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九

關燈
小嚴問。

    如何是塗毒鼓。

    頭以手按膝亞身雲。

    韓信臨朝底。

    嚴無語。

    頌曰。

    烏藤攪動四溟水。

    鰕蟹魚龍喪膽魂。

    進退觸波遭點額。

    那堪[跳-兆+孛]跳聽雷崩。

     舉雪峰示衆。

    飯籮邊餓死人無數。

    海水裡渴殺人無數。

    至雲門雲通身是飯通身是水話。

    頌曰。

    小店梨花酒正香。

    牧童指出幾人嘗。

    任渠點滴不沾口。

    已是渾身卧醉鄉。

     舉南泉見鄧隐峰來。

    指淨瓶曰。

    淨瓶是境。

    你不得動着境。

    與我将水來。

    峰将瓶傾水於泉前。

    泉休去。

    頌曰。

    落英片片逐東風。

    狼藉春光滿地紅。

    設使向前收拾得。

    餘香猶有隔牆東。

     舉僧問玄沙。

    如何是學人自己。

    沙曰用自己作麼話。

    頌曰。

    平生不作江南夢。

    怪殺人來說鹧鸪。

    衣錦未能歸故國。

    三家村裡覓皇都。

     舉洞山初。

    言無展事。

    語不投機。

    承言者喪。

    滞句者迷話。

    頌曰。

    白圭三複瑕難掩。

    一默如緘語路差。

    稍變動已迷家。

    萬頃秋光天水碧。

    一聲漁笛隔蘆花。

     又嘗有詠黃鹂詩。

    曰多情自信惜春光。

    飛入園林錦繡鄉。

    記得小窗驚我夢。

    滿庭紅杏帶斜陽。

     大鑒下第三十世 寶峰瑄禅師法嗣 安陸府荊門州天奇本瑞禅師 南昌锺陵人。

    父江堂。

    母徐氏。

    年廿二棄家。

    遠投荊門無說能剃發。

    能示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令參。

    後遇高郵全首座。

    同往襄陽。

    途中偶聞婦人呼豬聲。

    全曰。

    阿娘牆裡喚哪哪。

    途路師僧會也麼。

    拶破者些關棙子。

    娘娘依舊是婆婆。

    師矍然汗下。

    一日病甚。

    有晖禅者勉。

    師曰。

    病中工夫。

    切不可放過。

    因舉大慧在徑山患背瘡。

    晝夜叫喚。

    或問慧。

    還有不痛底麼。

    慧曰有。

    曰作麼生是不痛底。

    慧曰。

    痛殺人痛殺人。

    師於言下豁然。

    透得娘娘依舊是婆婆意旨。

    又一日。

    聞山鹿叫喚。

    會得日用之中。

    無不是底道理。

    遂往蜀中谒楚山。

    問某甲閑時看來了然明白。

    及至臨機。

    因甚茫然。

    山曰。

    毫厘有差。

    天地懸隔。

    後遊金陵路次。

    忽然如從夢覺。

    從前所得。

    一場懡[怡-台+羅]。

    遂參寶峰於高峰。

    針芥相契。

    遂蒙印證。

    (語具寶峰章中)住後落堂開示。

    祖師西來。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更無别法。

    若向者裡。

    知個落處。

    定也有分。

    慧也有分。

    宗也有分。

    教也有分。

    佛法世法。

    無可不可。

    腰纏十萬貫。

    騎鶴上揚州。

    其或不然。

    定也不是。

    慧也不是。

    宗也不是。

    教也不是。

    蓋為不識本心。

    名為狂妄。

    經雲。

    虛妄浮心。

    多諸巧見。

    不能成就圓覺方便。

    諸佛諸祖。

    惟傳一心。

    不傳别法。

    汝等不達本心。

    便向外求。

    於妄心中。

    起妄功用。

    如邀空華欲結空果。

    縱經塵劫。

    隻名有為。

    須知所謂見性成佛者。

    見性不是見他人之性。

    成佛不是成他人之佛。

    決定是汝諸人本有之性。

    與十方法界。

    秋毫不昧。

    人人本具。

    個個不無。

    但向二六時中一切處。

    回光返照。

    看是阿誰。

    不得執定一處。

    須是於一切處。

    大起疑情。

    将高就下。

    将錯就錯。

    一絲一毫。

    毋令放過。

    行住坐卧時。

    便看者行住坐卧底是誰。

    見色聞聲時。

    便看者見底聞底是誰。

    覺一觸時。

    便看者覺底是誰。

    知一法時。

    便看者知底是誰。

    乃至語默動靜。

    周旋往返。

    一一返看。

    晝夜無疲。

    倘若一念忘了。

    便看者忘了底是誰。

    妄想起時。

    便看者妄想底。

    是誰。

    你道不會。

    隻者不會底。

    又是阿誰。

    現今疑慮。

    你看者疑慮底又是阿誰。

    如是看來看去。

    萬境不能侵。

    諸緣不能入。

    得失是非。

    都無縫罅。

    明暗色空。

    了無彼此。

    山河大地。

    日月星辰。

    盡聖盡凡。

    都盧祇是一個誰字。

    更無别念。

    上下無路。

    進退無門。

    山盡水窮。

    情消見絕。

    豁然爆地一聲。

    方知非假他求。

    咄。

     示衆。

    閑花野草露真機。

    劍号巨阙。

    蛱蝶穿園拍闆扉。

    珠稱夜光。

    兩岸蘆花齊點首。

    雲騰緻雨。

    一條江水伴鷗飛。

    露結為霜。

    山僧於此盡情吐露。

    更有一句。

    尚未曾道。

    [○@十]會麼。

    那邊不坐空王殿。

    争肯耘苗向日輪。

     寂後。

    門人於弘治十一年戊午。

    建塔於衛輝府輝縣白鹿山之白雲寺左。

     雲溪瑛禅師法嗣 九江府匡山天池林隐靜庵智素禅師 東萊趙氏子。

    生景泰甲戌八月十八。

    早年父母俱喪。

    十五從五台天成寺大用祝發。

    谒雲溪得旨。

    後住天池。

     上堂。

    體露金風光皎潔。

    一色明明無間歇。

    羚羊挂角覓無蹤。

    海底蟾蜍吞卻月。

     荊藩請住東山。

    上堂。

    在天天高。

    在地地厚。

    一毫端上應時納佑。

    此猶是者邊事。

    且道。

    那邊事作麼生。

    拊幾曰。

    釋迦睡重。

    彌勒起遲。

    下座。

     吉庵祚禅師法嗣 嘉興府天甯法舟道濟禅師 郡之思賢裡張氏子。

    年二十一。

    投天甯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