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二

關燈
續燈正統卷三十二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臨濟宗 大鑒下第三十五世 天童密雲悟禅師法嗣 長沙府沩山五峰如學禅師 臨潼任氏子。

    丱歲失怙。

    從五台天齊剃發。

    圓具於澄律師。

    遂徧曆諸方。

    參天童於金粟。

    一夕話次。

    童蓦伸腳曰。

    你作麼生。

    師以腳踢之。

    童笑曰未在。

    師曰。

    和尚道看。

    童倒卧。

    師曰。

    也隻是困。

    童曰。

    又與麼去也。

    師禮拜。

    一日辭行。

    童握拂曰。

    喚作拂子則觸。

    不喚作拂子則背。

    不得拈起。

    不得放下。

    不得下語。

    不得無語。

    不得錯舉。

    若不錯舉。

    即分付汝。

    師連跳曰。

    不要不要。

    童曰。

    猶是亂叫亂跳。

    更試舉看。

    師轉身曰。

    某甲去也。

    童乃付。

    後掩關弘濟寺。

    僧問。

    如何是烏龍一滴水。

    師曰。

    虛涵萬象。

    僧拟議。

    師以杖趂曰。

    不宿死屍。

    問釋迦出世。

    端為何事。

    師曰。

    貧兒思舊債。

    僧禮拜。

    師曰。

    何不再問。

    僧拂具便出。

    師曰。

    癡漢又恁麼去也。

    僧參。

    師敲門一下。

    僧拟開口。

    師即閉卻門。

    問文殊起佛見法見。

    聲未絕。

    師曰。

    阇黎當受山僧頂禮。

    僧拟開口。

    師以手掩卻。

    師出關率衆至烏龍潭。

    以拄杖探水曰。

    因甚龍不見。

    侍者向前禮拜。

    師便打。

    者便喝。

    師以兩手掩耳。

    者打筋鬥而立。

    師哂之。

    師至大沩同慶寺祖塔坐次。

    明維那禮塔來。

    師曰。

    禮者枯骨。

    作麼明。

    曰将謂忘卻。

    便禮拜。

    師遂起去。

    一日普請擇菜。

    明維那曰。

    我要止靜去。

    師曰。

    那裡不是靜。

    明打師一掌。

    師曰作麼。

    明曰。

    那裡不是靜。

    師大笑。

    癸酉春出山抵金陵。

    中丞餘集生。

    請駐錫祇陀林。

    缁白聽法者萬指。

    未幾染微恙。

    至七月二十二日午刻。

    書偈擲筆而逝。

    法嗣養拙明。

    迎歸靈骨。

    建窣堵波於大沩之麓。

     蘇州府鄧尉山漢月法藏禅師 生緣梁溪蘇氏。

    自幼圓顱於本邑德慶。

    及長。

    讀高峰錄有疑。

    曆十餘秋。

    至三峰掩死關。

    聞折竹聲。

    忽然大徹。

    時天童旺化金粟。

    師往谒焉。

    值童上堂。

    舉僧問古德。

    朗月當空時如何。

    德曰。

    猶是階下漢。

    僧曰。

    請師接上階。

    德曰。

    月落後相見。

    童乃顧師曰。

    且道月落後又如何相見。

    師拂具便出。

    開爐。

    即命首衆。

     住後上堂。

    僧問。

    如何是第一玄。

    師曰。

    不是涅盤心。

    如何是第二玄。

    師曰。

    亦非正法眼。

    如何是第三玄。

    師曰。

    三世諸佛隻自知。

    六代祖師口難宣。

    僧作禮。

    師曰。

    汝既知時節。

    吾今不再三。

    乃舉盤山曰。

    向上一路。

    千聖不傳。

    慈明曰。

    向上一路。

    千聖不然。

    徑山曰。

    向上一路。

    熱碗鳴聲。

    師曰。

    不傳不然。

    熱碗鳴聲。

    我今無說。

    汝亦無聞。

    下座。

    以拄杖旋風打散。

     上堂。

    年年冬寒夏熱。

    朝朝夜暗晝明。

    使得十二時辰。

    看看能有幾人。

    喝一喝曰。

    太平本是将軍緻。

    不許将軍見太平。

     病起上堂。

    山僧前日。

    通身是病。

    晝夜攢簇不得。

    何啻四百四病。

    正當病時。

    病亦是病。

    藥亦是病。

    那知更有個不病者。

    及至病退身安。

    從前寒熱。

    衆苦相貌。

    總不知向甚處去也。

    三百骨節。

    八萬毛竅。

    一一抖得。

    乾乾淨淨。

    徧覓病源。

    了不可得。

    始信者髑髅皮袋裡面。

    直是安置伊。

    不得病與不病。

    是甚麼閑。

    大衆。

    祇是一個身子。

    且道。

    因甚有兩樣。

    喝一喝曰。

    夜冢髑髅原是水。

    客杯弓影竟非蛇。

    個中無地容生滅。

    笑把遺編篆縷斜。

     上堂。

    未離兜率。

    已降王宮。

    未出母胎。

    度人已畢。

    拈起拄杖曰。

    者上座甚麼劫中成佛來。

    僧出衆曰。

    容某甲說道理得麼。

    師曰。

    大喻三千。

    小喻八百。

    祇要恰者上座意便了。

    僧曰。

    拘留孫佛劫中。

    某卻與者上座同參。

    直至如今。

    團不圓。

    分不開。

    無數知識出世。

    例皆懡[怡-台+羅]放過。

    和尚明鑒。

    是神通。

    是三昧。

    師曰。

    眼若不睡。

    諸夢自除。

    僧掀倒幾案。

    師下座。

    顧大衆曰。

    三峰今日。

    死中得活。

     上堂。

    露柱腳跟穩密。

    燈籠眼界光明。

    閱徧五湖禅客。

    握草盡作黃金。

    蓦然枕子堕落。

    [祝/土]殺堅牢地神。

    一向點胸點肋。

    到此漫不關情。

    山僧真實相告。

    又道平地陷人。

    喝一喝曰。

    海枯終見底。

    人死不知心。

     師舉。

    百丈再參馬祖。

    被祖一喝。

    丈直得三日耳聾。

    頌曰。

    盡道英雄志可伸。

    長驅席卷見精神。

    葫蘆谷斷燎天火。

    一馬為龍得幾人。

     僧問如何是安隐境。

    師曰。

    石幢倒卓門前水。

    樹骨橫撐殿後山。

    曰如何是安隐家風。

    師曰。

    黑袈裟下雲承座。

    白楖栗邊風逗人。

    曰如何是安隐禅。

    師曰。

    坐到月圓香未過。

    卧教日出粥方粘。

    曰如何是安隐事。

    師曰。

    鐘聲過後催廚版。

    經韻消時接夜香。

    曰無眼耳鼻舌身意。

    意旨如何。

    師曰。

    床下龍眠雲半夜。

    石邊鳥宿露初更。

     問未雨已前時如何。

    師曰。

    凍草帶殘雪。

    寒花夾野雲。

    曰正雨時如何。

    師曰。

    陰陰煙霧裡。

    落落數家村。

    曰忽然傾倒時如何。

    師曰。

    大江初漲白。

    孤嶼不停雲。

    曰雨收雲散。

    又作麼生。

    師曰。

    芒鞋攜短杖。

    随意過橋東。

     師室中嘗舉竹篦子話。

    勘驗學者。

    稍或拟議。

    便痛打出。

    崇祯乙亥七月示疾。

    侍者問。

    如何是身後事。

    師曰。

    床頭老鼠偷殘藥。

    壁上孤燈照舊衣。

    者複問。

    師舉手曰。

    放下幔子着。

    遂酣睡。

    至中夜索浴更衣而逝。

    塔建本山。

     破山海明禅師 西蜀蹇氏子也。

    弱冠得度。

    從慧法主聽楞嚴。

    咨疑不決。

    遂出蜀住破額山。

    單丁三載。

    忽於經行之際。

    見一平世界。

    不覺堕岩損足。

    至半夜翻身痛劇。

    忽省。

    叫曰屈屈。

    一居士曰。

    師腳痛耶。

    師劈面掌曰。

    非汝境界。

    尋參博山雲門。

    後谒天童。

    童問。

    那裡來。

    師曰雲門。

    曰幾時起身。

    師曰。

    東山紅日出。

    童曰。

    東山紅日出。

    幹汝甚麼事。

    師曰。

    老老大大。

    猶作者個語話。

    童曰。

    你者些絡索。

    從那裡得來。

    師震威一喝便出。

    次日同僧入方丈。

    童命裡首坐。

    師曰。

    昨日走得。

    今日走不得也。

    童曰。

    作賊人心虛。

    師曰。

    是賊識賊。

    童颔之。

    命莅第二座。

    入室次。

    童問。

    内不放出。

    外不放入。

    正恁麼時。

    以何為界。

    師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