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續燈正統卷十五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臨濟宗
大鑒下第二十二世
筏渡慈禅師法嗣
洛京相國一言道顯禅師
雁門人。
生而岐嶷。
穎悟英特。
年十二。
自願出家。
父母難之。
師曰。
兒志決矣。
未可強留。
遂落[髟/采]於郡之西山。
聽圓覺至知幻即離章。
頓然默契。
恍若舊識。
乃辭師。
師曰。
汝志宗門。
正其時也。
遊汾州。
谒筏渡。
渡一見器之。
命入侍寮。
一日渡舉竹篦。
問曰。
畢竟喚作甚麼。
師方進語。
渡蓦頭便打。
忽然大悟。
便禮拜曰。
和尚且止古人道。
佛法無多子非虛語也。
渡曰。
汝今方知吾意耶。
師曰。
和尚大恩。
碎身難報。
渡囑曰。
汝年且幼。
時至理彰。
師執勞座下。
一十七載。
洪武丙辰。
出住汝州風穴。
上堂。
臨濟燒黃檗禅闆禍起蕭牆。
香嚴哭沩山。
拄杖勾賊。
破家有般漢。
聞風穴。
與麼道暗。
自差排道。
老漢辱他先聖。
破釜沉舟。
個樣師僧。
何堪共語。
山僧亦有先師所付。
底正欲舉。
似諸仁随。
拈拄杖曰。
看看。
且道。
與古人差多少。
乃擲下拄杖。
永樂癸巳五月十三。
忽告衆曰。
吾将行矣。
囑諸弟子。
皆法門大事。
泊然而化。
壽八十有五。
夏七十有七。
塔於汴京之南阜。
徑山銘禅師法嗣 嘉興府天甯西白力金禅師 蘇之姚氏子。
幼依寶積院出家。
造徑山。
見古鼎銘。
銘舉。
德山見龍潭因緣示師。
師繹之。
久而有契。
至正丁酉。
出世瑞光。
洪武初。
遷淨慈。
辛亥春。
诏住天界。
壬子冬。
敕建無遮大會。
命師升座。
車駕幸臨。
一日示微疾而逝。
塔于嘉興城西。
徑山及禅師法嗣 杭州府靈隐空叟悟禅師 洪武庚戌。
住崇甯。
閱八年。
遷中竺會靈隐。
虛席師補焉。
居無何以前住持舊事。
逮至京病卒於途。
臨終書偈曰。
我年五十五。
嘗把虛空補。
踏斷死生關。
夜半日卓午。
門人道淨等。
依法茶毗。
舌根數珠不壞。
奉骨歸。
瘗靈隐東岡。
複分餘骼。
葬西溪九曲之原。
時洪武年辛未五月三日也。
杭州府天龍斯道道衍禅師 長洲姚氏子。
諱廣孝。
自号逃虛。
子年十四。
出家於妙智庵。
元季兵亂。
遨遊江湖。
深自韬晦。
參徑山愚庵。
及盡得心髓。
掌内記三年。
出世普慶。
遷天龍。
嘗自題肖像曰。
看破芭蕉拄杖子。
等閑徹骨露風流。
有時搖動龜毛拂。
直得虛空笑點頭。
洪武中。
以高僧應選。
侍文皇於燕邸。
永樂中。
以佐命功。
上欲官之。
不可。
一日召見。
上潛令人以冠服被體。
進爵太子少師亟命宣謝。
不得已拜命。
故人皆以少師稱。
然終不蓄發。
戒行尤謹。
賜妻妾。
堅辭弗受。
嘗有閑居詩曰。
春燕雛成辭。
舊壘午雞啼。
罷啄陰階讀。
此可以想見。
師半矣後病笃。
上幸其第。
問後事。
對曰。
出家人。
複何所戀強之。
終無言。
遂泊然而化。
世壽八十有五。
上贈榮國公。
谥恭靖。
所着有道餘錄一卷。
行世(有贊靈谷定岩。
戒道影曰。
以此見。
定岩指槐為柳。
不以此見。
定岩認辰作鬥。
然則何以見。
定。
岩廓太虛而為量。
湛秋水以為神。
其于說也。
無說而說。
其於聞也。
無聞而聞。
行猶霜潔貌。
若春溫榮。
領非常巨剎。
欽承莫大鴻恩。
名無遠而不屇。
德不孤而有鄰是誠謂先龍翔。
欣大師之嫡孫也耶)。
萬壽仁禅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南石文琇禅師 昆山李氏子。
出家紹隆庵。
禮智興為師。
行中仁住雲頂。
師往從之。
針芥相契。
初住蘇州普門。
次遷靈岩。
三主萬壽。
永樂初。
诏天下儒釋道流之。
精通文義者。
纂修永樂大典。
師應诏書。
成陛辭南。
還主席徑山。
上堂僧問。
法筵已啟。
法鼓已鳴。
四衆雲臨。
請師祝聖。
師曰。
日月為天眼。
須彌作壽山。
曰世尊出世。
天雨四華。
和尚出世。
有何祥瑞。
師曰。
一牛飲水。
五馬不嘶。
曰恁麼則熙怡的旨傳千古寂照宗風播四方。
師曰。
好事不如無。
乃曰。
如來出世是擔屎漢祖師西來是賣蔔人。
自餘德山。
臨濟。
洞山。
雲門沩山。
雪峰。
玄沙。
南泉。
趙州輩。
各逞機鋒。
互分照用。
盡是販私鹽賊。
新普門者裡一時與他掃蕩。
何故幸逢堯舜世。
自合樂無為。
複舉。
僧問。
楊岐如何是佛。
岐曰。
三腳驢子弄蹄行。
曰莫隻者便是麼。
岐曰。
湖南長老師。
曰大小楊岐。
被者僧一問。
未免手腳俱露。
上堂。
十方無異路。
為甚麼南尋天台北尋五台。
目前無異草。
為甚麼桃華紅李華白。
良久曰。
打破祖師關都是自家底。
靈岩上堂。
盡大地是自己。
森羅萬象。
從何而有會不得底。
三十拄杖會得底。
亦與三十拄杖。
諸方盡是粥罷。
上堂靈岩寺裡。
參退吃茶。
上堂。
今朝七月初。
一門前金風淅瀝。
特地打鼓。
升堂一字。
也道不出露柱。
禮拜釋迦燈籠。
問訊。
智積獨有無事。
衲僧依然眼橫鼻直。
敢問大衆那個是無事。
衲僧良久曰。
[此/束]長三尺。
萬壽謝頭首兼祈雨上堂。
伶俐衲僧轉辘辘地。
對賓客側身而立。
結衆緣化炭化糧。
聽闌雞鼓翅而鳴。
看茶瓢從地[跳-兆+孛]跳。
卓拄杖曰。
夜來江上雨分作萬家流。
解夏上堂。
圓覺能出一切法。
一切法。
未嘗離圓覺。
蝼蟻知雨而封穴。
石[蟲*去]應節而揚葩。
粘手粘腳底有甚數。
十字縱橫底有甚數。
上堂舉。
古德曰。
日出心光耀天。
陰性地昏。
不知天地者剛。
道有乾坤。
與麼說話古今。
徹悟者如稻麻竹葦。
錯會者亦如稻麻竹葦。
以拂子畫一畫曰。
阿耨達池。
深四十丈。
闊四十丈。
除夜小參。
龍樹滿盛缽水。
迦提擲下繡針。
德山隔江招手。
高亭橫趨而去。
朝鳴鐘暮擊鼓。
風動塵起。
鵲噪雅鳴。
無一處不是者。
個時節今當臘月三十夜。
敢問。
諸人還會得麼。
有際天之雲濤。
方可容吞舟之魚。
有九萬裡風。
乃可負垂天之翼。
佛涅盤。
上堂。
釋迦老子。
從兜率天托生。
大術胎中早是染。
卻生死重病。
及乎降生。
便乃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可見。
是攢簇不得底。
迨見明星出現。
豁然悟道。
正是病眼見空華。
四十九年。
三百餘會。
廣說略說。
生而岐嶷。
穎悟英特。
年十二。
自願出家。
父母難之。
師曰。
兒志決矣。
未可強留。
遂落[髟/采]於郡之西山。
聽圓覺至知幻即離章。
頓然默契。
恍若舊識。
乃辭師。
師曰。
汝志宗門。
正其時也。
遊汾州。
谒筏渡。
渡一見器之。
命入侍寮。
一日渡舉竹篦。
問曰。
畢竟喚作甚麼。
師方進語。
渡蓦頭便打。
忽然大悟。
便禮拜曰。
和尚且止古人道。
佛法無多子非虛語也。
渡曰。
汝今方知吾意耶。
師曰。
和尚大恩。
碎身難報。
渡囑曰。
汝年且幼。
時至理彰。
師執勞座下。
一十七載。
洪武丙辰。
出住汝州風穴。
上堂。
臨濟燒黃檗禅闆禍起蕭牆。
香嚴哭沩山。
拄杖勾賊。
破家有般漢。
聞風穴。
與麼道暗。
自差排道。
老漢辱他先聖。
破釜沉舟。
個樣師僧。
何堪共語。
山僧亦有先師所付。
底正欲舉。
似諸仁随。
拈拄杖曰。
看看。
且道。
與古人差多少。
乃擲下拄杖。
永樂癸巳五月十三。
忽告衆曰。
吾将行矣。
囑諸弟子。
皆法門大事。
泊然而化。
壽八十有五。
夏七十有七。
塔於汴京之南阜。
徑山銘禅師法嗣 嘉興府天甯西白力金禅師 蘇之姚氏子。
幼依寶積院出家。
造徑山。
見古鼎銘。
銘舉。
德山見龍潭因緣示師。
師繹之。
久而有契。
至正丁酉。
出世瑞光。
洪武初。
遷淨慈。
辛亥春。
诏住天界。
壬子冬。
敕建無遮大會。
命師升座。
車駕幸臨。
一日示微疾而逝。
塔于嘉興城西。
徑山及禅師法嗣 杭州府靈隐空叟悟禅師 洪武庚戌。
住崇甯。
閱八年。
遷中竺會靈隐。
虛席師補焉。
居無何以前住持舊事。
逮至京病卒於途。
臨終書偈曰。
我年五十五。
嘗把虛空補。
踏斷死生關。
夜半日卓午。
門人道淨等。
依法茶毗。
舌根數珠不壞。
奉骨歸。
瘗靈隐東岡。
複分餘骼。
葬西溪九曲之原。
時洪武年辛未五月三日也。
杭州府天龍斯道道衍禅師 長洲姚氏子。
諱廣孝。
自号逃虛。
子年十四。
出家於妙智庵。
元季兵亂。
遨遊江湖。
深自韬晦。
參徑山愚庵。
及盡得心髓。
掌内記三年。
出世普慶。
遷天龍。
嘗自題肖像曰。
看破芭蕉拄杖子。
等閑徹骨露風流。
有時搖動龜毛拂。
直得虛空笑點頭。
洪武中。
以高僧應選。
侍文皇於燕邸。
永樂中。
以佐命功。
上欲官之。
不可。
一日召見。
上潛令人以冠服被體。
進爵太子少師亟命宣謝。
不得已拜命。
故人皆以少師稱。
然終不蓄發。
戒行尤謹。
賜妻妾。
堅辭弗受。
嘗有閑居詩曰。
春燕雛成辭。
舊壘午雞啼。
罷啄陰階讀。
此可以想見。
師半矣後病笃。
上幸其第。
問後事。
對曰。
出家人。
複何所戀強之。
終無言。
遂泊然而化。
世壽八十有五。
上贈榮國公。
谥恭靖。
所着有道餘錄一卷。
行世(有贊靈谷定岩。
戒道影曰。
以此見。
定岩指槐為柳。
不以此見。
定岩認辰作鬥。
然則何以見。
定。
岩廓太虛而為量。
湛秋水以為神。
其于說也。
無說而說。
其於聞也。
無聞而聞。
行猶霜潔貌。
若春溫榮。
領非常巨剎。
欽承莫大鴻恩。
名無遠而不屇。
德不孤而有鄰是誠謂先龍翔。
欣大師之嫡孫也耶)。
萬壽仁禅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南石文琇禅師 昆山李氏子。
出家紹隆庵。
禮智興為師。
行中仁住雲頂。
師往從之。
針芥相契。
初住蘇州普門。
次遷靈岩。
三主萬壽。
永樂初。
诏天下儒釋道流之。
精通文義者。
纂修永樂大典。
師應诏書。
成陛辭南。
還主席徑山。
上堂僧問。
法筵已啟。
法鼓已鳴。
四衆雲臨。
請師祝聖。
師曰。
日月為天眼。
須彌作壽山。
曰世尊出世。
天雨四華。
和尚出世。
有何祥瑞。
師曰。
一牛飲水。
五馬不嘶。
曰恁麼則熙怡的旨傳千古寂照宗風播四方。
師曰。
好事不如無。
乃曰。
如來出世是擔屎漢祖師西來是賣蔔人。
自餘德山。
臨濟。
洞山。
雲門沩山。
雪峰。
玄沙。
南泉。
趙州輩。
各逞機鋒。
互分照用。
盡是販私鹽賊。
新普門者裡一時與他掃蕩。
何故幸逢堯舜世。
自合樂無為。
複舉。
僧問。
楊岐如何是佛。
岐曰。
三腳驢子弄蹄行。
曰莫隻者便是麼。
岐曰。
湖南長老師。
曰大小楊岐。
被者僧一問。
未免手腳俱露。
上堂。
十方無異路。
為甚麼南尋天台北尋五台。
目前無異草。
為甚麼桃華紅李華白。
良久曰。
打破祖師關都是自家底。
靈岩上堂。
盡大地是自己。
森羅萬象。
從何而有會不得底。
三十拄杖會得底。
亦與三十拄杖。
諸方盡是粥罷。
上堂靈岩寺裡。
參退吃茶。
上堂。
今朝七月初。
一門前金風淅瀝。
特地打鼓。
升堂一字。
也道不出露柱。
禮拜釋迦燈籠。
問訊。
智積獨有無事。
衲僧依然眼橫鼻直。
敢問大衆那個是無事。
衲僧良久曰。
[此/束]長三尺。
萬壽謝頭首兼祈雨上堂。
伶俐衲僧轉辘辘地。
對賓客側身而立。
結衆緣化炭化糧。
聽闌雞鼓翅而鳴。
看茶瓢從地[跳-兆+孛]跳。
卓拄杖曰。
夜來江上雨分作萬家流。
解夏上堂。
圓覺能出一切法。
一切法。
未嘗離圓覺。
蝼蟻知雨而封穴。
石[蟲*去]應節而揚葩。
粘手粘腳底有甚數。
十字縱橫底有甚數。
上堂舉。
古德曰。
日出心光耀天。
陰性地昏。
不知天地者剛。
道有乾坤。
與麼說話古今。
徹悟者如稻麻竹葦。
錯會者亦如稻麻竹葦。
以拂子畫一畫曰。
阿耨達池。
深四十丈。
闊四十丈。
除夜小參。
龍樹滿盛缽水。
迦提擲下繡針。
德山隔江招手。
高亭橫趨而去。
朝鳴鐘暮擊鼓。
風動塵起。
鵲噪雅鳴。
無一處不是者。
個時節今當臘月三十夜。
敢問。
諸人還會得麼。
有際天之雲濤。
方可容吞舟之魚。
有九萬裡風。
乃可負垂天之翼。
佛涅盤。
上堂。
釋迦老子。
從兜率天托生。
大術胎中早是染。
卻生死重病。
及乎降生。
便乃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可見。
是攢簇不得底。
迨見明星出現。
豁然悟道。
正是病眼見空華。
四十九年。
三百餘會。
廣說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