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向梧桐樹上鳴。
嘗垂示曰。
向上更有事在。
露出獅子爪牙。
其間别有商量。
未免當門按劍。
隻者靈鋒。
阿誰敢拟。
師辭鋒峻拔。
手眼卓越。
應庵而後。
師殆第一人乎。
嘗續宗門統要。
示寂保甯。
紹興府天衣斷江覺恩禅師 慈溪顧氏子。
依雲門廣孝祝發。
從明之延慶聞。
習四教儀。
七日能通。
聞歎異。
往參育王橫川。
室中機契。
掌内記。
德業日彰。
一時賢士大夫。
皆樂與之遊。
出世蘇之天平。
後遷開元。
及明之保福。
越之天衣。
一日室中衆侍立次。
忽扶杖而言曰。
老僧嵌空倚杖藜。
分明畫出須菩提。
顧左右曰。
會麼。
良久擲下拄杖。
倚蒲團而逝。
淨慈鞏禅師法嗣 杭州府靈隐東嶼德海禅師 台州臨海陳氏子。
年十四。
從蜀僧安石出家。
參石林鞏於承天。
林問。
如何是汝自己。
師拟議。
林便推出。
師懷疑。
一日入室。
林問。
盡大地是金剛正體。
何處着上座。
師拟對。
林便打。
從此徹證。
林遷淨慈。
命居侍司。
一日室中舉國師三喚侍者話。
師曰。
不是失卻貓兒。
定是失卻狗子。
林曰。
是狐負是不孤負。
師曰。
瞞人自瞞。
林以竹篦擊之曰。
亢吾宗者。
海子也。
至元庚寅。
出世天台寒岩。
大德乙巳。
遷姑蘇寒山。
至大己酉。
再遷昆山東禅。
辛亥。
敕賜金襕法衣。
皇慶癸醜。
複遷中竺。
延佑乙卯。
诏主淨慈。
至山門曰。
清淨慈門。
一湖秋水。
入得入不得。
虎齩大蟲。
蛇吞鼈鼻。
室中垂語曰。
手握利刃劍。
因甚猢狲子不死。
齧破鐵酸饀。
因甚路上有饑人。
魚以水為命。
因甚死在水中。
衆答皆不契。
嘗頌俱胝豎指因緣曰。
深深無底。
高高絕攀。
思之轉遠。
尋之複難。
泰定乙醜。
複遷靈隐。
丁卯九月示微疾。
召弟子付囑訖。
跏趺而化。
世壽七十二。
僧臘五十八。
帝嘗賜号明宗慧忍禅師。
塔於育王後山之麓。
嘉興府天甯竺雲景昙禅師 浦江嚴氏子。
久依石林。
後住婺之治平。
蘇之北禅。
禾之天甯。
上堂。
金烏東上。
玉兔西沉。
伶俐衲子。
東讨西尋。
忽然撞破虛空。
曠劫隻在如今。
卓拄杖下座。
僧問。
三賢未達。
十聖難知。
如何是此宗。
師曰。
無孔笛氈拍闆。
曰知音者誰。
師曰。
聾人争得聞。
曰也知和尚慣有此機。
師曰。
鹞子過新羅。
問。
如何是涅盤心。
師曰。
須彌山。
曰如何是差别智。
師曰。
四大海。
蘇州府虎丘東州壽永禅師 送僧偈曰。
動靜無非一大禅。
何須更透未生前。
故園千裡今歸去。
陸有征途水有船。
舉張約齋入道話。
頌曰。
一擊鐘聲透耳根。
三千剎海一時昏。
賊從赤肉團邊去。
明日依然不離門。
徑山愚禅師法嗣 蘇州府虎丘閑極雲禅師 久依虛堂於徑山。
居第一座。
一日寶葉源。
請益虛堂德山末後句曰。
若謂之有。
德山焉得不會。
若謂之無。
岩頭又道德山未會。
乞和尚慈悲指示。
堂曰。
我不會。
汝去問首座。
源詣師。
值師遊山歸。
索水濯足。
源亟進水。
複委身為師摩捋。
因仰面舉前話叩之。
師乃掬水澆潑曰。
有甚麼末後句。
源不契。
複上見堂。
堂曰。
首座如何向汝道。
源舉似前話。
堂曰。
那那。
我向你道他會得。
源於是釋然領旨。
舉興化酬唐莊宗中原寶價因緣。
頌曰。
君王寶自難酬價。
興化何曾敢借看。
天地既無私蓋載。
至今留得鎮中原。
舉陸亘問南泉。
弟子家中一片石。
也曾坐也曾卧。
拟镌作佛得麼。
泉曰得。
亘曰。
莫不得麼。
泉曰不得因緣。
頌曰。
坐卧曾經幾度春。
半封苔藓半籠雲。
無棱無縫難提掇。
空把肝腸說向人。
紹興府定水寶葉妙源禅師 象山陳氏子。
秉具觀方。
遇僧流逐物遺道者。
則憂見於色。
虛堂以不肯下吳潛。
潛怒系之。
獄以辱之。
師奉事惟謹。
有疑辄問。
随問而解。
久之廓然。
一日虛堂曰。
源乎汝今太平矣。
及堂領徑山。
俾師首衆。
後出主平江薦嚴。
遷泉州水陸。
次遷定水。
舉世尊五通仙人因緣。
頌曰。
那一通。
你問我。
口是禍門。
招因帶果。
慚愧慈悲大法王。
丙丁離壬不屬火。
上堂。
舉張拙參石霜。
霜問。
秀才高姓。
曰姓張名拙。
霜曰。
者裡覓巧尚不可得。
拙自何來。
拙言下大悟話。
頌曰。
進前峭壁三千丈。
退後懸崖十萬重。
珍重天唐張拙老。
鐵錘無縫舞春風。
後居雲頂。
以至元辛巳示寂。
塔雲頂。
世壽七十有五。
徑山月禅師法嗣 □□府南叟茂禅師 舉岩頭擺渡婆子抛兒話。
頌曰。
鄂渚渡邊窮鬼子。
全機錯在扣舷時。
何如别下一轉語。
救取婆婆第七兒。
舉夾山參船子話。
頌曰。
無相無瑕便倒戈。
隻因輕信智頭陀。
若還不到華亭上。
鐵鑄船桡奈汝何。
舉龐居士下橋吃撲。
靈照相扶話。
頌曰。
孝順藏忤逆。
人前醜莫遮。
今生親骨肉。
宿世惡冤家。
徑山度禅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虎岩淨伏禅師 淮安人。
至元間。
嘗召見。
有偈進上。
其略曰。
過去諸如來。
安住秘密藏。
現在十方佛。
成道轉法輪。
未來諸世尊。
一切衆生是。
由妄想執着。
結煩惱蓋纏。
迷成六道身。
枉受三塗苦。
惟念過現佛。
不敬未來尊。
與佛結冤雠。
或烹宰殺害。
不了衆生相。
全是法性身。
昔有常不輕。
禮拜於一切。
言我不輕汝。
汝等當作佛。
若能念自他。
同是未來佛。
現世增福壽。
生生生佛國。
上覽大悅。
問從上帝王。
有戒殺者否。
師曰。
宋仁宗一日語群臣曰。
朕夜來饑甚。
思欲燒羊。
因慮後來遂為常例。
甯耐一時之饑。
不忍啟無窮之殺。
群臣皆呼萬歲。
上嘉納。
即受帝師戒。
甯波府天童竺西坦禅師 問僧。
從何方來。
曰金鵝。
師曰。
金鵝山高多少。
僧曰。
不見頂。
師呵斥之。
一日升座。
舉世尊拈華公案。
其僧言下有省。
續燈正統卷之二十二
嘗垂示曰。
向上更有事在。
露出獅子爪牙。
其間别有商量。
未免當門按劍。
隻者靈鋒。
阿誰敢拟。
師辭鋒峻拔。
手眼卓越。
應庵而後。
師殆第一人乎。
嘗續宗門統要。
示寂保甯。
紹興府天衣斷江覺恩禅師 慈溪顧氏子。
依雲門廣孝祝發。
從明之延慶聞。
習四教儀。
七日能通。
聞歎異。
往參育王橫川。
室中機契。
掌内記。
德業日彰。
一時賢士大夫。
皆樂與之遊。
出世蘇之天平。
後遷開元。
及明之保福。
越之天衣。
一日室中衆侍立次。
忽扶杖而言曰。
老僧嵌空倚杖藜。
分明畫出須菩提。
顧左右曰。
會麼。
良久擲下拄杖。
倚蒲團而逝。
淨慈鞏禅師法嗣 杭州府靈隐東嶼德海禅師 台州臨海陳氏子。
年十四。
從蜀僧安石出家。
參石林鞏於承天。
林問。
如何是汝自己。
師拟議。
林便推出。
師懷疑。
一日入室。
林問。
盡大地是金剛正體。
何處着上座。
師拟對。
林便打。
從此徹證。
林遷淨慈。
命居侍司。
一日室中舉國師三喚侍者話。
師曰。
不是失卻貓兒。
定是失卻狗子。
林曰。
是狐負是不孤負。
師曰。
瞞人自瞞。
林以竹篦擊之曰。
亢吾宗者。
海子也。
至元庚寅。
出世天台寒岩。
大德乙巳。
遷姑蘇寒山。
至大己酉。
再遷昆山東禅。
辛亥。
敕賜金襕法衣。
皇慶癸醜。
複遷中竺。
延佑乙卯。
诏主淨慈。
至山門曰。
清淨慈門。
一湖秋水。
入得入不得。
虎齩大蟲。
蛇吞鼈鼻。
室中垂語曰。
手握利刃劍。
因甚猢狲子不死。
齧破鐵酸饀。
因甚路上有饑人。
魚以水為命。
因甚死在水中。
衆答皆不契。
嘗頌俱胝豎指因緣曰。
深深無底。
高高絕攀。
思之轉遠。
尋之複難。
泰定乙醜。
複遷靈隐。
丁卯九月示微疾。
召弟子付囑訖。
跏趺而化。
世壽七十二。
僧臘五十八。
帝嘗賜号明宗慧忍禅師。
塔於育王後山之麓。
嘉興府天甯竺雲景昙禅師 浦江嚴氏子。
久依石林。
後住婺之治平。
蘇之北禅。
禾之天甯。
上堂。
金烏東上。
玉兔西沉。
伶俐衲子。
東讨西尋。
忽然撞破虛空。
曠劫隻在如今。
卓拄杖下座。
僧問。
三賢未達。
十聖難知。
如何是此宗。
師曰。
無孔笛氈拍闆。
曰知音者誰。
師曰。
聾人争得聞。
曰也知和尚慣有此機。
師曰。
鹞子過新羅。
問。
如何是涅盤心。
師曰。
須彌山。
曰如何是差别智。
師曰。
四大海。
蘇州府虎丘東州壽永禅師 送僧偈曰。
動靜無非一大禅。
何須更透未生前。
故園千裡今歸去。
陸有征途水有船。
舉張約齋入道話。
頌曰。
一擊鐘聲透耳根。
三千剎海一時昏。
賊從赤肉團邊去。
明日依然不離門。
徑山愚禅師法嗣 蘇州府虎丘閑極雲禅師 久依虛堂於徑山。
居第一座。
一日寶葉源。
請益虛堂德山末後句曰。
若謂之有。
德山焉得不會。
若謂之無。
岩頭又道德山未會。
乞和尚慈悲指示。
堂曰。
我不會。
汝去問首座。
源詣師。
值師遊山歸。
索水濯足。
源亟進水。
複委身為師摩捋。
因仰面舉前話叩之。
師乃掬水澆潑曰。
有甚麼末後句。
源不契。
複上見堂。
堂曰。
首座如何向汝道。
源舉似前話。
堂曰。
那那。
我向你道他會得。
源於是釋然領旨。
舉興化酬唐莊宗中原寶價因緣。
頌曰。
君王寶自難酬價。
興化何曾敢借看。
天地既無私蓋載。
至今留得鎮中原。
舉陸亘問南泉。
弟子家中一片石。
也曾坐也曾卧。
拟镌作佛得麼。
泉曰得。
亘曰。
莫不得麼。
泉曰不得因緣。
頌曰。
坐卧曾經幾度春。
半封苔藓半籠雲。
無棱無縫難提掇。
空把肝腸說向人。
紹興府定水寶葉妙源禅師 象山陳氏子。
秉具觀方。
遇僧流逐物遺道者。
則憂見於色。
虛堂以不肯下吳潛。
潛怒系之。
獄以辱之。
師奉事惟謹。
有疑辄問。
随問而解。
久之廓然。
一日虛堂曰。
源乎汝今太平矣。
及堂領徑山。
俾師首衆。
後出主平江薦嚴。
遷泉州水陸。
次遷定水。
舉世尊五通仙人因緣。
頌曰。
那一通。
你問我。
口是禍門。
招因帶果。
慚愧慈悲大法王。
丙丁離壬不屬火。
上堂。
舉張拙參石霜。
霜問。
秀才高姓。
曰姓張名拙。
霜曰。
者裡覓巧尚不可得。
拙自何來。
拙言下大悟話。
頌曰。
進前峭壁三千丈。
退後懸崖十萬重。
珍重天唐張拙老。
鐵錘無縫舞春風。
後居雲頂。
以至元辛巳示寂。
塔雲頂。
世壽七十有五。
徑山月禅師法嗣 □□府南叟茂禅師 舉岩頭擺渡婆子抛兒話。
頌曰。
鄂渚渡邊窮鬼子。
全機錯在扣舷時。
何如别下一轉語。
救取婆婆第七兒。
舉夾山參船子話。
頌曰。
無相無瑕便倒戈。
隻因輕信智頭陀。
若還不到華亭上。
鐵鑄船桡奈汝何。
舉龐居士下橋吃撲。
靈照相扶話。
頌曰。
孝順藏忤逆。
人前醜莫遮。
今生親骨肉。
宿世惡冤家。
徑山度禅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虎岩淨伏禅師 淮安人。
至元間。
嘗召見。
有偈進上。
其略曰。
過去諸如來。
安住秘密藏。
現在十方佛。
成道轉法輪。
未來諸世尊。
一切衆生是。
由妄想執着。
結煩惱蓋纏。
迷成六道身。
枉受三塗苦。
惟念過現佛。
不敬未來尊。
與佛結冤雠。
或烹宰殺害。
不了衆生相。
全是法性身。
昔有常不輕。
禮拜於一切。
言我不輕汝。
汝等當作佛。
若能念自他。
同是未來佛。
現世增福壽。
生生生佛國。
上覽大悅。
問從上帝王。
有戒殺者否。
師曰。
宋仁宗一日語群臣曰。
朕夜來饑甚。
思欲燒羊。
因慮後來遂為常例。
甯耐一時之饑。
不忍啟無窮之殺。
群臣皆呼萬歲。
上嘉納。
即受帝師戒。
甯波府天童竺西坦禅師 問僧。
從何方來。
曰金鵝。
師曰。
金鵝山高多少。
僧曰。
不見頂。
師呵斥之。
一日升座。
舉世尊拈華公案。
其僧言下有省。
續燈正統卷之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