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一

關燈
也無。

    鐘樓生耳朵。

    佛殿又懷胎。

    黃公問。

    如何是鐘樓生耳朵。

    師拈起香曰。

    會取者個。

    曰如何是佛殿又懷胎。

    師曰。

    産下也。

    黃禮拜曰。

    須是和尚始得。

    師乃曰。

    今承衆護法。

    命山僧登於此座。

    理荒殘之祖席。

    扶陳爛之頹綱。

    者個喚作狗尾續貂。

    那管家家門前火把子。

    釣魚船上謝三郎即不問。

    媳婦騎驢阿家牽。

    道将一句來。

    還有人道得麼。

    良久曰。

    一拂擊開金殿月。

    萬家無個不光明。

     即日赴齋於寒翠樓。

    齋畢師謂衆曰。

    山僧今年六十六。

    複輪指曰。

    丙丁戊己庚。

    良久曰。

    怪道把人牽來拽去。

    元來水牯牛入命宮。

    拖泥帶水。

    東觸西觸。

    雖然。

    且喜水足草足。

     一日示微疾。

    書訣衆偈曰。

    小兒曹。

    生死路上須逍遙。

    皎月氷霜。

    曉吃杯茶。

    坐脫去了。

    書畢擲筆而逝。

    當順治丁亥八月二十六日也。

    世壽七十八。

    臘四十八。

    全身塔於雲門右麓。

     湖州府淨名抱樸大蓮禅師 臨安駱氏子。

    年十五。

    投青山妙嚴祝發。

    二十二受具雲栖。

    久遊講席。

    一日自念。

    教相旨趣。

    雖有理會處。

    生死岸頭。

    全用不着。

    遂入徑山坐禅。

    三七日中。

    廓然洞徹。

    述偈曰。

    自幼失親娘。

    徧覓於他鄉。

    蓦然一相見。

    更不再思量。

    解制往參龍池。

    問自遠趨風。

    乞師指示。

    池曰。

    老僧牙齒疎缺。

    師曰。

    親切處更乞一言。

    池據座。

    師喚侍者點茶來。

    池曰。

    上座不妨伶俐。

    師曰。

    某甲耳聾。

    池休去。

    一日辭去。

    池曰。

    老僧猶有語言未盡在。

    師曰。

    和尚言雖未盡。

    其意某甲巳知。

    池曰。

    且道老僧意作麼生。

    師便喝。

    池曰。

    再喝喝看。

    師轉身便出。

    池以源流拂子付之。

     住後僧問。

    佛是何義。

    師曰覺義。

    曰佛還迷否。

    師曰迷。

    曰既覺雲何複迷。

    師曰不迷。

    又問作麼。

    曰也須問過。

    師拈棒打出。

     問如何是奪人不奪境。

    師曰。

    蛱蝶穿華影。

    曰如何是奪境不奪人。

    師曰。

    掀眉掃白雲。

    曰如何是人境兩俱奪。

    師曰。

    彼此無消息。

    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奪。

    師曰。

    推窗看月明。

     熊魚山問。

    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

    師舉茶杯曰。

    請茶。

    曰我在青州。

    作一領布衫重七斤。

    意作麼生。

    師曰。

    脫殼烏龜飛上天 問如何是麻三斤。

    師曰。

    斤兩分明。

     日用相應頌曰。

    [○@(│*?)]并行黑白卻同年。

    [○@牛]芳草茸茸到處眠。

    ○一旦秋空雲翳盡。

    ●夜深何處是家園。

    師於崇祯己巳八月二十四日示寂。

    塔於□□□□□□□□□□□□。

     興善廣禅師法嗣 建甯府普明鴛湖妙用禅師 海甯鄭氏子。

    年十二。

    出家禾之興善。

    從南明廣受業。

    秉具雲栖。

    偶一日閱思益梵天經有省。

    述偈呈廣。

    廣呵之。

    執侍數載。

    終覺礙膺。

    後閱五祖演下載清風話。

    始得釋然。

    一日廣舉香嚴偈問師。

    師拟答。

    廣便喝。

    師将啟口。

    廣又喝。

    師頓領玄旨。

    廣付以偈曰。

    無傳無受法。

    無傳無受心。

    付與無手者。

    掣斷虛空筋。

    崇祯己卯。

    入閩重建普明。

    辛巳冬始開法示衆。

    若論佛法。

    山僧無下口處。

    今日新山門。

    拏我拄杖子。

    浪蕩遊戲。

    穿過果子嶺。

    直到火燒橋。

    失腳一跌。

    落在深溪。

    幸有舊佛殿。

    肯來相救。

    不惟相救。

    且騎卻項。

    歸來新山門叫屈。

    要山僧判斷。

    新山門舊佛殿。

    各與三十拄杖。

    理不曲斷。

    還有證據者麼。

    良久擲下拄杖曰。

    一任旁人道長短。

    大家歸去暖房中。

     斷拂老人住靈峰。

    師晉谒。

    衆請升座。

    舉拂子曰。

    會麼。

    即心即佛。

    猶是誵訛。

    非心非佛。

    可無趨向。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穿花蝴蝶。

    深深見。

    取不得舍不得。

    不可得中隻麼得。

    點水蜻蜓欵欵飛。

    大衆還知普明恁地舉蹋抓着靈峰癢處麼。

    是他能闊步大方。

    蹋倒諸聖頂[甯*頁]。

    峭巍巍孤迥迥。

    有時把住。

    有時放行。

    有時放行中把住。

    有時把住中放行。

    栴檀林裡。

    純是栴檀。

    獅子窟中。

    無非獅子。

    衆中忽有個伶俐漢出來道。

    靈峰底蘊。

    無端為普明露布。

    山僧但向道。

    祇因曾與同床睡。

    是故深知被底穿。

    卓拄杖下座。

     同雲門信。

    玩新月次。

    門指問。

    那半個在那裡去了。

    師良久曰。

    會麼。

    門曰。

    也隻得半個。

    師卻問。

    那半個在那裡去了。

    門亦良久。

    師曰。

    也隻得半個。

    門乃呵呵大笑。

     介庵進再參。

    才跨門。

    師曰。

    是甚麼。

    進拟答。

    師震威一喝。

    進掩耳便出。

    師可之。

     一日示疾。

    告衆曰。

    大凡禅衆。

    上者參禅學道。

    中者乘戒俱急。

    次者肯心辦道。

    其餘碌碌。

    不足齒也。

    病朽亦從此過來。

    今風火将散。

    乃得觑破一機。

    不被昔緣纏縛。

    你且道。

    是那一機。

    清風雁落聲聲羽。

    秋雨梧桐脈脈山。

    複索筆着偈曰。

    生也錯。

    死也錯。

    鐵牛掣斷黃金索。

    擲筆曰。

    咄。

    遂泊然而逝。

    當崇祯壬午十月十一辰時也。

    壽五十六。

    臘四十四。

    門人介庵進。

    一初元。

    奉靈骨建塔於禾之興善。

     續燈正統卷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