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關燈
小
中
大
廓中。
放出遼天俊鹘。
阿呵呵露風骨。
等閑拈出衆人前。
畢竟分明是何物。
咄咄。
上堂。
玉露垂青草。
金風動白蘋。
一聲寒雁叫。
喚起未惺人。
汀州府報恩法演禅師 果州人。
上堂。
舉俱胝豎指因緣。
頌曰。
佳人睡起懶梳頭。
把得金钗插便休。
大抵還他肌骨好。
不塗紅粉也風流。
杭州府淨慈肯堂彥充禅師 於潛盛氏子。
幼依明空院出家。
首參大愚宏智正堂大圓諸老。
後聞東林示衆曰。
我此間别無玄妙。
祇有木劄羹鐵釘飯。
任汝咬嚼。
師竊喜之。
直造焉。
陳所見。
林曰。
據汝見處。
正坐在鑒覺中。
師於是。
遂将從前所得底。
一時揚下。
一日。
聞僧舉南泉時人見此一株華如夢相似語。
默有所覺。
曰打草祇要蛇驚。
次日入室。
林問。
那裡是岩頭密啟其意處。
師曰。
今日捉敗者老賊。
林曰。
達磨大師性命。
在汝手裡。
師拟開口。
林攔胸一拳。
師大悟。
直得汗流浃背。
點首自謂曰。
臨濟道。
黃檗佛法無多子。
豈虛語邪。
遂呈頌曰。
為人須為徹。
殺人須見血。
德山與岩頭。
萬裡一條鐵。
林然之。
住後上堂。
世尊不說說。
迦葉不聞聞。
卓拄杖曰。
水流黃葉來何處。
牛帶寒鴉過遠村。
上堂。
舉雪峰示衆。
盡大地是個解脫門。
因甚把手拽不入。
師曰。
大小雪峰。
話作兩橛。
既盡大地是個解脫門。
用拽作麼。
上堂。
一向與麼去。
法堂前草深一丈。
一向與麼來。
腳跟下泥深三尺。
且道。
如何即是。
三年逢一閏。
雞向五更啼。
上堂。
舉卍庵先師道。
坐佛床斫佛腳。
不敬東家孔夫子。
卻向他鄉習禮樂。
師曰。
入泥入水即不無先師。
争奈寒蟬抱枯木。
泣盡不回頭。
卓拄杖曰。
灼然有不回頭底。
淨慈向升子裡。
禮汝三拜。
上堂。
三世諸佛。
無中說有。
莨[廿/砀]拾花針。
六代祖師。
有裡尋無。
猿猴探水月。
去此二途。
如何話會。
侬家不管興亡事。
盡日和雲占洞庭。
元庵受智者請。
引座曰。
南山有個老魔王。
炯炯雙眸放電光。
口似血盆呵佛祖。
牙如劍樹罵諸方。
幾度業風吹不動。
吹得動雲黃山畔。
與嵩頭陀傅大士。
一火破落戶。
依舊孟八郎。
賺他無限癡男女。
開眼堂堂入镬湯。
忽有個衲僧出來道。
既是善知識。
為甚賺人入镬湯。
隻向他道。
非公境界。
後示寂。
塔於寺之南庵。
金華府智者元庵真慈禅師 潼川李氏子。
初依成都正法出家。
具戒後。
聽講圓覺。
至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畢竟無體實同幻化。
因而有省。
作頌曰。
一顆明珠。
在我者裡。
撥着動着。
放光動地。
歸以呈其師。
師舉狗子無佛性話诘之。
師曰。
雖百千萬億公案。
不出此頌也。
其師以為不遜。
乃叱出。
師因南遊。
至廬山圓通挂搭。
時卍庵為西堂。
為衆入室。
舉僧問雲門。
撥塵見佛時如何。
門曰。
佛亦是塵。
師随聲便喝。
以手指胸曰。
佛亦是塵。
師複頌曰。
撥塵見佛。
佛亦是塵。
問了答了。
直下翻身。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又頌塵塵三昧曰。
缽裡飯桶裡水。
别寶昆侖坐潭底。
一塵塵上走須彌。
明眼波斯笑彈指。
笑彈指。
珊瑚枝上清風起。
卍庵深肯之。
成都府昭覺紹淵禅師 上堂。
镕瓶盤钗钏作一金。
攪酥酪醍醐成一味。
直是主賓道合。
内外安和。
放行則細雨蒙蒙。
把住則朔風凜凜。
且道。
放行為人好。
把住為人好。
複曰。
等閑一似秋風至。
無意涼人人自涼。
上堂。
舉僧問雲門。
樹凋葉落時如何。
門曰。
體露金風。
師曰。
雲門具逸群三昧。
擊節叩關。
向閃電光中。
與人解粘去縛。
不妨好手。
細檢将來。
大似與賊過梯。
昭覺即不然。
忽有問樹凋葉落時如何。
隻答他道。
落霞與孤鹜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上堂。
舉趙州初見南泉。
問如何是道。
泉曰。
平常心是道。
曰還假趣向也無。
泉曰。
拟向即乖。
曰不拟争知是道。
泉曰。
道不屬知。
不屬不知。
知是妄覺。
不知是無記。
若真達不疑之道。
廓然如太虛空。
無有障礙。
師曰。
奇怪趙州。
雖是沙彌初學。
一撥便轉。
南泉如善射者發箭。
箭箭中的。
若不是趙州。
也大難承當。
是他便能向平常心是道處。
撥轉關棙子。
去卻胸中物。
喪卻目前機。
頭頭上明。
物物上顯。
信腳行信口道。
等閑拈出。
着着有出身之路。
以何為驗。
豈不見。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庭前栢樹子。
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
我在青州。
作一領布衫重七斤。
如何是趙州。
東門西門南門北門。
與人解粘去縛。
抽釘拔楔。
坐斷天下人舌頭。
穿過天下人鼻孔。
且不是饤鬥底言語。
排疊底章句。
推人在死水裡。
者個便是沙彌底樣子應當學。
欲行千裡。
一步為初。
白日青天。
快着精彩。
徽州府簡上座 參大慧於徑山。
時卍庵為首座。
一日為衆入室。
問師。
一二三四五六七。
明眼衲僧數不出。
你試數看。
師便喝。
庵曰。
七六五四三二一。
你又作麼生。
師拟對。
庵便打曰。
你且莫亂道。
師於言下有省。
述偈曰。
你且莫亂道。
皮毛卓豎寒。
隻知梅子熟。
不覺鼻頭酸。
頌狗子無佛性話曰。
趙州老漢。
渾無面目。
言下乖宗。
神号鬼哭。
年僅三十而終。
蘇州府昆山資福遂翁處良禅師 山陰劉氏子。
十三遊方。
初為妙喜侍者。
長從卍庵顔。
為書記。
能善文詞。
人鹹以良書記稱。
嘗居秀州法喜院。
拈香為卍庵嗣。
再歲。
廬會稽海山。
尤太常守臨海。
起師領紫櫜。
次領昆山薦嚴資福。
淳熙丁未六月戊寅。
以疾逝。
遺言藏骨廬山智林寺。
寺為卍庵與師所同建也。
西禅需禅師法嗣 福州府鼓山木庵安永禅師 閩縣吳氏子。
弱冠為僧。
首谒懶庵於雲門。
一日入室。
庵曰。
不問有言。
不問無言。
世尊良久。
不得向世尊良久處會。
随後便喝。
師當下契悟。
作禮曰。
不因今日問。
幾喪目前機。
庵許之。
師住後上堂。
要明個事。
須是具擊石火閃電光底手段。
方能崄峻岩頭。
全身放舍。
白雲深處。
得大安居。
如其觑地覓金針。
直下腦門須迸裂。
到者裡。
假饒見機而作。
不犯鋒铓。
全身獨脫。
猶涉泥水。
祇如本分全提一句。
又作麼生道。
擊拂子曰。
淬出七星光燦爛。
倒拈天下任橫行。
上堂。
舉睦州
放出遼天俊鹘。
阿呵呵露風骨。
等閑拈出衆人前。
畢竟分明是何物。
咄咄。
上堂。
玉露垂青草。
金風動白蘋。
一聲寒雁叫。
喚起未惺人。
汀州府報恩法演禅師 果州人。
上堂。
舉俱胝豎指因緣。
頌曰。
佳人睡起懶梳頭。
把得金钗插便休。
大抵還他肌骨好。
不塗紅粉也風流。
杭州府淨慈肯堂彥充禅師 於潛盛氏子。
幼依明空院出家。
首參大愚宏智正堂大圓諸老。
後聞東林示衆曰。
我此間别無玄妙。
祇有木劄羹鐵釘飯。
任汝咬嚼。
師竊喜之。
直造焉。
陳所見。
林曰。
據汝見處。
正坐在鑒覺中。
師於是。
遂将從前所得底。
一時揚下。
一日。
聞僧舉南泉時人見此一株華如夢相似語。
默有所覺。
曰打草祇要蛇驚。
次日入室。
林問。
那裡是岩頭密啟其意處。
師曰。
今日捉敗者老賊。
林曰。
達磨大師性命。
在汝手裡。
師拟開口。
林攔胸一拳。
師大悟。
直得汗流浃背。
點首自謂曰。
臨濟道。
黃檗佛法無多子。
豈虛語邪。
遂呈頌曰。
為人須為徹。
殺人須見血。
德山與岩頭。
萬裡一條鐵。
林然之。
住後上堂。
世尊不說說。
迦葉不聞聞。
卓拄杖曰。
水流黃葉來何處。
牛帶寒鴉過遠村。
上堂。
舉雪峰示衆。
盡大地是個解脫門。
因甚把手拽不入。
師曰。
大小雪峰。
話作兩橛。
既盡大地是個解脫門。
用拽作麼。
上堂。
一向與麼去。
法堂前草深一丈。
一向與麼來。
腳跟下泥深三尺。
且道。
如何即是。
三年逢一閏。
雞向五更啼。
上堂。
舉卍庵先師道。
坐佛床斫佛腳。
不敬東家孔夫子。
卻向他鄉習禮樂。
師曰。
入泥入水即不無先師。
争奈寒蟬抱枯木。
泣盡不回頭。
卓拄杖曰。
灼然有不回頭底。
淨慈向升子裡。
禮汝三拜。
上堂。
三世諸佛。
無中說有。
莨[廿/砀]拾花針。
六代祖師。
有裡尋無。
猿猴探水月。
去此二途。
如何話會。
侬家不管興亡事。
盡日和雲占洞庭。
元庵受智者請。
引座曰。
南山有個老魔王。
炯炯雙眸放電光。
口似血盆呵佛祖。
牙如劍樹罵諸方。
幾度業風吹不動。
吹得動雲黃山畔。
與嵩頭陀傅大士。
一火破落戶。
依舊孟八郎。
賺他無限癡男女。
開眼堂堂入镬湯。
忽有個衲僧出來道。
既是善知識。
為甚賺人入镬湯。
隻向他道。
非公境界。
後示寂。
塔於寺之南庵。
金華府智者元庵真慈禅師 潼川李氏子。
初依成都正法出家。
具戒後。
聽講圓覺。
至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畢竟無體實同幻化。
因而有省。
作頌曰。
一顆明珠。
在我者裡。
撥着動着。
放光動地。
歸以呈其師。
師舉狗子無佛性話诘之。
師曰。
雖百千萬億公案。
不出此頌也。
其師以為不遜。
乃叱出。
師因南遊。
至廬山圓通挂搭。
時卍庵為西堂。
為衆入室。
舉僧問雲門。
撥塵見佛時如何。
門曰。
佛亦是塵。
師随聲便喝。
以手指胸曰。
佛亦是塵。
師複頌曰。
撥塵見佛。
佛亦是塵。
問了答了。
直下翻身。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又頌塵塵三昧曰。
缽裡飯桶裡水。
别寶昆侖坐潭底。
一塵塵上走須彌。
明眼波斯笑彈指。
笑彈指。
珊瑚枝上清風起。
卍庵深肯之。
成都府昭覺紹淵禅師 上堂。
镕瓶盤钗钏作一金。
攪酥酪醍醐成一味。
直是主賓道合。
内外安和。
放行則細雨蒙蒙。
把住則朔風凜凜。
且道。
放行為人好。
把住為人好。
複曰。
等閑一似秋風至。
無意涼人人自涼。
上堂。
舉僧問雲門。
樹凋葉落時如何。
門曰。
體露金風。
師曰。
雲門具逸群三昧。
擊節叩關。
向閃電光中。
與人解粘去縛。
不妨好手。
細檢将來。
大似與賊過梯。
昭覺即不然。
忽有問樹凋葉落時如何。
隻答他道。
落霞與孤鹜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上堂。
舉趙州初見南泉。
問如何是道。
泉曰。
平常心是道。
曰還假趣向也無。
泉曰。
拟向即乖。
曰不拟争知是道。
泉曰。
道不屬知。
不屬不知。
知是妄覺。
不知是無記。
若真達不疑之道。
廓然如太虛空。
無有障礙。
師曰。
奇怪趙州。
雖是沙彌初學。
一撥便轉。
南泉如善射者發箭。
箭箭中的。
若不是趙州。
也大難承當。
是他便能向平常心是道處。
撥轉關棙子。
去卻胸中物。
喪卻目前機。
頭頭上明。
物物上顯。
信腳行信口道。
等閑拈出。
着着有出身之路。
以何為驗。
豈不見。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庭前栢樹子。
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
我在青州。
作一領布衫重七斤。
如何是趙州。
東門西門南門北門。
與人解粘去縛。
抽釘拔楔。
坐斷天下人舌頭。
穿過天下人鼻孔。
且不是饤鬥底言語。
排疊底章句。
推人在死水裡。
者個便是沙彌底樣子應當學。
欲行千裡。
一步為初。
白日青天。
快着精彩。
徽州府簡上座 參大慧於徑山。
時卍庵為首座。
一日為衆入室。
問師。
一二三四五六七。
明眼衲僧數不出。
你試數看。
師便喝。
庵曰。
七六五四三二一。
你又作麼生。
師拟對。
庵便打曰。
你且莫亂道。
師於言下有省。
述偈曰。
你且莫亂道。
皮毛卓豎寒。
隻知梅子熟。
不覺鼻頭酸。
頌狗子無佛性話曰。
趙州老漢。
渾無面目。
言下乖宗。
神号鬼哭。
年僅三十而終。
蘇州府昆山資福遂翁處良禅師 山陰劉氏子。
十三遊方。
初為妙喜侍者。
長從卍庵顔。
為書記。
能善文詞。
人鹹以良書記稱。
嘗居秀州法喜院。
拈香為卍庵嗣。
再歲。
廬會稽海山。
尤太常守臨海。
起師領紫櫜。
次領昆山薦嚴資福。
淳熙丁未六月戊寅。
以疾逝。
遺言藏骨廬山智林寺。
寺為卍庵與師所同建也。
西禅需禅師法嗣 福州府鼓山木庵安永禅師 閩縣吳氏子。
弱冠為僧。
首谒懶庵於雲門。
一日入室。
庵曰。
不問有言。
不問無言。
世尊良久。
不得向世尊良久處會。
随後便喝。
師當下契悟。
作禮曰。
不因今日問。
幾喪目前機。
庵許之。
師住後上堂。
要明個事。
須是具擊石火閃電光底手段。
方能崄峻岩頭。
全身放舍。
白雲深處。
得大安居。
如其觑地覓金針。
直下腦門須迸裂。
到者裡。
假饒見機而作。
不犯鋒铓。
全身獨脫。
猶涉泥水。
祇如本分全提一句。
又作麼生道。
擊拂子曰。
淬出七星光燦爛。
倒拈天下任橫行。
上堂。
舉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