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關燈
揚州城外路。

    令嚴不許早開關。

     延佑甲寅。

    複遷徑山。

    已而杖策歸南屏。

    而百丈大仰。

    争來迎請。

    師不獲已。

    遂返仰山。

    居三年。

    将示寂。

    手書辭所與遊者。

    複書偈訣衆。

    擲筆而化。

    當元仁宗延佑己未閏八月十七日。

    世壽八十二。

    全身[療-(日/小)+土]於金雞石下。

    複分爪發。

    塔於淨慈西隐。

     徑山聞禅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雲峰妙高禅師 福之長溪人。

    世業儒。

    母阮。

    夢池上嬰兒合爪。

    坐蓮華心。

    手捧得之。

    覺而生師。

    因名夢池。

    神彩秀徹。

    嗜書力學。

    尤耽釋典。

    依雲夢澤。

    剃染受具戒。

    首參癡絕。

    次見無準。

    後之育王。

    見偃溪。

    典藏鑰。

    一日。

    溪舉譬如牛過窗棂。

    頭角四蹄都過了。

    因甚尾巴過不得。

    師劃然有省。

    遽曰。

    鲸吞海水盡。

    露出珊瑚枝。

    溪曰。

    也隻道得一半。

    會溪遷南屏。

    師與俱。

    後出世住宜興大蘆。

    繼遷江陰勸忠。

    霅川何山。

    奉朝命居蔣山十三載。

    德佑乙亥。

    寺被兵。

    軍士有逼師求金者。

    以刃拟師。

    師延頸曰。

    欲殺即殺。

    吾頭非汝砺刃石。

    辭色了無怖畏。

    軍士感化。

    棄刃而去。

    元至元庚辰。

    遷徑山。

    先是。

    寺罹回祿。

    草創才什一。

    不數年遂還舊觀。

     示衆。

    前念是凡。

    後念是聖。

    一刀兩段。

    更莫遲疑。

    是以涅盤會上。

    廣額屠兒。

    放下屠刀。

    便言。

    我是千佛一數。

    雖然。

    若無舉鼎拔山力。

    千裡烏骓不易騎。

     示衆。

    言前辨旨。

    句下明宗。

    東計山熾然。

    說法湛渎水。

    專為流通者裡構得。

    未免遞相鈍置。

    若或尚存觀聽。

    擾擾匇匇。

    晨雞暮鐘。

     上堂。

    聲色為無生之鸩毒。

    受想乃至人之坑阱。

    者般說話。

    阿誰不知。

    然粗餐易飽。

    細嚼難饑。

     上堂。

    世界未形。

    乾坤泰定。

    生佛未具。

    觌體全真。

    無端鏡容大士。

    向鷹巢躍出。

    擘破面皮。

    早是遭人描邈那。

    更缺齒老胡。

    不依本分。

    遙望震旦國。

    有大乘根器。

    迢迢十萬裡。

    來意在攙行奪市。

    直得鳳樓鼓響。

    阿閣鐘鳴。

    轉喉觸諱。

    插足無門。

    合國難追。

    重遭揭露。

    新蔣山。

    迫不得已。

    跨他船舷。

    入他界分。

    新官不理舊事。

    畢竟如何。

    拍禅床曰。

    戍樓靜貯千峰月。

    塞草閑鋪萬裡秋。

     上堂。

    五峰峭峙。

    到者須是其人。

    一鏡當空。

    無物不蒙其照。

    祖師基業。

    依然猶在。

    衲僧活計。

    何曾變遷。

    着手不得處。

    正好提撕。

    措足無門時。

    方堪履踐。

    直得山雲澹濘。

    澗水潺湲。

    一曲無私。

    萬邦樂業。

    正恁麼時。

    功歸何所。

    車書自古同文軌。

    四海如今共一家。

     至元戊子春。

    僧錄楊辇真加奉旨。

    集江南教禅諸德。

    朝觐論道。

    上問。

    禅以何為宗。

    師進前奏曰。

    禅也者。

    淨智妙圓。

    體本空寂。

    非見聞覺知之所可知。

    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上又曰。

    禅之宗裔。

    可曆說乎。

    師曰。

    禅之宗裔。

    始於釋迦世尊。

    在靈山會上。

    拈金色波羅華。

    普示大衆。

    惟迦葉一人微笑。

    世尊曰。

    吾有正法眼藏。

    涅盤妙心。

    分付於汝。

    迦葉受囑。

    由此代相授受。

    而至菩提達磨。

    達磨望此東震旦國。

    有大乘根器。

    航海而來。

    止少林九年。

    而得慧可。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是為禅宗也。

    上嘉之。

    師因從容奏曰。

    禅與教。

    本一體也。

    譬如百千異流。

    同歸於海。

    而無異味。

    又如陛下坐鎮山河。

    天下一統。

    四夷百蠻。

    随方而至。

    必從順承門外而入。

    到得黃金殿上。

    親睹龍顔。

    方可謂之到家。

    若是教家。

    隻依文字語言。

    不達玄旨。

    猶是順承門外人。

    若是禅家。

    雖坐破六七個蒲團。

    未得證悟。

    亦是順承門外人。

    謂之到家。

    俱不可也。

    是則習教者。

    必須了達玄旨。

    習禅者。

    必須頓悟自心。

    如臣等今日親登黃金殿上。

    親睹龍顔。

    方可稱到家人也。

    上喜。

    賜食而退。

    陛辭南歸。

    會徑山複危熒惑。

    師為竭力營建。

    煥然一新。

    癸巳六月十七日。

    書偈而逝。

    師生於嘉定己卯二月十七日。

    世壽七十五。

    僧臘五十九。

    塔於寺之西麓。

     湖州府何山鐵鏡至明禅師 福唐長溪黃氏子。

    首谒堯叟蓂於嘉禾天甯。

    複見偃溪於淨慈。

    久之獲印證。

    訪清溪沅於虎丘。

    藏叟珍於雙徑。

    至元辛巳。

    出世何山。

    移大梅。

    大德庚子。

    複歸何山。

     上堂。

    着意馳求。

    驢年見面。

    盡情放下。

    瞥爾現前。

    香嚴聞擊竹聲。

    徹見本來面目。

    即不問。

    且道。

    恁麼熱。

    向甚麼處回避。

    歸堂吃茶去。

     上堂。

    原野秋陰。

    寒螀悉吟。

    楓林落葉。

    片片赤心。

    達磨頂門無骨。

    兒孫海底摸針。

    忽然摸着時如何。

    誰道龍王宮殿深。

     上堂。

    達磨不來東土。

    官路少人行。

    二祖不往西天。

    私酒多人吃。

    何山門前。

    一條大路。

    南來北往。

    知是幾多。

    隻是中間一塊石頭。

    未曾有人踏着。

    衆中莫有踏着者麼。

    擲下拄杖曰。

    看腳下。

     上堂。

    今朝八月二十五。

    記得洞山離查渡。

    落在雲門網子中。

    有屈至今無處訴。

    豎起拂子曰。

    雲門大師來也。

    合吃何山手中棒。

    且道。

    過在甚麼處。

    不合鼓弄人家男女。

     仁宗延佑乙卯十一月十五日。

    呼其徒囑後事。

    索紙大書曰。

    絕羅籠。

    沒回互。

    大海波澄。

    虛空獨露。

    擲筆翛然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