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八

關燈


    後居松藩。

    一日楚山過其廬。

    師述悟由。

    山曰。

    如何是無字意。

    師曰。

    出匣吹毛劍。

    寒光射鬥牛。

    山曰。

    趙州因甚道無。

    師曰。

    波斯嚼氷雪。

    不覺齒牙寒。

    山曰。

    拈過有無。

    如何湊泊。

    師曰。

    夜深誰把手。

    同共禦街遊。

    山曰。

    向上奇特一句作麼生。

    師曰。

    秋夜家家月。

    春來處處花。

    一雙青白眼。

    何用撒泥沙。

    山印可之。

     □□府中溪隐山昌雲禅師 參楚山。

    山問。

    汝名甚麼。

    師曰昌雲。

    山曰号聻。

    師曰隐山。

    山曰。

    雲在山中隐。

    如何又出山。

    師曰。

    隻因夜來鶴。

    帶過嶺頭關。

    山曰。

    化為霖雨時如何。

    師曰。

    徧潤寰區。

    山曰。

    忽被猛風吹散時如何。

    師曰。

    依舊青天白日。

    山呵呵大笑。

     順天府房山石經豁堂祖裕禅師 成都巨氏子。

    久從楚山遊。

    一日山閱經次。

    師詣前曰。

    和尚看底是甚麼。

    山喝一喝曰。

    你道是甚麼聻。

    師亦喝。

    山舉起經曰。

    百千三昧無量妙義。

    皆從者一卷經流出。

    且道者一卷經。

    從甚處得來。

    師彈指一下。

    山便休去。

     □□府三池月光常慧禅師 簡州李氏子。

    參楚山。

    山曰。

    久聞上座嘗覽大藏。

    是否。

    師曰。

    和尚莫謗某甲好。

    山曰。

    白底是紙。

    黑底是墨。

    畢竟如何是經。

    師曰。

    和尚太殺不本分。

    山曰。

    作麼生是不本分底道理。

    師曰。

    經聻。

    山曰。

    似即似。

    是即未是。

    師便禮拜。

     □□府翠微悟空禅師 關西人。

    久依楚山。

    一日入室次。

    山問。

    踏翻大地無寸土。

    徹底窮源事若何。

    師曰。

    有星皆拱北。

    無水不朝東。

    山曰。

    還假履踐功用也無。

    師曰。

    履踐則不無。

    功用即不可得。

    山曰。

    隻個不可得處亦不可得。

    子又作麼生。

    師拟進語。

    山震威一喝。

    師曰。

    恩大難酬。

    便禮拜。

     江甯府高座古溪覺澄禅師 蔚州人。

    從雲中天晖昶芟染。

    閱大藏曆五寒暑。

    於無字話染指。

    乃叩月溪。

    複往投子見楚山。

    親炙久之。

    得盡其旨。

    隐固始之南山有年。

    明天順間。

    住金陵高座。

     結制小參。

    三條椽下坐堆堆。

    把定身心若死灰。

    撥出爐中些子火。

    驚天動地一聲雷。

    還有不惜眉毛者麼。

    良久乃曰。

    有時三世諸佛。

    與火爐說法。

    覓火和煙得。

    有時火爐說法。

    三世諸佛谛聽。

    擔泉帶月歸。

    於斯會得。

    芥子納須彌也得。

    須彌納芥子也得。

    正眼觀來。

    兩個火爐。

    三世諸佛。

    結住于青州布衫。

    一粒芥子。

    百億須彌。

    收歸於雲門胡餅。

    兩堂雲水穿又穿不得。

    齩又齩不得。

    大衆。

    正當恁麼時。

    畢竟作麼生。

    還會麼。

    拍案曰。

    眉間拶出金剛焰。

    露柱燈籠盡放光。

    成化癸巳八月九日。

    集衆訣别。

    端坐而逝。

    少頃衆泣。

    師複開目曰。

    不須如是。

    複瞑目長往。

     珪庵祖玠侍者 因病次。

    楚山入寮躬視。

    時值心上座來。

    山顧師曰。

    如何是心。

    師曰。

    開口不容情。

    山曰。

    未在師返顧心曰。

    何不禮拜和尚。

    心便就禮一拜。

    山休去。

    後病革。

    有痛苦聲。

    山曰。

    平日得力句。

    到者時節。

    還用得着麼。

    師魁首。

    山曰。

    既用得着。

    又叫喚作麼。

    師曰。

    痛則叫。

    癢則笑。

    師曰。

    隻如三寸氣斷。

    向何處安身立命。

    師曰。

    雨過天晴。

    青山依舊。

    山曰。

    從今别後。

    再得相見否。

    師曰。

    曠劫不違。

    今何有間。

    山曰。

    恁麼則子不曾病耶。

    師曰。

    病與不病。

    總不相幹。

    山複執師手曰。

    者是甚麼。

    師便合掌曰。

    某當行矣。

    振身端坐而逝。

     廣善潭禅師法嗣 鳳陽府槎山護國無用文全禅師 濟南商河劉氏子。

    年十九。

    投靈岩祝發。

    初見月天。

    次參别傳有省入。

    傳問。

    虛空粉碎。

    大地平沉。

    汝在甚麼處安身立命。

    師曰。

    昨夜泥牛吞皓月。

    今朝木馬吐清風。

    傳曰。

    一歸何處聻。

    師曰。

    一自白牛歸雪嶺。

    直至如今不見蹤。

    傳颔之。

    複往金山。

    谒無極。

    極囑師見寶月。

    月問。

    有草鞋錢麼。

    師曰。

    青山不露頂。

    曰如何是應物現形。

    師曰。

    孤光明月普天輝。

    萬象森羅全體現。

    一日月入堂坐次。

    叫曰。

    寒寒。

    師便搬火爐向前。

    月曰。

    如何是火爐邊事。

    師敲火爐三下。

    月微笑而出。

    入室次。

    月拈拄杖子。

    者是拄杖子。

    且道主在甚麼處。

    師奪拄杖擲地。

    叉手而立。

    月曰。

    看者漢撞卻拄杖子了也。

    師拂袖便出。

    月為印可。

    後出世槎山。

     上堂。

    法不孤起。

    仗境方生。

    道本無言。

    因言顯道。

    今來龍象交參。

    諸山共處。

    感皇上之洪恩。

    賢士大夫之護佑。

    安立禅期。

    助斯聖化。

    命山僧舉揚宗眼。

    令末運得種善根。

    雖然。

    猶未是衲衣下事。

    且作麼生是衲衣下事。

     僧問。

    三乘即不問。

    直指事如何。

    師曰。

    雙峰頂上鶴栖樹。

    九龍山下鳥啼花。

    曰西來祖意蒙師指。

    東土相傳事若何。

    師曰。

    嶺上青松千古秀。

    澗邊流水萬年清。

     問。

    如何是白水境。

    師曰。

    一片荒田堆四野。

    三間茅屋壯諸山。

    曰如何是境中人。

    師曰。

    白虎頭邊天子廟。

    黑龍潭上帝王基。

    曰人境兩忘時如何。

    師曰。

    蘇武不知青羝意。

    七郎常恨白鴉歸。

    僧禮拜。

    師拍案一下。

     江甯府崇福大慧覺華禅師 維揚劉氏子。

    初見海舟有省。

    複參寶月於繁昌。

    獲印證。

    住後上堂。

    舉拂子曰。

    威音那畔隻是者個。

    如今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