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等提持佛法。
賴土木瓦石。
為諸人轉大法輪。
發大機用。
諸人切不得當面蹉過。
若蹉過。
隻知事逐眼前過。
不覺老從頭上來。
示衆。
舉雲門到灌溪。
有僧舉溪語曰。
十方無壁落。
四面亦無門。
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
問門。
作麼生虧。
你記者一絡索。
門曰。
舉即易。
出也大難。
蓦頭一點。
僧曰。
上座不肯和尚與麼道那。
逐句尋言。
門曰。
你适來與麼舉那。
還着於本人。
僧曰是。
好不識羞。
門曰。
你驢年夢見灌溪。
複與一拶。
僧曰。
某甲話在。
猶自不知。
門曰。
我問你。
十方無壁落。
四面亦無門。
你道。
大梵天與帝釋。
商量甚麼事。
慣得其便。
僧曰。
豈幹他事。
随語生解。
門喝曰。
逐隊吃飯漢。
果然果然。
者僧不惟孤負灌溪。
亦且蹉過雲門。
若是伶俐衲僧。
達其端倪。
不妨一生參學事畢。
今日衆中。
還有救得者僧底麼。
山僧為汝證據。
良久曰。
更聆一頌。
當場體用得全機。
着着分明何更疑。
隻為從前皆學解。
到頭難作克家兒。
一日蓦地入堂一喝。
衆駭然無語。
師四顧而出。
次晚乃召衆曰。
山僧昨晚為汝等。
立在萬仞岩頭。
命如懸絲。
今晚為汝等。
用老婆禅。
亦命如懸絲。
複喝一喝曰。
且道。
今日者一喝。
與昨日一喝。
是同是别。
會得者出衆道看。
一僧出才禮拜。
師拈棒劈脊便打。
僧起。
師曰。
速道速道。
僧拟議。
師複打。
僧退。
師卓拄杖曰。
瞎漢。
乃曰。
臨濟道。
我有時一喝。
如金剛王寶劍。
有時一喝。
如踞地獅子。
有時一喝。
如探竿影草。
有時一喝。
不作一喝用。
遽喝一喝曰。
且道。
者一喝是金剛王寶劍耶。
是踞地獅子耶。
是探竿影草耶。
是一喝不作一喝用耶。
者裡會得。
方作得我臨濟兒孫。
若會不得。
切忌亂統。
以拄杖旋風打散。
問如何是理藏鋒。
師曰。
虛空撲落地。
曰如何是事藏鋒。
師曰。
湖州蘿蔔宣州姜。
曰如何是理事藏鋒。
師曰。
有水皆含月。
無花不帶春。
曰如何是俱不涉理事藏鋒。
師曰。
無手人行拳。
問既是師子兒。
為甚麼被文殊騎卻。
師曰。
理能伏豹。
問山嶽傾頹。
為甚煙霞不散。
師曰。
舍大戀小。
曰獨臨玉鏡。
為甚眉目不睹。
師曰。
打破鏡來相見。
問如何是正法眼。
師曰。
腦後看。
曰與麼則飲光生面重開煥。
殘榴飛處笑顔新。
師曰。
過那一邊。
曰隻如大悲千眼。
阿那個是正眼。
師拈起拄杖曰。
還見麼。
曰傑侍者喚作破沙盆。
還有報恩分也無。
師曰無。
曰恁麼則瞎驢滅卻風猶振。
臨濟綱宗千古威。
師曰。
賴遇阇黎。
師於崇祯乙亥九月廿三示寂。
塔全身於報恩。
順治戊戌。
遷葬荊溪海會之左。
壽六十一。
臘三十七。
紹興府雲門雪峤圓信禅師 鄞縣朱氏子。
年九歲。
聞僧誦水鳥樹林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語。
遂知信向佛乘。
二十九棄家。
訪秦望祯山主。
祯舉他心問僧。
何處來。
僧曰天竺。
心曰。
我聞有三天竺。
你從那一竺來。
速道速道。
其僧茫然無對。
師聞舉疑情頓發。
次日拽杖登石。
高聲提曰。
從那一竺來。
速道速道。
忽然前後際斷。
如空中迸出日輪相似。
乃說偈曰。
石貼背脊骨。
翻身脅肋骨。
仔細看将來。
動也動不得。
複喝曰。
張三殺人。
李四償命。
次往天台。
擡頭見古雲門三字。
豁然大悟。
述偈曰。
一上天台雲更深。
腳跟蹋斷草鞋繩。
比丘五百無蹤影。
若見他時打斷筋。
遂返縛茅雙髻峰。
一日谒雲栖。
呈偈曰。
不解西方不學禅。
偶來塵世隻随緣。
三間茅屋傍溪住。
兩扇竹窗關月眠。
碎盡衲衣那有結。
養長頭發欲成颠。
自從會得西來意。
白雪飄飄六月天。
後參龍池。
室中機契。
萬曆乙卯。
住靜徑山千指庵。
崇祯戊寅。
開法廬山開先。
癸未。
結制嘉興東塔。
晚住雲門。
僧問。
如何是雙髻家風。
師曰。
一堆土竈。
幾個峰頭。
曰大師法嗣何人。
師曰。
遠山終日看。
雲裡鐵牛嘶。
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破二作三。
曰意旨如何。
師曰。
常言俗語。
問月生雲際時如何。
師曰。
甚麼時節。
曰樹凋葉落時如何。
師曰。
鳥不宿。
問四大分散時。
向甚麼處去。
師曰。
棺材裡。
曰意旨如何。
師曰。
深埋黃土。
僧禮拜。
師便喝出。
上堂。
四十年來恁麼行。
斬開碧落血腥腥。
其中果有希奇事。
獅子遊行不問程。
稽首燈王如來。
普願微塵國土衆生。
同入般若波羅蜜門。
大衆且道。
般若波羅蜜門。
作麼生入。
舉拂子曰。
鑒。
升座見身無實是佛身。
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與佛何殊别。
信上座則不然。
鲇魚水底聚。
鹞子貼天飛。
會得個中意。
成佛更無疑。
崇祯乙亥。
開府餘大成司理黃端伯等訪師。
請於徑山大殿。
上堂。
咄咄咄。
徑山乃唐宋已來之徑山。
擊拂子曰。
八十一人。
在此經過。
非今日之徑山。
非一日之徑山也。
千年常住一朝僧。
今日祖令當行。
十方坐斷。
且道。
還有祥瑞
賴土木瓦石。
為諸人轉大法輪。
發大機用。
諸人切不得當面蹉過。
若蹉過。
隻知事逐眼前過。
不覺老從頭上來。
示衆。
舉雲門到灌溪。
有僧舉溪語曰。
十方無壁落。
四面亦無門。
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
問門。
作麼生虧。
你記者一絡索。
門曰。
舉即易。
出也大難。
蓦頭一點。
僧曰。
上座不肯和尚與麼道那。
逐句尋言。
門曰。
你适來與麼舉那。
還着於本人。
僧曰是。
好不識羞。
門曰。
你驢年夢見灌溪。
複與一拶。
僧曰。
某甲話在。
猶自不知。
門曰。
我問你。
十方無壁落。
四面亦無門。
你道。
大梵天與帝釋。
商量甚麼事。
慣得其便。
僧曰。
豈幹他事。
随語生解。
門喝曰。
逐隊吃飯漢。
果然果然。
者僧不惟孤負灌溪。
亦且蹉過雲門。
若是伶俐衲僧。
達其端倪。
不妨一生參學事畢。
今日衆中。
還有救得者僧底麼。
山僧為汝證據。
良久曰。
更聆一頌。
當場體用得全機。
着着分明何更疑。
隻為從前皆學解。
到頭難作克家兒。
一日蓦地入堂一喝。
衆駭然無語。
師四顧而出。
次晚乃召衆曰。
山僧昨晚為汝等。
立在萬仞岩頭。
命如懸絲。
今晚為汝等。
用老婆禅。
亦命如懸絲。
複喝一喝曰。
且道。
今日者一喝。
與昨日一喝。
是同是别。
會得者出衆道看。
一僧出才禮拜。
師拈棒劈脊便打。
僧起。
師曰。
速道速道。
僧拟議。
師複打。
僧退。
師卓拄杖曰。
瞎漢。
乃曰。
臨濟道。
我有時一喝。
如金剛王寶劍。
有時一喝。
如踞地獅子。
有時一喝。
如探竿影草。
有時一喝。
不作一喝用。
遽喝一喝曰。
且道。
者一喝是金剛王寶劍耶。
是踞地獅子耶。
是探竿影草耶。
是一喝不作一喝用耶。
者裡會得。
方作得我臨濟兒孫。
若會不得。
切忌亂統。
以拄杖旋風打散。
問如何是理藏鋒。
師曰。
虛空撲落地。
曰如何是事藏鋒。
師曰。
湖州蘿蔔宣州姜。
曰如何是理事藏鋒。
師曰。
有水皆含月。
無花不帶春。
曰如何是俱不涉理事藏鋒。
師曰。
無手人行拳。
問既是師子兒。
為甚麼被文殊騎卻。
師曰。
理能伏豹。
問山嶽傾頹。
為甚煙霞不散。
師曰。
舍大戀小。
曰獨臨玉鏡。
為甚眉目不睹。
師曰。
打破鏡來相見。
問如何是正法眼。
師曰。
腦後看。
曰與麼則飲光生面重開煥。
殘榴飛處笑顔新。
師曰。
過那一邊。
曰隻如大悲千眼。
阿那個是正眼。
師拈起拄杖曰。
還見麼。
曰傑侍者喚作破沙盆。
還有報恩分也無。
師曰無。
曰恁麼則瞎驢滅卻風猶振。
臨濟綱宗千古威。
師曰。
賴遇阇黎。
師於崇祯乙亥九月廿三示寂。
塔全身於報恩。
順治戊戌。
遷葬荊溪海會之左。
壽六十一。
臘三十七。
紹興府雲門雪峤圓信禅師 鄞縣朱氏子。
年九歲。
聞僧誦水鳥樹林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語。
遂知信向佛乘。
二十九棄家。
訪秦望祯山主。
祯舉他心問僧。
何處來。
僧曰天竺。
心曰。
我聞有三天竺。
你從那一竺來。
速道速道。
其僧茫然無對。
師聞舉疑情頓發。
次日拽杖登石。
高聲提曰。
從那一竺來。
速道速道。
忽然前後際斷。
如空中迸出日輪相似。
乃說偈曰。
石貼背脊骨。
翻身脅肋骨。
仔細看将來。
動也動不得。
複喝曰。
張三殺人。
李四償命。
次往天台。
擡頭見古雲門三字。
豁然大悟。
述偈曰。
一上天台雲更深。
腳跟蹋斷草鞋繩。
比丘五百無蹤影。
若見他時打斷筋。
遂返縛茅雙髻峰。
一日谒雲栖。
呈偈曰。
不解西方不學禅。
偶來塵世隻随緣。
三間茅屋傍溪住。
兩扇竹窗關月眠。
碎盡衲衣那有結。
養長頭發欲成颠。
自從會得西來意。
白雪飄飄六月天。
後參龍池。
室中機契。
萬曆乙卯。
住靜徑山千指庵。
崇祯戊寅。
開法廬山開先。
癸未。
結制嘉興東塔。
晚住雲門。
僧問。
如何是雙髻家風。
師曰。
一堆土竈。
幾個峰頭。
曰大師法嗣何人。
師曰。
遠山終日看。
雲裡鐵牛嘶。
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破二作三。
曰意旨如何。
師曰。
常言俗語。
問月生雲際時如何。
師曰。
甚麼時節。
曰樹凋葉落時如何。
師曰。
鳥不宿。
問四大分散時。
向甚麼處去。
師曰。
棺材裡。
曰意旨如何。
師曰。
深埋黃土。
僧禮拜。
師便喝出。
上堂。
四十年來恁麼行。
斬開碧落血腥腥。
其中果有希奇事。
獅子遊行不問程。
稽首燈王如來。
普願微塵國土衆生。
同入般若波羅蜜門。
大衆且道。
般若波羅蜜門。
作麼生入。
舉拂子曰。
鑒。
升座見身無實是佛身。
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與佛何殊别。
信上座則不然。
鲇魚水底聚。
鹞子貼天飛。
會得個中意。
成佛更無疑。
崇祯乙亥。
開府餘大成司理黃端伯等訪師。
請於徑山大殿。
上堂。
咄咄咄。
徑山乃唐宋已來之徑山。
擊拂子曰。
八十一人。
在此經過。
非今日之徑山。
非一日之徑山也。
千年常住一朝僧。
今日祖令當行。
十方坐斷。
且道。
還有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