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舉僧問靈雲。
如何是佛法大意。
靈曰。
臨鸩砧井底種林檎。
僧曰。
學人不會。
靈曰。
今年桃李貴。
一顆值千金。
大慧道。
者個公案。
從古至今。
無人拈出。
山僧不惜口業。
更為諸人注破。
臨鸩砧臨鸩砧。
井底種林檎。
今年桃李貴。
一顆值千金。
師曰。
大衆。
靈雲答者僧話。
且道與臨濟在黃檗問佛法的的大意。
三度吃六十拄杖。
是同是别。
若道是同。
法無同相。
若道是别。
佛法豈有兩般。
常愛大慧道。
我者裡蚌蛤禅。
開着口便見心肝五髒。
隻者便是。
雖然。
也是大都城裡撮馬糞漢。
小參。
古人道。
九旬禁足魚遊網。
三月安居鳥入籠。
生殺盡時蠶作繭。
如何透得者三重。
卓拄杖曰。
将成九仞之山。
不進一篑之土。
開元入寺小參。
舉雪峰問德山。
從上諸聖以何法示人。
山曰。
我宗無語句。
亦無一法為人。
後有僧問雪峰。
和尚見德山。
得個甚麼便休去。
峰曰。
我當時空手去空手歸。
五祖拈曰。
如今說向透未過者。
有兩人從東京來。
問伊近離何處。
卻曰蘇州。
便問。
蘇州事如何。
伊曰。
一切尋常。
雖然。
謾山僧不過。
何故。
隻為語音不同。
畢竟如何。
蘇州菱邵伯藕。
師曰。
從門入者不是家珍。
自己流來還同瓦礫。
老東山依模脫墼。
殊不知二大老正是食飽傷心。
雖然。
既是東京來。
因甚卻說蘇州話。
上堂。
舉洞山冬夜吃果子次。
問泰首座曰。
有一物上。
拄天下拄地。
黑似漆。
常在動用中。
動用中收不得。
過在甚麼處。
泰曰。
過在動用中。
山遂喚侍者。
掇退果桌。
師曰。
者個說話。
在今諸方。
每至冬夜。
未嘗不拈出注解一上。
然於正文。
未曾道着一句。
有底道。
洞山隻見錐頭利。
不見鑿頭方。
抑屈人作麼。
有底道。
泰首座不得果子吃。
要且盡大地人皆不得吃。
成人者少。
敗人者多。
殊不知。
洞山有偏正回互不犯底手腳。
直饒泰首座道不在動用中。
也不得他果子吃在。
良久曰。
水流黃葉來何處。
牛帶寒鴉過别村。
除夕小參。
今夜年盡月盡日盡。
世事悠悠。
何時是盡。
明朝年新月新日新。
千變萬化。
又見重新。
所以道。
窮則變。
變則通。
垂鈎四海隻釣獰龍。
三千威儀。
八萬細行。
諸人固是不知。
若得聲和響順。
各守祖父田園。
知道飯是米做。
免向瞎驢邊滅卻吾宗。
卓拄杖曰。
從前汗馬無人識。
隻要重論蓋代功。
永福入寺小參。
紅塵鬧市。
十字街頭。
百草頭邊。
孤峰頂上。
若作佛法商量。
入地獄如箭射。
直得萬機休罷。
千聖不攜。
聲前非聲。
色後非色。
檢點将來。
正是髑髅前妄想。
借使打破髑髅。
揭卻腦蓋。
踢倒須彌。
踏翻大海。
腳跟下推勘得出。
也是落七落八。
通方上士。
出格高人。
除非自作生涯。
終不守他窠窟。
現前大衆。
冀善參詳。
山僧二千裡水陸間關。
來此聚頭。
不為别事。
冬至重建寝堂小參。
豁開戶牗。
重新舊日規模。
當軒者誰。
坐斷聖凡途轍。
碧眼胡僧罔措。
釋迦彌勒猶是他奴。
燈籠露柱掀眉。
文殊普賢權作走使。
描不成畫不就。
撲落非他物。
華簇簇錦簇簇。
縱橫不是塵。
逴得便去。
山河并大地。
踏着便瞋。
全露法王身。
自古自今。
說玄說妙。
缁素不分者。
如稻麻竹葦。
就理就事。
變通逸格者。
能有幾人。
伶俐漢沒窠臼。
知是般事便休。
且道。
知底是甚麼事。
寒來暑往。
陰極陽生。
庭前玉樹華開早。
也勝東山水上行。
卓拄杖。
喝一喝。
上堂。
舉育王夜參曰。
少室無門戶。
如何便得通。
夜深甯耐立。
聽我話西東。
師召大衆。
也有權。
也有實。
也有照。
也有用。
隻是不得恁麼會。
珍重。
除夕小參。
一年三百六十日。
今夜方始到頭。
是汝諸人。
於自己分上事。
亦須知有到頭時節。
若未得到頭。
直須向前決擇。
豈不見。
大随參七十餘員善知識。
具大眼目者。
隻一二人。
且如何是具大眼目者。
五祖海上參尋數十員尊宿。
洎至浮山圓鑒會中。
直是開口不得。
後到白雲。
齩破一個鐵酸饀。
方得百味具足。
遂雲。
華發雞冠媚早秋。
誰人解染紫絲頭。
有時風動頻相倚。
似向階前鬥不休。
喝一喝曰。
修心未到無心地。
萬種千般逐水流。
保甯入院小參。
當軒大坐。
百匝千重。
一句全提。
該天括地。
佛眼觑不見。
海口難宣。
今古不同途。
凡聖罔測。
直得麒麟現瑞。
鳳凰來儀。
山色呈祥。
人煙雜沓。
其奈梁寶公蹉過達磨。
雖曰觀音大士傳佛心印。
畢竟不識者個消息。
是汝諸人還猛省麼。
卓拄杖曰。
若不同床睡。
焉知被底穿。
小參。
舉死心示衆曰。
行腳高人。
解開缽囊。
卸卻包笠。
去卻藥忌。
一人所在也須到。
半人所在也須到。
無人所在也須親到。
師曰。
者般說話。
如黑石蜜中邊皆甜。
雖然。
不因夜來雁。
争見海門秋。
除夕小參。
今宵歲盡何曾盡。
明日年來實不來。
三十六旬如轉毂。
幾番潮去又潮回。
機輪轉處。
掣電猶迷。
大用現前。
誰當辨的。
廓情塵於未兆。
忘至理於言诠。
人人鼻孔撩天。
各各安家樂業。
文殊普賢起佛見法見。
貶向二鐵圍山。
燈籠露柱。
突出金剛眼睛。
呵呵大笑。
麻三斤乾屎橛。
諸人若作佛法商量。
入地獄如箭射。
到者裡。
言思道斷。
心行處滅。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正與麼時如何。
良久曰。
東風昨夜消殘雪。
枯樹枝頭又着花。
結制小參。
明日結夏來臨。
隻管悠悠過日。
及乎打鼓升堂。
直是思量不出。
諸人簇簇上來。
未免将南作北。
七佛以前。
初無者個消息。
七佛以後。
雖有者個消息。
終是不能圓悟如來無上菩提。
不能證入圓覺伽藍。
身心安居。
平等性智。
以緻諸人九十日内。
惟務口體。
不務修持。
背覺合塵。
虛延歲月。
五祖道。
達磨大師信腳來。
信口道。
後代兒孫翻成計較。
計較得成天清地甯。
雲門扇子[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
築着帝釋鼻孔。
東海鯉魚打一棒。
雨似盆傾。
楚雞不是丹山鳳。
愛
如何是佛法大意。
靈曰。
臨鸩砧井底種林檎。
僧曰。
學人不會。
靈曰。
今年桃李貴。
一顆值千金。
大慧道。
者個公案。
從古至今。
無人拈出。
山僧不惜口業。
更為諸人注破。
臨鸩砧臨鸩砧。
井底種林檎。
今年桃李貴。
一顆值千金。
師曰。
大衆。
靈雲答者僧話。
且道與臨濟在黃檗問佛法的的大意。
三度吃六十拄杖。
是同是别。
若道是同。
法無同相。
若道是别。
佛法豈有兩般。
常愛大慧道。
我者裡蚌蛤禅。
開着口便見心肝五髒。
隻者便是。
雖然。
也是大都城裡撮馬糞漢。
小參。
古人道。
九旬禁足魚遊網。
三月安居鳥入籠。
生殺盡時蠶作繭。
如何透得者三重。
卓拄杖曰。
将成九仞之山。
不進一篑之土。
開元入寺小參。
舉雪峰問德山。
從上諸聖以何法示人。
山曰。
我宗無語句。
亦無一法為人。
後有僧問雪峰。
和尚見德山。
得個甚麼便休去。
峰曰。
我當時空手去空手歸。
五祖拈曰。
如今說向透未過者。
有兩人從東京來。
問伊近離何處。
卻曰蘇州。
便問。
蘇州事如何。
伊曰。
一切尋常。
雖然。
謾山僧不過。
何故。
隻為語音不同。
畢竟如何。
蘇州菱邵伯藕。
師曰。
從門入者不是家珍。
自己流來還同瓦礫。
老東山依模脫墼。
殊不知二大老正是食飽傷心。
雖然。
既是東京來。
因甚卻說蘇州話。
上堂。
舉洞山冬夜吃果子次。
問泰首座曰。
有一物上。
拄天下拄地。
黑似漆。
常在動用中。
動用中收不得。
過在甚麼處。
泰曰。
過在動用中。
山遂喚侍者。
掇退果桌。
師曰。
者個說話。
在今諸方。
每至冬夜。
未嘗不拈出注解一上。
然於正文。
未曾道着一句。
有底道。
洞山隻見錐頭利。
不見鑿頭方。
抑屈人作麼。
有底道。
泰首座不得果子吃。
要且盡大地人皆不得吃。
成人者少。
敗人者多。
殊不知。
洞山有偏正回互不犯底手腳。
直饒泰首座道不在動用中。
也不得他果子吃在。
良久曰。
水流黃葉來何處。
牛帶寒鴉過别村。
除夕小參。
今夜年盡月盡日盡。
世事悠悠。
何時是盡。
明朝年新月新日新。
千變萬化。
又見重新。
所以道。
窮則變。
變則通。
垂鈎四海隻釣獰龍。
三千威儀。
八萬細行。
諸人固是不知。
若得聲和響順。
各守祖父田園。
知道飯是米做。
免向瞎驢邊滅卻吾宗。
卓拄杖曰。
從前汗馬無人識。
隻要重論蓋代功。
永福入寺小參。
紅塵鬧市。
十字街頭。
百草頭邊。
孤峰頂上。
若作佛法商量。
入地獄如箭射。
直得萬機休罷。
千聖不攜。
聲前非聲。
色後非色。
檢點将來。
正是髑髅前妄想。
借使打破髑髅。
揭卻腦蓋。
踢倒須彌。
踏翻大海。
腳跟下推勘得出。
也是落七落八。
通方上士。
出格高人。
除非自作生涯。
終不守他窠窟。
現前大衆。
冀善參詳。
山僧二千裡水陸間關。
來此聚頭。
不為别事。
冬至重建寝堂小參。
豁開戶牗。
重新舊日規模。
當軒者誰。
坐斷聖凡途轍。
碧眼胡僧罔措。
釋迦彌勒猶是他奴。
燈籠露柱掀眉。
文殊普賢權作走使。
描不成畫不就。
撲落非他物。
華簇簇錦簇簇。
縱橫不是塵。
逴得便去。
山河并大地。
踏着便瞋。
全露法王身。
自古自今。
說玄說妙。
缁素不分者。
如稻麻竹葦。
就理就事。
變通逸格者。
能有幾人。
伶俐漢沒窠臼。
知是般事便休。
且道。
知底是甚麼事。
寒來暑往。
陰極陽生。
庭前玉樹華開早。
也勝東山水上行。
卓拄杖。
喝一喝。
上堂。
舉育王夜參曰。
少室無門戶。
如何便得通。
夜深甯耐立。
聽我話西東。
師召大衆。
也有權。
也有實。
也有照。
也有用。
隻是不得恁麼會。
珍重。
除夕小參。
一年三百六十日。
今夜方始到頭。
是汝諸人。
於自己分上事。
亦須知有到頭時節。
若未得到頭。
直須向前決擇。
豈不見。
大随參七十餘員善知識。
具大眼目者。
隻一二人。
且如何是具大眼目者。
五祖海上參尋數十員尊宿。
洎至浮山圓鑒會中。
直是開口不得。
後到白雲。
齩破一個鐵酸饀。
方得百味具足。
遂雲。
華發雞冠媚早秋。
誰人解染紫絲頭。
有時風動頻相倚。
似向階前鬥不休。
喝一喝曰。
修心未到無心地。
萬種千般逐水流。
保甯入院小參。
當軒大坐。
百匝千重。
一句全提。
該天括地。
佛眼觑不見。
海口難宣。
今古不同途。
凡聖罔測。
直得麒麟現瑞。
鳳凰來儀。
山色呈祥。
人煙雜沓。
其奈梁寶公蹉過達磨。
雖曰觀音大士傳佛心印。
畢竟不識者個消息。
是汝諸人還猛省麼。
卓拄杖曰。
若不同床睡。
焉知被底穿。
小參。
舉死心示衆曰。
行腳高人。
解開缽囊。
卸卻包笠。
去卻藥忌。
一人所在也須到。
半人所在也須到。
無人所在也須親到。
師曰。
者般說話。
如黑石蜜中邊皆甜。
雖然。
不因夜來雁。
争見海門秋。
除夕小參。
今宵歲盡何曾盡。
明日年來實不來。
三十六旬如轉毂。
幾番潮去又潮回。
機輪轉處。
掣電猶迷。
大用現前。
誰當辨的。
廓情塵於未兆。
忘至理於言诠。
人人鼻孔撩天。
各各安家樂業。
文殊普賢起佛見法見。
貶向二鐵圍山。
燈籠露柱。
突出金剛眼睛。
呵呵大笑。
麻三斤乾屎橛。
諸人若作佛法商量。
入地獄如箭射。
到者裡。
言思道斷。
心行處滅。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正與麼時如何。
良久曰。
東風昨夜消殘雪。
枯樹枝頭又着花。
結制小參。
明日結夏來臨。
隻管悠悠過日。
及乎打鼓升堂。
直是思量不出。
諸人簇簇上來。
未免将南作北。
七佛以前。
初無者個消息。
七佛以後。
雖有者個消息。
終是不能圓悟如來無上菩提。
不能證入圓覺伽藍。
身心安居。
平等性智。
以緻諸人九十日内。
惟務口體。
不務修持。
背覺合塵。
虛延歲月。
五祖道。
達磨大師信腳來。
信口道。
後代兒孫翻成計較。
計較得成天清地甯。
雲門扇子[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
築着帝釋鼻孔。
東海鯉魚打一棒。
雨似盆傾。
楚雞不是丹山鳳。
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