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直說曲說。
顯說密說。
豈非熟睡饒谵語。
至於臨末。
稍頭摩胸。
告衆曰。
汝等善觀吾紫磨金色之身。
瞻仰取足。
毋令後悔。
若謂吾滅度非吾弟子。
若謂吾不滅度。
亦非吾弟子。
病入膏肓。
莫能療治。
非但世醫拱手。
便是耆婆神醫。
隻得倒退三舍。
北山遠孫今日。
卻要為他療治。
若療治不得。
後代兒孫。
永失恃怙。
若療治得。
便見紫磨金色之身。
巍巍堂堂。
炜炜煌煌。
觸處顯現。
擊拂子曰。
柳色黃金嫩棃華白雪香。
徑山上堂。
森羅及萬象。
一法之所印。
前面是缽盂峰。
後面是淩霄峰。
中間是佛殿。
喚甚麼作一法。
良久曰。
國一祖師。
元是昆山人。
上堂。
馬大師道。
自從胡亂後三十年。
不少鹽醬。
此地無金二兩。
俗人沽酒三升。
上堂。
但參活句。
莫參死句頭。
頭上顯物。
物上明是死句。
舉步踏着南辰。
轉身觸翻北鬥。
是死句作麼生是活句。
蘇州街雨過。
着繡鞋衆拟議。
擲拂子下座。
上堂。
目前無法。
意在目前。
不是目前法。
非耳目之所到。
洗硯池頭雲冉冉。
埋雞冢上草離離。
室中垂語曰。
道源不遠。
在甚麼處。
祖師西來。
為甚麼事。
菩提無樹。
誰為立名。
僧問。
如何是賓中賓。
師曰。
扶杖傍人門。
曰如何是賓中主。
師曰。
堂前倚露柱。
曰如何是主中賓。
師曰。
性命屬他人。
曰如何是主中主。
師曰。
手握金剛杵。
見僧庭中過。
師厲聲曰。
屋檐坍下來也。
僧仰望。
師曰。
鹞子過新羅。
見僧入門。
便曰。
你者踏州縣漢。
腳跟下好與三十棒。
曰某甲話也未問便蒙賜棒。
師曰。
待你開口。
堪作甚麼。
僧拟議。
師便喝出。
僧參展坐具。
師曰。
我者裡無殘羹馊飯。
不用使破炊巾。
曰和尚慈悲。
師曰。
笑倒門前青石幢。
師凡四坐道場。
皆有成績可觀。
晚年引退蔔地。
寂照塔左。
結廬以居。
壽七十餘示寂。
(有增集續傳燈行世)。
龍翔欣禅師法嗣 江甯府天界覺原慧昙禅師 天台楊氏子。
母夢明月堕懷。
吞之有娠。
生貌嶷如。
稍長依越之法果大均出家。
年十六為大僧。
聞笑隐主中竺。
往參叩備。
陳求道之切。
隐斥曰。
從門入者即非家珍。
道在自己。
奚向人求耶。
師退而有省。
一日聞舉百丈野狐話。
豁然大悟曰。
佛法落吾手矣。
隐曰。
汝見何道理。
師展兩手曰。
不直半文錢。
隐颔之。
一日師入門。
隐問。
何處來。
師曰。
遊山來。
隐曰。
笠子下拶破洛浦遍參。
底作麼生。
師曰。
未入門時。
呈似和尚了也。
隐曰。
即今因甚不拈出。
師拟議。
隐便喝。
師從此脫然。
又一日隐展兩手曰。
我八字打開也。
你因甚不肯承當。
師曰。
休來鈍置。
隐曰。
近前來為汝說。
師掩耳而出。
後隐主龍翔。
俾師分座。
至正壬辰。
出世牛首祖堂三年。
遷清涼廣慧。
上堂一句子墨漆黑無把柄有準則。
良久曰。
會麼碓搗東南。
磨推西北。
上堂。
經有經師。
論有論師。
龍河今日放一線道。
分科列段去也。
拈拄杖。
卓一下曰。
且道是何章句。
上堂者。
個現成公案。
古今領解者雖多。
錯會者亦不少。
所以金鍮不辨。
玉石不分。
總似今日達磨一宗教。
甚麼人擔荷。
龍河者裡直下分辨去也。
張上座李上座。
一個手臂長。
一個眼睛大。
良久乃噓一聲下座。
示衆。
春風浩浩。
春日遲遲。
黃莺啼在百華枝。
個中無限意。
消息許誰知。
僧問。
心意識遏捺。
不住時如何。
師厲聲喝曰。
是誰遏捺。
室中謂僧曰。
二六時中。
無你啄啖分。
無你趣向分。
會麼僧罔措。
師曰。
未明三八九。
難免自沉吟。
帝師授淨覺妙辨禅師号。
乙未年遷保甯。
丙申王師定建業。
師谒於轅門上。
一見歎曰。
真福德僧也。
命主蔣山。
踰年改龍翔。
為大天甯寺。
诏師主之。
設廣薦法會。
命師升座說法。
車駕幸臨。
恩數優洽。
禦書天下第一禅林。
洪武戊申。
賜紫衣及金襕方袍禦制诰。
命授演梵善世利國崇教大禅師。
住持大天界寺。
統諸山釋教事。
當是時遴選有序诠衡。
至公宗社。
有志之流。
山林抱道之士。
聯镳而起。
庚戌夏六月。
庭議西域未臣伏上。
以彼國敦尚佛乘。
特诏師往。
師承命即日登途。
自閩之洋凡曆國邑。
莫不聞風來歸。
辛亥秋七月。
至合剌國。
布宣天子威德。
館佛山寺。
其王待以師禮。
九月師示微疾。
王臣鹹來相慰。
須臾沐浴更衣。
謂左右曰。
某幻緣已盡。
不能複命矣。
跏趺端坐夜參半。
師問曰。
日将出否。
曰未也。
已而複問。
至再四。
曰日出矣。
師怡然而逝。
世壽六十八。
僧臘五十三。
踰五日。
顔色如生。
王斫香為龛。
築壇茶毗之。
薪火滅盡。
舍利無數。
舌根齒牙不壞。
收舍利靈骨及不壞者。
祔葬其國辟支佛塔中。
甲寅九月。
同行還朝。
奏陳其事。
上嗟悼之。
敕天界蔣山二寺住持宗泐等。
以師之遺衣。
藏於雨華台之左。
有五會法語。
行世。
江甯府天界善世全室宗泐禅師 字季潭。
台之臨海周氏子。
元仁宗延佑戊午七月十七日生。
八歲從中竺笑隐受業。
十四剃發。
二十具戒。
一日隐問。
國師三喚侍者。
侍者三應。
汝意如何。
師曰。
何得剜肉作瘡。
隐曰。
将謂汝奇特元來無所得。
師喝一喝。
隐拟拈棒。
師拂袖便出。
尋參元叟於徑山。
叟留掌記室。
後出世宣之水西。
洪武戊申。
遷中竺。
四月十五日入寺。
上堂。
金剛王劍。
橫揮千妖屏迹。
爍迦羅眼。
洞照萬有潛形。
到者裡。
卷舒在我。
殺活臨時。
直得千歲岩中。
天[跳-兆+孛]跳錢。
塘水東海逆流。
諸人還知有也無。
舉拂子曰。
庭前石筍抽條也。
會見高枝宿鳳凰。
複舉。
南泉初入院。
大衆送進方丈。
僧問。
端居丈室。
将何指示於人。
泉曰。
昨夜三更失卻牛。
天明起來失卻火。
師曰。
大小南泉。
不唯瞞人。
亦且自瞞。
新天竺用處也。
要大家知。
忽有人問。
端居丈室。
将何指示於人。
劈脊便棒且道。
與古人是同是别。
卓拄杖下座。
辛亥遷雙徑。
是年冬。
诏征江南有道浮屠十人。
詣京。
就太平興國寺。
建廣薦法會。
列師居首上。
齋戒禦制章疏。
車駕親臨。
服皮弁服。
搢玉珪。
北面禮佛。
顯說密說。
豈非熟睡饒谵語。
至於臨末。
稍頭摩胸。
告衆曰。
汝等善觀吾紫磨金色之身。
瞻仰取足。
毋令後悔。
若謂吾滅度非吾弟子。
若謂吾不滅度。
亦非吾弟子。
病入膏肓。
莫能療治。
非但世醫拱手。
便是耆婆神醫。
隻得倒退三舍。
北山遠孫今日。
卻要為他療治。
若療治不得。
後代兒孫。
永失恃怙。
若療治得。
便見紫磨金色之身。
巍巍堂堂。
炜炜煌煌。
觸處顯現。
擊拂子曰。
柳色黃金嫩棃華白雪香。
徑山上堂。
森羅及萬象。
一法之所印。
前面是缽盂峰。
後面是淩霄峰。
中間是佛殿。
喚甚麼作一法。
良久曰。
國一祖師。
元是昆山人。
上堂。
馬大師道。
自從胡亂後三十年。
不少鹽醬。
此地無金二兩。
俗人沽酒三升。
上堂。
但參活句。
莫參死句頭。
頭上顯物。
物上明是死句。
舉步踏着南辰。
轉身觸翻北鬥。
是死句作麼生是活句。
蘇州街雨過。
着繡鞋衆拟議。
擲拂子下座。
上堂。
目前無法。
意在目前。
不是目前法。
非耳目之所到。
洗硯池頭雲冉冉。
埋雞冢上草離離。
室中垂語曰。
道源不遠。
在甚麼處。
祖師西來。
為甚麼事。
菩提無樹。
誰為立名。
僧問。
如何是賓中賓。
師曰。
扶杖傍人門。
曰如何是賓中主。
師曰。
堂前倚露柱。
曰如何是主中賓。
師曰。
性命屬他人。
曰如何是主中主。
師曰。
手握金剛杵。
見僧庭中過。
師厲聲曰。
屋檐坍下來也。
僧仰望。
師曰。
鹞子過新羅。
見僧入門。
便曰。
你者踏州縣漢。
腳跟下好與三十棒。
曰某甲話也未問便蒙賜棒。
師曰。
待你開口。
堪作甚麼。
僧拟議。
師便喝出。
僧參展坐具。
師曰。
我者裡無殘羹馊飯。
不用使破炊巾。
曰和尚慈悲。
師曰。
笑倒門前青石幢。
師凡四坐道場。
皆有成績可觀。
晚年引退蔔地。
寂照塔左。
結廬以居。
壽七十餘示寂。
(有增集續傳燈行世)。
龍翔欣禅師法嗣 江甯府天界覺原慧昙禅師 天台楊氏子。
母夢明月堕懷。
吞之有娠。
生貌嶷如。
稍長依越之法果大均出家。
年十六為大僧。
聞笑隐主中竺。
往參叩備。
陳求道之切。
隐斥曰。
從門入者即非家珍。
道在自己。
奚向人求耶。
師退而有省。
一日聞舉百丈野狐話。
豁然大悟曰。
佛法落吾手矣。
隐曰。
汝見何道理。
師展兩手曰。
不直半文錢。
隐颔之。
一日師入門。
隐問。
何處來。
師曰。
遊山來。
隐曰。
笠子下拶破洛浦遍參。
底作麼生。
師曰。
未入門時。
呈似和尚了也。
隐曰。
即今因甚不拈出。
師拟議。
隐便喝。
師從此脫然。
又一日隐展兩手曰。
我八字打開也。
你因甚不肯承當。
師曰。
休來鈍置。
隐曰。
近前來為汝說。
師掩耳而出。
後隐主龍翔。
俾師分座。
至正壬辰。
出世牛首祖堂三年。
遷清涼廣慧。
上堂一句子墨漆黑無把柄有準則。
良久曰。
會麼碓搗東南。
磨推西北。
上堂。
經有經師。
論有論師。
龍河今日放一線道。
分科列段去也。
拈拄杖。
卓一下曰。
且道是何章句。
上堂者。
個現成公案。
古今領解者雖多。
錯會者亦不少。
所以金鍮不辨。
玉石不分。
總似今日達磨一宗教。
甚麼人擔荷。
龍河者裡直下分辨去也。
張上座李上座。
一個手臂長。
一個眼睛大。
良久乃噓一聲下座。
示衆。
春風浩浩。
春日遲遲。
黃莺啼在百華枝。
個中無限意。
消息許誰知。
僧問。
心意識遏捺。
不住時如何。
師厲聲喝曰。
是誰遏捺。
室中謂僧曰。
二六時中。
無你啄啖分。
無你趣向分。
會麼僧罔措。
師曰。
未明三八九。
難免自沉吟。
帝師授淨覺妙辨禅師号。
乙未年遷保甯。
丙申王師定建業。
師谒於轅門上。
一見歎曰。
真福德僧也。
命主蔣山。
踰年改龍翔。
為大天甯寺。
诏師主之。
設廣薦法會。
命師升座說法。
車駕幸臨。
恩數優洽。
禦書天下第一禅林。
洪武戊申。
賜紫衣及金襕方袍禦制诰。
命授演梵善世利國崇教大禅師。
住持大天界寺。
統諸山釋教事。
當是時遴選有序诠衡。
至公宗社。
有志之流。
山林抱道之士。
聯镳而起。
庚戌夏六月。
庭議西域未臣伏上。
以彼國敦尚佛乘。
特诏師往。
師承命即日登途。
自閩之洋凡曆國邑。
莫不聞風來歸。
辛亥秋七月。
至合剌國。
布宣天子威德。
館佛山寺。
其王待以師禮。
九月師示微疾。
王臣鹹來相慰。
須臾沐浴更衣。
謂左右曰。
某幻緣已盡。
不能複命矣。
跏趺端坐夜參半。
師問曰。
日将出否。
曰未也。
已而複問。
至再四。
曰日出矣。
師怡然而逝。
世壽六十八。
僧臘五十三。
踰五日。
顔色如生。
王斫香為龛。
築壇茶毗之。
薪火滅盡。
舍利無數。
舌根齒牙不壞。
收舍利靈骨及不壞者。
祔葬其國辟支佛塔中。
甲寅九月。
同行還朝。
奏陳其事。
上嗟悼之。
敕天界蔣山二寺住持宗泐等。
以師之遺衣。
藏於雨華台之左。
有五會法語。
行世。
江甯府天界善世全室宗泐禅師 字季潭。
台之臨海周氏子。
元仁宗延佑戊午七月十七日生。
八歲從中竺笑隐受業。
十四剃發。
二十具戒。
一日隐問。
國師三喚侍者。
侍者三應。
汝意如何。
師曰。
何得剜肉作瘡。
隐曰。
将謂汝奇特元來無所得。
師喝一喝。
隐拟拈棒。
師拂袖便出。
尋參元叟於徑山。
叟留掌記室。
後出世宣之水西。
洪武戊申。
遷中竺。
四月十五日入寺。
上堂。
金剛王劍。
橫揮千妖屏迹。
爍迦羅眼。
洞照萬有潛形。
到者裡。
卷舒在我。
殺活臨時。
直得千歲岩中。
天[跳-兆+孛]跳錢。
塘水東海逆流。
諸人還知有也無。
舉拂子曰。
庭前石筍抽條也。
會見高枝宿鳳凰。
複舉。
南泉初入院。
大衆送進方丈。
僧問。
端居丈室。
将何指示於人。
泉曰。
昨夜三更失卻牛。
天明起來失卻火。
師曰。
大小南泉。
不唯瞞人。
亦且自瞞。
新天竺用處也。
要大家知。
忽有人問。
端居丈室。
将何指示於人。
劈脊便棒且道。
與古人是同是别。
卓拄杖下座。
辛亥遷雙徑。
是年冬。
诏征江南有道浮屠十人。
詣京。
就太平興國寺。
建廣薦法會。
列師居首上。
齋戒禦制章疏。
車駕親臨。
服皮弁服。
搢玉珪。
北面禮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