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三十五。
奉全身。
塔於本山。
有語錄四卷。
行世。
烏巨行禅師法嗣 饒州府薦福退庵休禅師 上堂。
風動邪。
幡動邪。
風鳴邪。
鈴鳴邪。
非風鈴鳴。
非風幡動。
此土與西天。
一隊黑漆桶。
诳惑世間人。
看看滅胡種。
山僧沒奈何。
趂後也打閧。
咦。
瓠子曲彎彎。
冬瓜直儱侗。
上堂。
結夏時左眼半斤。
解夏時右眼八兩。
謾雲九十日安居。
赢得一肚皮妄想。
直饒七穴八穿。
未免山僧拄杖。
雖然如是。
千鈞之弩。
不為鼷鼠而發機。
上堂。
先師尋常用腦後一錘。
卸卻學者胸中許多屈曲。
當年克賓維那。
曾中興化此毒。
往往天下叢林。
喚作超宗異目。
非唯孤負興化。
亦乃克賓受辱。
若是克肖兒孫。
終不依草附木。
資福喜見同參。
今日傾腸倒腹。
遂卓拄杖。
喝一喝曰。
還知先師落處麼。
伎死禅和。
如麻似粟。
上堂。
言發非聲。
是個甚麼。
色前不物。
莫亂針錐。
透過禹門。
風波更險。
咄。
廣信府龜峰晦庵慧光禅師 建甯人。
上堂。
數日暑氣如焚。
一個渾身。
無處安着。
思量得也。
是煩惱人。
者個未是煩惱。
己躬下事不明。
更是煩惱。
所以達磨大師煩惱。
要為諸人吞卻。
又被咽喉小。
要為諸人吐卻。
又被牙齒礙。
取不得。
舍不得。
煩惱九年。
若不得二祖不惜性命。
往往轉身無路。
煩惱教死。
所謂祖祢不了。
殃及兒孫。
後來蓮華峰庵主。
到者裡煩惱不肯住。
南嶽思大。
到者裡煩惱不肯下山。
更有臨濟德山。
用盡自己查梨煩惱。
缽盂無柄。
龜峰今日為他閑事長無明。
為你諸人。
從頭點破。
卓拄杖一下曰。
一人腦後露腮。
一人當面無齒。
更有數人鼻孔沒半邊。
不勞再勘。
你諸人。
休向者裡立地磕睡。
殊不知。
家中飯籮鍋子。
一時失卻了也。
你若不信。
但歸家檢點看。
揚州府儀真長蘆且庵守仁禅師 越州上虞人。
依雪堂於烏巨。
聞普說曰。
今之兄弟做工夫。
正如習射。
先安其足。
後習其法。
後雖無心。
以久習故。
箭發皆中。
喝一喝曰。
隻今箭發也。
看看。
師不覺倒身。
作避箭勢。
忽大悟。
上堂。
百千三昧。
無量妙門。
今日且庵不惜窮性命。
祇做一句子。
說與諸人。
乃卓拄杖。
下座。
嘗頌台山婆話曰。
開個燈心皂角鋪。
日求升合度朝昏。
隻因風雨連綿久。
本利一空愁倚門。
白楊順禅師法嗣 吉安府青原如禅師 僧問。
達磨未來時如何。
師曰。
生鐵鑄昆侖。
曰來後如何。
師曰。
五彩畫門神。
雲居如禅師法嗣 太平府隐靜圓極彥岑禅師 台城人。
上堂。
韓信打關。
未免傷鋒犯手。
張良燒棧。
大似曳尾靈龜。
既然席卷三秦。
要且未能囊弓裹革。
煙塵自靜。
我國晏然。
四海九州。
盡歸皇化。
自然牛閑馬放。
風以時雨以時。
五谷熟萬民安。
大家齊唱村田樂。
月落參橫夜向闌。
上堂。
今朝八月初五。
好事分明為舉。
嶺頭漠漠秋雲。
樹底鳴鸠喚雨。
昨夜東海鯉魚。
吞卻南山猛虎。
雖然有照有用。
畢竟無賓無主。
唯有文殊普賢。
住住。
我識得你。
上堂。
舉正堂辯室中問學者。
蚯蚓為甚麼化為百合話。
頌曰。
客舍并州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鹹陽。
無端更度桑乾水。
卻望并州是故鄉。
武昌府報恩成禅師 上堂。
秋雨乍寒。
汝等諸人。
青州布衫成就也未。
良久。
喝曰。
雲溪今日冷處着一把火。
便下座。
道場辯禅師法嗣 蘇州府覺報清禅師 上堂。
舉僧問雲門。
如何是諸佛出身處。
門曰。
東山水上行。
師曰。
諸佛出身處。
東山水上行。
石壓筍斜出。
崖懸華倒生。
湖州府安吉州何山然首座 姑蘇人。
久侍正堂。
入室次。
堂問。
貓兒為甚麼偏愛捉老鼠。
曰物見主眼卓豎。
堂欣然。
因命分座。
淨居溫禅師法嗣 溫州府淨居尼無相法燈禅師 上堂。
卓拄杖曰。
觀音出普賢入。
文殊水上穿靴立。
擡頭鹞子過新羅。
石火電光追不及。
咄。
大沩果禅師法嗣 荊州府玉泉窮谷宗琏禅師 合州董氏子。
開堂日。
問答已。
乃曰。
衲僧向人天衆前。
一問一答。
一擒一縱。
一卷一舒。
一挨一拶。
須是具金剛眼睛始得。
若是念話杜家。
君向西秦。
我之東魯。
於宗門中。
殊無所益。
者一段事。
不在有言。
不在無言。
不礙有言。
不礙無言。
古人垂一言半句。
正如國家兵器。
不得已用之。
橫說豎說。
祇要控人個入處。
其實不在言句上。
今時人。
不能一徑徹證根源。
祇以語言文字。
而為至道。
一句來。
一句去。
喚作禅道。
喚作向上向下。
謂之菩提涅盤。
謂之祖師巴鼻。
正似鄭州出曹門。
從上宗師。
以行腳為事底。
才有疑處。
便對衆決擇。
祇一句下。
見谛明白。
造佛祖直指不傳之宗。
與諸有情。
盡未來際。
同得同證。
猶未是泊頭處。
豈是空開唇皮。
胡言漢語。
所以南院道。
諸方祇具啐啄同時眼。
不具啐啄同時用。
時有僧問。
如何是啐啄同時用。
院曰。
作家不啐啄。
啐啄同時失。
僧曰。
此猶未是學人問處。
院曰。
你問處作麼生。
僧曰。
失院便打。
其僧不契。
後至雲門會中。
聞二僧舉此話。
一僧曰。
當時南院棒折那。
其僧忽契悟。
即回南院。
院已遷化。
乃谒風穴。
穴見便問。
你是問先師啐啄同時話底麼。
僧曰是。
穴曰。
你當時如何。
曰我當時如在
奉全身。
塔於本山。
有語錄四卷。
行世。
烏巨行禅師法嗣 饒州府薦福退庵休禅師 上堂。
風動邪。
幡動邪。
風鳴邪。
鈴鳴邪。
非風鈴鳴。
非風幡動。
此土與西天。
一隊黑漆桶。
诳惑世間人。
看看滅胡種。
山僧沒奈何。
趂後也打閧。
咦。
瓠子曲彎彎。
冬瓜直儱侗。
上堂。
結夏時左眼半斤。
解夏時右眼八兩。
謾雲九十日安居。
赢得一肚皮妄想。
直饒七穴八穿。
未免山僧拄杖。
雖然如是。
千鈞之弩。
不為鼷鼠而發機。
上堂。
先師尋常用腦後一錘。
卸卻學者胸中許多屈曲。
當年克賓維那。
曾中興化此毒。
往往天下叢林。
喚作超宗異目。
非唯孤負興化。
亦乃克賓受辱。
若是克肖兒孫。
終不依草附木。
資福喜見同參。
今日傾腸倒腹。
遂卓拄杖。
喝一喝曰。
還知先師落處麼。
伎死禅和。
如麻似粟。
上堂。
言發非聲。
是個甚麼。
色前不物。
莫亂針錐。
透過禹門。
風波更險。
咄。
廣信府龜峰晦庵慧光禅師 建甯人。
上堂。
數日暑氣如焚。
一個渾身。
無處安着。
思量得也。
是煩惱人。
者個未是煩惱。
己躬下事不明。
更是煩惱。
所以達磨大師煩惱。
要為諸人吞卻。
又被咽喉小。
要為諸人吐卻。
又被牙齒礙。
取不得。
舍不得。
煩惱九年。
若不得二祖不惜性命。
往往轉身無路。
煩惱教死。
所謂祖祢不了。
殃及兒孫。
後來蓮華峰庵主。
到者裡煩惱不肯住。
南嶽思大。
到者裡煩惱不肯下山。
更有臨濟德山。
用盡自己查梨煩惱。
缽盂無柄。
龜峰今日為他閑事長無明。
為你諸人。
從頭點破。
卓拄杖一下曰。
一人腦後露腮。
一人當面無齒。
更有數人鼻孔沒半邊。
不勞再勘。
你諸人。
休向者裡立地磕睡。
殊不知。
家中飯籮鍋子。
一時失卻了也。
你若不信。
但歸家檢點看。
揚州府儀真長蘆且庵守仁禅師 越州上虞人。
依雪堂於烏巨。
聞普說曰。
今之兄弟做工夫。
正如習射。
先安其足。
後習其法。
後雖無心。
以久習故。
箭發皆中。
喝一喝曰。
隻今箭發也。
看看。
師不覺倒身。
作避箭勢。
忽大悟。
上堂。
百千三昧。
無量妙門。
今日且庵不惜窮性命。
祇做一句子。
說與諸人。
乃卓拄杖。
下座。
嘗頌台山婆話曰。
開個燈心皂角鋪。
日求升合度朝昏。
隻因風雨連綿久。
本利一空愁倚門。
白楊順禅師法嗣 吉安府青原如禅師 僧問。
達磨未來時如何。
師曰。
生鐵鑄昆侖。
曰來後如何。
師曰。
五彩畫門神。
雲居如禅師法嗣 太平府隐靜圓極彥岑禅師 台城人。
上堂。
韓信打關。
未免傷鋒犯手。
張良燒棧。
大似曳尾靈龜。
既然席卷三秦。
要且未能囊弓裹革。
煙塵自靜。
我國晏然。
四海九州。
盡歸皇化。
自然牛閑馬放。
風以時雨以時。
五谷熟萬民安。
大家齊唱村田樂。
月落參橫夜向闌。
上堂。
今朝八月初五。
好事分明為舉。
嶺頭漠漠秋雲。
樹底鳴鸠喚雨。
昨夜東海鯉魚。
吞卻南山猛虎。
雖然有照有用。
畢竟無賓無主。
唯有文殊普賢。
住住。
我識得你。
上堂。
舉正堂辯室中問學者。
蚯蚓為甚麼化為百合話。
頌曰。
客舍并州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鹹陽。
無端更度桑乾水。
卻望并州是故鄉。
武昌府報恩成禅師 上堂。
秋雨乍寒。
汝等諸人。
青州布衫成就也未。
良久。
喝曰。
雲溪今日冷處着一把火。
便下座。
道場辯禅師法嗣 蘇州府覺報清禅師 上堂。
舉僧問雲門。
如何是諸佛出身處。
門曰。
東山水上行。
師曰。
諸佛出身處。
東山水上行。
石壓筍斜出。
崖懸華倒生。
湖州府安吉州何山然首座 姑蘇人。
久侍正堂。
入室次。
堂問。
貓兒為甚麼偏愛捉老鼠。
曰物見主眼卓豎。
堂欣然。
因命分座。
淨居溫禅師法嗣 溫州府淨居尼無相法燈禅師 上堂。
卓拄杖曰。
觀音出普賢入。
文殊水上穿靴立。
擡頭鹞子過新羅。
石火電光追不及。
咄。
大沩果禅師法嗣 荊州府玉泉窮谷宗琏禅師 合州董氏子。
開堂日。
問答已。
乃曰。
衲僧向人天衆前。
一問一答。
一擒一縱。
一卷一舒。
一挨一拶。
須是具金剛眼睛始得。
若是念話杜家。
君向西秦。
我之東魯。
於宗門中。
殊無所益。
者一段事。
不在有言。
不在無言。
不礙有言。
不礙無言。
古人垂一言半句。
正如國家兵器。
不得已用之。
橫說豎說。
祇要控人個入處。
其實不在言句上。
今時人。
不能一徑徹證根源。
祇以語言文字。
而為至道。
一句來。
一句去。
喚作禅道。
喚作向上向下。
謂之菩提涅盤。
謂之祖師巴鼻。
正似鄭州出曹門。
從上宗師。
以行腳為事底。
才有疑處。
便對衆決擇。
祇一句下。
見谛明白。
造佛祖直指不傳之宗。
與諸有情。
盡未來際。
同得同證。
猶未是泊頭處。
豈是空開唇皮。
胡言漢語。
所以南院道。
諸方祇具啐啄同時眼。
不具啐啄同時用。
時有僧問。
如何是啐啄同時用。
院曰。
作家不啐啄。
啐啄同時失。
僧曰。
此猶未是學人問處。
院曰。
你問處作麼生。
僧曰。
失院便打。
其僧不契。
後至雲門會中。
聞二僧舉此話。
一僧曰。
當時南院棒折那。
其僧忽契悟。
即回南院。
院已遷化。
乃谒風穴。
穴見便問。
你是問先師啐啄同時話底麼。
僧曰是。
穴曰。
你當時如何。
曰我當時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