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四

關燈


    碧落雲收月一痕。

    侯未深信。

    師複以偈别衆。

    是夜請於華。

    乞以燥薪疊高棚。

    仍借一龛坐去。

    翌晨登殿。

    與衆僧别。

    即升柴棚。

    燥薪得火。

    烈焰熾然。

    於大火聚中且祝香曰。

    靈苗不屬陰陽種。

    根本元從劫外來。

    不是休居親說破。

    如何移向火中栽。

    於烈熾中。

    度數珠與華曰。

    聊當記憶如是。

    四衆始驚信拜禮。

    煙焰所至多舍利。

    且聞異香。

    薪盡舌根齒牙不壞。

    侯聞驚怛不已。

    為悼章二。

    建塔於靈岩。

    其别衆偈曰。

    前身元是石橋僧。

    故向人間供愛憎。

    憎愛盡時全體現。

    鐵蛇火裡嚼寒氷。

    具如鄭明德銘中。

     紹興府龍華會翁海禅師 台之臨海人。

    年三十棄家。

    投徑山虎岩祝發。

    初挂搭栴檀林。

    或譏其舉止山野。

    乃發憤。

    往天目參中峰。

    久之無所入。

    時東州居虎丘。

    古林居開元。

    東嶼居寒山。

    師出入三老之門有年。

    後出住龍華。

    拈香嗣古林。

    年九十三。

    往育王守橫川祖塔。

    偶損左足。

    艱於步履。

    日床坐。

    每至清夜。

    朗吟古人偈語。

    其徒文渙曰。

    和尚一生參學。

    至此不能受用。

    托吟詠自遣耶。

    師笑曰。

    大慧道癡子呻吟。

    便不是耶。

    渙乃禮拜。

    既寂火化。

    異香襲人。

    塔於□□□。

     靈隐海禅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悅堂顔禅師 出家於婺之寶林。

    得法東嶼。

    初住昆山之東禅。

    次遷萬壽。

    升淨慈。

    後主徑山。

    玺書錫金襕法衣。

    法語失錄。

     建。

    甯府鬥峰大圭正璋禅師 福州福清人。

    禮湖南絕聽祝發。

    參東嶼。

    聞頌俱胝豎指話。

    言下頓悟。

    遂上方丈呈所得。

    嶼曰作麼。

    師曰。

    古今現成事。

    何必涉思惟。

    嶼曰。

    既不涉思惟。

    汝更來者裡作麼。

    師曰。

    請和尚證明。

    嶼俾頌狗子無佛性話。

    師遽曰。

    狗子佛性無。

    觑着眼睛枯。

    瞥爾翻身轉。

    唵悉哩蘇嚧。

    嶼撫而印之。

    後結茅鬥峰。

    漸成叢席。

     上堂。

    顧視左右良久曰。

    黃金雖貴。

    入眼成塵。

    便下座。

     上堂。

    玉宇霜清。

    瓊林葉落。

    一句全提。

    萬機寝削。

    作者好求無病藥。

     上堂。

    舉青州布衫話頌曰。

    昨夜三更裡。

    雨打虛空濕。

    狸奴知不知。

    倒上樹梢立。

     元旦上堂。

    元正啟祚。

    萬物鹹亨。

    喚作新年頭佛法。

    瞎卻你眼。

    不喚作新年頭佛法。

    結卻我舌。

    畢竟作麼生。

    便下座。

     臨終說偈曰。

    生本不生。

    滅亦無滅。

    幻化去來。

    何用分别。

    大衆珍重。

    不在言說。

    遂合掌而逝。

     蘇州府椔塘明因天淵湛禅師 嘗依鳳山一源。

    分座說法。

    一日呈秉拂語曰。

    翔鳳山前。

    行看白雲乍舒乍卷。

    禺泉亭畔。

    坐聽流水或抑或揚。

    眼處作耳處佛事。

    耳處作眼處佛事。

    便見非唯觀世音。

    我亦從中證。

    鳳山指便見兩字曰。

    有此二字。

    便是别人說話。

    師不覺解顔點首。

    禮謝而退。

    出語人曰。

    還丹一粒點鐵成金。

    堂頭老漢之謂也。

     甯波府育王大千慧照禅師 永嘉麻氏子。

    年十五。

    出家邑之瑞光。

    禮了定落發。

    受具後。

    首谒晦機於淨慈。

    一日閱真淨頭陀石被莓苔裹。

    擲筆峰遭薜荔纏語。

    默識懸解。

    遂谒東嶼於薦嚴。

    嶼問。

    東奔西走。

    将欲何為。

    師曰。

    特來參禮。

    嶼曰。

    天無四壁。

    地無八荒。

    汝向甚麼處措足。

    師拍案而退。

    嶼複召至。

    反覆勘辨。

    遂留執侍。

    天曆戊辰。

    出世樂清之明慶。

     示衆。

    佛法欲得現前。

    莫存知解。

    參禮看教。

    皆為障礙。

    何如一法不立。

    而起居自在乎。

    德山棒臨濟喝。

    亦有大不得已爾。

    至正乙未遷寶陀。

    未幾主育王。

     室中垂三關語。

    以驗來學。

    一曰。

    山中猛虎以肉為命。

    何故不食其子。

    二曰。

    虛空無背向。

    何緣有東西南北。

    三曰。

    飲乳等四大海水。

    積骨如毗富羅山。

    何者是汝最初父母。

    越九年。

    退居妙喜。

    泉上築室曰夢庵。

    掩關獨處。

    凝塵滿案。

    泊如也。

    洪武癸醜十月。

    沐浴更衣。

    索紙書偈。

    恬然坐逝。

    世壽八十五。

    僧臘七十。

    茶毗牙齒目睛不壞。

    設利五色。

    塔於夢庵之後。

     杭州府徑山月林鏡禅師 本郡人。

    受業於無傳。

    久依東嶼。

    因參本來人有省。

    述偈曰。

    本來人本來人。

    無腦無頭作麼尋。

    蓦然揪着個鼻孔。

    細看元來是白丁。

    時有老宿。

    睨視曰。

    可是師與一掴。

    由是名振叢林。

    後主徑山。

    至元己卯示寂。

    壽八十六。

    塔淩霄東崖。

     甯波府育王雪窗悟光禅師 字公實。

    蜀新都楊氏子。

    初出世白馬。

    繼遷開元育王。

    複領天童。

    虞文靖公集。

    嘗贊師為佛果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