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七

關燈


    贈武德将軍。

    遂居通州。

    生師於景泰甲戌。

    時父夢僧寄宿。

    翌日得誕師。

    成化丙戌。

    脫白於本州萬安寺。

    師白庵空。

    癸巳詣杭納具。

    丙申北還掩關。

    閱萬松拈提從上古德機緣竟。

    若面牆。

    一日忽省曰。

    此宗非絕後再蘇。

    懸崖撒手者。

    要望他針線。

    細密盤旋。

    回互不觸。

    當頭兔子構牛奶。

    萬萬不可得。

    既而翻然出關。

    參無方從問。

    承師有言。

    當人一着。

    非假外求。

    直須向自己胸襟中迸出。

    方得到家。

    祇如本無自己。

    當體全空的人來。

    如何接他語。

    未絕從劈面。

    便掌曰。

    你恁麼那。

    師大悟。

    呈偈曰。

    劈面攔腮。

    電光石火。

    立命安身絕影蹤。

    臘月蓮花開朵朵。

    一日從問。

    二祖三拜歸位。

    是何意旨。

    師曰。

    褊衫破衲襖。

    從曰。

    未在更道。

    師曰。

    草履着膻靴。

    從喝曰怪事。

    師拂袖便出。

    從撫而印之曰。

    子異日支吾宗。

    當大播天下。

    慎之哉無忽也。

    弘治壬戌。

    開法登封華嚴。

    正德改元丙寅。

    奉敕遷少林。

    參徒雲集。

    撾鼓無虛日。

     上堂舉。

    金峰因僧問訊。

    次乃把住曰。

    輙不得向人道。

    我有一則因緣舉似。

    你僧作聽勢。

    峰與一掌。

    僧曰。

    為什麼打某甲。

    峰曰。

    我要者話行。

    師曰。

    鸱啄腐鼠。

    鷹銜死蛇。

    蓋緣種類洿下。

    隻作者般伎倆。

    累他金峰卻成話柄。

    當時華嚴。

    若見他道輙不得。

    向人道。

    我有一則因緣舉似。

    你即掩耳而出。

    為什麼不見道。

    師子翻身處。

    金剛正眼開。

     上堂。

    世人住處我不住。

    世人行處我不行。

    不是與人難共住。

    大都缁素要分明。

    古人恁麼。

    兢兢業業。

    日日惟新。

    隻解登高。

    不能放下。

    大似抱橋柱洗澡。

    若是山僧即不然。

    是非海裡橫身入。

    聲色場中信腳行。

    烈焰亘天休覓火。

    誰教日午打三更。

     舉僧問石門。

    年窮歲盡時如何。

    門曰。

    東村王老夜燒錢話。

    頌曰。

    東村王老夜燒錢。

    喚鬼呼神到曰前。

    黑漆昆侖戴紙帽。

    夜明簾外打秋千。

     舉女子出定話。

    頌曰。

    三間茅草屋。

    六個大煙熜。

    蓦地瞋心發。

    遍界暖烘烘。

     示衆。

    達磨西來。

    以一乘法。

    直指單傳。

    令人見性成佛。

    至我少室。

    如九鼎系以單絲。

    言之魄堕。

    汝諸人趂。

    色力康健。

    打辦個事。

    急須努力莫閑。

    過日大衆。

    且喚什麼。

    作一乘法聻。

    良久曰。

    切忌喚甕作鐘。

     伊鄭徽三府。

    向師德風。

    勤從問道。

    而師之法道益。

    可想見矣。

    嘉靖甲申。

    年七十有一。

    倦接納乃命門人。

    於三十六峰煙霞中。

    結庵投老焉。

     大鑒下第三十三世 嵩山載禅師法嗣 順天府宗鏡庵大章宗書禅師 别号小山。

    順德南和李氏子。

    生明孝宗弘冶庚申時。

    與群兒戲。

    好作佛事。

    十歲能通經史大義。

    一日忽置卷歎曰。

    此治世事。

    非出世間了生脫死法。

    遂白父。

    投郡之開元法堂钿剃染。

    聞月舟道眼精明。

    往參焉入室請益。

    潛淘密踐者八載。

    一日因看舟語錄。

    見定國投機悟道因緣有省。

    私計曰。

    此赤眼撞着。

    火柴頭耳。

    即入室。

    問面壁九年即不問。

    斷臂安心事若何。

    舟曰。

    隻為當初留毒害兒孫。

    洗土不成泥。

    師曰。

    不因和尚舉。

    怎見少林人。

    舟便噓兩噓。

    師曰。

    不奈船何打破。

    戽鬥便出。

    又一日入室。

    舟問。

    入門須有語。

    莫将問來問。

    師曰。

    日面佛月面佛。

    舟曰。

    腦後見腮。

    師曰。

    和尚也須仔細。

    舟縮身曰。

    山僧行年在坎。

    師禮拜曰。

    某甲罪過。

    舟乃以大法囑累焉。

    壬辰開法興德。

    次主天慶五台。

    世宗嘉靖丁巳。

    少室疏請再四。

    師乃歎曰。

    先師化後三十年。

    宗風逮弱盡前輩。

    有言禅林下衰。

    弘法者多。

    假我偷安。

    不急急撐拄之。

    其崩頹可須也。

    某雖慚付囑。

    其如付囑何。

    遂欣然主之。

    丙寅上京。

    主宗鏡隆慶。

    改元丁卯。

    遊西山至谷集山三學洞。

    師喜其幽寂。

    遂結夏焉。

    至冬疾作。

    臘月十六日。

    索筆書偈。

    俨然坐脫。

    世壽六十八。

    僧臘三十六。

    茶毗身骨分為三處。

    一留宗鏡。

    一送順德祖茔。

    一歸少室。

    先是謝院。

    日法鼓堕地。

    疾作日秦。

    槐枝摧寂後樹竟仆。

    師之去世。

    其關法運如此。

     開封府鄢陵顯慶曙庵悟寅禅師 幼祝發禮僧。

    可标為師。

    參月舟有契。

    囑以偈。

    嘉靖己醜。

    住栢梁。

    尚書劉讱請上堂。

    師登座曰。

    月落星疎夜色濃。

    日華迥揭帝京東。

    翻經自愛虛窗白。

    入定空搖蠟炬紅。

    禅榻擁蒲青郁郁。

    曉山臨水碧溶溶。

    客來石鼎堪聯句。

    簾卷晴岚滿座中。

    便下座。

    丙辰四月十三。

    示衆辭謝畢。

    說偈泊然而逝。

     順德府内丘表善觀音院金山德寶禅師 山東陽津劉氏子。

    幼從北京海眼寺惟安剃染。

    受學三載。

    乃參無念於山西榆次縣。

    依七載大有發明。

    次參月舟於嵩少。

    又九載得法。

    後趙燕聞師之道。

    相迎開堂無虛日。

    坐道場凡二十有餘。

    末乃就觀音休老焉。

    忽一日将道具盡付門人。

    祖通代揚法化。

    乃說偈辭世曰。

    來時無影去無蹤。

    生死輪回好說空。

    今日翻身雲外路。

    一輪明月任西東。

    遽瞑目而逝。

    門人塔於舊隐之南砺水之北。

    寂日當隆慶庚午三月初四。

    世壽八十有五。

     大鑒下第三十四世 宗鏡書禅師法嗣 河南府登封嵩山少室幻休常潤禅師 字大千。

    南昌進賢黃氏子。

    幼失二親。

    從從父遊。

    嘗目攝群優灑然。

    若有所創。

    諸幻皆局也。

    無常謂何。

    乃入伏牛禮坦然平祝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