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關燈
床。

    擒住山曰。

    我欠少個甚麼。

    山打三掌。

    師禮拜。

    山然之。

    次典首座。

     冬節秉拂曰。

    冬至月頭。

    賣被買牛。

    冬至月尾。

    賣牛買被。

    卓拄杖曰。

    者裡無尾無頭。

    中道齊休。

    行也休休。

    坐也休休。

    住也休休。

    卧也休休。

    睡眼豁開。

    五雲現瑞。

    光風霁月。

    無處不周。

    梅綻枯枝古渡頭。

    風前時複暗香浮。

    雖然。

    向上一路。

    萬裡崖州。

    何以見得。

    靠拄杖曰。

    休休。

    後示寂。

    塔於觀音閣後。

     □□府□□孤舟濟禅師 時。

    月庭忠居蔣山。

    師為第一座。

    竺源至首座寮。

    師問曰。

    蒙山嘗言。

    栽松道者。

    不具二緣而生。

    達磨葬熊耳。

    後隻履西歸。

    為複是神通妙用。

    是法爾如然。

    子作麼生會。

    源曰。

    形神俱妙。

    師叱曰。

    不然。

    子他日當自知之。

    源後以師語。

    請益無能。

    始釋然大悟。

     大鑒下第二十三世 大慈成禅師法嗣 衢州府烏石傑峰世愚禅師 郡之西安餘氏子。

    弱冠投蘭溪顯教寺剃染。

    受具足戒。

    谒古崖石門斷崖中峰諸大老。

    佩受法訓。

    栖止南屏。

    三年不踰戶限。

    時止岩倡道大慈。

    師往谒。

    岩舉南泉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麼。

    師茫然。

    於是仍返南屏。

    一夕聞鄰僧誦證道歌。

    至不除妄想不求真處。

    豁然如釋重負。

    乃曰。

    佛法元在目前。

    人自遠之耳。

    即述偈曰。

    時時觌面不相逢。

    氣力娘生幾吃窮。

    夜半忽然忘月指。

    虛空迸出一輪紅。

    走見止岩。

    岩才見。

    便喝曰。

    何處見神見鬼來。

    師曰。

    今日捉了賊也。

    岩曰。

    贓在何處。

    師便喝。

    岩曰。

    開口合口都不是。

    向上道将來。

    師曰。

    徧界明明不覆藏。

    岩拈竹篦。

    師便掀倒禅床。

    岩曰。

    敢來者裡捋虎須。

    連打三下。

    因命為侍者。

    至順辛未。

    出世裡之烏石。

    一十六載。

    遷廣德石溪。

     開堂日。

    僧問。

    遠離烏石嶺。

    來赴石溪山。

    開示人天路。

    如何透祖關。

    師曰。

    龍生金鳳子。

    沖破碧瑠瑠。

    曰與麼則觌面不相識。

    千裡可同風。

    師曰。

    重疊關山路。

    曰達磨西來。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既然不立文字。

    何得流傳至今。

    師曰。

    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曰直指人心。

    指那個心。

    師曰。

    開口不在舌頭上。

    曰見性成佛。

    性在甚麼處。

    師曰。

    太湖三萬六千頃。

    夜夜波心月色明。

    曰記得傅大士道。

    空手把鋤頭。

    步行騎水牛。

    人從橋上過。

    橋流水不流。

    此意如何。

    師曰。

    切忌當面蹉過。

    曰與麼則有意氣時添意氣。

    不風流處也風流。

    師曰。

    毫厘有差。

    天地懸隔。

    曰此事且止。

    經中道。

    大富長者。

    即是如來。

    為複是累劫中來。

    為複是今生契證。

    師曰。

    澗深華落遠。

    山高樹影長。

    曰今日直心居士。

    營建石溪道場。

    請和尚住。

    是同是别。

    師曰。

    師子吼時芳草綠。

    象王行處百花紅。

    曰既然如是得何果報。

    師曰。

    生生歸佛地。

    世世樂人天。

     上堂。

    大道無形。

    離名絕相。

    不勞修證。

    豈涉言诠。

    一千七百祖師關。

    仔細看來。

    隻者是依他作解。

    障自悟門。

    若欲掃去葛藤。

    截斷露布。

    直須向黃面老子。

    方欲拈花之際。

    金色頭陀。

    未曾微笑之時。

    便與掀倒禅床。

    喝散大衆。

    免使後代兒孫。

    做盡許多伎倆。

    山僧。

    今日更不指東畫西。

    直截與諸人。

    通個消息。

    良久曰。

    天高群象正。

    海闊百川朝。

     洪武庚戌十二月。

    示微疾。

    書偈曰。

    生本不生。

    滅本不滅。

    撒手便行。

    一天明月。

    擲筆而逝。

    全身藏烏石慈雲塔院。

    壽七十。

    臘五十。

     天寶樞禅師法嗣 杭州府淨慈逆川智順禅師 溫之瑞安陳氏子。

    母奉智者大師像甚謹。

    一夕。

    夢僧項有圓光。

    遡江流而上。

    曰。

    我當為汝子。

    寤而有娠。

    師生而美質宿成。

    年七歲。

    從仲父沙門慧光于崇興。

    及長受具。

    徧曆義海。

    忽棄去。

    入閩。

    參天寶鐵關。

    求依住。

    關叱曰。

    丈夫漢。

    不于大叢林相颉颃。

    乃思局此耶。

    抽身便入。

    師下旦過悲泣。

    關聞乃命參堂。

    師由是壁立萬仞。

    晝夜不辨。

    踰月因如廁。

    睹園中瓠瓜。

    觸發頓覺。

    大地平沉。

    走見關。

    關曰。

    此才入門耳。

    向上一着。

    千裡萬裡。

    又踰半載。

    一日忽厲聲告關曰。

    南泉敗關。

    今已見矣。

    關曰。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是甚麼。

    師曰。

    地上磚鋪。

    屋上瓦覆。

    關曰。

    南泉即今在甚麼處。

    師曰。

    鹞子過新羅。

    關曰。

    錯。

    師亦曰。

    錯。

    關曰。

    錯錯。

    師禮拜而退。

    俾典藏鑰。

    尋命分座說法。

    關趨寂。

    師繼領院事。

    未幾棄去。

    渡江入淮。

    禮諸祖塔。

    由建業回浙。

    旋返永嘉。

    開報恩於瑞安。

    遷主江心。

    複開歸原於平陽。

    朝廷賜院額。

    及金襕袈裟。

    号佛性圓辨禅師。

    平章燕隻不華鎮閩。

    請住東禅雪峰。

    洪武初。

    诏征有道高僧十人。

    於锺山建會。

    師應诏命。

    升座說法。

    上幸臨。

    慰勞備至。

    南還。

    升主淨慈。

    六年。

    複召入京。

    俄示微疾。

    沐浴說偈坐逝。

     缙雲真禅師法嗣 太原府五台山靈鹫碧峰寶金禅師 乾州永壽石氏子。

    為邑名胄。

    父母崇善。

    有桑門授以觀音像。

    未幾生師。

    誕時白光盈室。

    甫六歲。

    即命出家。

    剃染後。

    徧曆講肆。

    忽歎為非。

    遂更衣。

    谒如海真于缙雲。

    晝夜精勤。

    偶攜筐撷蔬。

    忽凝坐不動。

    曆三時方寤。

    真曰。

    入定耶。

    師曰。

    然。

    真曰。

    何所見。

    師曰。

    有所悟。

    真曰。

    悟處如何。

    師舉筐示之。

    真曰。

    不是。

    師置筐於地。

    拱手而立。

    真又曰。

    不是。

    師便喝。

    真攔胸擒住曰。

    道道。

    師捏拳便築。

    真曰。

    未在。

    此塵勞暫息耳。

    必使心路絕祖關透。

    然後大法始明。

    師由是。

    脅不沾席者三年。

    一日聞伐木聲。

    汗下如雨。

    乃曰。

    古人道。

    大悟一十八遍。

    小悟無數。

    豈欺我哉。

    未生前事。

    今日方知。

    亟見真。

    真不諾。

    師掀倒禅床而出。

    翌日複見真。

    真于地上畫一圓相。

    師以袖拂去。

    真複畫一圓相。

    師于圓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