下。
整襪帶次。
聞樓上人唱曲雲。
你既無心我也休。
忽然大悟。
因号樓子焉。
神照本如法師 嘗以經旨。
請益四明尊者。
者震聲曰。
汝名本如。
師忽悟。
呈偈曰。
處處逢歸路。
頭頭達故鄉。
本來成現事。
何必待思量。
杭州府靈隐普覺淳朋禅師 宋仁宗嘉佑庚子。
一日奉旨。
斷還九裡松集慶所占路。
上堂。
山前一片閑田地。
曠大劫來無界至。
今朝恢複又歸來。
坐斷腳頭并腳尾。
東也是西也是。
南北縱橫無不是。
且畢竟酬恩一句作麼生。
十裡荷華九裡松。
直指堂前香一炷。
嘉興府聖壽宜翁可觀禅師 年十六。
依南屏出家。
從車溪。
有省。
宋高宗紹興初。
主嘉禾聖壽。
遷當湖德藏。
退隐竹庵。
一室翛然。
每自怡曰。
松風山月。
我無盡衣缽也。
孝宗乾道辛卯。
丞相魏杞。
請主吳之北禅。
入院日。
适當九日。
指座曰。
胸中一寸灰已冷。
頭上千莖雪未消。
老步隻宜平地去。
不知何事又登高。
青州府佛覺禅師(雲門宗) 頌仰山雪師子話曰。
一色無過指示人。
白銀世界裡嚬呻。
超然推倒還扶起。
争似東風煦日新。
圓通善國師(雲門宗。
嗣佛覺) 佛日。
自江右至燕。
寓大聖安。
一夕與佛覺晦堂夜話次。
時師年方十二。
座右侍立。
日曰。
山僧自南方來。
拄杖頭。
不曾撥着一個會佛法者。
師叉手進前曰。
自是和尚拄杖短。
日大驚曰。
可乞此子續吾濟宗。
師曰。
雲門臨濟。
豈有二邪。
日稱賞不已。
金世宗。
幸聖安瑞像殿。
問師曰。
禮即是。
不禮即是。
師曰。
禮則相敬相重。
不禮則各自稱尊。
帝大悅。
後住延聖。
示衆。
舉洞山解制上堂。
秋初夏末。
兄弟或東去西去。
直須向萬裡無寸草處去。
又曰。
隻如萬裡無寸草。
作麼生去。
石霜曰。
出門便是草。
太陽曰。
直饒不出門亦是草漫漫地。
師曰。
且道。
諸人即今腳跟下一句。
作麼生道。
若道萬裡無
舉僧問楊岐。
如何是佛。
岐曰。
三腳驢子弄蹄行。
曰莫隻者便是麼。
岐曰。
湖南長老。
頌曰。
楊岐一頭驢。
眼光如電爍。
踏殺天下人。
說甚三隻腳。
先淨照禅師 問講主。
經中道。
若能轉物。
即同如來。
若被物轉。
即名凡夫。
祇如升元閣。
作麼生轉。
主無對。
公期和尚 因往羅漢。
路逢一騎牛公子。
師問。
羅漢路。
向甚麼處去。
公子拍牛曰。
道道。
師喝曰。
者畜生。
公子曰。
羅漢路。
向甚麼處去。
師卻拍牛曰。
道道。
公子曰。
直饒恁麼。
猶少蹄角在。
師便打。
公子拍牛便走。
唐朝因禅師 微時嘗運槌擊土次。
見一大塊。
戲槌猛擊之。
應手而碎。
豁然大悟。
福州府東山雲頂禅師 泉州人。
以再下春闱。
往雲台大吼寺。
剃染具戒。
即谒大愚芝神鼎諲。
後見羅漢下尊宿。
始徹己事。
道學有聞。
叢林稱為頂三教。
僧問。
如何是和尚日用事。
師曰。
我吃飯汝受饑。
曰法法不相到。
又作麼生。
師曰。
汝作罪我皆知。
問。
如何是和尚一枝拂。
師曰。
打破修行窟。
曰恁麼則本來無一物也。
師曰。
知無者是誰。
曰學人罪過。
師曰。
再思可矣。
居士問。
洞山道。
有一物。
上拄天下拄地。
未審。
是甚麼物。
師曰。
擔鐵枷吃鐵棒。
曰天地黑山河走。
師曰。
閻老殿前添一鬼。
北邙山下卧千年。
士。
叫快活快活。
師曰。
也是野狐吞老鼠。
九龍觀道士。
并三士人。
請上堂。
儒門畫八卦造契書。
不救六道輪回。
道門朝九皇煉真氣。
不達三祇劫數。
我釋迦世尊。
洞三祇劫數。
救六道輪回。
以大願攝人天。
如風輪持日月。
以大智破生死。
若劫火焚秋毫。
入得我門者。
自然轉變天地。
幽察鬼神。
使須彌鐵圍大地大海。
入一毛孔中。
一切衆生。
不覺不知。
我說此法門。
如虛空俱含萬象。
一為無量。
無量為一。
若人得一。
即萬事畢。
珍重。
金華府雲幽重恽禅師 初谒雪峰。
次依石霜。
有悟。
旋裡隐雲幽。
蔽形唯一衲。
住後上堂。
雲幽一隻箭。
虛空無背面。
射去遍十方。
要且無人見。
時有僧問。
如何是雲幽一隻箭。
師曰。
盡大地人無髑髅(雲幽。
今改法雲)。
杭州府大安如玉禅師 号雙溪布衲。
閑卿嵩。
戲以詩悼曰。
繼祖當吾代。
生緣行可規。
終身常在道。
識病懶尋醫。
貌古筆難寫。
情高世莫知。
慈雲布何處。
孤月自相宜。
師讀罷。
舉筆答曰。
道契平生更有誰。
閑卿於我最心知。
當初未欲成相别。
恐誤同參一首詩。
投筆坐亡。
於六十年後。
塔戶自啟。
其真容俨然。
安慶府桐城投子通禅師 僧問。
達磨未來時如何。
師曰。
兩岸唱僧歌。
曰來後如何。
師曰。
大海湧風波。
問。
如何是孤峰頂上。
節操長松。
師曰。
能為萬象主。
不逐四時凋。
問。
如何是和尚者裡佛法。
師曰。
東壁打西壁。
處州府法海立禅師 因旨。
革法海為神霄宮。
師升座。
謂衆曰。
都緣未徹。
所以說是說非。
蓋為不真。
便乃分彼分此。
我身尚且不有。
身外烏足為道。
正眼觀來。
一場笑具。
今則聖君垂旨。
更僧寺作神霄。
佛頭上添個冠兒。
算來有何不可。
山僧今日不免橫擔拄杖。
高挂缽囊。
向無縫塔中。
安身立命。
於無根樹下。
嘯月吟風。
一任乘雲仙客。
駕鶴高人。
來此咒水書符。
叩牙作法。
他年成道。
白日上升。
堪報不報之恩。
以助無為之化。
祇恐不是玉。
是玉也大奇。
雖然如是。
且道。
山僧轉身一句。
作麼生道。
還委悉麼。
擲下拂子。
竟爾趨[寂-又]。
郡守具奏其事。
旨下複寺。
額曰真身。
汝州天甯明禅師 改德士日。
師登座。
謝聖恩畢。
乃曰。
木簡信手拈來。
坐具乘時放下。
雲散水流去。
寂然天地空。
即斂目而逝。
西蜀仁王欽禅師 僧問。
如何是佛。
師曰。
聞名不如見面。
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裡弄猢狲。
曰如何是道。
曰大蟲看水磨。
樓子和尚 不知何許人也。
一日偶遊街市。
於酒樓下。
整襪帶次。
聞樓上人唱曲雲。
你既無心我也休。
忽然大悟。
因号樓子焉。
神照本如法師 嘗以經旨。
請益四明尊者。
者震聲曰。
汝名本如。
師忽悟。
呈偈曰。
處處逢歸路。
頭頭達故鄉。
本來成現事。
何必待思量。
杭州府靈隐普覺淳朋禅師 宋仁宗嘉佑庚子。
一日奉旨。
斷還九裡松集慶所占路。
上堂。
山前一片閑田地。
曠大劫來無界至。
今朝恢複又歸來。
坐斷腳頭并腳尾。
東也是西也是。
南北縱橫無不是。
且畢竟酬恩一句作麼生。
十裡荷華九裡松。
直指堂前香一炷。
嘉興府聖壽宜翁可觀禅師 年十六。
依南屏出家。
從車溪。
有省。
宋高宗紹興初。
主嘉禾聖壽。
遷當湖德藏。
退隐竹庵。
一室翛然。
每自怡曰。
松風山月。
我無盡衣缽也。
孝宗乾道辛卯。
丞相魏杞。
請主吳之北禅。
入院日。
适當九日。
指座曰。
胸中一寸灰已冷。
頭上千莖雪未消。
老步隻宜平地去。
不知何事又登高。
青州府佛覺禅師(雲門宗) 頌仰山雪師子話曰。
一色無過指示人。
白銀世界裡嚬呻。
超然推倒還扶起。
争似東風煦日新。
圓通善國師(雲門宗。
嗣佛覺) 佛日。
自江右至燕。
寓大聖安。
一夕與佛覺晦堂夜話次。
時師年方十二。
座右侍立。
日曰。
山僧自南方來。
拄杖頭。
不曾撥着一個會佛法者。
師叉手進前曰。
自是和尚拄杖短。
日大驚曰。
可乞此子續吾濟宗。
師曰。
雲門臨濟。
豈有二邪。
日稱賞不已。
金世宗。
幸聖安瑞像殿。
問師曰。
禮即是。
不禮即是。
師曰。
禮則相敬相重。
不禮則各自稱尊。
帝大悅。
後住延聖。
示衆。
舉洞山解制上堂。
秋初夏末。
兄弟或東去西去。
直須向萬裡無寸草處去。
又曰。
隻如萬裡無寸草。
作麼生去。
石霜曰。
出門便是草。
太陽曰。
直饒不出門亦是草漫漫地。
師曰。
且道。
諸人即今腳跟下一句。
作麼生道。
若道萬裡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