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關燈
董。

     問。

    言無展事。

    語不投機時如何。

    師曰。

    未屙已前。

    堕坑落塹。

     蘇州府資壽尼無着妙總禅師 丞相蘇頌孫女也。

    年三十許。

    厭世浮休。

    脫去緣飾。

    咨參諸老。

    已入正信。

    作夏徑山。

    大慧升堂。

    舉藥山初參石頭。

    後見馬祖因緣。

    師豁然省悟。

    慧下座。

    馮濟川。

    逐段着語曰。

    恁麼也不得。

    蘇啰娑婆诃。

    不恁麼也不得。

    [口*悉]哩娑婆诃。

    恁麼不恁麼總不得。

    蘇啰[口*悉]哩娑婆诃。

    慧舉似師。

    師曰。

    曾見郭象注莊子。

    識者曰。

    卻是莊子注郭象。

    慧見其語異。

    複舉岩頭婆子話問之。

    師答偈曰。

    一葉扁舟泛渺茫。

    呈桡舞棹别宮商。

    雲山海月都抛卻。

    赢得莊周蝶夢長。

    慧休去。

    馮疑其所悟不根。

    後過無錫。

    招至舟中。

    問曰。

    婆生七子。

    六個不遇知音。

    祇者一個。

    也不消得。

    便棄水中。

    大慧老師言。

    道人理會得。

    且如何會。

    師曰。

    已上供通。

    并是詣實。

    馮大驚。

     慧挂牌次。

    師入室。

    慧問。

    古人不出方丈。

    為甚麼卻去莊上吃油餈。

    師曰。

    和尚放妙總過。

    妙總方敢通個消息。

    慧曰。

    我放你過。

    你試道看。

    師曰。

    妙總亦放和尚過。

    慧曰。

    争奈油餈何。

    師喝一喝而出。

    於是聲聞四方。

     孝宗隆興癸未。

    舍人張孝祥。

    來守是郡。

    以資壽挽開法。

    入院上堂。

    宗乘一唱。

    三藏絕诠。

    祖令當行。

    十方坐斷。

    二乘聞之怖走。

    十地到此猶疑。

    若是俊流。

    未言而谕。

    設使用移星換鬥底手段。

    施攙旗奪鼓底機關。

    猶是空拳。

    豈有實義。

    向上一路。

    千聖不傳。

    學者勞形。

    如猿捉影。

    靈山付囑。

    俯徇時機。

    演唱三乘。

    各随根器。

    山僧今日與此界他方。

    乃佛乃祖。

    山河大地。

    草木叢林。

    現前四衆。

    各轉大法輪。

    交光相羅。

    如寶絲網。

    若一草一木不轉法輪。

    則不得名為轉大法輪。

    所以道。

    於一毫端。

    現寶王剎。

    坐微塵裡。

    轉大法輪。

    乘時於其中間。

    作無量無邊廣大佛事。

    周遍法界。

    一為無量。

    無量為一。

    小中現大。

    大中現小。

    不動步遊彌勒樓閣。

    不返聞入觀音普門。

    情與無情。

    性相平等。

    不是神通妙用。

    亦非法爾如然。

    於此倜傥分明。

    皇恩佛恩。

    一時報足。

    且道。

    如何是報恩一句。

    天高群象正。

    海闊百川朝。

     上堂。

    舉雲門示衆。

    十五日已前則不問。

    十五日已後。

    道将一句來。

    自代雲。

    日日是好日。

    師曰。

    日日是好日。

    佛法世法盡周畢。

    不須特地覓幽玄。

    祇管缽盂兩度濕。

     問。

    如何是奪人不奪境。

    師曰。

    野華開滿路。

    徧地是清香。

    曰如何是奪境不奪人。

    師曰。

    茫茫宇宙人無數。

    幾個男兒是丈夫。

    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奪。

    師曰。

    處處綠楊堪系馬。

    家家門首透長安。

    曰如何是人境兩俱奪。

    師曰。

    雪覆蘆華。

    舟橫斷岸。

    曰人場已蒙師指示。

    向上宗乘事若何。

    師便打。

     侍郎無垢居士張九成 未第時。

    因客談楊文公呂微仲諸名儒。

    所造精妙。

    皆由禅學而至。

    於是心慕之。

    聞寶印明居淨慈。

    往問入道之要。

    明曰。

    此事唯念念不舍。

    久久純熟。

    時節到來。

    自然證入。

    乃舉趙州栢樹子話。

    令時時提撕。

    公久無所省。

    辭谒善權清。

    問。

    此事人人有分。

    個個圓成。

    是否。

    清曰然。

    曰為甚麼九成毫無個入處。

    清於袖中出數珠示之曰。

    此是誰底。

    公俛仰無對。

    清複袖之曰。

    是汝底。

    則拈取去。

    才涉思惟。

    即不是汝底。

    公悚然。

    一夕如廁聞蛙鳴。

    釋然契入。

    有偈曰。

    春天月夜一聲蛙。

    撞破乾坤共一家。

    正恁麼時誰會得。

    嶺頭腳痛有玄沙。

    屇明。

    谒法印一。

    機語頗契。

     适私忌。

    就明靜庵供雲水。

    主僧惟尚。

    才見乃展手。

    公便喝。

    尚批公頰。

    公趨前。

    尚曰。

    張學錄。

    何得謗大般若。

    公曰。

    某見處祇如此。

    和尚又作麼生。

    尚舉馬祖升堂百丈卷席話。

    诘之。

    叙語未終。

    公推倒桌子。

    尚大呼張學錄殺人。

    公躍起。

    問旁僧曰。

    汝又作麼生。

    僧罔措。

    公毆之。

    顧尚曰。

    祖祢不了。

    殃及兒孫。

    尚大笑。

    公獻偈曰。

    卷席因緣也大奇。

    諸方聞舉盡攢眉。

    台盤趯倒人星散。

    直漢從來不受欺。

    尚答曰。

    從來高價不饒伊。

    百戰場中奮兩眉。

    奪角沖關君會也。

    叢林誰敢更相欺。

     紹興癸醜。

    魁多士複谒尚於東庵。

    尚曰。

    浮山圓鑒雲。

    饒你入得汾陽室。

    始到浮山門。

    亦未見老僧在。

    公作麼生。

    公叱侍僧曰。

    何不祗對。

    僧罔措。

    公打僧一掌曰。

    蝦蟆窟裡。

    果沒蛟龍。

    丁巳秋。

    大慧董徑山。

    公閱其語要。

    歎曰。

    是知宗門有人。

    持以語尚。

    恨未一見。

    及為禮部侍郎。

    偶劉參政。

    請慧說法於天竺。

    公三往不值。

    暨慧報谒。

    公見但寒暄而已。

    慧亦默識之。

    尋奉祠還裡。

    至徑山。

    與馮給事諸公議格物。

    慧曰。

    公祇知有格物。

    而不知有物格。

    公茫然。

    慧大笑。

    公曰。

    師能開谕乎。

    慧曰。

    不見小說載。

    唐人有與安祿山謀叛者。

    其人先為阆守。

    有畫像在焉。

    明皇幸蜀見之。

    怒令侍臣以劍擊其像。

    時阆守居陝西。

    首忽堕地。

    公聞頓領深旨。

    題不動軒壁曰。

    子韶格物。

    妙喜物格。

    欲識一貫。

    兩個五百。

    慧始許可。

    後守邵陽。

    丁父難。

    過徑山飯僧。

    秉鈞者。

    意慧議及朝政。

    遂竄慧於衡陽。

    令公居家守服。

    服除。

    安置南安。

    丙子春。

    蒙恩北還。

    道次新淦。

    而慧适至。

    與聯舟劇談宗要。

    未嘗語往事。

     繼鎮永嘉。

    丁醜秋。

    丐祠枉道訪慧於育王。

    越明年。

    慧得旨。

    複領徑山。

    谒公於慶善院。

    公曰。

    某每於夢中。

    必誦語孟何如。

    慧舉圓覺曰。

    由寂靜故。

    十方世界諸如來心。

    於中顯現。

    如鏡中像。

    公曰。

    非老師。

    莫聞此論也。

     其頌黃龍三關曰。

    我手何似佛手。

    天下衲僧無口。

    縱饒撩起便行。

    也是鬼窟裡走。

    諱不得。

    我腳何似驢腳。

    又被黐膠粘着。

    翻身直上兜率天。

    已是遭他老鼠藥。

    吐不出。

    人人有個生緣處。

    鐵圍山下幾千年。

    三災直到四禅天。

    者驢猶自在旁邊。

    煞得工夫。

     參政李邴居士 字漢老。

    醉心祖道有年。

    聞大慧排默照為邪禅。

    疑怒相半。

    及見慧示衆。

    舉趙州庭栢垂語曰。

    趙州栢樹子。

    今日重新舉。

    打破趙州關。

    特地尋言語。

    敢問大衆。

    既是打破趙州關。

    為甚麼卻特地尋言語。

    良久曰。

    當初祇道茆長短。

    燒了方知地不平。

    公領悟。

    謂慧曰。

    無老師後語幾蹉過。

    後以書咨決曰。

    某比蒙誨答。

    備悉深旨。

    某自驗者三。

    一事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