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關燈
屏。

    命師掌記。

    偶經神祠。

    見紙灰旋起。

    脫然忘所證。

    亟以白叟。

    叟诘之有緒。

    為印可焉。

    遊天台。

    衆請開法寒岩。

    踰三年。

    遷仙居紫箨。

    又十年。

    遷疎山。

    因事即撾退鼓。

    江淮總統會諸山。

    以開先迎。

    師至。

    叢林鼎新。

    又十年。

    遷住江心。

    少拂意即棄去。

    會廬山月澗明。

    迎師歸東溪。

    明寂。

    衆複以開先請。

    師力卻。

    不可。

    勉應之。

     上堂。

    靜悄悄鬧浩浩。

    渾不涉階梯。

    已踏向上道。

    萬裡無寸草。

    出門便是草。

    撞着賣柴翁。

    便是栽松老。

    琉璃殿上月團團。

    珊瑚枝上日杲杲。

     上堂。

    逢堯舜。

    則陳典谟要立生涯。

    遇桀纣。

    則用殺伐盡掃窠臼。

    吾輩人。

    乾[暻-京+恭]曝。

    硬糾糾。

    淨裸裸。

    赤灑灑。

    何曾有許多事。

    可怪陳睦州。

    見僧入門便道。

    現成公案。

    放汝三十棒。

    子細看來。

    也是窮急計生。

     上堂。

    拈拄杖曰。

    此拄杖子。

    西天四七。

    東土二三。

    天下老和尚。

    拈弄不出。

    今日落在開先手裡。

    無頭無尾。

    能放能收。

    離相離名。

    能縱能奪。

    雖然。

    如是也隻為中下之機。

    忽遇上上人來時如何。

    以拄杖畫一畫曰。

    放過一着。

     皇慶壬子十一月二十六日。

    遘疾危坐。

    閱七日。

    命具浴更衣。

    書訣衆語。

    泊然而逝。

    阇維。

    收五色舍利。

    如菽無數。

    目睛齒牙頂骨俱不燼。

    時改作豫章烏遮塔。

    江西行省丞相幹赤命。

    以舊藏世尊舍利奉于中。

    遣使分師之目睛舍利。

    貯之銀盒。

    陪葬焉其。

    餘分。

    葬東溪。

     甯波府奉化嶽林栯堂益禅師 溫州人。

    開法婺之天甯。

    遷饒之薦福。

    後主明州大平。

    複升彰聖。

    晚住嶽林。

    上堂。

    古者道。

    我者裡無法與人。

    隻是據款結案。

    彰聖者裡。

    亦無法與人。

    亦不據款結案。

    拈拄杖曰。

    如何是佛。

    赤腳踏蓮花。

    如何是佛向上事。

    雕梁畫棟。

    擲下拄杖。

    便歸方丈。

     二月十五日上堂。

    擊拂子曰。

    彰聖今日。

    将三十年前。

    冷灰裡爆出底烏豆。

    換老胡眼睛去也。

    喝一喝曰。

    設有一法過於涅盤。

    我此一喝。

    不作一喝用。

     上堂。

    魯祖面壁。

    麻谷閉門。

    二大老。

    雖與天甯相去數百年。

    今日要各與他二十拄杖。

    何故。

    譬如油蠟作燈燭。

    不以火點終不明。

     示衆。

    諸上座出。

    息不保入息。

    二六時中。

    切莫将身心别處雜用。

    饒你掉臂。

    也是祖師西來意。

    腳尖頭也踢出。

    一尊古佛來。

    不如無事好。

     上堂。

    舉黃龍三關話。

    師曰。

    黃龍老漢頭匾。

    所以說漳泉福建話逼真。

    謾得天下人過。

    謾漳泉福建人不過。

     上堂。

    以手指左邊曰。

    者是香爐。

    指右邊曰。

    者是華瓶。

    能以一義作無量義。

    以無量義為一義陳尊宿織蒲鞋。

    鄧師伯打瓦鼓。

     上堂。

    諸上座。

    步步是諸人證明處。

    須是自肯。

    方可歸家穩坐。

    若不然者。

    [蟲*巢]蛣腹蟹。

    水母目鰕 上堂。

    五千四十八卷。

    隻作一句道卻。

    遂起身曰。

    立地待諸人構取。

    便下座。

     上堂。

    一切世間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石脾入水即乾。

    出水即濕。

    獨活有風不動。

    無風自搖。

     臨終書偈曰。

    八十三年。

    甚麼巴鼻。

    栢樹成佛。

    虛空落地。

    茶毗。

    舍利瑩然。

    齒牙數珠不壞。

     金華府智者雲屋自閑禅師 括蒼葉氏子。

    烏巨行九世孫也。

    初參荊叟珏於靈隐。

    次谒東叟穎於淨慈。

    掌記室。

    一日因撰佛成道疏曰。

    發見精於午夜。

    叟曰。

    何不道泯見精於午夜。

    師不覺股栗汗下。

    如發蒙蔀。

    徹見叟垂手為人處。

    自是韬晦甚堅。

    雖雙林遷智者。

    兩提鈯斧。

    乃為人所強耳。

    皇慶壬子十月二十五日。

    與客語笑次。

    忽命侍僧取筆。

    書偈而逝。

     無方安禅師法嗣 枯木榮禅師 有三祖贊曰。

    風恙纏身世莫醫。

    家貧遭劫更堪悲。

    誰知覓罪了無處。

    正是賊歸空屋時。

     育王觀禅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佛智晦機元熙禅師 豫章唐氏子。

    師與兄元齡。

    俱習舉業。

    齡既登第。

    師乃從西山山明祝發。

    将遊方。

    母具白金為裝。

    師謂。

    财足喪志。

    辭之。

    依物初於玉幾。

    初。

    與語驚異。

    後谒東叟穎於南屏。

    典記室。

    至元間。

    楊琏真加奉旨取育王舍利。

    躬詣師求記。

    因招與俱。

    師辭曰。

    我有老母。

    兵後存亡不可知。

    遂辭歸江西。

    元齡死難。

    獨母在堂。

    師奉之。

    以孝聞。

    元貞丙申。

    出世百丈。

    至大初。

    繼席淨慈。

     上堂。

    雲門道。

    個普字。

    盡大地人不奈何。

    殊不知雲門四棱蹋。

    地當時若與震威一喝。

    待他惡發。

    徐徐打個問訊道。

    莫怪觸忤好。

    非但扶起此老。

    管取話行天下。

     上堂。

    三界無法。

    何處求心。

    白雲為蓋。

    流水作琴。

    古今無間。

    誰是知音。

    擊拂子曰。

    一曲兩曲無人會。

    雨過夜塘秋水深。

     上堂。

    獨坐大雄峰。

    寒灰撥不紅。

    一星螢火出。

    孤鶴過遼東。

     結制上堂。

    以手作結布袋勢曰。

    南山今日結卻布袋口了也。

    汝等諸人。

    各各於其中。

    身心安居。

    平等性智。

    忽有個沖開碧落撞倒須彌底。

    莫道結子不堅密。

    良久曰。

    漫天網子百千重。

     舉太原孚聞角聲悟道話。

    頌曰。

    琴生入滄海。

    太史遊名山。

    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