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五

關燈
會禅被禅縛。

    以手指左邊曰。

    卻被者僧勘破。

     臘八上堂。

    晝見日。

    夜見星。

    登舟疑岸動。

    捏目便華生。

    老瞿昙昔年到而不點。

    則上座今日點而不到。

    諸人要見明星麼。

    以拂子打圓相。

    喝一喝。

    便下座。

     上堂。

    我若向上舉揚。

    如下戈箭。

    佛來祖來俱中。

    汝等向何處逃避。

    若能具此眼目。

    堪為人天之師。

    如或不然。

    自救不了。

    倘有人問我西來祖意。

    隻向他道。

    今日輸了一轉語也。

    還有人免得此箭麼。

    卓拄杖下座。

     上堂。

    我坐汝立。

    誰得誰失。

    縱然佛祖到來。

    亦難辨的。

    以拂子打圓相曰。

    咄。

    天下衲僧跳不出。

     上堂。

    蟋蟀鳴曉庭。

    芙蓉照秋水。

    遙望海天晴。

    鷗鹭多如雨。

    若也别解參。

    隔越三千裡。

    往往事從叮囑起。

     洪武初。

    诏征天下高僧赴京。

    天界住持西白金。

    首以師名薦。

    俄以足疾請歸。

    癸醜仲春示微疾。

    一日侵晨告衆。

    遂瞑目而逝。

    茶毗。

    獲舍利無數。

    頂骨牙齒舌根不壞。

    閱世七十有一。

    坐夏五十有八。

    弟子智旻等。

    建塔于本山。

    永樂甲午。

    更名天真。

    宣德甲寅。

    敕賜海門禅寺。

     瑞岩寶禅師法嗣 台州府華頂無見先睹禅師 仙居葉氏子。

    生鹹淳間。

    從古田垕剃染。

    初參藏室珍于天封。

    次谒方山寶于瑞岩。

    築室華頂。

    乾乾朝夕。

    一日作務次。

    渙然省發。

    平生所疑一旦氷釋。

    趨白方山。

    山說偈印之。

    複歸華頂。

    一坐四十夏。

    足不越戶限。

    辟娑羅軒。

    以導來學。

     示衆。

    風冷冷。

    日杲杲。

    薝蔔花開滿路香。

    池塘一夜生春草。

    堪悲堪笑老瞿昙。

    四十九年說不到。

    阿呵呵。

    拍禅床下座。

     示衆。

    若論此事。

    一大藏教诠注不及。

    天下老和尚拈提不起。

    直饒有傾湫之辯。

    倒嶽之機。

    到者裡一點也用不着。

    諸仁者。

    饑則吃飯。

    困則打眠。

    熱則乘涼。

    寒則向火。

    一一天真。

    一一明妙。

    何得踏步向前。

    論禅論道。

    将魚目為珠。

    認橘皮作火。

    不見道。

    大機須透徹。

    大用須直截。

    不識東家孔丘翁。

    卻向他邦尋禮樂。

    卓拄杖一下。

     元統甲戌五月望日。

    遺書謝道侶。

    說偈跏趺而逝阇維。

    白乳如注。

    舍利凝結成五色彩。

    [療-(日/小)+土]于所居之西。

    錫号真覺。

    塔曰寂光。

    壽七十。

    臘五十。

     甯波府松岩秋江元湛禅師 久從龍象遊。

    後參方山得旨。

    偶遊松岩。

    愛其清勝不忍去。

    遂趺坐石上。

    俄有二虎。

    踞坐其側。

    若護衛狀。

    師命之伏。

    枕其背熟睡。

    山民異之。

    即其處創建精藍。

    師居之不涉世事。

    法施之外澹如也。

    将化。

    别衆就龛。

    說偈曰。

    洗浴着衣生祭了。

    跏趺宴坐入龛藏。

    華開鐵樹泥牛吼。

    一月長輝天地光。

    複謂衆曰。

    十五年後寺當火。

    啟龛則火可止。

    至期果然。

    衆亟開龛。

    師神色如生。

    爪發俱長。

     杭州府鳳山一源靈禅師 甯海人。

    從徑山雲峰芟染。

    參方山於瑞岩。

    充堂司。

    一日入室請益趙州勘婆話。

    山曰。

    維那你試下一語看。

    師曰。

    盡大地人無奈者婆子何。

    山曰。

    山僧則不然。

    盡大地人無奈趙州何。

    師當下如病得汗。

    後住鳳山。

     上堂。

    舉世尊升座。

    文殊白椎公案。

    師曰。

    世尊已是錯說。

    文殊已是錯傳。

    新鳳山今日已是錯舉。

    會麼。

    字經三寫。

    烏焉成馬。

     一日見僧擲選佛圖。

    師示偈曰。

    百千諸佛及衆生。

    休向圖中強較量。

    心印當陽輕擲出。

    堂堂安坐寂光場。

    複曰。

    古人無剪爪之工汝輩後生。

    忍唐喪光陰。

    且擲圖選佛。

    到極合煞時。

    擲得一個印出。

    便歡喜道。

    我成佛了。

    殊不知。

    一切時一切處。

    皆是汝成佛處。

    汝卻不知。

     針工丁生 天台人。

    參瑞岩方山。

    嘗蒙印許。

    有詠瑠璃偈曰。

    放下放下。

    提起提起。

    一點靈光。

    照天照地。

     天童日禅師法嗣 甯波府天童平石砥禅師 送愠藏主省徑山叟偈曰。

    山頭老漢八十一。

    我此東南大法城。

    雙鬓又添新歲白。

    片言能使古風清。

    為人不用擊虎術。

    養子甯忘舐牍情。

    明月堂前坐深夜。

    餘光分得到長庚。

     高峰日禅師法嗣 日本國南禅夢窗智曤國師 本國勢州源氏。

    宇多天王九世孫。

    九歲出家。

    十八為僧。

    每夢遊中國疎山石頭二剎。

    一老僧授以達磨像。

    遂名疎石。

    乃決志參方。

    初谒無隐範。

    次見一山甯。

    備陳求法之誠。

    山曰。

    我宗無語句。

    亦無一法與人。

    師曰。

    豈無方便乎。

    山曰。

    本來廓然。

    是大方便。

    師疑悶不辍。

    複谒高峰。

    峰曰。

    一山有何指示。

    師述前語。

    峰厲聲喝曰。

    何不道和尚漏逗不少。

    師於言下有省。

    益自奮勵。

    一夕坐久。

    忽倚壁身踣。

    豁然大悟。

    作偈。

    有等閑擊破虛空骨之句。

    呈似峰。

    峰為印可。

    乃出無學元公淵源以畀之。

    後於本國大弘宗教。

    賜号普濟國師。

    師志在煙霞。

    出世非所願。

    聘至皆力辭之。

    其國主起師主南禅。

    入見引坐求退。

    王曰。

    吾非有他。

    欲期朝夕問道耳。

    複強師入天龍。

    錫師号手書。

    後於兜率内院示寂。

    世壽七十九。

    僧臘六十。

    全身塔于院之後。

    存日所剪爪發。

    瘗雲居者。

    發中累累生舍利。

     續燈正統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