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
沉思即不妙。
妙不妙。
啞子吃黃連。
有口不解道。
上堂。
值溪鳴。
乃曰。
金雞上座。
為汝等。
先轉第一義谛。
根本法輪了也。
更要讨甚麼碗。
還會麼。
若不會。
山僧為諸人再舉一上。
卓拄杖曰。
有耳定非聾漢。
豎起曰。
有眼定非瞎漢。
還會麼。
頻呼小玉元無事。
隻要檀郎認得聲。
複卓拄杖一下。
上堂。
喚二作三。
指七為八。
倒秉太阿。
佛魔盡殺。
卻憶東村王大娘。
翻着西村李公襪。
見者聞者皆笑殺。
拍手曰。
噫嘻噓阿喇喇。
上堂。
若人識得心。
大地無寸土。
不信女娲氏天缺煉石補。
然則山僧今日登此座上。
又何所為。
良久曰。
舉意碎鐵缽。
無心射石虎。
上堂。
老侬不識字。
錯讀已巳己。
去問大大人。
答道彌是祢。
且道。
識字的是。
不識字的是。
良久曰。
若是獅子。
終不逐塊。
上堂。
一拽石。
二挨磨。
日用雲為。
切忌蹉過。
玄沙本是謝三郎。
休向前村覓李大。
大衆。
作麼生是不蹉過底事。
隻見六龍争鬥舞。
豈知丹鳳入青霄。
上堂。
西風正獰惡。
萬籁俱蕭索。
枝葉盡凋零。
露出者一着。
大衆且道。
者一着。
是個甚麼。
良久曰。
夜來何處火。
燒出古人墳。
上堂。
寂寂。
直言寂寂。
惺惺。
直言惺惺。
泥牛空裡翻筋鬥。
木女岩前吃大驚。
且道。
是何意旨。
玉兔懷胎當午照。
金雞抱子五更鳴。
小參。
煙雨盜将山色去。
溪風送得水聲來。
本來法法皆成現。
莫教心識強安排。
大衆。
若作境會。
許你具一隻眼。
若作佛法會。
打碎你頭顱。
拄杖子未歇手在。
何故。
我王庫内。
無如是刀。
示衆。
若論此事。
直得三乘膽喪。
十地魂驚。
就是等覺大士到者裡。
也隻好隔羅望月。
大衆且道。
衲僧家。
有甚過人處。
敢爾大言。
不見道。
如将梵位。
直授凡庸。
非常之旨。
人焉瘦哉。
示衆。
儒者然藜苦讀。
田者帶雨耕鋤。
雖則勞逸有異。
要且同是工夫。
祇如沙門輩。
不田而食。
不蠶而衣。
畢竟成得個什麼邊事。
卓拄杖曰。
雨滋三草秀。
是處唱堯歌。
示衆。
毛端現剎。
塵轉法輪。
芥納須彌。
粟藏世界。
冷眼看來。
未是吾人本分事。
且道。
如何是本分事。
惟獨自明了。
餘人所不見。
示衆。
含珠報德。
按劍者自癡。
抱璞呈君。
刖足者不智。
衆中還有感恩懷報者麼。
若有。
不得辜負老僧。
示衆。
未達境唯心。
起種種分别。
達境唯心已。
分别即不生。
現前山明水秀。
鵲噪鴉鳴。
是分别。
不是分别。
試斷看。
示衆。
舉不顧即差互。
拟思量何劫悟。
雲門大師。
拈山門向佛殿裡。
即且置。
移須彌納芥子孔中。
且道。
是什麼人。
示衆。
舉拂子曰。
雲門大師來也。
向道。
拂子昨夜變作龍。
吞卻百億須彌。
百億日月。
百億香水海了也。
諸人那裡知得。
山僧今日饒舌。
再與你通個消息。
擲拂子曰。
無風荷葉動。
決定有魚行。
示衆。
門外竛竮子。
何意事閑遊。
家财無可托。
長者日添愁。
噫。
争似酒樓聽歌妓。
你若無心我便休。
師初在嘉熙寺。
同紫栢月川。
陶石篑。
黃慎軒諸公。
玩月次。
軒問。
馬祖與南泉西堂百丈。
玩月因緣。
乞師一語。
師曰。
你坐我立。
不得為說。
軒亟起謝過。
川曰。
内翰錯過了也。
栢曰。
我下語。
不及此老。
雪峤信問。
和尚在此作甚麼。
師曰。
殺人。
信曰。
有者等手段。
師曰。
五年不見。
隻道你鼻孔向上了。
一日。
同石篑基隆。
圍爐次。
篑曰。
無念師在此。
阿師得力句。
乞為舉似。
師曰。
向火背猶寒。
巡漕蘇雲浦問。
鴛鴦繡出從君看。
不把金針度與人。
如何是金針。
師曰。
我在京師走一遭。
不曾遇着一人。
浦拟進語。
師曰。
金針失也。
僧參。
師問。
行腳事作麼生。
僧劃一圓相。
師劃破。
僧敲桌三下。
師卻畫一圓相。
僧又敲桌三下。
師又重畫三圓相。
僧抹卻。
師曰。
離此之外。
别道一句。
僧拟議。
師喝出。
問。
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
師拈絲縧示之曰。
此是杭州六分銀買得的。
問。
南泉斬貓。
意旨如何。
師曰。
莫謗他好。
曰作麼生得不謗去。
師曰。
蒼天蒼天。
問。
祖意教意。
是同是别。
師曰。
一輪明月照姑蘇。
問。
麻谷參章敬。
章敬道是。
意旨如何。
師曰。
拈一放一。
不是好手。
問。
清淨本然。
雲何忽生山河大地。
師曰。
為你有者一問。
問。
和尚常教人放下。
未審。
放下個甚麼。
師曰。
優缽羅華。
三千年開一遍。
晚參。
舉鼓山赴閩王請因緣曰。
一人死中得活。
好手手中呈好手。
一人半路抽身。
得便宜處失便宜。
雪峰道。
好隻聖箭。
射入九重城裡去。
早是抛鈎擲釣。
孚上座雲。
待某甲勘過始得。
盲龜跛鼈。
納敗缺了也。
孚趂至中路歸。
舉似雪峰。
大似把髻投衙。
峰雲。
他有語在。
須知不是好心。
孚雲。
老凍膿。
猶有鄉情在。
祇知貪程不覺錯路。
峰便休。
無齒大蟲傷人不知痛。
大衆。
徑山與麼批判。
久參上士。
定知雪峰做處。
若是初機。
切不得向他三人分上着腳。
直須自己有個活路始得。
師生平。
不為律縛。
脫略軌儀。
腸直如弦。
舌快如矢。
遇人無貴賤新故。
一皆以本色鉗錘。
山東德王。
刺血修書。
請至府問道受戒。
師應之。
凡有利益人者。
無不從事。
熹宗丙寅臘月朔。
作付囑語數紙。
四日。
過天華示衆罷。
有僧告假。
師曰。
老僧。
今日亦欲起程。
晚複為衆垂語。
諄諄至夜半。
醜時右脅而寂。
門人奉全身。
塔於顯聖之南山。
世壽六十六。
僧臘四十有三。
少室道禅師法嗣 河南府登封嵩山少室心悅慧喜禅師 字寒灰。
金台滿城劉氏子。
從普濟升剃度。
十六請益盤山。
參究工夫。
矢
沉思即不妙。
妙不妙。
啞子吃黃連。
有口不解道。
上堂。
值溪鳴。
乃曰。
金雞上座。
為汝等。
先轉第一義谛。
根本法輪了也。
更要讨甚麼碗。
還會麼。
若不會。
山僧為諸人再舉一上。
卓拄杖曰。
有耳定非聾漢。
豎起曰。
有眼定非瞎漢。
還會麼。
頻呼小玉元無事。
隻要檀郎認得聲。
複卓拄杖一下。
上堂。
喚二作三。
指七為八。
倒秉太阿。
佛魔盡殺。
卻憶東村王大娘。
翻着西村李公襪。
見者聞者皆笑殺。
拍手曰。
噫嘻噓阿喇喇。
上堂。
若人識得心。
大地無寸土。
不信女娲氏天缺煉石補。
然則山僧今日登此座上。
又何所為。
良久曰。
舉意碎鐵缽。
無心射石虎。
上堂。
老侬不識字。
錯讀已巳己。
去問大大人。
答道彌是祢。
且道。
識字的是。
不識字的是。
良久曰。
若是獅子。
終不逐塊。
上堂。
一拽石。
二挨磨。
日用雲為。
切忌蹉過。
玄沙本是謝三郎。
休向前村覓李大。
大衆。
作麼生是不蹉過底事。
隻見六龍争鬥舞。
豈知丹鳳入青霄。
上堂。
西風正獰惡。
萬籁俱蕭索。
枝葉盡凋零。
露出者一着。
大衆且道。
者一着。
是個甚麼。
良久曰。
夜來何處火。
燒出古人墳。
上堂。
寂寂。
直言寂寂。
惺惺。
直言惺惺。
泥牛空裡翻筋鬥。
木女岩前吃大驚。
且道。
是何意旨。
玉兔懷胎當午照。
金雞抱子五更鳴。
小參。
煙雨盜将山色去。
溪風送得水聲來。
本來法法皆成現。
莫教心識強安排。
大衆。
若作境會。
許你具一隻眼。
若作佛法會。
打碎你頭顱。
拄杖子未歇手在。
何故。
我王庫内。
無如是刀。
示衆。
若論此事。
直得三乘膽喪。
十地魂驚。
就是等覺大士到者裡。
也隻好隔羅望月。
大衆且道。
衲僧家。
有甚過人處。
敢爾大言。
不見道。
如将梵位。
直授凡庸。
非常之旨。
人焉瘦哉。
示衆。
儒者然藜苦讀。
田者帶雨耕鋤。
雖則勞逸有異。
要且同是工夫。
祇如沙門輩。
不田而食。
不蠶而衣。
畢竟成得個什麼邊事。
卓拄杖曰。
雨滋三草秀。
是處唱堯歌。
示衆。
毛端現剎。
塵轉法輪。
芥納須彌。
粟藏世界。
冷眼看來。
未是吾人本分事。
且道。
如何是本分事。
惟獨自明了。
餘人所不見。
示衆。
含珠報德。
按劍者自癡。
抱璞呈君。
刖足者不智。
衆中還有感恩懷報者麼。
若有。
不得辜負老僧。
示衆。
未達境唯心。
起種種分别。
達境唯心已。
分别即不生。
現前山明水秀。
鵲噪鴉鳴。
是分别。
不是分别。
試斷看。
示衆。
舉不顧即差互。
拟思量何劫悟。
雲門大師。
拈山門向佛殿裡。
即且置。
移須彌納芥子孔中。
且道。
是什麼人。
示衆。
舉拂子曰。
雲門大師來也。
向道。
拂子昨夜變作龍。
吞卻百億須彌。
百億日月。
百億香水海了也。
諸人那裡知得。
山僧今日饒舌。
再與你通個消息。
擲拂子曰。
無風荷葉動。
決定有魚行。
示衆。
門外竛竮子。
何意事閑遊。
家财無可托。
長者日添愁。
噫。
争似酒樓聽歌妓。
你若無心我便休。
師初在嘉熙寺。
同紫栢月川。
陶石篑。
黃慎軒諸公。
玩月次。
軒問。
馬祖與南泉西堂百丈。
玩月因緣。
乞師一語。
師曰。
你坐我立。
不得為說。
軒亟起謝過。
川曰。
内翰錯過了也。
栢曰。
我下語。
不及此老。
雪峤信問。
和尚在此作甚麼。
師曰。
殺人。
信曰。
有者等手段。
師曰。
五年不見。
隻道你鼻孔向上了。
一日。
同石篑基隆。
圍爐次。
篑曰。
無念師在此。
阿師得力句。
乞為舉似。
師曰。
向火背猶寒。
巡漕蘇雲浦問。
鴛鴦繡出從君看。
不把金針度與人。
如何是金針。
師曰。
我在京師走一遭。
不曾遇着一人。
浦拟進語。
師曰。
金針失也。
僧參。
師問。
行腳事作麼生。
僧劃一圓相。
師劃破。
僧敲桌三下。
師卻畫一圓相。
僧又敲桌三下。
師又重畫三圓相。
僧抹卻。
師曰。
離此之外。
别道一句。
僧拟議。
師喝出。
問。
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
師拈絲縧示之曰。
此是杭州六分銀買得的。
問。
南泉斬貓。
意旨如何。
師曰。
莫謗他好。
曰作麼生得不謗去。
師曰。
蒼天蒼天。
問。
祖意教意。
是同是别。
師曰。
一輪明月照姑蘇。
問。
麻谷參章敬。
章敬道是。
意旨如何。
師曰。
拈一放一。
不是好手。
問。
清淨本然。
雲何忽生山河大地。
師曰。
為你有者一問。
問。
和尚常教人放下。
未審。
放下個甚麼。
師曰。
優缽羅華。
三千年開一遍。
晚參。
舉鼓山赴閩王請因緣曰。
一人死中得活。
好手手中呈好手。
一人半路抽身。
得便宜處失便宜。
雪峰道。
好隻聖箭。
射入九重城裡去。
早是抛鈎擲釣。
孚上座雲。
待某甲勘過始得。
盲龜跛鼈。
納敗缺了也。
孚趂至中路歸。
舉似雪峰。
大似把髻投衙。
峰雲。
他有語在。
須知不是好心。
孚雲。
老凍膿。
猶有鄉情在。
祇知貪程不覺錯路。
峰便休。
無齒大蟲傷人不知痛。
大衆。
徑山與麼批判。
久參上士。
定知雪峰做處。
若是初機。
切不得向他三人分上着腳。
直須自己有個活路始得。
師生平。
不為律縛。
脫略軌儀。
腸直如弦。
舌快如矢。
遇人無貴賤新故。
一皆以本色鉗錘。
山東德王。
刺血修書。
請至府問道受戒。
師應之。
凡有利益人者。
無不從事。
熹宗丙寅臘月朔。
作付囑語數紙。
四日。
過天華示衆罷。
有僧告假。
師曰。
老僧。
今日亦欲起程。
晚複為衆垂語。
諄諄至夜半。
醜時右脅而寂。
門人奉全身。
塔於顯聖之南山。
世壽六十六。
僧臘四十有三。
少室道禅師法嗣 河南府登封嵩山少室心悅慧喜禅師 字寒灰。
金台滿城劉氏子。
從普濟升剃度。
十六請益盤山。
參究工夫。
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