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切修多羅。

    盡從此中流出。

    天地日月。

    萬物森羅。

    盡從此中建立。

    三界九地。

    七趣四生。

    盡從此中出沒。

    百千法門。

    無量妙義。

    乃至世間工巧諸伎藝。

    盡現行此事。

    所以世尊拈華。

    迦葉便乃微笑。

    達磨面壁。

    二祖於是安心。

    桃花盛開。

    靈雲疑情盡淨。

    擊竹作響。

    香嚴頓忘所知。

    以至盤山於肉案頭悟道。

    彌勒向魚市裡接人。

    誠謂造次颠沛必於是。

    經行坐卧在其中。

    既有如是奇特。

    更有如是光輝。

    既有如是廣大。

    又有如是周徧。

    你輩諸人。

    因甚麼卻有迷有悟。

    要知麼。

    幸無偏照處。

    剛有不明時。

     龍翔珪禅師法嗣 南康府雲居頑庵德升禅師 漢州何氏子。

    二十得度習講。

    棄谒文殊導。

    以佛法省要問。

    殊示偈曰。

    契丹打破波斯寨。

    奪得寶珠村裡賣。

    十字街頭窮乞兒。

    腰間挂個風流袋。

    師拟對。

    殊曰莫錯。

    師退參三年。

    方得其旨。

    往見佛性。

    不契。

    入閩谒竹庵於鼓山。

    便問。

    國師不跨石門句。

    意旨如何。

    庵應聲喝曰。

    閑言語。

    師頓領悟。

    住後。

    僧問。

    應真不借三界高超即不問。

    如何是無位真人。

    師曰。

    聞時富貴。

    見後貧窮。

    曰擡頭須掩耳。

    側掌便翻身。

    師曰。

    無位真人。

    在甚麼處。

    曰老大宗師話頭也不識。

    師曰。

    放你三十棒。

     揚州府通州狼山蘿庵慧溫禅師 福州鄭氏子。

    徧參諸老。

    晚依竹庵於東林。

    未幾。

    庵謝事。

    複谒高庵悟。

    南華炳。

    草堂清。

    皆蒙賞識。

    會竹庵徙閩之乾元。

    師歸省次。

    庵問。

    情生智隔。

    相變體殊。

    不用停囚長智。

    道将一句來。

    師當下釋然。

    述偈曰。

    拶出通身是口。

    何妨罵雨诃風。

    昨夜前村猛虎。

    咬殺南山大蟲。

    庵為首肯。

     住後上堂。

    釋迦老子。

    四十九年。

    坐籌帷幄。

    彌勒大士。

    九十一劫。

    帶水拖泥。

    凡情聖量。

    不能刬除。

    理照覺知。

    猶存露布。

    佛意祖意。

    如将魚目作明珠。

    大乘小乘。

    似認橘皮為猛火。

    諸人。

    須是豁開胸襟寶藏。

    運出自己家珍。

    向十字街頭。

    普施貧乏。

    衆中忽有個靈利漢。

    出來道。

    美食不中飽人餐。

    山僧隻向他道。

    幽州猶自可。

    最苦是新羅。

     雲居悟禅師法嗣 金華府雙林德用禅師 本郡戴氏子。

    上堂。

    拈槌豎拂。

    将黃葉以止啼。

    說妙談玄。

    望梅林而止渴。

    際山今日去卻之乎者也。

    更不指東話西。

    向三世諸佛命脈中。

    六代祖師骨髓裡。

    盡情傾倒。

    為諸人說破。

    良久曰。

    啼得血流無用處。

    不如緘口過殘春。

     台州府萬年無着道閑禅師 本郡洪氏子。

    上堂。

    全機敵勝。

    猶在半途。

    啐啄同時。

    白雲萬裡。

    才生朕兆。

    已落二三。

    不露鋒铓。

    成何道理。

    且道。

    從上來事。

    合作麼生。

    良久曰。

    誣人之罪。

    以罪加之。

     上堂。

    舉乾峰示衆曰。

    舉一不得舉二。

    放過一着。

    落在第二。

    雲門出衆曰。

    昨日有人從天台來。

    卻往徑山去。

    峰曰。

    典座。

    來日不得普請。

    師曰。

    相見不須瞋。

    君窮我亦貧。

    謂言侵早起。

    更有夜行人。

     福州府中際善能禅師 嚴陵人。

    往來龍門雲居有年。

    未有所證。

    一日普請擇菜次。

    高庵忽以貓兒擲師懷中。

    師拟議。

    庵攔胸踏倒。

    於是大事洞明。

     上堂。

    萬古長空。

    一朝風月。

    不可以一朝風月。

    昧卻萬古長空。

    不可以萬古長空。

    不明一朝風月。

    且如何是一朝風月。

    人皆畏炎熱。

    我愛夏日長。

    熏風自南來。

    殿閣生微涼。

    會與不會。

    切忌承當。

     南康府雲居普雲自圓禅師 綿州雍氏子。

    年十九。

    試經得度。

    留教苑五祀。

    出關南下。

    曆扣諸大尊宿。

    始詣龍門。

    一日於廊庑間。

    睹繪胡人。

    有省。

    夜白高庵。

    庵舉法眼偈曰。

    頭戴貂鼠帽。

    腰懸羊角錐。

    語不令人會。

    須得人譯之。

    複策火示之曰。

    我為汝譯了也。

    於是大法明了。

    呈偈曰。

    外國言音不可窮。

    起雲亭下一時通。

    口門廣大無邊際。

    吞盡楊岐栗棘蓬。

    庵遣師依佛眼。

    眼謂師曰。

    吾道東矣。

     上堂。

    舉僧問雲門。

    如何是透法身句。

    門曰。

    北鬥裡藏身。

    師曰。

    南北東西萬萬千。

    乾坤上下兩無邊。

    相逢相見呵呵笑。

    屈指擡頭月半天。

     西禅琏禅師法嗣 遂甯府西禅第二代希秀禅師 上堂。

    秋光将半。

    暑氣漸消。

    鴻雁橫空。

    點破碧天似水。

    猿猱挂樹。

    撼翻玉露如珠。

    直饒對此明機。

    未免認龜作鼈。

    且道。

    應時及節一句。

    作麼生道。

    野色并來三島月。

    溪光分破五湖秋。

     黃龍忠禅師法嗣 成都府信相戒修禅師 上堂。

    舉馬祖不安公案。

    乃曰。

    兩輪舉處超玄旨。

    電急星馳烏足比。

    目前不礙往來機。

    正令全施無表裡。

    丈夫意氣自沖天。

    我是我兮你是你。

     袁州府慈化普庵印肅禅師 本郡宜春餘氏子。

    母黃。

    生宋徽宗政和乙未十一月廿七。

    誕時有異征。

    年十五。

    往從壽隆受業。

    隆以法華授師。

    師曰。

    諸佛玄旨。

    貴悟自心。

    數墨循行。

    何益於道。

    隆異之。

    閱七載。

    始獲剃染。

    遂參牧庵於沩山。

    問。

    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

    庵舉拂示之。

    師當下契旨。

    紹興癸酉。

    出住慈化。

    不數載。

    梵宇金碧。

    如從天降。

    師猶自以所詣。

    為未足乾乾。

    朝夕脅不沾席者。

    十有二年。

    一日閱華嚴合論。

    至達本情忘知心體合處。

    豁然大悟。

    述偈曰。

    捏不成團撥不開。

    何須南嶽又天台。

    六根門首無人用。

    惹得胡僧特地來。

    後於乾道己醜七月廿一日。

    忽索筆書偈於壁。

    沐浴更衣。

    跏趺而逝。

    世壽五十五。

    僧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