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何曾謾得諸人。
若也謾得。
那讨甚麼是非好惡。
賢善财能。
灼然些子。
謾不得。
欠不得。
你道。
是甚麼境界。
會麼。
滿目塵埃千聖眼。
一身落魄五宗心。
僧參。
師曰。
甚處神祗。
何方靈聖。
曰金粟。
師曰。
在彼作甚麼。
曰司園。
師曰。
蔬菜割時。
還叫痛麼。
僧作負痛聲。
師曰。
老僧刀也未下。
叫喚作麼。
曰今日親見和尚。
師曰。
盲人摸象。
師生平丈室翛然。
不廢萬行。
凡利物邊事。
靡不樂為。
然皆出自以緣。
未嘗幹谒。
天啟丙寅□月将示寂。
撿曆示侍僧曰。
過二日可。
侍僧驚問。
師曰。
吾将有所适。
侍僧涕泣固留。
師笑諾曰。
更留三日亦可。
至期浴出更衣。
跏趺榻上。
适報制龛工埈。
遂趨寂。
壽九十一。
臘七十八。
□□□□□□□□□。
徑山沖禅師法嗣 嘉興府興善南明慧廣禅師 海甯韓氏子。
出家本寺。
參無字話有疑。
請益車溪。
後入雙徑。
於地拾片紙。
有觀方知彼去。
去者不至方之句。
有省往呈溪。
溪可之。
住後示衆。
個般奇特事難言。
蓦直臯亭跳上天。
帝釋鼻梁遭磕破。
波斯痛倒海門前。
雙徑示衆。
前年年鼻孔無半邊。
去年年兩眼不能全。
今年年三十精骨獻青天。
我禅已說了。
汝等作麼生。
參。
聞谷問。
了即業障本來空。
為甚麼師子尊者。
被罽賓國王斬卻。
師曰。
本來空。
曰争奈頭何。
師曰。
本來空。
曰為甚國王一臂堕地。
師曰。
本來空。
泰昌改元仲冬廿七。
囑後事畢。
奄然而逝。
骨瘗徑山普同塔。
大鑒下第三十四世 龍池傳禅師法嗣 甯波府天童密雲圓悟禅師 常州宜興蔣氏子。
父曦。
母潘。
兒時喜兀坐。
若有所憶持者。
長讀壇經。
知有宗門事。
一日過山灣突。
見堆柴有省。
年三十。
乃投龍池祝發。
時中看得心境兩立。
請益於池。
池曰。
你若到者田地。
便乃放身倒卧。
師昏惑。
池無他示。
日惟罵詈。
師益慚。
坐卧不甯。
一日自外歸。
過銅棺山頂。
忽覺情與無情。
煥然頓現。
覓纖毫過患不可得。
時池居燕都普照。
師往觐。
池曰。
汝離三載。
還有新會處麼。
師曰有。
池曰。
何不呈似老僧。
師曰。
一人有慶。
萬民樂業。
池曰。
汝又作麼生。
師曰。
圓悟特來。
省觐和尚。
池曰。
念子遠來。
放子三十棒。
師珍重便出。
又嘗侍立次。
池曰。
忽有人問。
汝如何抵對。
師向前豎起拳。
池亦舉拳曰。
老僧不曉得。
者個是甚麼。
師曰。
莫道和尚。
直是三世諸佛。
也不曉得。
南還事徧參。
會池再主龍池。
師歸侍。
池上堂。
舉拂子問。
諸方還有者個麼。
師出震聲一喝。
池曰好喝。
師連喝兩喝歸位立。
池曰。
更喝一喝看。
師便出法堂。
次日池召入室曰。
老僧昨夜起來走一轉。
把柄都在手裡了。
汝等為我。
扶持佛法。
師曰。
若據圓悟。
扶持佛法。
任他○○○○○。
都來總與三十棒。
莫道分明為賞罰。
池於是以衣拂付之。
萬曆丁巳。
師出繼席龍池。
天啟壬戌遷天台通玄。
甲子遷金粟。
崇祯庚午赴閩黃檗。
辛未領育王。
四月升天童。
上堂。
開方便門。
示真實相。
拈拄杖擊香幾曰。
方便門開也。
豎拄杖曰。
真實相示也。
諸人還委悉麼。
若也見得徹去。
便可以拈拄杖。
作丈六金身用。
将丈六金身。
作拄杖子用。
然後拄杖子。
[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
築着帝釋鼻孔。
東海鯉魚打一棒。
雨似盆傾。
汝諸人切莫向古廟裡去躲。
一棒打折你驢腰。
莫言不道。
上堂。
六月日頭真個熱。
赤肉團邊如火逼。
試問現前諸兄弟。
無位真人徹未徹。
若也徹。
向無陰陽地上。
豎去橫來。
若也未徹。
未免明日熱。
如今日熱。
上堂。
一葉落天下秋。
一塵起大地收。
今朝七月六日。
無論一葉落不落。
而天下秋。
衆兄弟已備知矣。
舉拂子曰。
一塵起也。
作麼生是大地收的道理。
擲拂曰。
若知撲落非他物。
始信縱橫不是塵。
上堂。
豎拄杖曰。
舉一不得舉二。
放過一着。
落在第二。
擲下杖曰。
老僧落二去也。
且一又如何舉。
便下座。
解制上堂。
八月一結制畢。
腰間包頭上笠。
通玄寺裡放開門。
行腳衲僧攙先出。
為人拶着要翻身。
切莫被他穿卻鼻。
複舉。
洞山曰。
秋初夏末兄弟東去西去。
亂走作麼。
直須向萬裡無寸草處去。
坐斷路頭。
石霜曰。
出門便是草。
奴見婢殷勤。
太陽曰。
直饒不出門亦是草漫漫地。
同坑無異土。
者隊老古錐。
總被山僧折倒了也。
諸人還知出身處也無。
若也知得。
日消萬兩金。
不為分外。
其或未然。
萬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撈摝始應知。
喝一喝。
上堂。
到座前作病勢曰。
老僧氣喘。
不能說法。
遂咳嗽吐痰於地曰。
衆兄弟試道道看。
良久。
衆默然。
師乃以腳抹卻。
歸方丈。
上堂。
今朝五月五日。
知事頭首。
要老僧升座。
應個時節。
老僧再三思量。
無可計較。
何也。
雄
若也謾得。
那讨甚麼是非好惡。
賢善财能。
灼然些子。
謾不得。
欠不得。
你道。
是甚麼境界。
會麼。
滿目塵埃千聖眼。
一身落魄五宗心。
僧參。
師曰。
甚處神祗。
何方靈聖。
曰金粟。
師曰。
在彼作甚麼。
曰司園。
師曰。
蔬菜割時。
還叫痛麼。
僧作負痛聲。
師曰。
老僧刀也未下。
叫喚作麼。
曰今日親見和尚。
師曰。
盲人摸象。
師生平丈室翛然。
不廢萬行。
凡利物邊事。
靡不樂為。
然皆出自以緣。
未嘗幹谒。
天啟丙寅□月将示寂。
撿曆示侍僧曰。
過二日可。
侍僧驚問。
師曰。
吾将有所适。
侍僧涕泣固留。
師笑諾曰。
更留三日亦可。
至期浴出更衣。
跏趺榻上。
适報制龛工埈。
遂趨寂。
壽九十一。
臘七十八。
□□□□□□□□□。
徑山沖禅師法嗣 嘉興府興善南明慧廣禅師 海甯韓氏子。
出家本寺。
參無字話有疑。
請益車溪。
後入雙徑。
於地拾片紙。
有觀方知彼去。
去者不至方之句。
有省往呈溪。
溪可之。
住後示衆。
個般奇特事難言。
蓦直臯亭跳上天。
帝釋鼻梁遭磕破。
波斯痛倒海門前。
雙徑示衆。
前年年鼻孔無半邊。
去年年兩眼不能全。
今年年三十精骨獻青天。
我禅已說了。
汝等作麼生。
參。
聞谷問。
了即業障本來空。
為甚麼師子尊者。
被罽賓國王斬卻。
師曰。
本來空。
曰争奈頭何。
師曰。
本來空。
曰為甚國王一臂堕地。
師曰。
本來空。
泰昌改元仲冬廿七。
囑後事畢。
奄然而逝。
骨瘗徑山普同塔。
大鑒下第三十四世 龍池傳禅師法嗣 甯波府天童密雲圓悟禅師 常州宜興蔣氏子。
父曦。
母潘。
兒時喜兀坐。
若有所憶持者。
長讀壇經。
知有宗門事。
一日過山灣突。
見堆柴有省。
年三十。
乃投龍池祝發。
時中看得心境兩立。
請益於池。
池曰。
你若到者田地。
便乃放身倒卧。
師昏惑。
池無他示。
日惟罵詈。
師益慚。
坐卧不甯。
一日自外歸。
過銅棺山頂。
忽覺情與無情。
煥然頓現。
覓纖毫過患不可得。
時池居燕都普照。
師往觐。
池曰。
汝離三載。
還有新會處麼。
師曰有。
池曰。
何不呈似老僧。
師曰。
一人有慶。
萬民樂業。
池曰。
汝又作麼生。
師曰。
圓悟特來。
省觐和尚。
池曰。
念子遠來。
放子三十棒。
師珍重便出。
又嘗侍立次。
池曰。
忽有人問。
汝如何抵對。
師向前豎起拳。
池亦舉拳曰。
老僧不曉得。
者個是甚麼。
師曰。
莫道和尚。
直是三世諸佛。
也不曉得。
南還事徧參。
會池再主龍池。
師歸侍。
池上堂。
舉拂子問。
諸方還有者個麼。
師出震聲一喝。
池曰好喝。
師連喝兩喝歸位立。
池曰。
更喝一喝看。
師便出法堂。
次日池召入室曰。
老僧昨夜起來走一轉。
把柄都在手裡了。
汝等為我。
扶持佛法。
師曰。
若據圓悟。
扶持佛法。
任他○○○○○。
都來總與三十棒。
莫道分明為賞罰。
池於是以衣拂付之。
萬曆丁巳。
師出繼席龍池。
天啟壬戌遷天台通玄。
甲子遷金粟。
崇祯庚午赴閩黃檗。
辛未領育王。
四月升天童。
上堂。
開方便門。
示真實相。
拈拄杖擊香幾曰。
方便門開也。
豎拄杖曰。
真實相示也。
諸人還委悉麼。
若也見得徹去。
便可以拈拄杖。
作丈六金身用。
将丈六金身。
作拄杖子用。
然後拄杖子。
[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
築着帝釋鼻孔。
東海鯉魚打一棒。
雨似盆傾。
汝諸人切莫向古廟裡去躲。
一棒打折你驢腰。
莫言不道。
上堂。
六月日頭真個熱。
赤肉團邊如火逼。
試問現前諸兄弟。
無位真人徹未徹。
若也徹。
向無陰陽地上。
豎去橫來。
若也未徹。
未免明日熱。
如今日熱。
上堂。
一葉落天下秋。
一塵起大地收。
今朝七月六日。
無論一葉落不落。
而天下秋。
衆兄弟已備知矣。
舉拂子曰。
一塵起也。
作麼生是大地收的道理。
擲拂曰。
若知撲落非他物。
始信縱橫不是塵。
上堂。
豎拄杖曰。
舉一不得舉二。
放過一着。
落在第二。
擲下杖曰。
老僧落二去也。
且一又如何舉。
便下座。
解制上堂。
八月一結制畢。
腰間包頭上笠。
通玄寺裡放開門。
行腳衲僧攙先出。
為人拶着要翻身。
切莫被他穿卻鼻。
複舉。
洞山曰。
秋初夏末兄弟東去西去。
亂走作麼。
直須向萬裡無寸草處去。
坐斷路頭。
石霜曰。
出門便是草。
奴見婢殷勤。
太陽曰。
直饒不出門亦是草漫漫地。
同坑無異土。
者隊老古錐。
總被山僧折倒了也。
諸人還知出身處也無。
若也知得。
日消萬兩金。
不為分外。
其或未然。
萬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撈摝始應知。
喝一喝。
上堂。
到座前作病勢曰。
老僧氣喘。
不能說法。
遂咳嗽吐痰於地曰。
衆兄弟試道道看。
良久。
衆默然。
師乃以腳抹卻。
歸方丈。
上堂。
今朝五月五日。
知事頭首。
要老僧升座。
應個時節。
老僧再三思量。
無可計較。
何也。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