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底是甚麼香。
良久曰。
不下合。
送甯禅人偈曰。
心未甯時為汝安。
落花小雨釀春寒。
斷橋流水孤山路。
楊柳絲絲拂畫欄。
杭州府中竺雪屋珂禅師 上堂。
枯桑知天風。
海水知天寒。
且道。
衲僧知個甚麼。
知道飯是米做。
直饒恁麼。
閻羅老子。
索飯錢有日在。
師以宋鼎既遷。
即謝寺事。
金山賢默庵雅知師。
且尊其道行。
時元兵下江南。
默庵被總兵伯顔。
脅置幕中。
從至武林。
默庵言於伯顔。
請師住靈隐。
親持請疏扣門。
師抽關露半面問曰。
汝為誰。
默庵曰。
和尚故人某甲也。
師落關曰。
我不識你。
蓋師雖處世外。
而以忠節自持。
故不屑靈隐之命(斷江恩有詩曰。
雪屋今亡四十年。
高風凜凜尚依然。
伯顔丞相拜床下。
不肯為渠來冷泉)。
徑山沖禅師法嗣 福州府神光北山隆禅師 示衆。
即心即佛。
有水有竹屋便好。
非心非佛。
不襪不冠身自繇。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閑倚闌幹立清曉。
紅芭蕉引碧牽牛。
禮鏡清塔偈曰。
慣問門前甚麼聲。
池蛙笑汝自蛙鳴。
年來荒卻天華寺。
正令方才一半行。
□□府高台此山應禅師 上堂。
舉大随庵側有一龜。
僧問。
一切衆生皮裹骨。
者個衆生因甚骨裹皮。
随拈草履覆龜背上。
僧無語。
師頌曰。
休将皮骨強分張。
得六藏時且六藏。
隻履盡情都蓋了。
者僧無事可思量。
甯波府天童簡翁敬禅師 上堂。
舉大梅即心即佛話。
頌曰。
郎心葉薄妾氷清。
郎說黃金妾不應。
假使偶然通一笑。
半生誰信守孤燈。
舉文殊問庵提遮女。
生以何為義話。
頌曰。
問處分明答處端。
當機觌面不相謾。
死生生死元無際。
月上青天玉一團。
育王照禅師法嗣 湖州府道場龍源介清禅師 福州長溪王氏子。
得度於義興法藏齊。
造育王谒寂窗。
入室契旨。
典侍司。
複掌藏鑰。
出世四明壽國。
遷開壽。
遷道場。
上堂。
三春雲暮。
綠暗紅稀。
動為境轉。
靜為法迷。
不以色蓋。
不以聲騎。
風前閑聽杜鵑啼。
上堂。
終日忙忙。
那事無妨。
顯而不露。
隐而不藏。
大衆且道。
如何是隐而不藏底道理。
玉梅結子浮青樹。
石筍抽條上綠窗。
大鑒下第二十二世 育王珙禅師法嗣 蘇州府昆山薦嚴竺元妙道禅師 甯海陳氏子。
幼患右目。
母攜禱觀音像。
師仰見像之右目。
有小蛛窠。
乃為揭去。
目患遂愈。
父母以為於佛有緣。
俾投杭之六和正嚴得度。
嚴令學百法論。
師曰。
一法不學。
學百法乎。
遂谒育王橫川珙。
一日聞舉乾屎橛話。
豁然大悟。
呈偈曰。
雲門乾屎橛。
光明照十方。
鄮峰才發足。
五日到錢塘。
珙謂衆曰。
此子再來人也。
至元己醜。
出主邑之慈源。
遷昆山薦嚴。
一晚與衆會茶。
舉東坡訪玉泉。
泉問大儒高姓。
士曰姓秤。
泉曰是甚麼秤。
士曰稱天下長老底秤。
泉喝一喝曰。
且道者一喝重多少。
士無語。
師命衆代語。
時别源源遽起剪燭。
了堂一咳[口*敕]一聲。
師笑曰。
源藏主剪燭。
一侍者咳[口*敕]。
一僧請師自代。
師曰。
洎不過此。
又一晚新古帆上方丈。
請益趙州無字話。
師厲聲曰。
夜深下去。
古帆歸堂惡發曰。
不與我說便休。
何用見瞋。
或以告師。
師曰。
他向後自悟去在。
古帆聞之。
當下廓然。
仁宗诏升黃岩鴻福。
賜号定慧圓明。
延佑丙辰。
淨慈靈隐兩剎。
争欲緻之。
俱不就。
年逾七十。
懷紫箨之幽絕。
乃往終焉。
江甯府保甯古林清茂禅師 年十三。
為大僧。
聆老宿舉高庵勵僧語。
不覺洟淚交下。
乃知有出生死超聖凡一着子。
淬志參訪。
徧曆門庭。
橫川居育王。
師往叩。
錘拂之下。
始知觸淨。
出世吳之開元。
遷鄱陽永福。
後主金陵保甯。
上堂。
僧問。
毛吞巨海。
芥納須彌。
是衲僧分上事。
不是衲僧分上事。
師曰。
拈卻門前大案山。
曰鲸吞海水盡。
露出珊瑚枝。
師曰。
金剛腦後鐵蒺藜。
曰隻如教中道。
我得無诤三昧。
人中最為第一。
如何是無诤三昧。
師曰。
放你三十棒。
曰仁義盡從貧處斷。
世情偏向有錢家。
師曰。
知恩者少。
負恩者多。
問。
記得昔日舉上座到琅琊。
問近離甚處。
舉曰兩浙。
琊曰。
船來陸來。
舉曰船來。
琊曰。
船在甚處。
舉曰埠下。
意旨如何。
師曰。
開口見膽。
曰琅琊雲不涉程途一句作麼生道。
如何是不涉程途底句。
師曰。
前不構村。
後不疊店。
曰隻如舉上座以坐具摵雲。
杜撰長老如麻似粟。
又作麼生。
師曰。
焦磚打着連底凍。
曰後來琅琊問侍者。
此是甚麼人。
者曰舉上座。
琅琊遂親下旦過問雲。
莫是舉師叔麼。
莫怪适來相觸忤。
作麼生是觸忤處。
師曰。
爛泥裡有刺。
曰舉喝雲。
長老何年到汾陽。
我在浙中早聞你名。
見解如此。
何得名喧宇宙。
琅琊遂作禮曰。
某甲罪過。
那裡是他罪過處。
師曰。
若不登樓望。
焉知滄海深。
曰後來大慧道。
二老相見如日月麗天。
龍象蹴踏。
未審還端的也無。
師曰。
土上加泥又一重。
曰琅琊後遇慈明舉此話。
明曰。
舉見處才能自了。
而汝負堕。
如何為人。
為複肯伊不肯伊。
師曰。
一點水墨兩處成龍。
曰可謂龍得水時添意氣。
虎逢山勢長威獰。
師曰。
無人處斫額望汝。
問。
如何是佛。
師曰。
釘釘膠黏。
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蟻子不食鐵。
曰如何是正中偏。
師曰。
草滿法堂。
曰如何是偏中正。
師曰。
苔封古殿。
曰如何是正中來。
師曰。
狝猴帶席帽。
曰如何是兼中至。
師曰。
日上月下。
曰如何是兼中到。
師曰。
截水停輪。
曰五位君臣蒙指示。
夜明簾外事如何。
師曰。
趂曉不歸家。
黃昏候日出。
上堂。
若說佛法供養大衆。
未免須眉堕落。
若說世法供養大衆。
入地獄如箭射。
去此二途。
畢竟說個甚麼。
三寸舌頭無用處。
一雙空手不成拳。
小參。
良久曰。
不下合。
送甯禅人偈曰。
心未甯時為汝安。
落花小雨釀春寒。
斷橋流水孤山路。
楊柳絲絲拂畫欄。
杭州府中竺雪屋珂禅師 上堂。
枯桑知天風。
海水知天寒。
且道。
衲僧知個甚麼。
知道飯是米做。
直饒恁麼。
閻羅老子。
索飯錢有日在。
師以宋鼎既遷。
即謝寺事。
金山賢默庵雅知師。
且尊其道行。
時元兵下江南。
默庵被總兵伯顔。
脅置幕中。
從至武林。
默庵言於伯顔。
請師住靈隐。
親持請疏扣門。
師抽關露半面問曰。
汝為誰。
默庵曰。
和尚故人某甲也。
師落關曰。
我不識你。
蓋師雖處世外。
而以忠節自持。
故不屑靈隐之命(斷江恩有詩曰。
雪屋今亡四十年。
高風凜凜尚依然。
伯顔丞相拜床下。
不肯為渠來冷泉)。
徑山沖禅師法嗣 福州府神光北山隆禅師 示衆。
即心即佛。
有水有竹屋便好。
非心非佛。
不襪不冠身自繇。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閑倚闌幹立清曉。
紅芭蕉引碧牽牛。
禮鏡清塔偈曰。
慣問門前甚麼聲。
池蛙笑汝自蛙鳴。
年來荒卻天華寺。
正令方才一半行。
□□府高台此山應禅師 上堂。
舉大随庵側有一龜。
僧問。
一切衆生皮裹骨。
者個衆生因甚骨裹皮。
随拈草履覆龜背上。
僧無語。
師頌曰。
休将皮骨強分張。
得六藏時且六藏。
隻履盡情都蓋了。
者僧無事可思量。
甯波府天童簡翁敬禅師 上堂。
舉大梅即心即佛話。
頌曰。
郎心葉薄妾氷清。
郎說黃金妾不應。
假使偶然通一笑。
半生誰信守孤燈。
舉文殊問庵提遮女。
生以何為義話。
頌曰。
問處分明答處端。
當機觌面不相謾。
死生生死元無際。
月上青天玉一團。
育王照禅師法嗣 湖州府道場龍源介清禅師 福州長溪王氏子。
得度於義興法藏齊。
造育王谒寂窗。
入室契旨。
典侍司。
複掌藏鑰。
出世四明壽國。
遷開壽。
遷道場。
上堂。
三春雲暮。
綠暗紅稀。
動為境轉。
靜為法迷。
不以色蓋。
不以聲騎。
風前閑聽杜鵑啼。
上堂。
終日忙忙。
那事無妨。
顯而不露。
隐而不藏。
大衆且道。
如何是隐而不藏底道理。
玉梅結子浮青樹。
石筍抽條上綠窗。
大鑒下第二十二世 育王珙禅師法嗣 蘇州府昆山薦嚴竺元妙道禅師 甯海陳氏子。
幼患右目。
母攜禱觀音像。
師仰見像之右目。
有小蛛窠。
乃為揭去。
目患遂愈。
父母以為於佛有緣。
俾投杭之六和正嚴得度。
嚴令學百法論。
師曰。
一法不學。
學百法乎。
遂谒育王橫川珙。
一日聞舉乾屎橛話。
豁然大悟。
呈偈曰。
雲門乾屎橛。
光明照十方。
鄮峰才發足。
五日到錢塘。
珙謂衆曰。
此子再來人也。
至元己醜。
出主邑之慈源。
遷昆山薦嚴。
一晚與衆會茶。
舉東坡訪玉泉。
泉問大儒高姓。
士曰姓秤。
泉曰是甚麼秤。
士曰稱天下長老底秤。
泉喝一喝曰。
且道者一喝重多少。
士無語。
師命衆代語。
時别源源遽起剪燭。
了堂一咳[口*敕]一聲。
師笑曰。
源藏主剪燭。
一侍者咳[口*敕]。
一僧請師自代。
師曰。
洎不過此。
又一晚新古帆上方丈。
請益趙州無字話。
師厲聲曰。
夜深下去。
古帆歸堂惡發曰。
不與我說便休。
何用見瞋。
或以告師。
師曰。
他向後自悟去在。
古帆聞之。
當下廓然。
仁宗诏升黃岩鴻福。
賜号定慧圓明。
延佑丙辰。
淨慈靈隐兩剎。
争欲緻之。
俱不就。
年逾七十。
懷紫箨之幽絕。
乃往終焉。
江甯府保甯古林清茂禅師 年十三。
為大僧。
聆老宿舉高庵勵僧語。
不覺洟淚交下。
乃知有出生死超聖凡一着子。
淬志參訪。
徧曆門庭。
橫川居育王。
師往叩。
錘拂之下。
始知觸淨。
出世吳之開元。
遷鄱陽永福。
後主金陵保甯。
上堂。
僧問。
毛吞巨海。
芥納須彌。
是衲僧分上事。
不是衲僧分上事。
師曰。
拈卻門前大案山。
曰鲸吞海水盡。
露出珊瑚枝。
師曰。
金剛腦後鐵蒺藜。
曰隻如教中道。
我得無诤三昧。
人中最為第一。
如何是無诤三昧。
師曰。
放你三十棒。
曰仁義盡從貧處斷。
世情偏向有錢家。
師曰。
知恩者少。
負恩者多。
問。
記得昔日舉上座到琅琊。
問近離甚處。
舉曰兩浙。
琊曰。
船來陸來。
舉曰船來。
琊曰。
船在甚處。
舉曰埠下。
意旨如何。
師曰。
開口見膽。
曰琅琊雲不涉程途一句作麼生道。
如何是不涉程途底句。
師曰。
前不構村。
後不疊店。
曰隻如舉上座以坐具摵雲。
杜撰長老如麻似粟。
又作麼生。
師曰。
焦磚打着連底凍。
曰後來琅琊問侍者。
此是甚麼人。
者曰舉上座。
琅琊遂親下旦過問雲。
莫是舉師叔麼。
莫怪适來相觸忤。
作麼生是觸忤處。
師曰。
爛泥裡有刺。
曰舉喝雲。
長老何年到汾陽。
我在浙中早聞你名。
見解如此。
何得名喧宇宙。
琅琊遂作禮曰。
某甲罪過。
那裡是他罪過處。
師曰。
若不登樓望。
焉知滄海深。
曰後來大慧道。
二老相見如日月麗天。
龍象蹴踏。
未審還端的也無。
師曰。
土上加泥又一重。
曰琅琊後遇慈明舉此話。
明曰。
舉見處才能自了。
而汝負堕。
如何為人。
為複肯伊不肯伊。
師曰。
一點水墨兩處成龍。
曰可謂龍得水時添意氣。
虎逢山勢長威獰。
師曰。
無人處斫額望汝。
問。
如何是佛。
師曰。
釘釘膠黏。
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蟻子不食鐵。
曰如何是正中偏。
師曰。
草滿法堂。
曰如何是偏中正。
師曰。
苔封古殿。
曰如何是正中來。
師曰。
狝猴帶席帽。
曰如何是兼中至。
師曰。
日上月下。
曰如何是兼中到。
師曰。
截水停輪。
曰五位君臣蒙指示。
夜明簾外事如何。
師曰。
趂曉不歸家。
黃昏候日出。
上堂。
若說佛法供養大衆。
未免須眉堕落。
若說世法供養大衆。
入地獄如箭射。
去此二途。
畢竟說個甚麼。
三寸舌頭無用處。
一雙空手不成拳。
小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