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五

關燈
珠頌。

    古行世。

     天界泐禅師法嗣 甯波府天童佛朗湛然自性禅師 雲陽韓氏子。

    出家於溧陽慧照庵。

    禮慧海智為師。

    一日海問。

    父母未生前。

    那個是你本來面目。

    師不能對。

    自此懷疑者七年。

    時得旌川草庵。

    一幻生福。

    二友切磨之力。

    庵一日舉。

    有句無句。

    如藤倚樹。

    話問師。

    師拟議。

    庵擘脊便打。

    師憤然徹夜不睡。

    天明聞敲火筯聲。

    豁然洞徹。

    乃謂草庵曰。

    夜來公案。

    今日要與汝決斷。

    庵握拄杖問。

    句歸何處。

    語未絕。

    師劈手奪庵杖拗。

    作兩橛撺。

    向窗外曰。

    别處燒徑入堂卧。

    幻生聞特問曰。

    且喜性兄大事了畢也。

    師喝曰。

    賊不打貧兒家。

    一日問庵。

    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庵曰。

    秋樹飄黃葉。

    寒天掘地爐。

    師曰。

    我且不問他。

    後谒天界全室。

    舉此話問曰。

    某昔年曾問一師友。

    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他道。

    秋樹飄黃葉。

    寒天掘地爐。

    今日請和尚決斷。

    室曰。

    病翁年來腕無力。

    拄杖床頭且靠壁。

    師曰。

    有人不肯和尚與麼道。

    室拈拄杖打曰。

    待他露柱眼自開。

    鐵蒺藜槌當面擲。

    師便禮拜。

    後出世裡之普光明。

    洪武丁巳。

    遷常州永慶。

    公選住撫州疎山。

    複被旨住持天童。

     僧問。

    牛過窗棂頭角。

    四蹄都過了。

    因甚尾巴過不得。

    師曰。

    碗脫丘。

    曰恁麼則昔時大慧今朝佛朗也。

    師曰。

    莫認六龍城作舅家。

    曰的旨師分付回程事若何。

    師曰。

    急須吐卻。

     上堂。

    一即三。

    三即一。

    是聖是凡分。

    不出木人着錦衣。

    石女風流急。

    慣操沒弦琴。

    能吹無孔笛。

    深深海底行。

    高高峰頂立。

    露柱來稽首。

    虛空齊應拍。

    萬象側耳聽。

    大家笑一擲。

    且道。

    笑個甚麼。

    飯籮裡餓死。

    人不肯自家。

    開口吃饒。

    你到三十三天。

    本來饑苦争消得。

    卓拄杖曰。

    吽吽便下座。

     上堂。

    今朝十月旦。

    衲子修冬辦。

    撥開爐焰火。

    更莫問柴炭。

    渴飲銅汁羹。

    饑餐鐵釘飯。

    大衆還知囊無系蟻之絲。

    廚乏聚蠅之糁。

    麼到與麼地。

    不可躲懶。

    卓拄杖下座。

     謝頭首上堂。

    布毛才吹。

    化現無邊華藏世界。

    金槌在握。

    縱擒一切諸佛如來。

    撲碎茶瓯遍地。

    金聲玉振挈漏燈。

    盞觸處耀古騰今兔。

    角杖挑大千日月。

    龜毛拂轉塵劫法輪。

    還見佛國山。

    [跳-兆+孛]跳撞破汝諸人鼻孔。

    [翟*支]瞎汝諸人眼睛麼。

    喝一喝曰。

    春風夏雨應時來。

    李白桃紅次第開。

     上堂。

    去年今日居楞伽山。

    彼四衆喜此處少一人。

    今年此日居佛國山。

    此四衆喜彼處少一人。

    擊拂子曰。

    一身為無量身。

    無量身為一身。

    行則普天普地行。

    坐則徧一切處坐。

    說甚麼東西南北他方此界。

    雖然此猶在化城。

    且道。

    寶所一句作麼生。

    便下座。

     上堂。

    貪瞋癡戒定慧。

    戒定慧貪瞋癡。

    無明解脫知見。

    解脫知見無明。

    一切衆生諸佛。

    諸佛一切衆生。

    月落山無影。

    風來樹有聲。

    大千無對。

    待露柱鬧縱橫。

    喝一喝下座。

     上堂。

    今朝十月初。

    一衲子備炭開爐。

    汝善知時識節。

    吾不者也之乎。

    生佛已前。

    茅草令清風自在滿皇都。

     一日有一峰會下數僧到。

    師問。

    汝等是甯和尚弟子否。

    曰是。

    師曰。

    借問。

    汝家事得麼。

    曰得。

    師曰。

    錯複問。

    峽富山前。

    三草二木。

    晝夜作師子吼。

    是一峰語否。

    曰是。

    師複。

    曰錯僧無語。

    師曰。

    汝等何得五戒也不持。

    晚年退歸普光。

    作終焉計。

     成都府大隋無初德始禅師 日本信州神氏子。

    幼聰穎。

    遇群兒嬉戲辄引去。

    見僧則喜動顔色。

    從州之天甯。

    出家受具。

    博極群書。

    已而念覺阿之為人。

    得請命其王。

    随國使宣聞溪詣阙。

    使還。

    師願留華夏。

    上許。

    首參全室。

    掌内記久之。

    盡得其道會。

    室有西域之行。

    師遊古幽都。

    憩慶壽。

    時當洪武壬戌。

    适獨庵衍來。

    莅寺事衍。

    視師為猶子。

    相與激揚臨濟宗旨。

    甚相得。

    庚午師告去。

    禮娥眉獻王。

    命出世彭州大隋瓣香。

    為全室拈出矣。

    一住七年。

    法席甚盛。

    永樂壬辰。

    特旨卑領龍泉寺。

    師高提祖印。

    勘辯方來。

    一出言象之表。

    平昔喜赈恤貧困。

    薄己厚人。

    善於誘物。

    宣德戊申九月。

    無病端坐。

    書偈寂於退處之金剛室。

    茶毗獲舍利百餘。

    弟子輩。

    為建塔[療-(日/小)+土]焉。

     薦嚴義禅師法嗣 杭州府淨慈祖芳道聯禅師 四明鄞縣陸氏子。

    年十四。

    禮昆山薦嚴悅堂顔得度。

    秉戒於鄞之五台。

    還侍物先義。

    於薦嚴有所造詣。

    洪武丙辰。

    侍佛心住靈谷天界昙延。

    居記室。

    穆庵康恕中愠木庵聰鹹作忘年交。

    後出世台之廣孝。

    遷紫箨及麻峪景山。

    明之補陀。

    越之能仁末。

    主淨慈。

    壬申淨慈厄熒惑師。

    為一新蜀王賜衲衣盂缽。

    永樂丙戌。

    朝廷征師。

    為釋教總裁。

    嗣還築室湖濱曰。

    藕華居。

    丁亥以事赴召至京。

    上令住五台佑國寺。

    未及升陛。

    忽語左右曰。

    吾世緣殆盡。

    後三日。

    沐浴更衣。

    跏趺而化。

    當己醜七月三日也。

    歸葬藕華居之陰。

    世壽六十四。

    僧臘五十。

    有拙逸語錄。

    行世。

     道場德禅師法嗣 杭州府靈隐無文本褧禅師 四明定海謝氏子。

    年十四。

    出家郡之五台寺。

    剃染習毗尼。

    聞孤峰旺化保甯。

    往叩之。

    峰問。

    聞汝和梁山十牛頌。

    試舉看。

    師拟對。

    峰遽掩其口曰。

    牛在甚麼處。

    師曰。

    已犯和尚苗稼了也。

    峰曰。

    未在更道。

    師掩耳而出。

    峰異之。

    命為侍者。

    時仲芳倫。

    退居寺右新庵。

    師往來決擇。

    至正丙午開法姑蘇覺嚴。

    洪武中。

    宜興靜樂院。

    請師易講為禅。

    未幾诏徙蔣山於孝陵之東。

    賜額靈谷。

    敕物外羲住持。

    命師居第一座。

    為衆表率。

    乙亥補靈隐。

    居五載。

     建文己卯春。

    示微疾蒙室範堂。

    洪候問。

    值師氣喘。

    洪曰。

    趙州道。

    諸人被十二時辰使。

    老僧使得十二時辰。

    和尚作麼生。

    師竦身曰。

    喚甚麼作十二時辰。

    洪曰。

    争奈氣急何。

    師震聲一喝。

    問左右今朝是幾。

    曰二月二十七日。

    乃索筆。

    書偈。

    曰吾年七十有五。

    涅盤生死。

    不堕虛空。

    背上翻身。

    靠倒飛來。

    小朵擲筆。

    泊然而化。

    阇維頂骨不壞。

    舍利無算。

    門人宗衍等。

    斂諸不壞。

    塔於雙桂庵。

    分爪發。

    [療-(日/小)+土]於靜樂。

     續燈正統卷之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