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七

關燈
續燈正統卷二十七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臨濟宗 大鑒下第二十五世 伏龍長禅師法嗣 蘇州府鄧尉萬峰時蔚禅師 溫州樂清金氏子。

    襁褓中見僧。

    輙微笑合掌。

    十六得度。

    十九至杭受具戒。

    參虎跑止岩。

    岩令參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話。

    抵明州達蓬山佛趾寺側卓庵。

    晝夜力參。

    一日聞寺主舉沩山踢倒淨瓶話。

    蓦地觸發。

    說偈曰。

    颠颠倒倒老南泉。

    累我工夫費半年。

    當日有人親在側。

    如何不進劈胸拳。

    遂往谒無見於華頂。

    見囑師住山。

    仍返達蓬。

    單丁十載。

    後造千岩。

    岩曰。

    将甚麼來。

    與老僧相見。

    師豎起拳曰。

    者裡與和尚相見。

    岩曰。

    死了燒了。

    向何處安身立命。

    師曰。

    漚生漚滅水還在。

    風息波平月印潭。

    岩曰。

    莫要請益受戒麼。

    師掩耳而出。

    明日普請砍松次。

    師拈圓石作獻珠狀曰。

    請和尚酬價。

    岩曰。

    不直半文錢。

    師曰瞎。

    岩曰。

    我也瞎你也瞎。

    師曰。

    瞎瞎。

    即呈偈曰。

    龍宮女子将珠獻。

    價直三千與大千。

    卻被傍觀人抉破。

    誰知不直半文錢。

    岩謂左右曰。

    蔚山主頗有衲僧氣息。

    遂命居第一座。

    一日岩升座。

    舉無風荷葉動決定有魚行語。

    師出衆震聲一喝。

    拂袖便出。

    乃卓庵於蘭溪之嵩山。

    凡九載。

    岩寄以偈曰。

    郁郁黃花滿目秋。

    白雲端坐碧峰頭。

    無賓主句輕拈出。

    一喝千江水逆流。

    三為手書招之。

    愛重彌至。

    旋畀以法衣頂相。

     僧問。

    如何是嵩山境。

    師曰。

    四面好山擎日月。

    一湖秋水浸青天。

    曰如何是境中人。

    師曰。

    三仙描不就。

    終不與君傳。

     問。

    如何是目前事。

    師曰。

    眉毛眼上橫。

    曰莫是他安身立命處也無。

    師曰。

    錯認定盤星。

     二僧參。

    師問。

    那裡來。

    僧曰隴西。

    師曰。

    我聞隴西有鹦鹉是否。

    僧曰。

    是。

    師曰。

    還會吟詩作賦麼。

    僧曰會。

    師曰。

    會吟甚麼詩。

    試道看。

    僧無對。

    師便打曰。

    妄語漢。

    汝不從隴西來。

    第二位道看。

    僧作舞勢。

    師曰。

    似即似。

    争奈口口不同。

    自代曰。

    上大人丘乙己。

     開堂。

    拈香畢乃曰。

    千聖難明不了因。

    遞代相傳古到今。

    今日嵩山重舉似。

    鐵樹華開别是春。

    向無影樹下打眠。

    宏開飯店於虛空。

    背上經行。

    大闡宗乘。

    塵塵剎剎全彰。

    物物頭頭合轍。

    擊碎魔王窠臼。

    斷送衲子命根。

    不作奇特商量。

    不作玄妙解會。

    直得淨名杜口。

    共贊升平。

    岩頭密啟。

    鹹宣至化。

    正與麼時。

    祝聖報恩一句作麼生道。

    一片精光輝宇宙。

    直教萬國奉君恩。

     上堂。

    舒兩手曰。

    大開方便門。

    便從者裡入。

    複握拳曰。

    閉卻牢關。

    說家裡話。

    且道。

    不開不閉一句。

    又作麼生。

    斂僧伽黎便下座。

     上堂。

    三世諸佛如是說。

    曆代祖師如是說。

    天下老和尚如是說。

    嵩山亦如是說。

    若有不如是說者。

    與他三十棒。

    若有如是說者。

    亦與他三十棒。

    何故。

    卓拄杖曰。

    嵩山門下。

    令不虛行。

     上堂。

    月頭是初一。

    光明漸漸出。

    月尾是三十。

    光明何處覓。

    假饒老釋迦。

    也道拈不出。

    拈得出萬事畢。

    有人道得。

    出來道看。

    如無。

    嵩山與諸人露個消息。

    展兩手曰。

    我見燈明佛。

    本光瑞如此。

     後遊姑蘇鄧尉。

    喜其山水盤結。

    遂駐錫焉。

    未幾四衆鹹集。

    成大伽藍。

    名曰聖恩。

    明洪武辛酉正月二十九日。

    集衆曰。

    老僧時節至矣。

    即說偈曰。

    七十九年。

    一味杜田。

    懸崖撒手。

    杲日當天。

    語畢泊然而寂。

    奉全身[療-(日/小)+土]於院西岡。

    塔曰永光。

    世壽七十九。

    僧臘六十。

     松江府華亭松隐唯庵德然禅師 裡之張氏子。

    幼從無用貴祝發。

    徧叩諸方。

    未有所契。

    後於千岩會中。

    聞上堂語。

    豁然悟入。

    石屋珙謂師曰。

    子緣當在華亭。

    因書松隐二字授之。

    於是歸裡。

    築室於郭彙之陽。

    遂名松隐。

    足不踰阃者三載。

    嘗刺血書華嚴。

    有天華滿庭之異。

    感居民為建寶坊。

    洎千岩遷化。

    衆請繼席。

     開堂日。

    僧問。

    遠離松水。

    來據龍峰。

    海衆臨筵。

    請師祝聖。

    師曰。

    萬年松在祝融峰。

    曰祝聖已蒙師指示。

    列祖家風事若何。

    師曰。

    冬到寒食一百五。

    曰莫便是和尚為人處也無。

    師曰。

    斧頭是鐵作。

    曰恁麼則龍門無宿客也。

    師曰。

    早已點額。

    曰若不登樓望。

    焉知滄海深。

    師曰。

    你道老僧眉毛有幾莖。

    曰一堂風冷澹。

    千古意分明。

    師曰。

    蹉過不少。

    問承古有言。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

    還端的也無。

    師曰。

    那裡得者消息來。

    曰賣金須遇買金人。

    師便喝。

    曰金屑雖貴。

    落眼成翳。

    又作麼生。

    師曰。

    好向繡湖湖上看。

    月明夜夜散金波。

    曰三十年後此話大行。

    師曰。

    杜撰禅和如麻似粟。

    曰大衆證明。

    學人體拜。

    師乃曰。

    第一義谛。

    已被東白和尚一槌擊碎了也。

    未免向第二義門。

    露個消息。

    山僧數年。

    搓得一條龜毛索子。

    今日拈來。

    将三世諸佛西天四七東土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