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六

關燈
續燈正統卷十六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臨濟宗 大鑒下第二十四世 小庵密禅師法嗣 二仰圓欽禅師 禾之秀水人。

    遍參諸方。

    毫無所契。

    入西京。

    谒小庵於旅舍。

    庵問。

    浙中有個伶俐人。

    汝還見麼。

    師曰。

    圓欽鈍漢。

    庵曰。

    我要個鈍漢作監收。

    汝還知麼。

    師罔措。

    庵曰。

    數千裡來可惜錯過。

    師遂猛參。

    一日見鼠從架上過。

    撲翻油甕。

    忽爾頓契。

    走見庵曰。

    某已捉得了也。

    庵搊住曰。

    道道。

    師曰。

    一粒鼠糞。

    污卻鍋羹。

    庵曰。

    瞎漢參堂去 成化甲午。

    師居二仰四十餘年。

    足不越阃。

    四方尊宿高其行。

    師一味謝絕塵世。

    力追汾州高峰之為人。

    末後智有來參。

    師曆示本色鉗錘。

    俾深入阃奧。

    始授大法。

     靈谷謙禅師法嗣 江甯府靈谷潔庵正映禅師 金溪人。

    泉州開元虛席[阄-龜+?]舉得師。

    師奉敕。

    以戊寅六月入院開堂。

    僧問法筵。

    肇啟四衆。

    具瞻皇恩。

    佛恩如何報答。

    師曰。

    甘露泉開流大地。

    師報恩一句。

    蒙師指西來祖意若為宣。

    師曰。

    庭前石塔聳寒空。

    曰與麼則徧界不曾藏也。

    師曰。

    汝見個甚麼。

    曰某甲終不敢自瞞。

    師曰。

    眼花不少。

    問如何是和尚為人一句。

    師曰。

    兔角杖挑天上月。

    龜毛拂散海濱雲。

    曰恁麼則人天。

    胥慶四海歸仁也。

    師曰。

    且合取口乃曰。

    山僧比蒙天語。

    以清心潔己四字。

    敕住此剎。

    諸人還知聖意。

    麼隻者四字。

    是傳佛心印。

    是鎮海明珠。

    山僧南來。

    特特拈出。

    普施大衆。

    要須知世法佛法。

    落霞與孤鹜齊飛。

    古佛今佛。

    秋水共長天一色。

    天心罔測山益高而海益深。

    聖語難窮天。

    溥蓋而地。

    溥載諸人。

    還會麼莫是不染世塵。

    麼莫是不貪法味。

    麼莫是不飲無為酒。

    不坐涅盤床。

    麼若恁麼會。

    非固不非。

    是則不是。

    山僧今日。

    不敢久閟。

    為諸人當陽指出去也。

    乃拈拄杖。

    卓一卓曰。

    木人舞出法堂前。

    一任炎天飛白雪。

    師居後百廢俱新。

     永樂壬午。

    朝京回諸山。

    舉住福州雪峰。

    法道之振。

    不減真覺。

    洪熙甲辰奉旨。

    住南京靈谷。

    宣德改元卒。

    有語錄。

    題名古鏡三昧。

    行於世。

     淨慈聯禅師法嗣 杭州府普明立中成禅師 錢塘孫氏子。

    年十三。

    投慈光若山出家。

    首谒祖芳。

    芳室中。

    舉臘月火燒山話。

    師呈頌曰。

    白雲迷卻舊行蹤。

    臘月燒山火正紅。

    忽地慈風來扇發。

    冷氷氷處暖烘烘。

    芳器之。

    後於北郭建普明寺。

    以接方來。

    未幾請歸慈光。

    正統辛酉六月十三日上堂。

    住世今年八十一。

    老病随緣。

    且遣日。

    今年記着後年事。

    後年記着今朝日。

    至癸亥。

    如期坐化。

    壽八十三。

    茶毗舍利無算。

    建塔於普明。

     杭州府淨慈照庵宗靜禅師 号恬軒叟。

    郡之高氏子。

    自幼剃落本山。

    适祖芳聯領院事。

    師依之久。

    乃得旨。

    旋典藏鑰。

    永樂辛卯。

    應選出住護國。

    尋遷雪窦。

    正統乙醜僧錄。

    以淨慈虛席。

    舉師補之。

    丁卯朝廷。

    頒賜大藏。

    師詣阙謝恩。

    止於彌陀寺。

    示微疾。

    謂左右曰。

    吾緣止矣。

    沐浴更衣。

    危坐而寂。

    世壽七十六。

    僧臘六十。

    塔於藕華之祖丘。

     大鑒下第二十五世 二仰欽禅師法嗣 壽州無念智有禅師 蜀之漢州人。

    發足南方。

    遊四明登天目。

    後參二仰。

    仰問曰。

    行腳甚處。

    師曰。

    南方。

    仰曰。

    彼中佛法如何。

    師曰。

    山川無異。

    仰曰。

    我手何似佛手。

    師良久。

    仰曰。

    莫道無異。

    後看興化打維那機緣。

    始浩然大徹。

    作偈曰。

    興化打維那。

    平地遭殃禍。

    昨夜南山雲。

    飛向北山朵。

    仰見為之助喜曰。

    不孤到此。

    至嘉靖初。

    闡化壽州。

    十有三年。

    而終焉。

     大鑒下第二十六世 無念有禅師法嗣 荊山懷寶禅師 渚宮人。

    遊壽州。

    谒無念。

    念曰。

    躐縣遊州。

    畢竟為着何事。

    師曰。

    生死大事。

    求師拔度。

    念曰。

    汝是荊州人麼。

    師曰。

    是。

    念曰。

    阇黎即今在甚麼處。

    師拟對。

    念曰。

    若便恁麼。

    猶較些子。

    佛法不是。

    商量參堂去。

    師自此潛心座下。

    念一日喚曰。

    阇黎。

    師應諾。

    念曰。

    在甚麼處。

    師於言下領旨。

    乃曰。

    和尚大慈。

    真人天師也。

    念滅度後。

    師於嘉靖三十七年。

    以法付鐵牛遠公隐終南。

     大鑒下第二十七世 荊山寶禅師法嗣 秦嶺鐵牛德遠禅師 自印心於荊山。

    後庵居秦嶺。

    一日身披紅布袴頂笠。

    揮鋤地中。

    朝陽來參見曰。

    者漢好似一頭軍。

    師曰。

    看箭。

    陽作躲箭勢師近前攜手行。

    至一庵乃曰。

    我乃徑山之裔。

    在此待人數十年矣。

    汝今既來。

    當為我求人中興祖道。

    留住三月。

    付偈曰。

    就身能打劫。

    劈筈善奪窩。

    三玄從此出。

    三要不為多。

    探竿影草主賓分。

    獅子迷蹤奈我何。

     大鑒下第二十八世 鐵牛遠禅師法嗣 叙州府朝陽月明聯池禅師 郡之範氏子。

    系範郡司馬之後也。

    幼居林下。

    一日有僧過訪。

    不遇因題。

    聯於壁曰。

    阿彌陀佛閑也。

    念忙也。

    念念得佛也。

    無念也。

    無無也。

    無扭落鼻孔。

    最上乘禅。

    朝亦參。

    暮亦參。

    參到禅亦寂。

    參亦寂。

    寂亦寂。

    劈開面門。

    師見之。

    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