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三

關燈
續燈正統卷三十三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臨濟宗 大鑒下第三十五世 天童密雲悟禅師法嗣 甯波府天童山翁道忞禅師 潮州茶陽林氏子也。

    幼沈毅。

    有夙慧。

    讀書一目五行俱下。

    總角以藝文擅名鄉曲。

    試為生員。

    然性不耽世好。

    飄然有塵外想。

    及冠讀大慧錄。

    忽憶前身雲水參方。

    曆曆如見。

    即走匡廬開先。

    投若昧芟染。

    昧以師志不群。

    使參憨山清黃檗有輩數尊宿。

    皆深契之。

    終不自肯。

    後參天童於金粟。

    因閱殃崛産難機緣。

    忽大徹從上關鍵。

    童命掌記室。

    親炙十有四稔。

    崇祯壬午七月。

    童示寂。

    衆請繼席。

    開法天童。

     上堂。

    目擊道存。

    鋒铓不犯。

    頭頭顯露。

    物物全彰。

    猶是因高就下。

    曲為今時。

    況複言中取則。

    句裡呈機。

    舉古明今。

    拈三播兩。

    大似鄭州出曹門。

    何異南轅而北轍。

    殊不知。

    當人腳跟下。

    立地一着子。

    如天普蓋。

    似地普擎。

    抽一機則千機頓赴。

    展一目則萬目畢張。

    透聲透色絕遮攔。

    亘古亘今無處所。

    還生死得伊麼。

    還染污得伊麼。

    還榮枯得伊麼。

    還推遷得伊麼。

    總有德山棒如雨點。

    也則打他不着。

    臨濟喝似雷奔。

    也則無伊下口處。

    更說甚麼百問雲興。

    千酬瓶瀉。

    一毫端際。

    出現無盡身雲。

    一舉步間。

    遊曆無邊國土。

    正是泥裡洗土塊。

    鰕跳不出鬥。

    諸仁者。

    從上既有如此廣大門風。

    穩密田地。

    何不推他阿爺。

    向後放出渠侬一頭。

    與麼直截承當去。

    正恁麼時。

    接續流通一句。

    作麼生道。

    天高群象正。

    海闊百川朝。

     上堂。

    天童寺裡開爐。

    以虛空為爐床。

    四大部洲為爐腳。

    須彌盧為火筯。

    七金山為炭團。

    其餘森羅萬象。

    日月星辰。

    赤縣神洲。

    山川人物。

    為引火黃葉。

    且道。

    火種聻。

    以拄杖畫一畫曰。

    饒爾向者裡薦得。

    透脫分曉。

    及乎施用。

    未有其方。

    也則是個守死善道。

    要得發焰聯輝。

    正未可在。

    當恁麼時。

    發焰聯輝一句。

    作麼生道。

    喝一喝曰。

    八萬四千非鳳毛。

    三十三人入虎穴。

     上堂。

    拈拄杖橫按曰。

    有時一喝。

    如金剛王寶劍。

    卓一下曰。

    有時一喝。

    如踞地獅子。

    移拄杖過東。

    複移向西曰。

    有時一喝。

    如探竿影草。

    擲下拄杖曰。

    有時一喝。

    不作一喝用。

    靈利漢。

    若向者裡。

    着得一隻眼。

    臨濟老子。

    不直半文錢。

    其或未然。

    莫怪海門風浪緊。

    幹戈原是太平基。

     上堂。

    哀哀三歎蓼莪章。

    罔極無能一報償。

    至竟吾門真大孝。

    回光直薦本爺娘。

    灼然欲報至恩。

    須是親見本生爺娘。

    則於一切時。

    如龍得水。

    無一念落虛。

    於一切處。

    似虎靠山。

    無絲毫走作。

    縱橫收放。

    全彰本地風光。

    出沒卷舒。

    獨露金剛正體。

    便能不動塵際。

    坐寶王剎。

    不動舌頭。

    轉大法輪。

    俾人人達本生緣。

    使各各知恩有地。

    所以道。

    輪轉三界中。

    恩愛不能舍。

    棄恩入無為。

    真是報恩者。

    大衆。

    祇如山僧。

    近日有人從嶺南來。

    報道生身慈母。

    已於辛巳冬朔遷化了也。

    且道。

    即今作麼生與本生爺娘相見。

    山色翠濃春雨歇。

    北堂萱草倚蘭開。

     上堂。

    百丈得大機。

    黃檗得大用。

    更有一人。

    且道。

    得個甚麼。

    喝一喝曰。

    迥超今古格。

    不共汝同盤。

    卓拄杖下座。

     上堂。

    衆集。

    蓦拈拄杖擲下曰。

    不得動着舌頭。

    向者裡道一句看。

    衆默然。

    師曰。

    死去十分。

    便下座。

    侍者向前拾起度與師。

    師接得便打。

     開爐上堂。

    乾坤索然陡變。

    高岸夷為平川。

    木頭生了耳。

    竈底沒了煙。

    饑時饑得眼翻白。

    凍時凍得手攣卷。

    有底沒轉智。

    隻管窮厮炒餓厮煎。

    橫吞栗棘蓬。

    倒跳金剛圈。

    有底訝郎當誇。

    我能向镬湯中澡浴。

    爐炭裡安禅。

    劍樹邊經行。

    刀山上打眠。

    朝悠悠暮悠悠。

    誰解騎駿馬驟高樓。

    蹋倒嘉州大象。

    趯翻陝府鐵牛。

    噓噓。

    直饒如是。

    也較山僧一籌。

    何以。

    衲被蒙頭萬事休。

     上堂。

    六戶無關鑰。

    西風徹骨寒。

    家家門首路。

    一一透長安。

    大衆。

    外布施象馬七珍。

    内布施頭目髓腦。

    今日山僧。

    盡情為諸人舍施了也。

    其有饑餐未厭。

    欲壑難填底。

    道峰更倩拄杖子。

    化作三十三天王。

    為盧至長者破悭着。

    拈拄杖卓一下曰。

    那貴殊祥生九穗。

    好看比屋盡黃金。

     開爐上堂。

    佛法無多子。

    久長難得人。

    山僧昔在茲山。

    以不辦長久之念。

    住凡四周寒暑。

    散席他往。

    東住天台。

    南住於越。

    西住吳興。

    北住青齊。

    已經十有一載。

    無端遭人抑逼。

    還複歸領住持。

    則岩頭雲老室内。

    氷枯正當今日開爐。

    作麼生得。

    接焰聯輝去。

    拱手曰。

    着力全在諸兄弟。

     順治己亥夏。

    師應召入京。

    上命迎師。

    進萬善殿。

    駕随到。

    傳谕免禮賜坐。

    上慰勞畢。

    敕學士王熙馮溥曹本榮狀元孫承恩徐元文至。

    上命學士問。

    老和尚來自天童。

    如何是天童得力句。

    師曰。

    奉皇上诏書。

    特特到此。

    問如何是正法眼藏。

    師豎拳曰。

    突出難辨。

    又問。

    如何是觀自在。

    師鼓掌曰。

    還聞麼。

    複問。

    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

    朱子曰。

    明明之也。

    如何是明之底道理。

    師曰。

    問取朱文公去。

    士皆無語。

    上甚欣喜。

    上曰。

    老和尚因甚機緣悟道。

    師曰。

    長疑産難因緣。

    後來有個會處。

    學士曰。

    大慧也從此打失布袋。

    者公案。

    畢竟作麼生。

    師曰。

    明破即不堪。

    又問。

    女子出定公案。

    請下一轉語。

    師曰。

    任從滄海變。

    終不為君通。

    士曰。

    婆子請趙州轉藏經。

    隻轉得半藏。

    那半藏作麼生轉。

    師曰。

    學士起身禮拜皇上着。

    又問。

    發心參禅即是善。

    如何又說不思善不思惡。

    既善惡都不思。

    當何處着力。

    師曰。

    善惡總從心生。

    心若不生。

    善惡何着。

    士沉吟。

    師震威一喝。

    上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