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燈用處。
還有優劣也無。
若缁素得出。
許他是個同參。
上堂。
拈拄杖曰。
隻者些子誵訛。
多少師僧。
到者裡開口不得。
思量不及。
舉揚不出。
即今落在山僧手裡。
橫也由我。
豎也由我。
提起放下卷舒殺活。
總由我。
以拄杖空中點一點曰。
正當恁麼時。
從上佛祖天下老和尚。
到者裡隻得乞命有分。
衆中莫有為佛祖出氣者麼。
良久卓拄杖一下曰。
[翟*支]瞎金剛正眼。
靠倒空王寶座。
汝等諸人讨甚麼碗。
便下座。
上堂。
衆集。
師斂衣就座。
良久曰。
大衆分明記取。
便下座。
示衆。
選佛場開定祖機。
辨明邪正在鉗錘。
禹門浪暖風雷動。
正是魚龍變化時。
衆中莫有沖波激浪者麼。
良久以拂子打圓相曰。
機先一着。
觌面全提。
擊禅床一下曰。
句外一言。
和聲揭露。
不許停思顧伫。
那容拟議分疎。
眨得眼來。
劍去久矣。
縱饒佛祖到來。
也隻攢眉有分。
何故。
蓋為非言路可通。
非心識可測。
若是英俊衲僧。
向未舉以前。
便當點首一笑。
猶較些子。
近世人心不古。
學者不務真參實悟。
惟是接響承虛。
以學識依通為悟明。
穿鑿機緣為參究。
破壞律儀為解脫。
夤緣據位為出世。
以緻祖風凋弊。
魔說熾然。
塞佛祖之坦途。
瞽人天之正眼。
使吾祖教外别傳之道。
於斯委地。
大覺世尊。
於二千年外。
早已識得衆生心病。
預設多方。
曲垂規則。
故曰。
末世衆生希望成道。
無令求悟。
惟益多聞。
增長我見。
又曰。
衆生未悟。
作何方便。
普令開悟。
所以結制安居。
克期取證。
過三期日。
随往無礙。
故知解結之有時也。
諸大德。
於九十日中。
還曾證悟也無。
已悟者且置勿論。
未悟者。
則此一期又是虛喪了也。
若是真正道流。
以十方法界。
為圓覺期場。
無論百日千日。
結制解制。
但以舉起話頭為始。
一年不悟參一年。
十年不悟參十年。
乃至二十年三十年。
盡平生不悟。
決定不移此志。
直要見個徹頭徹尾真實究竟處。
方是放參之日。
所謂時節若至。
其理自彰。
豈虛語哉。
蓦豎起拂子曰。
還知落處麼。
幻叟今日不辭饒舌。
更為諸人下個注腳。
猛火鑄成金彈子。
當機捏碎乃渾囵。
等閑得失俱拈卻。
風送潮音出海門。
師到園。
見冬瓜。
問園頭。
者個無口。
因甚長得如許大。
頭曰某甲不曾怠惰一時。
師曰。
主人公還替你出些力氣也無。
頭曰。
全承渠力。
師曰。
請來與老僧相見。
頭便禮拜。
師曰。
者猶是奴兒婢子在。
頭轉身拈篾縛架。
師乃呵呵大笑。
回顧侍者曰。
菜園裡有蟲。
性空首座。
請益蒙山三關語曰。
蟭螟蟲吸乾滄海。
魚龍蝦蟹向何處安身立命。
師曰。
長安路上金毛卧。
曰水母飛上色究竟天。
入摩酰眼裡作舞。
因甚不見。
師曰。
五鳳樓前鐵馬嘶。
曰蓮湖橋為一切人。
直指明眼人因甚落井。
師曰。
明月照見夜行人。
曰請師頌出。
師曰。
好與痛棒。
曰棒則甘領。
頌則乞師不吝。
師乃大笑頌曰。
當機把斷聖凡津。
拟議知渠屈未伸。
欲識蒙山端的旨。
垂鈎意在釣金鱗。
天順丁醜。
由匡廬歸蜀。
韓都侯於方山建雲峰寺。
迎師住持。
成化癸巳三月中示微疾。
衆請末後句。
師展兩手曰。
會麼。
複曰。
今年今日。
推車撞壁。
撞破虛空。
青天霹靂。
阿呵呵。
泥牛吞卻老龍珠。
澄澄性海漚華息。
泊然而逝。
世壽七十。
僧臘六十一。
建塔天成。
雲南府古庭歸化善堅禅師 本郡昆明丁氏子。
十九參栢岩。
宣德庚戌。
走金陵參無隐道。
道示以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
苦心窮究。
未有所入。
乙卯。
抵貴州雍蘿山。
入蜀。
脅不至席者數年。
始大悟。
正統間。
袖香走隆恩。
參無際。
際曰。
子見處因甚與老僧不同。
師展兩手曰。
者個非别。
際颔之。
一日辭際。
際曰。
甚處去。
師曰。
十字街頭诃佛罵祖去。
際曰。
子還來否。
師曰。
不違和尚尊顔。
禮拜便行。
初遊金台。
止大容山。
複南還住金陵天界。
天順間。
遷皖桐浮山。
示衆。
汾陽無業道。
古德道人得意後。
茅茨石屋。
向折腳铛。
煮飯吃過二三十年。
名利不幹懷。
财寶不為念。
大忘人世。
隐迹岩叢。
君王召而不來。
諸侯請而不赴。
豈同吾輩貪利愛名。
汩沒世途。
如短販人。
有少希求。
便忘大果。
誠哉是言。
我等惟掠虛頭。
妄自尊大。
無明三毒。
潛結于心。
逆惡境緣。
知無解脫。
據實而論。
且莫管你是知識非知識。
除卻一切施為動靜語默文字。
生死到來。
畢竟作麼生脫去。
不得認着個死搭搭。
向良久處妄想。
不得執着個轉辘辘。
向活脫處狂蕩。
但有絲毫差别見覺。
直饒你脊梁似生鐵鑄就。
機辯如懸河瀉水。
未免閻老子打入阿波波阿咤咤八寒八熱。
萬死萬生。
灼然灼然。
擊拂子曰。
昨夜蟭螟吞六合。
虛空撲碎落岩前。
複召大衆曰。
珍重。
後歸裡古庭。
建歸化禅林。
以弘治癸醜七月二十日示寂。
古庭與盤龍。
南北并峙。
至今二大士肉身存焉。
田素庵大士法嗣 □□府佛迹頤庵真禅師 示衆。
青山疊疊。
綠水滔滔。
於斯會得。
獨步高超。
雖然。
也是尋常茶飯。
古人道。
欲窮千裡目。
更上一層樓。
機不離位。
堕在毒海。
語不驚群。
陷於流
還有優劣也無。
若缁素得出。
許他是個同參。
上堂。
拈拄杖曰。
隻者些子誵訛。
多少師僧。
到者裡開口不得。
思量不及。
舉揚不出。
即今落在山僧手裡。
橫也由我。
豎也由我。
提起放下卷舒殺活。
總由我。
以拄杖空中點一點曰。
正當恁麼時。
從上佛祖天下老和尚。
到者裡隻得乞命有分。
衆中莫有為佛祖出氣者麼。
良久卓拄杖一下曰。
[翟*支]瞎金剛正眼。
靠倒空王寶座。
汝等諸人讨甚麼碗。
便下座。
上堂。
衆集。
師斂衣就座。
良久曰。
大衆分明記取。
便下座。
示衆。
選佛場開定祖機。
辨明邪正在鉗錘。
禹門浪暖風雷動。
正是魚龍變化時。
衆中莫有沖波激浪者麼。
良久以拂子打圓相曰。
機先一着。
觌面全提。
擊禅床一下曰。
句外一言。
和聲揭露。
不許停思顧伫。
那容拟議分疎。
眨得眼來。
劍去久矣。
縱饒佛祖到來。
也隻攢眉有分。
何故。
蓋為非言路可通。
非心識可測。
若是英俊衲僧。
向未舉以前。
便當點首一笑。
猶較些子。
近世人心不古。
學者不務真參實悟。
惟是接響承虛。
以學識依通為悟明。
穿鑿機緣為參究。
破壞律儀為解脫。
夤緣據位為出世。
以緻祖風凋弊。
魔說熾然。
塞佛祖之坦途。
瞽人天之正眼。
使吾祖教外别傳之道。
於斯委地。
大覺世尊。
於二千年外。
早已識得衆生心病。
預設多方。
曲垂規則。
故曰。
末世衆生希望成道。
無令求悟。
惟益多聞。
增長我見。
又曰。
衆生未悟。
作何方便。
普令開悟。
所以結制安居。
克期取證。
過三期日。
随往無礙。
故知解結之有時也。
諸大德。
於九十日中。
還曾證悟也無。
已悟者且置勿論。
未悟者。
則此一期又是虛喪了也。
若是真正道流。
以十方法界。
為圓覺期場。
無論百日千日。
結制解制。
但以舉起話頭為始。
一年不悟參一年。
十年不悟參十年。
乃至二十年三十年。
盡平生不悟。
決定不移此志。
直要見個徹頭徹尾真實究竟處。
方是放參之日。
所謂時節若至。
其理自彰。
豈虛語哉。
蓦豎起拂子曰。
還知落處麼。
幻叟今日不辭饒舌。
更為諸人下個注腳。
猛火鑄成金彈子。
當機捏碎乃渾囵。
等閑得失俱拈卻。
風送潮音出海門。
師到園。
見冬瓜。
問園頭。
者個無口。
因甚長得如許大。
頭曰某甲不曾怠惰一時。
師曰。
主人公還替你出些力氣也無。
頭曰。
全承渠力。
師曰。
請來與老僧相見。
頭便禮拜。
師曰。
者猶是奴兒婢子在。
頭轉身拈篾縛架。
師乃呵呵大笑。
回顧侍者曰。
菜園裡有蟲。
性空首座。
請益蒙山三關語曰。
蟭螟蟲吸乾滄海。
魚龍蝦蟹向何處安身立命。
師曰。
長安路上金毛卧。
曰水母飛上色究竟天。
入摩酰眼裡作舞。
因甚不見。
師曰。
五鳳樓前鐵馬嘶。
曰蓮湖橋為一切人。
直指明眼人因甚落井。
師曰。
明月照見夜行人。
曰請師頌出。
師曰。
好與痛棒。
曰棒則甘領。
頌則乞師不吝。
師乃大笑頌曰。
當機把斷聖凡津。
拟議知渠屈未伸。
欲識蒙山端的旨。
垂鈎意在釣金鱗。
天順丁醜。
由匡廬歸蜀。
韓都侯於方山建雲峰寺。
迎師住持。
成化癸巳三月中示微疾。
衆請末後句。
師展兩手曰。
會麼。
複曰。
今年今日。
推車撞壁。
撞破虛空。
青天霹靂。
阿呵呵。
泥牛吞卻老龍珠。
澄澄性海漚華息。
泊然而逝。
世壽七十。
僧臘六十一。
建塔天成。
雲南府古庭歸化善堅禅師 本郡昆明丁氏子。
十九參栢岩。
宣德庚戌。
走金陵參無隐道。
道示以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
苦心窮究。
未有所入。
乙卯。
抵貴州雍蘿山。
入蜀。
脅不至席者數年。
始大悟。
正統間。
袖香走隆恩。
參無際。
際曰。
子見處因甚與老僧不同。
師展兩手曰。
者個非别。
際颔之。
一日辭際。
際曰。
甚處去。
師曰。
十字街頭诃佛罵祖去。
際曰。
子還來否。
師曰。
不違和尚尊顔。
禮拜便行。
初遊金台。
止大容山。
複南還住金陵天界。
天順間。
遷皖桐浮山。
示衆。
汾陽無業道。
古德道人得意後。
茅茨石屋。
向折腳铛。
煮飯吃過二三十年。
名利不幹懷。
财寶不為念。
大忘人世。
隐迹岩叢。
君王召而不來。
諸侯請而不赴。
豈同吾輩貪利愛名。
汩沒世途。
如短販人。
有少希求。
便忘大果。
誠哉是言。
我等惟掠虛頭。
妄自尊大。
無明三毒。
潛結于心。
逆惡境緣。
知無解脫。
據實而論。
且莫管你是知識非知識。
除卻一切施為動靜語默文字。
生死到來。
畢竟作麼生脫去。
不得認着個死搭搭。
向良久處妄想。
不得執着個轉辘辘。
向活脫處狂蕩。
但有絲毫差别見覺。
直饒你脊梁似生鐵鑄就。
機辯如懸河瀉水。
未免閻老子打入阿波波阿咤咤八寒八熱。
萬死萬生。
灼然灼然。
擊拂子曰。
昨夜蟭螟吞六合。
虛空撲碎落岩前。
複召大衆曰。
珍重。
後歸裡古庭。
建歸化禅林。
以弘治癸醜七月二十日示寂。
古庭與盤龍。
南北并峙。
至今二大士肉身存焉。
田素庵大士法嗣 □□府佛迹頤庵真禅師 示衆。
青山疊疊。
綠水滔滔。
於斯會得。
獨步高超。
雖然。
也是尋常茶飯。
古人道。
欲窮千裡目。
更上一層樓。
機不離位。
堕在毒海。
語不驚群。
陷於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