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關燈
小
中
大
逆順。
随緣即應。
不留胸中。
二宿習濃厚。
不加排遣。
自爾輕微。
三古人公案。
舊所茫然。
時複瞥地。
此非自昧者。
前書大法未明之語。
蓋恐得少為足。
當廣而充之。
豈别求勝解耶。
淨勝現流。
理則不無。
敢不銘佩。
寶學劉彥修居士 字子羽。
出知永嘉。
問道於大慧。
慧曰。
僧問趙州。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趙州道無。
但恁麼看。
公久之發明。
有頌曰。
趙州栢樹太無端。
境上追尋也大難。
處處綠楊堪系馬。
家家門底透長安。
提刑吳偉明居士 字元昭。
久參真歇。
得自受用三昧為極緻。
後訪大慧於洋嶼。
随衆入室。
慧舉狗子無佛性話為問。
公拟答。
慧以竹篦便打。
公無對。
遂留咨參。
一日慧謂曰。
不須呈伎倆。
直須啐地折嚗地斷。
方敵得生死。
若祇呈伎倆。
有甚了期。
即辭去。
道次延平。
倏然契悟。
連書數頌寄慧。
皆室中所問者。
有曰。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通身一具金鎖骨。
趙州親見老南泉。
解道鎮州出蘿蔔。
慧即說偈證之曰。
通身一具金鎖骨。
堪與人天為軌則。
要識臨濟小厮兒。
便是當年白拈賊。
門司黃彥節居士 字節夫。
号妙德。
於大慧一喝下。
疑情頓脫。
慧印之。
嘗舉首山竹篦話。
至葉縣奪得拗折擲向階下曰。
是甚麼。
山曰瞎。
公曰。
妙德到者裡。
百色無能。
但記得嘗作蠟梅詩。
有曰。
拟嚼枝頭蠟。
驚香卻肖蘭。
前村深雪裡。
莫作嶺梅看。
秦國夫人計氏法真 自寡處。
屏去紛華。
嘗蔬食。
習有為法。
因大慧遣謙禅。
緻問其子魏公。
公留謙以祖道誘之。
真一日問謙曰。
徑山和尚。
尋常如何為人。
謙曰。
和尚祇教人看狗子無佛性。
及竹篦子話。
祇是不得下語。
不得思量。
不得向舉起處會。
不得向開口處承當。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無祇恁麼教人看。
真遂谛信。
於是夜坐力究。
忽爾洞然無滞。
謙辭歸。
真親書入道槩略。
作數偈呈慧。
其後曰。
逐日看經文。
如逢舊識人。
莫言頻有礙。
一舉一回新。
大鑒下第十八世 教忠彌光禅師法嗣 泉州府法石中庵慧空禅師 贛州蔡氏子。
春日上堂。
拈拄杖卓一下曰。
先打春牛頭。
又卓一下曰。
後打春牛尾。
驚起虛空。
入藕絲孔裡。
釋迦無路潛蹤。
彌勒急走千裡。
文殊卻知落處。
拊掌大笑歡喜。
且道。
歡喜個甚麼。
春風昨夜入門來。
便見千花生碓[此/束]。
上堂。
千家樓閣。
一霎秋風。
祇知襟袖涼生。
不覺園林落葉。
於斯薦得。
觸處全真。
其或未然。
且作寒溫相見。
上堂。
釋迦老子道。
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幹種心。
如來悉知。
何以故。
如來。
說諸心皆為非心。
是名為心。
要會麼。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僧問。
先佛垂範。
禁足安居。
未審是何宗旨。
師曰。
瑠璃缽内拓須彌。
僧便喝。
師便打。
杭州府淨慈混源昙密禅師 天台盧氏子。
依資福道榮出家。
十六圓具。
習台教。
棄參大慧於徑山。
次谒雪巢一此庵元。
入閩留東西禅。
無省發。
之泉南參教忠。
聞舉香嚴擊竹因緣。
豁然契悟。
述偈呈忠。
忠以玄沙未徹語诘之。
無滞。
忠曰。
子方可見妙喜。
即辭往梅陽。
服勤四載。
住後上堂。
諸佛出世。
打劫殺人。
祖師西來。
吹風放火。
古今善知識。
佛口蛇心。
天下衲僧。
自投籠檻。
莫有天然氣槩。
特達丈夫。
為宗門出一隻手。
主張佛法者麼。
良久曰。
設有。
也須斬為三段。
上堂。
德山小參不答話。
千古叢林成話杷。
問話者三十棒。
慣能說诃說夯。
時有僧出。
的能破的。
德山便打。
風流儒雅。
某甲話也未問。
頭上着枷。
腳下着匣。
你是那裡人。
一回相見一傷神。
新羅人。
把手笑欣欣。
未跨船舷好與三十棒。
依前相厮诳混源。
今日恁麼批判責情。
好與三十棒。
且道。
是賞是罰。
具參學眼者。
試辨看。
上堂。
舉雲門問僧光明寂照徧河沙因緣。
頌曰。
平地摝魚鰕。
遼天射飛鹗。
跛腳老雲門。
千錯與萬錯。
後示寂。
塔於本山。
吉安府青原信庵唯禋禅師 福州長樂李氏子。
幼出閩。
依盱江禅悅廣獲僧服。
一日。
廣以佛國白五十三知識頌。
授諸維那。
師侍其旁。
聞止住林有時要見十方佛無事閑觀一片心之句。
便得要領。
廣異之。
還閩谒鼓山佛心才。
及東禅月庵果。
西禅懶庵需諸老。
時晦庵住龜山。
師往叩。
一日夜半。
模索淨巾次。
恍然大徹。
黎明趨方丈。
呈偈曰。
業識茫茫。
本無所據。
昨夜三更。
回頭一觑。
一段靈光。
本來獨露。
庵颔之。
複出嶺。
見顔卍庵於薦福。
入室應對敏捷。
顔厲聲曰。
者福州子。
被人教壞了也。
未幾。
複往梅陽見大慧。
慧曰。
如何是佛。
師曰。
觌面相逢。
更無别有。
慧曰。
如何保任。
師曰。
饑來吃飯。
困來打眠。
既而随慧北還。
住育王。
遷徑山。
慧一日問。
許多人入室。
幾人道得着。
幾人道不着。
師曰。
唯禋隻管看。
慧忽展手曰。
我手何似佛手。
師曰。
天寒。
且請和尚通袖。
慧遽打一竹篦曰。
且道。
是賞你罰你。
師遂以佛祖機緣。
頌十數則呈慧。
其世尊初生曰。
撞出頭來早自錯。
那堪開口更稱尊。
當時若解深藏舌。
免得閑愁到子孫。
慧為擊節。
後開法天台真如。
遷報恩。
豫章上藍。
吉州青原。
僧問。
三聖道。
我逢人則出。
出則不為人。
意旨如何。
師曰。
移華兼蝶至。
曰興化道。
我逢人則不出。
出則便為人。
又作麼生。
師曰。
買石得雲饒。
上堂。
舉僧問雲門。
樹凋葉落時如何。
門曰。
體露金風。
師曰。
雲門袖頭打領。
腋下剜襟。
不妨好手。
子細看來。
未免牽絲帶線。
或問報恩樹凋葉落時如何。
隻向他道。
來年更有新條在。
惱亂春風卒未休。
上堂。
拈拄杖曰。
十方國土中。
唯有一乘法。
者個是橫泉拄杖子。
那個是一乘法。
卓一下曰。
千峰勢倒嶽邊止。
萬派聲歸海上消。
宋光宗紹熙壬子六月示疾。
十九日書偈曰。
末後一句。
觌面分付。
拟議思量。
世谛流布。
遂跏趺而逝。
羅湖瑩仲溫。
狀其行。
東林顔禅師法嗣 荊州府公安遁庵祖珠禅師 南平人。
上堂。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瀝盡野狐涎。
趯翻山鬼窟。
平田淺草裡。
打起焦尾大蟲。
太虛寥
随緣即應。
不留胸中。
二宿習濃厚。
不加排遣。
自爾輕微。
三古人公案。
舊所茫然。
時複瞥地。
此非自昧者。
前書大法未明之語。
蓋恐得少為足。
當廣而充之。
豈别求勝解耶。
淨勝現流。
理則不無。
敢不銘佩。
寶學劉彥修居士 字子羽。
出知永嘉。
問道於大慧。
慧曰。
僧問趙州。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趙州道無。
但恁麼看。
公久之發明。
有頌曰。
趙州栢樹太無端。
境上追尋也大難。
處處綠楊堪系馬。
家家門底透長安。
提刑吳偉明居士 字元昭。
久參真歇。
得自受用三昧為極緻。
後訪大慧於洋嶼。
随衆入室。
慧舉狗子無佛性話為問。
公拟答。
慧以竹篦便打。
公無對。
遂留咨參。
一日慧謂曰。
不須呈伎倆。
直須啐地折嚗地斷。
方敵得生死。
若祇呈伎倆。
有甚了期。
即辭去。
道次延平。
倏然契悟。
連書數頌寄慧。
皆室中所問者。
有曰。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通身一具金鎖骨。
趙州親見老南泉。
解道鎮州出蘿蔔。
慧即說偈證之曰。
通身一具金鎖骨。
堪與人天為軌則。
要識臨濟小厮兒。
便是當年白拈賊。
門司黃彥節居士 字節夫。
号妙德。
於大慧一喝下。
疑情頓脫。
慧印之。
嘗舉首山竹篦話。
至葉縣奪得拗折擲向階下曰。
是甚麼。
山曰瞎。
公曰。
妙德到者裡。
百色無能。
但記得嘗作蠟梅詩。
有曰。
拟嚼枝頭蠟。
驚香卻肖蘭。
前村深雪裡。
莫作嶺梅看。
秦國夫人計氏法真 自寡處。
屏去紛華。
嘗蔬食。
習有為法。
因大慧遣謙禅。
緻問其子魏公。
公留謙以祖道誘之。
真一日問謙曰。
徑山和尚。
尋常如何為人。
謙曰。
和尚祇教人看狗子無佛性。
及竹篦子話。
祇是不得下語。
不得思量。
不得向舉起處會。
不得向開口處承當。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無祇恁麼教人看。
真遂谛信。
於是夜坐力究。
忽爾洞然無滞。
謙辭歸。
真親書入道槩略。
作數偈呈慧。
其後曰。
逐日看經文。
如逢舊識人。
莫言頻有礙。
一舉一回新。
大鑒下第十八世 教忠彌光禅師法嗣 泉州府法石中庵慧空禅師 贛州蔡氏子。
春日上堂。
拈拄杖卓一下曰。
先打春牛頭。
又卓一下曰。
後打春牛尾。
驚起虛空。
入藕絲孔裡。
釋迦無路潛蹤。
彌勒急走千裡。
文殊卻知落處。
拊掌大笑歡喜。
且道。
歡喜個甚麼。
春風昨夜入門來。
便見千花生碓[此/束]。
上堂。
千家樓閣。
一霎秋風。
祇知襟袖涼生。
不覺園林落葉。
於斯薦得。
觸處全真。
其或未然。
且作寒溫相見。
上堂。
釋迦老子道。
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幹種心。
如來悉知。
何以故。
如來。
說諸心皆為非心。
是名為心。
要會麼。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僧問。
先佛垂範。
禁足安居。
未審是何宗旨。
師曰。
瑠璃缽内拓須彌。
僧便喝。
師便打。
杭州府淨慈混源昙密禅師 天台盧氏子。
依資福道榮出家。
十六圓具。
習台教。
棄參大慧於徑山。
次谒雪巢一此庵元。
入閩留東西禅。
無省發。
之泉南參教忠。
聞舉香嚴擊竹因緣。
豁然契悟。
述偈呈忠。
忠以玄沙未徹語诘之。
無滞。
忠曰。
子方可見妙喜。
即辭往梅陽。
服勤四載。
住後上堂。
諸佛出世。
打劫殺人。
祖師西來。
吹風放火。
古今善知識。
佛口蛇心。
天下衲僧。
自投籠檻。
莫有天然氣槩。
特達丈夫。
為宗門出一隻手。
主張佛法者麼。
良久曰。
設有。
也須斬為三段。
上堂。
德山小參不答話。
千古叢林成話杷。
問話者三十棒。
慣能說诃說夯。
時有僧出。
的能破的。
德山便打。
風流儒雅。
某甲話也未問。
頭上着枷。
腳下着匣。
你是那裡人。
一回相見一傷神。
新羅人。
把手笑欣欣。
未跨船舷好與三十棒。
依前相厮诳混源。
今日恁麼批判責情。
好與三十棒。
且道。
是賞是罰。
具參學眼者。
試辨看。
上堂。
舉雲門問僧光明寂照徧河沙因緣。
頌曰。
平地摝魚鰕。
遼天射飛鹗。
跛腳老雲門。
千錯與萬錯。
後示寂。
塔於本山。
吉安府青原信庵唯禋禅師 福州長樂李氏子。
幼出閩。
依盱江禅悅廣獲僧服。
一日。
廣以佛國白五十三知識頌。
授諸維那。
師侍其旁。
聞止住林有時要見十方佛無事閑觀一片心之句。
便得要領。
廣異之。
還閩谒鼓山佛心才。
及東禅月庵果。
西禅懶庵需諸老。
時晦庵住龜山。
師往叩。
一日夜半。
模索淨巾次。
恍然大徹。
黎明趨方丈。
呈偈曰。
業識茫茫。
本無所據。
昨夜三更。
回頭一觑。
一段靈光。
本來獨露。
庵颔之。
複出嶺。
見顔卍庵於薦福。
入室應對敏捷。
顔厲聲曰。
者福州子。
被人教壞了也。
未幾。
複往梅陽見大慧。
慧曰。
如何是佛。
師曰。
觌面相逢。
更無别有。
慧曰。
如何保任。
師曰。
饑來吃飯。
困來打眠。
既而随慧北還。
住育王。
遷徑山。
慧一日問。
許多人入室。
幾人道得着。
幾人道不着。
師曰。
唯禋隻管看。
慧忽展手曰。
我手何似佛手。
師曰。
天寒。
且請和尚通袖。
慧遽打一竹篦曰。
且道。
是賞你罰你。
師遂以佛祖機緣。
頌十數則呈慧。
其世尊初生曰。
撞出頭來早自錯。
那堪開口更稱尊。
當時若解深藏舌。
免得閑愁到子孫。
慧為擊節。
後開法天台真如。
遷報恩。
豫章上藍。
吉州青原。
僧問。
三聖道。
我逢人則出。
出則不為人。
意旨如何。
師曰。
移華兼蝶至。
曰興化道。
我逢人則不出。
出則便為人。
又作麼生。
師曰。
買石得雲饒。
上堂。
舉僧問雲門。
樹凋葉落時如何。
門曰。
體露金風。
師曰。
雲門袖頭打領。
腋下剜襟。
不妨好手。
子細看來。
未免牽絲帶線。
或問報恩樹凋葉落時如何。
隻向他道。
來年更有新條在。
惱亂春風卒未休。
上堂。
拈拄杖曰。
十方國土中。
唯有一乘法。
者個是橫泉拄杖子。
那個是一乘法。
卓一下曰。
千峰勢倒嶽邊止。
萬派聲歸海上消。
宋光宗紹熙壬子六月示疾。
十九日書偈曰。
末後一句。
觌面分付。
拟議思量。
世谛流布。
遂跏趺而逝。
羅湖瑩仲溫。
狀其行。
東林顔禅師法嗣 荊州府公安遁庵祖珠禅師 南平人。
上堂。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瀝盡野狐涎。
趯翻山鬼窟。
平田淺草裡。
打起焦尾大蟲。
太虛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