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續燈正統卷二十六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臨濟宗
大鑒下第二十四世
天童一禅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呆庵敬中普莊禅師
台之仙居袁氏子。
依天童左庵芟染。
久之不契。
出遊參了堂於天甯。
堂問何來。
師曰天童。
堂曰。
冒雨沖寒。
着甚死急。
師曰。
正為生死事急。
堂曰。
如何是生死事。
師以坐具作摵勢。
堂曰。
敢來者裡捋虎須。
參堂去。
一日室中舉庭前栢樹子話。
師拟開口。
堂劈口便掌。
從此悟入。
初出世撫州北禅。
後遷雲居。
洪武癸酉。
诏征天下高行沙門。
師應诏。
對揚稱旨。
是年秋銜命祀廬山。
禮成。
诏主徑山。
僧問。
如何是雲居境。
師曰。
路轉溪回空院靜。
曰如何是境中人。
師曰。
太平時代自由身。
曰人境已蒙師指示。
願聞一句接初機。
師曰。
無毛鹞子貼天飛。
問。
路逢達道人。
不将語默對時如何。
師曰。
達道者方知。
曰和尚何得幹戈相待。
師曰。
捉賊不如吓賊。
曰明眼人瞞他一點不得。
師曰。
情知你不是好心。
問新到。
我者裡虎狼塞路。
荊棘參天。
上人到來。
有何忙事。
曰特來禮拜和尚。
師曰。
入門一句則不問。
腳跟下草鞋。
甚處得來。
僧拟議。
師便喝。
又問。
昨離何處。
曰廬山。
師曰。
不勞再勘。
師嘗勘僧曰。
近奉公文。
務要打點上座。
僧曰。
某甲不是奸細。
師曰。
也須勘過始得。
曰和尚莫倚勢欺人。
師展手曰。
把将公驗來。
僧拟議。
師便掌。
一僧曰。
久聞和尚有此機要。
師曰。
山僧失利。
一僧問。
承聞和尚有打點之機。
是否。
師熟視曰。
汝來自首那。
曰學人掀倒禅床去也。
師曰。
汝是甚處人。
曰高着眼。
師曰。
者依草附木底精靈。
鏟草次。
僧問。
者片田地。
幾時刬得乾淨。
師舉起鋤頭曰。
未審上座喚作甚麼。
僧無語。
師抛下鋤頭曰。
者片田地。
幾時刬得乾淨。
問。
騎虎頭收虎尾。
中間事作麼生。
師曰。
渠侬得自由。
曰隻如古人道。
我也弄不出。
意旨如何。
師曰。
入水見長人。
徑山上堂日。
僧問。
九重天上承恩澤。
五鬓峰頭據祖關。
四海禅流齊側耳。
願聞一曲萬年歡。
學人上來。
請師舉唱。
師曰。
須彌頂上擊金鐘。
曰與麼則過量人明過量事。
太平時唱太平歌。
師曰。
毫厘有差。
天地懸隔。
曰和尚遠辭京國。
近到徑山。
如何是不動尊。
師曰。
待缽盂峰[跳-兆+孛]跳。
即向汝道。
曰适聞疏中道。
千年枯木逢春。
一代昙華現瑞。
可謂誠實之言。
師曰。
汝用許多心識計較作麼。
曰龍象筵開當此日。
等閑掣取錦标歸。
師曰。
不是龍門客。
切忌遭點額。
僧請益。
師曰。
汝自己分上。
少個甚麼。
卻來請益。
僧拟對。
師曰。
隻知貪程。
不覺蹉路。
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缽盂口向天。
曰此是古人底。
師曰。
老僧用得恰好。
曰如何是奇特事。
師曰。
千年田八百主。
曰學人不會。
師曰。
至今将不去。
留與老農耕。
問。
如何是道。
師曰。
木落崖石出。
曰隻如先德雲。
山上有鯉魚。
井底有蓬塵。
意作麼生。
師曰。
見之不取。
思之千裡。
上堂。
舉雲門曰。
平地上死人無數。
出得荊棘林是好手。
時有僧曰。
恁麼則堂中上座有長處。
門曰。
蘇嚧蘇嚧。
師曰。
雲門與麼道。
雲居則不然。
平地上活人無數。
入得荊棘林是好手。
忽有人出來說長說短。
拈拄杖劈脊便打。
何故。
水流濕火就燥。
禍福無門。
惟人自召。
示衆。
宗師家不得已一言半句。
無非為學者抽釘拔楔。
解粘去縛。
如善舞太阿。
自然不傷其手。
近代據師位訓學徒。
記持文字。
崇飾語言。
誇耀後來。
增長惡習。
不知有自己出身路。
如衣壞絮行棘林中。
不能自由。
少林直指之宗。
於此墜地。
良可痛傷。
汝輩行腳。
各須帶眼。
莫教堕他網中。
出頭不得。
隻如古人道。
入此門來莫存知解。
若約山僧見處。
直饒知解頓忘。
猶是門外漢。
到者裡。
須辨缁素始得。
珍重。
上堂。
觸目不會道。
運足安知路。
古人與麼道。
大似勞而無功。
山僧見處。
也要諸人共知。
蓦拈拄杖卓一下曰。
但得雪消盡。
自然春到來。
浴佛上堂。
真佛無形。
浴個甚麼。
毗藍園裡妄見空華。
雲門令行不到今日。
蓦拈拄杖召大衆曰。
今日事作麼生。
昆明池裡失卻劍。
曲江江上撈得鋸。
卓拄杖下座。
上堂。
老僧開荒時。
於法堂基上。
掘得一個鈯斧子。
久聚兄弟。
若有用得着者。
兩手分付。
若是荷負不去。
老僧收得來。
着甚死急。
不如揚向擸[木*(天/韭)]堆頭。
從他日炙風吹去也。
蓦拈拄杖卓一下曰。
鞭起鐵牛耕大地。
誰能井底種林檎。
上堂。
舉盤山示衆。
心月孤圓。
光吞萬象。
光非照境。
境亦非存。
光境俱忘。
複是何物。
洞山曰。
光境未忘。
複是何物。
師曰。
二尊宿。
弄物不知各。
各與二十拄杖。
不見道。
見義不為。
何勇之有。
冬至上堂。
舉洞山冬夜。
與泰首座吃果子次。
問曰。
有一物。
明如日。
黑如漆。
常在動用中。
動用中收不得。
過在甚麼處。
坐曰。
過在動用中。
洞山令侍者掇退果桌。
師曰。
當斷不斷。
反招其亂。
若是徑山。
見他道過在甚麼處。
便與掀翻果桌。
亦使旁觀知有宗門爪牙。
雖然。
也須腳踏實地始得。
拈拄杖曰。
不向藍田射石虎。
何人知是李将軍。
卓拄杖下座。
上堂。
一迷一切迷。
一悟一切悟。
一暗一切暗。
一明一切明。
所以道。
具足凡夫法。
凡夫不知。
具足聖人法。
聖人不會。
聖人若會。
即同凡夫。
凡夫若知。
即是聖人。
到者裡。
塵勞煩惱菩提解脫。
縛作一塊。
且道。
非非想天。
即今有幾
依天童左庵芟染。
久之不契。
出遊參了堂於天甯。
堂問何來。
師曰天童。
堂曰。
冒雨沖寒。
着甚死急。
師曰。
正為生死事急。
堂曰。
如何是生死事。
師以坐具作摵勢。
堂曰。
敢來者裡捋虎須。
參堂去。
一日室中舉庭前栢樹子話。
師拟開口。
堂劈口便掌。
從此悟入。
初出世撫州北禅。
後遷雲居。
洪武癸酉。
诏征天下高行沙門。
師應诏。
對揚稱旨。
是年秋銜命祀廬山。
禮成。
诏主徑山。
僧問。
如何是雲居境。
師曰。
路轉溪回空院靜。
曰如何是境中人。
師曰。
太平時代自由身。
曰人境已蒙師指示。
願聞一句接初機。
師曰。
無毛鹞子貼天飛。
問。
路逢達道人。
不将語默對時如何。
師曰。
達道者方知。
曰和尚何得幹戈相待。
師曰。
捉賊不如吓賊。
曰明眼人瞞他一點不得。
師曰。
情知你不是好心。
問新到。
我者裡虎狼塞路。
荊棘參天。
上人到來。
有何忙事。
曰特來禮拜和尚。
師曰。
入門一句則不問。
腳跟下草鞋。
甚處得來。
僧拟議。
師便喝。
又問。
昨離何處。
曰廬山。
師曰。
不勞再勘。
師嘗勘僧曰。
近奉公文。
務要打點上座。
僧曰。
某甲不是奸細。
師曰。
也須勘過始得。
曰和尚莫倚勢欺人。
師展手曰。
把将公驗來。
僧拟議。
師便掌。
一僧曰。
久聞和尚有此機要。
師曰。
山僧失利。
一僧問。
承聞和尚有打點之機。
是否。
師熟視曰。
汝來自首那。
曰學人掀倒禅床去也。
師曰。
汝是甚處人。
曰高着眼。
師曰。
者依草附木底精靈。
鏟草次。
僧問。
者片田地。
幾時刬得乾淨。
師舉起鋤頭曰。
未審上座喚作甚麼。
僧無語。
師抛下鋤頭曰。
者片田地。
幾時刬得乾淨。
問。
騎虎頭收虎尾。
中間事作麼生。
師曰。
渠侬得自由。
曰隻如古人道。
我也弄不出。
意旨如何。
師曰。
入水見長人。
徑山上堂日。
僧問。
九重天上承恩澤。
五鬓峰頭據祖關。
四海禅流齊側耳。
願聞一曲萬年歡。
學人上來。
請師舉唱。
師曰。
須彌頂上擊金鐘。
曰與麼則過量人明過量事。
太平時唱太平歌。
師曰。
毫厘有差。
天地懸隔。
曰和尚遠辭京國。
近到徑山。
如何是不動尊。
師曰。
待缽盂峰[跳-兆+孛]跳。
即向汝道。
曰适聞疏中道。
千年枯木逢春。
一代昙華現瑞。
可謂誠實之言。
師曰。
汝用許多心識計較作麼。
曰龍象筵開當此日。
等閑掣取錦标歸。
師曰。
不是龍門客。
切忌遭點額。
僧請益。
師曰。
汝自己分上。
少個甚麼。
卻來請益。
僧拟對。
師曰。
隻知貪程。
不覺蹉路。
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缽盂口向天。
曰此是古人底。
師曰。
老僧用得恰好。
曰如何是奇特事。
師曰。
千年田八百主。
曰學人不會。
師曰。
至今将不去。
留與老農耕。
問。
如何是道。
師曰。
木落崖石出。
曰隻如先德雲。
山上有鯉魚。
井底有蓬塵。
意作麼生。
師曰。
見之不取。
思之千裡。
上堂。
舉雲門曰。
平地上死人無數。
出得荊棘林是好手。
時有僧曰。
恁麼則堂中上座有長處。
門曰。
蘇嚧蘇嚧。
師曰。
雲門與麼道。
雲居則不然。
平地上活人無數。
入得荊棘林是好手。
忽有人出來說長說短。
拈拄杖劈脊便打。
何故。
水流濕火就燥。
禍福無門。
惟人自召。
示衆。
宗師家不得已一言半句。
無非為學者抽釘拔楔。
解粘去縛。
如善舞太阿。
自然不傷其手。
近代據師位訓學徒。
記持文字。
崇飾語言。
誇耀後來。
增長惡習。
不知有自己出身路。
如衣壞絮行棘林中。
不能自由。
少林直指之宗。
於此墜地。
良可痛傷。
汝輩行腳。
各須帶眼。
莫教堕他網中。
出頭不得。
隻如古人道。
入此門來莫存知解。
若約山僧見處。
直饒知解頓忘。
猶是門外漢。
到者裡。
須辨缁素始得。
珍重。
上堂。
觸目不會道。
運足安知路。
古人與麼道。
大似勞而無功。
山僧見處。
也要諸人共知。
蓦拈拄杖卓一下曰。
但得雪消盡。
自然春到來。
浴佛上堂。
真佛無形。
浴個甚麼。
毗藍園裡妄見空華。
雲門令行不到今日。
蓦拈拄杖召大衆曰。
今日事作麼生。
昆明池裡失卻劍。
曲江江上撈得鋸。
卓拄杖下座。
上堂。
老僧開荒時。
於法堂基上。
掘得一個鈯斧子。
久聚兄弟。
若有用得着者。
兩手分付。
若是荷負不去。
老僧收得來。
着甚死急。
不如揚向擸[木*(天/韭)]堆頭。
從他日炙風吹去也。
蓦拈拄杖卓一下曰。
鞭起鐵牛耕大地。
誰能井底種林檎。
上堂。
舉盤山示衆。
心月孤圓。
光吞萬象。
光非照境。
境亦非存。
光境俱忘。
複是何物。
洞山曰。
光境未忘。
複是何物。
師曰。
二尊宿。
弄物不知各。
各與二十拄杖。
不見道。
見義不為。
何勇之有。
冬至上堂。
舉洞山冬夜。
與泰首座吃果子次。
問曰。
有一物。
明如日。
黑如漆。
常在動用中。
動用中收不得。
過在甚麼處。
坐曰。
過在動用中。
洞山令侍者掇退果桌。
師曰。
當斷不斷。
反招其亂。
若是徑山。
見他道過在甚麼處。
便與掀翻果桌。
亦使旁觀知有宗門爪牙。
雖然。
也須腳踏實地始得。
拈拄杖曰。
不向藍田射石虎。
何人知是李将軍。
卓拄杖下座。
上堂。
一迷一切迷。
一悟一切悟。
一暗一切暗。
一明一切明。
所以道。
具足凡夫法。
凡夫不知。
具足聖人法。
聖人不會。
聖人若會。
即同凡夫。
凡夫若知。
即是聖人。
到者裡。
塵勞煩惱菩提解脫。
縛作一塊。
且道。
非非想天。
即今有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