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七

關燈
日應聘北上。

    途宿三教堂。

    堂西壁向。

    有憨布袋像。

    後為羽士。

    居安雙髻。

    改呼锺離。

    權遷供東壁。

    每以缁衣黃冠一樣。

    兩人争衡代位妖孽。

    一方住僧。

    求師除之。

    師以杖指像曰。

    者塊泥團。

    變怪無端。

    髡頭了髻。

    魔魅闾閻。

    妄生喜怒。

    東那西遷。

    不遇老僧。

    親點破空教。

    冷地受牽纏咄。

    四大各複識取本源。

    從此長安風月舊大家。

    安享太平年。

    遂連棒像為粉碎。

    法化聞帝阙。

    賜紫伽黎。

    褒寵甚至。

    寂後塔於寺左。

     懷慶府龍岡寺大方如遷禅師 号松谷。

    生鳳翔岐山落星裡。

    族李氏。

    有夙根。

    見佛寺如舊居。

    年十七。

    父母從其志乃舍。

    依本郡無蹤本剃染。

    嘉靖丁巳。

    以己躬下事未明。

    首參悅庵。

    喜力究向上一路。

    秉具後尋入青峰山。

    吊影苦參。

    忽有省。

    辛酉走少林。

    谒大章。

    決擇大事。

    朝夕入室。

    陶镕從上。

    機緣久之蒙印可。

    有針頭玉線海底風牛之囑。

    且系以偈曰。

    帶子鐵牛海底藏。

    憑伊尋得細調降。

    既欣性善歸牢圈。

    異日肥充耕大邦。

    於是徧參諸方。

    回京窮性相宗旨。

    末抵懷慶。

    鄭世子讓國。

    潛修白業。

    聞師至。

    緻禮參請。

    深相印契。

    乃於府城北。

    建龍岡精舍。

    延師弘法。

    四方學者。

    由是麇至。

    萬曆丁亥。

    遷大都慈雲。

    戊子遷千佛寺。

    庚寅奉聖母慈聖皇太後懿旨。

    領大慈壽寺。

    間及淨土。

    唯心法門。

    衆盈千餘。

    欽頒大藏法寶禦書。

    大法寶藏四字。

    甲午春。

    送回龍岡安供。

    戊戌八月十一示寂。

    世壽六十一。

    臘四十五。

    全身塔於龍岡寺西原 舉萬松問雪庭曰。

    從何得個消息便恁麼來。

    庭曰。

    老老大大向學人納敗阙。

    松曰。

    老僧過在甚處。

    庭曰。

    學人且禮拜。

    暫為和尚蓋覆卻。

    頌曰。

    襁褓才離便放驕。

    還他家世擅英标。

    堪矜岩桂秋風好。

    萬斛天香透紫霄。

     大鑒下第三十五世 少室潤禅師法嗣 順天府大覺寺慈舟方念禅師 别号清涼。

    古唐楊氏子。

    生嘉靖壬子。

    十歲失父。

    投京廣德大慈義為師。

    十五剃染登具。

    廿一遊講肆。

    知文字非究竟法。

    乃參幻休於少林。

    休問。

    甚處來。

    師曰北方。

    休曰。

    北方法道。

    何似此間。

    師曰。

    水分千派。

    流出一源。

    休曰。

    恁麼何用到此。

    師曰。

    流出一源。

    水分千派。

    休可之。

    命典維那。

    一日遊初祖面壁處。

    忽然大悟乃曰。

    五乳峰前。

    好個消息。

    大小石頭。

    塊塊着地。

    呈休。

    休知為克家種草。

    遂囑曰。

    從上佛祖。

    以自己所證。

    遞相承襲。

    欲令一切人知有此事。

    餘得之。

    小山先師。

    今授於汝。

    汝當體佛祖心。

    紹續慧命。

    然尚宜晦迹林泉。

    乘時而出。

    付以偈曰。

    無上涅盤心。

    佛祖相分付。

    吾今授受時。

    雲淨峰頭露。

    時年方二十八。

    既而以差别智。

    不可不明。

    遂徧參諸方。

    備行苦行。

    明萬曆丁亥在古華嚴石城。

    精厲過分。

    雙口失明。

    乃思惟曰。

    幻身非有病。

    從何來身心。

    一齊收下。

    端坐七晝夜。

    眼仍平複如常。

    尋入吳渡江曆補陀。

    辛卯說法。

    越之止風塗廣濟蘭若。

    有澄鐵[此/束]者。

    以所得來見師勘驗。

    間知為法門梁棟。

    乃出休所授囑累焉。

    有五乳峰前。

    無镞箭射。

    得南方半個兒之句。

    師以大法。

    肩承得人。

    可謂無事。

    乃遊吳抵秀州福城。

    整饬東塔。

    次走江西雲居匡廬。

    将赴台山。

    請而越中缁白。

    力挽之主寶林。

    當萬曆甲午也。

    未幾示寂。

    嗣子迎遺骨。

    塔於顯聖之南山。

    先是師在越。

    以寶林眷眷於懷。

    汰如河公。

    以為必清涼後身。

    乃載之高僧傳焉。

     河南府嵩山少室無言正道禅師 洪都新建胡氏子。

    投上藍璘剃染。

    十五遇老宿知休。

    指示禅要。

    從其遊憩南嶽淨瓶岩。

    力事參究。

    一日休。

    以張拙頌示師。

    師曰。

    真如尚不可趨。

    何頌之有。

    休奇之。

    乃指往參嵩山幻休。

    休一日上堂。

    師出問。

    如何是洞上家風。

    休曰。

    月下三花樹。

    峰前雙桂枝。

    師曰。

    和尚還有否。

    休曰。

    唯此一事實。

    無二亦無三。

    師言下頓契。

    呈偈曰。

    雲攢絕頂。

    月鎖幽岩。

    石人撫掌。

    木女舒顔。

    休可之。

    乃印以偈曰。

    無言的旨不離言。

    玄唱玄提妙有傳。

    今日單傳親印授芬芳雙桂利人天。

    明萬曆庚寅。

    主少林。

    時汴梁周籓。

    汝甯崇籓。

    皆請師說法。

    崇籓有世子。

    患足非杖不立。

    師為引之。

    周行七步。

    而足疾頓瘳。

    其道德動人如此。

     僧問。

    外道問世尊。

    不問有言。

    不問無言。

    而世尊但良久。

    意旨如何。

    師曰。

    動容揚古路。

    不堕悄然機。

     問如何是新年頭佛法。

    師曰。

    靈春已有新條令。

    不必重重為指陳。

     有老宿問如何是無言。

    師曰。

    四時行焉。

    又一老宿問。

    如何是無言。

    師曰。

    萬物生焉。

    師之對機敏捷有如是。

    生平襟懷磊落。

    誨人真實。

    初無浮華。

    示寂。

    門人塔全身於本山祖茔之側。

     保甯府廣元漢王山實相善真禅師 南昌熊氏子。

    幼業儒。

    嘗以三教誰尊為問。

    人以佛對。

    遂往廬山。

    禮湛堂落[髟/采]。

    入武夷。

    聽默庵拈提。

    無所入。

    乃之楚興國。

    州建寺安衆。

    道望聞州牧。

    俄舍去參幻休於少林。

    有間事徧參。

    縛茅頂山獨栖。

    雪夜負薪。

    忽大悟。

    嗣入終南。

    居九坪。

    旋聞休訃。

    為位哭之。

    乃入蜀。

    興複漢王山。

    不數年頓成叢林。

    以萬曆戊戌五月示寂。

    有樂去論。

    一行三昧說。

    山房夜話。

    及詩偈行世。

     續燈正統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