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八

關燈
俗。

    若向擊石火裡辨缁素。

    掣電光中明殺活。

    可以坐斷千差。

    壁立萬仞。

    諸兄弟。

    還知有恁麼時節也無。

    今時諸方說禅浩浩。

    盡謂腳跟點地。

    鼻孔撩天。

    究竟具正眼者。

    落落罕聞。

    所以偏正不一。

    各立異端。

    堅執己解。

    弗通實理。

    所謂正法難扶。

    邪說競興。

    古人道。

    信有十分則疑有十分。

    疑有十分則悟有十分。

    可将盡平生眼裡所見。

    耳裡所聞。

    惡知惡解。

    奇言妙句。

    禅道佛法。

    貢高我慢等心。

    徹底傾瀉。

    莫存毫末。

    隻就未明未了公案上。

    立定腳跟。

    豎起脊梁。

    無分晝夜。

    無參處參。

    無疑處疑。

    直得東西不辨。

    南北不分。

    呆椿椿地。

    卻如個有氣底死人相似。

    心随境化。

    觸着還知。

    打破髑髅。

    不從他得。

    豈不慶快平生者哉。

     大鑒下第二十八世 東明旵禅師法嗣 江甯府東山翼善海舟永慈禅師 成都餘氏子。

    生洪武甲戌。

    幼孤。

    見僧輙喜。

    一日聞生死事大。

    遂發心出家。

    奮志參尋知識。

    首見太初。

    初問。

    父母未生前。

    那個是汝本來面目。

    師即從東過西叉手而立。

    初曰。

    未在更道。

    師曰。

    兩眼對兩眼。

    宣德丁未。

    出峽遊燕京。

    南詢至武林。

    谒東明問。

    無相福田衣。

    何人合得披。

    明便掌。

    師曰作麼。

    明又掌。

    師曰。

    一掌不作一掌用。

    又如何。

    明複掌。

    師曰。

    老和尚名不虛傳。

    遂展具三拜。

    未幾複遊金陵。

    正統丁巳。

    太監袁誠。

    請師住持翼善。

    庚申五月二十八日。

    東明遺偈曰。

    分付慈海舟。

    訪我我無酬。

    明年之明日。

    西風笑點頭。

    明年辛酉。

    東明如期果寂。

    成化丙戌師示寂。

    壽七十三。

    臘五十餘。

    塔於寺左。

     蘇州府水心月江覺淨禅師 姑蘇範氏子。

    年十五。

    從古拙芟染。

    永樂壬寅。

    參岘山宗。

    後見東明。

    親依最久。

    一日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明曰。

    你那裡去來。

    師進前曲躬曰。

    和尚那裡去來。

    明便喝。

    師亦喝。

    明打出。

    後庵居天目。

    天順間。

    遷裡之水心。

    成化己亥正月十九日。

    戒饬徒衆。

    說偈而逝。

    壽七十九。

    臘五十一。

     天界中禅師法嗣 邵武府君峰大闡慧通禅師 建甯邵氏子。

    從鬥峰祝發。

    往參雪骨中。

    一夕有省。

    成偈曰。

    手把龜毛索。

    毗盧頂上推。

    三千諸佛祖。

    一串穿将來。

    旦詣丈室見中。

    中曰。

    還我話頭來。

    師複沖口曰。

    坐斷恒沙界。

    全心一物無。

    浮雲都散盡。

    獨耀一輪孤。

    中可之。

    後住君峰二十餘年。

    清遠之風。

    從化者衆。

    弘治辛酉二月十七日。

    集衆說偈曰。

    人生七十古來稀。

    更添一歲事尤奇。

    若問老僧何處去。

    虛空獨露笑嘻嘻。

    沐浴更衣。

    趺坐而逝。

     投子琦禅師法嗣 順天府涿州金山寶禅師 參楚山。

    山問。

    面南看北鬥。

    且道明甚麼邊事。

    師曰。

    和尚合取口好。

    山曰未在。

    師曰。

    瞞别人即得。

    山曰。

    如何是透關眼。

    師振聲一喝。

    山曰。

    向上一機又作麼生。

    師曰。

    青天日卓午。

    山曰。

    未夢見在。

    師曰。

    木童拈玉線。

    石女度金針。

    山曰。

    轉身一句速道速道。

    師曰。

    雨添山色秀。

    風來竹影移。

    山拈拄杖。

    師便喝。

    拂袖而出。

    山曰。

    放汝三十棒。

    師轉身作禮曰。

    謝和尚慈悲。

    山曰。

    子雖有滔天之浪。

    且無湛水之波。

    師俛首默然。

    山肯之。

     □□府唐安湛淵奫禅師 依楚山最久。

    一日入室次。

    山問。

    如何是至理一言。

    師曰。

    有口說不得。

    山曰。

    松風流水。

    為甚麼卻說得。

    師曰。

    為渠無口。

    山曰。

    你道他說些甚麼。

    師曰。

    和尚适來問甚麼。

    山曰。

    祇如絕音響處。

    還有說也無。

    師曰。

    有則灼然有。

    隻是聞不及。

    山曰。

    聞即且置。

    你道他說個甚麼。

    師乃豎起拳頭。

    山曰。

    還有聞得及者麼。

    師以手指香爐曰。

    是渠卻聞得。

    山曰。

    因甚渠卻聞得。

    師曰。

    為渠有耳。

    山曰。

    汝亦有兩耳。

    為甚聞不得。

    師曰。

    雖然聞不得。

    瞞他一點不得。

    山曰。

    放汝三十棒。

    師便禮拜。

     襄陽府大雲興禅師 久侍楚山。

    一日山出郡歸。

    衆途迎。

    山曰。

    我不曾下山。

    亦未嘗出郡。

    且道甚處去來。

    師曰。

    大衆久立。

    請和尚回寺。

    山曰。

    那裡是寺。

    師曰。

    鐘聲響得好。

    山呵呵大笑。

    師便禮拜。

    後山付偈曰。

    躬自西州定宗旨。

    親從投子付袈裟。

    他年出世提綱要。

    不立孤危是作家。

     順天府房山石經海珠祖意禅師 掩關次。

    一日楚山到關前。

    擊門一下曰。

    請關主相見。

    師斂手鞠躬而立。

    山曰。

    趙州無字作麼生。

    師曰。

    隻為婆心切。

    肝膽向人傾。

    山曰。

    不涉有無時如何。

    師曰。

    某甲到者裡卻不會。

    山曰。

    待汝出關。

    與汝一頓。

    師曰。

    某甲即今亦不在關内。

    山指關門曰。

    争奈者個何。

    師便喝。

    山曰。

    天氣炎烝。

    善加保護。

    師便禮拜。

     □□府長松大心真源禅師 三池張氏子。

    谒楚山問。

    從上佛祖言不及處。

    行不到處請師直指。

    山拈拄杖曰。

    聻師便喝。

    山便打。

    師又喝。

    山又打。

    師便禮拜。

    一日室中侍立次。

    山曰。

    向父母未生前。

    道一句來。

    師曰。

    道不得。

    山曰。

    因甚道不得。

    師曰。

    他沒口。

    山曰。

    大好沒口。

    師曰。

    謝師答話。

     □□府松藩大悲崇善一天智中國師 彭縣人。

    體貌奇異。

    年十二。

    從月光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