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八

關燈
前也隻是者個。

    若喚作拂子。

    瞎卻人天眼目。

    不喚作拂子。

    亦瞎卻人天眼目。

    大衆。

    畢竟喚作甚麼。

    若也直下見得。

    便知迦葉微笑。

    得紹如來傳燈。

    二祖覓心。

    堪續祖宗正脈。

    蓦豎拂子曰。

    還見得麼。

    良久曰。

    千聖不能識。

    擊拂子下座。

     河南府伏牛翠峰德山禅師 關陝西夏人。

    幼質樸。

    年三十始出家。

    從雲南牛首海為弟子。

    海寂。

    師得遍參。

    而礙膺之物。

    終苦未除。

    因古峰指參寶月潭。

    潭曰。

    子期心固遠。

    特欠一番徹骨在。

    過此從死中活來。

    向人出言吐氣。

    始有着落。

    不然。

    總沒交涉也。

    師聞。

    於是入伏牛。

    苦心六年。

    始得大悟。

    出世瓣香。

    為潭公拈出也。

    異日在都門吉祥時。

    以衆廣。

    朝廷聽讒言緻怒。

    師為舍衆。

    歸伏牛。

    衆益盛。

    說法凡三十年。

    一日謂衆曰。

    歸欤歸欤。

    吾北人歸化首丘願也。

    遂還京居延壽。

    未幾示寂。

    年八十有一。

    弟子奉全身。

    [療-(日/小)+土]於寺普同之後。

    有贊師像曰。

    有風斯清。

    有月斯明。

    猗欤翠峰。

    玉振金聲。

     大岡澄禅師法嗣 杭州府天真毒峰季善禅師 鳳陽吳氏子。

    父宦遊廣東雷陽而生。

    年十七出家。

    初遇源明。

    明示以無字話。

    師當下便能領解。

    舉陳明。

    明曰。

    我二十年看個無字。

    如蚊子上鐵牛。

    子才學做工夫。

    便有許多知見。

    複曰。

    觀子根器雖異。

    切莫被人哄去作長老。

    悞汝大事。

    師蒙誨。

    誓此生以悟為期。

    正統壬戌。

    入川參無際。

    會際赴召入京。

    遂掩關。

    關中不設卧具。

    惟置小凳。

    昏重并去凳。

    一日聞鐘聲有省。

    說偈曰。

    沉沉寂寂絕施為。

    觸着無端吼似雷。

    動地一聲消息盡。

    髑髅粉碎夢初回。

    其時适際遷化。

    遂依月溪。

    溪曰。

    佛法不是鮮魚。

    怕爛卻那。

    日惟東敲西擊。

    暗垂勘驗。

    一日侍溪園中坐次。

    溪曰。

    你向來看甚麼話頭。

    師曰無字。

    溪曰。

    如何是無。

    師曰。

    如今看來。

    恰似口金剛王寶劍。

    溪曰。

    如何是金剛王寶劍。

    師曰。

    寒光焰焰。

    耀古騰今。

    溪曰。

    還我劍來。

    師曰。

    拟動則犯他鋒铓。

    溪曰。

    橫按當軒時如何。

    師曰。

    佛來也殺。

    祖來也殺。

    溪曰。

    老僧來聻。

    師曰。

    亦不相饒。

    溪曰。

    殺後如何。

    師曰。

    且喜天下太平。

    溪曰。

    畢竟如何是無字意。

    師曰。

    贓賊分明。

    溪曰。

    賊即且置。

    還我贓來。

    師曰。

    六六三十六。

    溪曰。

    未在更道。

    師曰。

    夜短睡不足。

    日長饑有餘。

    溪曰。

    牛過窗棂。

    頭角四蹄都過了。

    因甚尾巴過不得。

    師曰。

    了無一法當情。

    瞥爾通身露地。

    溪曰。

    你即今向甚麼處安身立命。

    師曰。

    何處不稱尊。

    後辭溪。

    抵浙掩關天目萬峰庵。

    月溪亦蒙旨欽賜歸金陵大岡。

    遣書召師付囑。

    師适因事他出。

    溪臨委息。

    命送衣拂畀之。

    師住山凡四十餘載。

    天順間。

    建西湖之三塔。

    洎天目之招明。

    吳山之寶蓮。

    南山之甘露。

    成化初。

    掩關石屋。

    後住慈雲嶺天真。

     僧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曰。

    前江潮急魚行澀。

    後嶺峰高鳥泊難。

     僧請益曰。

    高峰道。

    海底泥牛銜月走。

    岩前石虎抱兒眠。

    鐵蛇鑽入金剛眼。

    昆侖騎象鹭鸶牽。

    此四句内。

    有一句。

    能殺能活能縱能奪。

    若人檢點得出。

    一生參學事畢。

    未審是那一句。

    師曰。

    待汝悟即向汝道。

    曰不會。

    師曰。

    不見道。

    你有拄杖子。

    我與你拄杖子。

    你無拄杖子。

    我奪卻你拄杖子。

     示衆。

    寶劍全提日用中。

    高揮大抹肯從容。

    卷兮魂膽迎風喪。

    舒也髑髅徧地橫。

    萬死萬生渾不顧。

    一槍一騎便收功。

    趙州性命分明也。

    血刃參天不露鋒。

    以拂子拂一拂曰。

    虛空廓徹無消息。

    萬裡無雲天漢碧。

    拶得須彌入藕絲。

    彌勒釋迦齊叫屈。

    倒騎鐵馬逐西風。

    驚得泥牛從海出。

    諸仁者。

    若作奇特會。

    孤負己靈。

    不作奇特會。

    抱贓叫屈。

    且作麼生會。

    良久曰。

    解藏天下於天下。

    始見林梢挂角羊。

     成化壬寅。

    示寂於天真。

    塔建本山。

     太原府五台山普濟孤月淨澄禅師 西河張氏子。

    首參月溪。

    溪令看趙州無字話。

    三日有省。

    溪異之。

    複入蜀。

    獨居飛雪山三年。

    一日炊飯定去。

    覺時飯已成醭。

    以地坐久。

    足為冷濕所侵。

    不能起。

    得人荷至後山調息始愈。

    一日坐木上。

    聞爆竹聲。

    豁然大悟。

    自是一切時中。

    洞然明妙。

    谒廣福呈所得。

    福問。

    大死底人卻活時如何。

    師曰。

    眉毛橫眼上。

    鼻孔大頭垂。

    曰大地平沉虛空粉碎。

    汝又向甚處安身立命。

    師曰。

    雲消山岩露。

    日出海天清。

    明天順丁醜。

    還清涼。

    代王延詣内掖問道。

    尊禮之。

    令旨建寺於華嚴谷。

    額曰普濟。

    命師住持。

    有山居偈曰。

    甘貧林下思悠悠。

    竹榻高眠枕石頭。

    格外生涯随分足。

    都緣胸次一無求。

    自住丹崖綠水傍。

    了無榮辱與閑忙。

    老僧不會還源旨。

    一任山青葉又黃。

    臨寂坐脫於本山。

     江甯府大岡夷峰甯禅師 付法偈曰。

    祖祖無法付。

    人人本自有。

    汝證無授法。

    法法無前後。

     潼川州蓬溪智林天淵福湛禅師 以勤苦入道。

    獲記月溪。

    及開堂弘化。

    大為楚蜀禅學所歸。

    壽七十七。

    寂時。

    有倒騎鐵馬吼西風。

    明月清風一樣同之句。

    蓋辭世偈也。

    有天淵錄二卷。

    行世。

     續燈正統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