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一

關燈
黃燒酒。

    固是不宜。

    要且無錢買糯谷。

    思量到計窮力極。

    忽然得個富不有餘。

    貧無不足的。

    平等法門。

    正可與世移風易俗。

    遂擎起兩拳曰。

    隻将者兩個大粽子。

    供養大衆。

    一任橫齩豎齩。

    忽然齩着自家底。

    管取人人飽足。

    免得窮厮煎餓厮炒。

    為甚如此。

    到底輸卻自家寶。

     上堂。

    諸人盡道解制。

    殊不知天童之制。

    結解不結解。

    總不必論。

    祇如老僧。

    終日趕着諸人。

    不般磚便擔瓦。

    不運土便擡石。

    見你們稍遲縮。

    不是喊便是罵。

    汝諸人作麼生會。

    還知老漢為人處麼。

    良久曰。

    三生六十劫。

     普請上堂。

    據衆兄弟。

    擔了飯米來。

    伴悟上座。

    各各要明己躬下事。

    固不合輕易動靜。

    然而諺有之曰。

    有例不可滅。

    無例不可興。

    百丈創叢林立規矩。

    有普請例。

    諸方尊宿。

    亦有普請說。

    所謂作則均其勞。

    饑則同其食。

    以今觀之。

    似乎不然。

    作者應當作。

    閑者應當閑。

    緻令古風凋喪。

    法門淡薄。

    無他。

    蓋主法者阿容之過也。

    要且者般事。

    無處得藏竄。

    所以謂之大道。

    謂之公案。

    擔荷者般事。

    須是者般漢。

    若是畏刀避箭躲。

    懶偷安。

    不足為伴。

    雖然。

    卻有個驗處。

    且道。

    以何為驗。

    良久曰。

    打鼓普請看。

     問如何是奪人不奪境。

    師曰。

    百萬軍中斬顔良。

    曰如何是奪境不奪人。

    師曰。

    取了荊州放魯肅。

    曰如何是人境兩俱奪。

    師曰。

    殺卻陳友諒。

    并吞數十州。

    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奪。

    師曰。

    當今天下太平。

    國王萬歲。

    曰料揀已蒙師指示。

    全提向上事若何。

    師以拄杖擉曰。

    速退速退。

     問如何是五眼圓明。

    師曰。

    老僧者裡。

    祇有兩隻。

     問學人到此一月。

    不見堂頭時如何。

    師曰。

    者老漢甚處去也。

    僧拟議。

    師便打。

     問如何是三寶。

    師曰。

    一頓胡餅兩頓粥。

    曰不問者三寶。

    師曰。

    老僧日日奉持。

     問狹路相逢。

    髑髅粉碎。

    正恁麼時。

    無位真人。

    在甚麼處。

    安身立命。

    師曰。

    天上天下。

    唯我獨尊。

    曰恁麼則萬裡無雲。

    一輪迥照去也。

    師曰。

    腳跟下好與三十棒。

     問如何是暗中明。

    師曰。

    東村王老夜摩肩。

    曰如何是明中暗。

    師曰。

    南海波斯晝洗面。

    曰明暗相去幾何。

    師曰。

    分身兩處看。

     問大悟底人。

    還有憎愛也無。

    師曰。

    能愛人能惡人。

    曰此是儒家世間之說。

    豈大悟出世之事。

    師曰。

    汝是甚麼人。

    僧拟議。

    師喝出。

     師凡六坐道場。

    二十五年。

    宗風大振。

    其接人。

    無論初機積學。

    唯以本分鉗錘。

    不少假借。

    故席下多英傑者。

    其一去一就。

    纖毫不苟。

    崇祯辛巳。

    國戚康宇田公。

    為皇貴妃。

    赍紫衣入山。

    請師升座說法。

    複命俞旨。

    住持金陵報恩。

    師以衰老遜謝。

    壬午春拽杖歸通玄。

    七月三日示微疾。

    五日作書辭護法。

    六日有僧。

    自都中來問。

    喝作喝會。

    棒作棒會。

    入地獄如箭射。

    畢竟作麼生會。

    師便打。

    僧禮拜。

    師曰。

    千句萬句。

    皆從自了。

    自己不了。

    吃棒不了。

    七日晨興。

    巡閱匠工如平日。

    及午歸丈室。

    登榻跏趺未竟。

    泊然而逝。

    世壽七十七。

    僧臘四十八。

    塔全身於天童之南幻智庵右隴。

     常州府磬山天隐圓修禅師 本郡宜興闵氏子。

    依龍池剃染。

    參父母未生前話。

    一日讀楞嚴。

    至佛叱阿難此非汝心處。

    默有所省。

    但於乾峰一路涅盤門話有疑。

    後聞驢鳴。

    豁然大悟。

    於是徧谒妙峰幻也諸老。

    既而複歸龍池。

    一日入室。

    問曆曆孤明時如何。

    池曰。

    待你到者田地與你道。

    師便喝。

    池曰。

    汝還起緣心麼。

    師拂袖便出。

    久之受印可。

    洎池遷化。

    師於萬曆庚申。

    縛茅磬山。

    不數載漸成精藍。

    次遷法濟。

    後住苕之報恩。

    上堂。

    一塵不立。

    猶在半途。

    截斷衆流。

    尚居門外。

    且到家一句作麼生。

    顧視左右曰。

    數聲清磬是非外。

    一個閑人天地間。

     上堂。

    禅非解會。

    道絕功勳。

    妙體湛然。

    真機獨露。

    不可以心思。

    不可以意想。

    不可以言宣。

    不可以默照。

    不可以色見。

    不可以聲求。

    說甚麼睹明星。

    方可悟道。

    聞擊竹遂乃明宗。

    似者般漢。

    到衲僧門下。

    棒折猶未放在。

    且道。

    衲僧有甚長處。

    卓拄杖曰。

    丈夫自有沖天志。

    不向如來行處行。

     上堂。

    資生貴圖。

    求富參禅。

    貴圖求悟。

    求悟若似資生。

    個個成佛作祖。

    大小高峰。

    末後兩句曰。

    咄。

    甜瓜徹蒂甜。

    苦瓠連根苦。

    恰似首尾不相照應。

    報恩則不然。

    資生何必求富。

    參禅何待求悟。

    者裡直下承當。

    人人超佛越祖。

    喝一喝。

    卓拄杖曰。

    炎天汗流脊。

    解衣林下涼。

     小參。

    舉南院一棒話畢。

    乃曰。

    風穴當時悟則不無。

    争奈落在第二頭。

    山僧若作南院。

    待他道。

    和尚此間一棒。

    作麼商量。

    劈脊便打。

    管教渠七通八達。

    雖然。

    今時有等莽鹵漢。

    便作一棒會。

    埋沒先聖。

    瞎人眼目不少。

    諸人又作麼生會。

    喝一喝曰。

    劍為不平離寶匣。

    藥因救病出金瓶。

     示衆。

    山僧住個破院子。

    多病不能為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