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沒。
當時待他道某甲話也未問因甚打某甲。
腳跟下痛與三十。
何故為人須為徹。
上堂。
風蕭蕭。
雨蕭蕭。
天高地厚。
水闊山遙。
達磨大師。
無端遊梁曆銀。
二祖大師。
平白失了一臂。
水潦和尚不合吃。
馬大師。
一踏天下大禅佛。
枉自吃了四藤條。
說着令人恨不消。
上堂。
佛祖未興時。
天然一句子。
不東不西。
不橫不豎。
衲僧家東齩西嚼。
從朝至暮橫。
也無奈何豎也無奈何。
拍膝一下曰。
若向者裡。
進得一步。
自然和聲送出。
兩手分付。
若祇向冊子上學得來。
印闆上脫将去。
山無重數。
水無重數。
結夏上堂。
百不知。
百不會。
飽吃飯。
熟打睡。
要得克期取證。
須證如是三昧。
師嘗與其友知無聞書曰。
住院何足道哉。
近年敕差堂除者何限。
可挂齒牙者能幾人。
使吾有口。
可以吞三世諸佛。
則曲錄床終身不坐又何慊。
無聞以為何如。
某。
昔者入衆。
見識字人。
多不修細行。
遂決意不作書記。
諸老據位稱師者。
又多看不上眼。
遂無意出世。
今皆不遂其初矣。
住院十年。
名為長老。
隻是舊時燦上座。
飲食起居。
與堂僧無異。
相從衲子。
歲不下百數十人。
遇五日撾鼓升堂。
以平時在諸老間。
所得細大法門。
随分東語西話。
斷不敢以脫空語。
籠罩學者。
亦不敢以過頭語。
欺謾學者。
說到無巴鼻無滋味處。
欣然自笑。
聽者不必解笑也。
士大夫多相知。
然所知者。
不過謂其讀書也。
能文也。
解起廢也。
硬脊梁也。
蓋膽毛幾莖。
則知者鮮矣。
大鑒下第二十世 淨慈明禅師法嗣 太原苦口良益禅師 參淨慈。
慈問曰。
近離甚處。
師曰。
瑞光。
慈曰。
正與麼時。
光在甚麼處。
師便喝。
慈曰。
且止汝道。
西湖水深多少。
師拟議。
慈便打。
趂出。
久之契悟。
獻投機頌曰。
臨機一句。
不露絲頭。
吹毛才展。
大地全收。
慈曰。
從上心印。
汝今得之。
宜處深谷。
俟時行化。
鹹淳癸酉。
出住中山靈鹫。
上堂。
臨濟德山。
雲騰緻雲。
趙睦二州。
合水和泥。
拆東籬補西壁。
眼觀東南。
意在西北。
一個個。
祇有愛壁之心。
且無割城之意。
引得後來一些沒勾當底長老。
連類比事。
磨棱合縫。
說黃底說黃。
論黑底論黑。
平白地上。
一堆一擔。
看來真個好笑。
若是喉中有氣底。
斷不走恁般蹊徑。
時有數僧競出。
師拈拄杖。
一時打散。
徑山珍禅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元叟行端禅師 臨海何氏子。
母陳。
世業儒。
師生而秀拔。
十二。
從族叔茂于餘杭化城院得度。
十八受具戒。
一切文字。
不由師授。
初參藏叟於徑山。
叟問。
甚處人。
師曰。
台州叟便喝。
師展坐具。
叟又喝。
師收坐具。
叟曰。
放汝三十棒。
參堂去。
師於言下頓悟。
後典第一座于徑山。
元大德庚子。
出世湖之資福。
特旨賜号慧文正辨禅師。
次主中竺。
皇慶壬子。
遷靈隐。
有旨設水陸會于金山。
命師說法。
事竣入觐便殿。
加賜佛日普照陛辭。
南歸。
養高于良渚之西丘。
至治壬戌。
徑山虛席。
請師補處焉。
僧問。
如何是正法眼。
師曰。
十字街頭石敢當。
曰隻者便是麼。
師曰。
月似彎弓。
少雨多風。
上堂。
舉僧問趙州。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州曰。
無。
又僧問。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州曰。
有師曰。
若以無為究竟。
後來因甚道有。
若以有為谛當。
前面因甚道無。
者裡捉敗趙州。
許你天上天下。
上堂。
心不是佛。
兔馬有角。
智不是道。
牛羊無角。
蓦拈拄杖。
畫一畫曰。
一夜落華雨。
滿溪流水香。
上堂。
秋風涼秋夜長。
未歸客思故鄉。
拍禅床曰。
自是不歸歸便得。
五湖煙景有誰争。
上堂。
邊戍朝鳴角。
空山夜答鐘。
人人皆共聽。
何處不圓通。
元宵上堂。
并謝監收浴主維那。
千粒萬粒。
從一粒生。
隻者一粒。
從甚麼處生。
千燈萬燈。
從一燈起。
隻者一燈。
從甚麼處起。
識得一燈千燈。
萬燈。
燈燈不疑。
識得一粒。
千粒萬粒。
粒粒無礙。
三腳驢子弄蹄行。
踏破無邊香水海。
拈拄杖。
卓一下曰。
頂門也少者一下不得。
問。
新到何方。
聖者甚處。
靈祇僧曰。
臨朕砧。
師曰。
杜撰禅和。
如麻似粟。
參堂去。
問住僧。
棋盤石。
斫破你腦門。
缽盂池。
浸爛你腳闆。
僧拟答。
師便喝。
問僧。
擘開華嶽連天秀。
放出黃河徹底清。
即且置。
平實地上。
道将一句來。
僧拟開口。
師便打。
師以呵叱怒罵。
為慈誘之誨。
以不近人情。
行大公之道。
凡有利物。
皆陰為之。
沒齒不言。
生宋寶佑乙卯。
以至正辛巳八月四日示微疾。
沐浴更衣。
書偈訣衆曰。
本無生滅。
焉有去來。
氷河發焰。
鐵樹華開。
投筆垂一足而化。
留龛七日。
顔色如生。
世壽八十七。
僧臘七十六。
以是月十一日。
奉全身。
葬於寂照塔院。
分爪發建塔化城。
淨慈穎禅師法嗣 溫州府江心一山了萬禅師 臨川金氏子。
貌瘠而弱。
年十五。
業程文有聲。
去從金溪常樂院祝發。
遊方。
谒偃溪聞。
荊叟珏。
簡翁敬諸老。
皆相吻合。
東叟領南
當時待他道某甲話也未問因甚打某甲。
腳跟下痛與三十。
何故為人須為徹。
上堂。
風蕭蕭。
雨蕭蕭。
天高地厚。
水闊山遙。
達磨大師。
無端遊梁曆銀。
二祖大師。
平白失了一臂。
水潦和尚不合吃。
馬大師。
一踏天下大禅佛。
枉自吃了四藤條。
說着令人恨不消。
上堂。
佛祖未興時。
天然一句子。
不東不西。
不橫不豎。
衲僧家東齩西嚼。
從朝至暮橫。
也無奈何豎也無奈何。
拍膝一下曰。
若向者裡。
進得一步。
自然和聲送出。
兩手分付。
若祇向冊子上學得來。
印闆上脫将去。
山無重數。
水無重數。
結夏上堂。
百不知。
百不會。
飽吃飯。
熟打睡。
要得克期取證。
須證如是三昧。
師嘗與其友知無聞書曰。
住院何足道哉。
近年敕差堂除者何限。
可挂齒牙者能幾人。
使吾有口。
可以吞三世諸佛。
則曲錄床終身不坐又何慊。
無聞以為何如。
某。
昔者入衆。
見識字人。
多不修細行。
遂決意不作書記。
諸老據位稱師者。
又多看不上眼。
遂無意出世。
今皆不遂其初矣。
住院十年。
名為長老。
隻是舊時燦上座。
飲食起居。
與堂僧無異。
相從衲子。
歲不下百數十人。
遇五日撾鼓升堂。
以平時在諸老間。
所得細大法門。
随分東語西話。
斷不敢以脫空語。
籠罩學者。
亦不敢以過頭語。
欺謾學者。
說到無巴鼻無滋味處。
欣然自笑。
聽者不必解笑也。
士大夫多相知。
然所知者。
不過謂其讀書也。
能文也。
解起廢也。
硬脊梁也。
蓋膽毛幾莖。
則知者鮮矣。
大鑒下第二十世 淨慈明禅師法嗣 太原苦口良益禅師 參淨慈。
慈問曰。
近離甚處。
師曰。
瑞光。
慈曰。
正與麼時。
光在甚麼處。
師便喝。
慈曰。
且止汝道。
西湖水深多少。
師拟議。
慈便打。
趂出。
久之契悟。
獻投機頌曰。
臨機一句。
不露絲頭。
吹毛才展。
大地全收。
慈曰。
從上心印。
汝今得之。
宜處深谷。
俟時行化。
鹹淳癸酉。
出住中山靈鹫。
上堂。
臨濟德山。
雲騰緻雲。
趙睦二州。
合水和泥。
拆東籬補西壁。
眼觀東南。
意在西北。
一個個。
祇有愛壁之心。
且無割城之意。
引得後來一些沒勾當底長老。
連類比事。
磨棱合縫。
說黃底說黃。
論黑底論黑。
平白地上。
一堆一擔。
看來真個好笑。
若是喉中有氣底。
斷不走恁般蹊徑。
時有數僧競出。
師拈拄杖。
一時打散。
徑山珍禅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元叟行端禅師 臨海何氏子。
母陳。
世業儒。
師生而秀拔。
十二。
從族叔茂于餘杭化城院得度。
十八受具戒。
一切文字。
不由師授。
初參藏叟於徑山。
叟問。
甚處人。
師曰。
台州叟便喝。
師展坐具。
叟又喝。
師收坐具。
叟曰。
放汝三十棒。
參堂去。
師於言下頓悟。
後典第一座于徑山。
元大德庚子。
出世湖之資福。
特旨賜号慧文正辨禅師。
次主中竺。
皇慶壬子。
遷靈隐。
有旨設水陸會于金山。
命師說法。
事竣入觐便殿。
加賜佛日普照陛辭。
南歸。
養高于良渚之西丘。
至治壬戌。
徑山虛席。
請師補處焉。
僧問。
如何是正法眼。
師曰。
十字街頭石敢當。
曰隻者便是麼。
師曰。
月似彎弓。
少雨多風。
上堂。
舉僧問趙州。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州曰。
無。
又僧問。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州曰。
有師曰。
若以無為究竟。
後來因甚道有。
若以有為谛當。
前面因甚道無。
者裡捉敗趙州。
許你天上天下。
上堂。
心不是佛。
兔馬有角。
智不是道。
牛羊無角。
蓦拈拄杖。
畫一畫曰。
一夜落華雨。
滿溪流水香。
上堂。
秋風涼秋夜長。
未歸客思故鄉。
拍禅床曰。
自是不歸歸便得。
五湖煙景有誰争。
上堂。
邊戍朝鳴角。
空山夜答鐘。
人人皆共聽。
何處不圓通。
元宵上堂。
并謝監收浴主維那。
千粒萬粒。
從一粒生。
隻者一粒。
從甚麼處生。
千燈萬燈。
從一燈起。
隻者一燈。
從甚麼處起。
識得一燈千燈。
萬燈。
燈燈不疑。
識得一粒。
千粒萬粒。
粒粒無礙。
三腳驢子弄蹄行。
踏破無邊香水海。
拈拄杖。
卓一下曰。
頂門也少者一下不得。
問。
新到何方。
聖者甚處。
靈祇僧曰。
臨朕砧。
師曰。
杜撰禅和。
如麻似粟。
參堂去。
問住僧。
棋盤石。
斫破你腦門。
缽盂池。
浸爛你腳闆。
僧拟答。
師便喝。
問僧。
擘開華嶽連天秀。
放出黃河徹底清。
即且置。
平實地上。
道将一句來。
僧拟開口。
師便打。
師以呵叱怒罵。
為慈誘之誨。
以不近人情。
行大公之道。
凡有利物。
皆陰為之。
沒齒不言。
生宋寶佑乙卯。
以至正辛巳八月四日示微疾。
沐浴更衣。
書偈訣衆曰。
本無生滅。
焉有去來。
氷河發焰。
鐵樹華開。
投筆垂一足而化。
留龛七日。
顔色如生。
世壽八十七。
僧臘七十六。
以是月十一日。
奉全身。
葬於寂照塔院。
分爪發建塔化城。
淨慈穎禅師法嗣 溫州府江心一山了萬禅師 臨川金氏子。
貌瘠而弱。
年十五。
業程文有聲。
去從金溪常樂院祝發。
遊方。
谒偃溪聞。
荊叟珏。
簡翁敬諸老。
皆相吻合。
東叟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