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轉。

    妙處如何說向人。

    倒地便起自分明。

    蓦然踏着故鄉地。

    到裹幞頭孤路行。

    求真滅妄元非妙。

    即妄明真都是錯。

    堪笑靈山老古錐。

    當陽抛下破木杓。

    豎拳下喝少賣弄。

    說是說非入泥水。

    截斷千差休指注。

    一聲歸笛啰啰哩。

    海稱善。

    書偈贈行。

    歸本國。

    住睿山寺。

    洎通嗣法書。

    海已入[寂-又]矣。

     杭州府淨慈濟颠道濟禅師 出家靈隐。

    性不稽。

    嘗與市井浮沉。

    喜打筋鬥。

    不着裈。

    形媟露。

    人姗笑。

    自視夷然。

    與明颠同時。

    師為尤甚飲酒。

    居常為寺僧唾罵笞逐。

    走居淨慈。

    為人誦經下火。

    得酒食便赴。

    有詩曰。

    何須林景勝潇湘。

    隻願西湖化為酒。

    和身卧倒西湖邊。

    一浪來時吞一口。

    時從市。

    喜息人之诤。

    救人之死。

    戲谑笑談。

    神出鬼沒。

    人罕有能測之者。

    年七十三而沒。

    一日。

    與明颠。

    偶識於朱泾。

    明目之曰咦濟颠。

    乃贈以詩。

    詩曰。

    青箬笠前天地闊。

    碧蓑衣底水雲寬。

    不言不語知何事。

    隻把人心不自瞞。

     内翰曾開居士 字天遊。

    久參圓悟。

    往來大慧之門有年。

    紹興辛未。

    佛海補三衢光孝。

    公與趙超然訪之。

    問。

    如何是善知識。

    海曰。

    燈籠露柱。

    貓兒狗子。

    公曰。

    為甚麼贊即歡喜。

    毀即煩惱。

    海曰。

    侍郎曾見善知識否。

    公曰。

    某三十年參問。

    何言不見。

    海曰。

    向歡喜處見。

    煩惱處見。

    公拟議。

    海震聲便喝。

    公拟對。

    海曰。

    開口底不是。

    公罔然。

    海召曰。

    侍郎向甚麼處去也。

    公猛省。

    遂點頭。

    說偈曰。

    咄哉瞎驢。

    叢林妖孽。

    震地一聲。

    天機漏洩。

    有人更問意如何。

    拈起拂子劈口截。

    海曰。

    也祇得一橛。

     知府葛郯居士 字謙問。

    号信齋。

    少擢上第。

    玩意禅悅。

    首谒無庵全。

    庵令究即心即佛。

    久無所契。

    請曰。

    師有何方便。

    使某得入。

    庵曰。

    居士太無厭生。

    已而佛海來居劍池。

    公因從遊。

    乃舉無庵所示之語。

    請為衆普說。

    海發揮之曰。

    即心即佛眉拖地。

    非心非佛雙眼橫。

    蝴蝶夢中家萬裡。

    子規枝上月三更。

    留旬日而返。

    一日。

    於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話。

    豁然頓明。

    頌曰。

    非心非佛亦非物。

    五鳳樓前山突兀。

    豔陽影裡倒翻身。

    野狐跳入金毛窟。

    無庵肯之。

    即遣書頌呈佛海。

    海報曰。

    此事非紙筆可既。

    居士能過我。

    當有所聞矣。

    遂複至虎丘。

    海迎之曰。

    居士見處。

    止可入佛境界。

    入魔境界猶未得在。

    公加禮不已。

    海正容曰。

    何不道金毛跳入野狐窟。

    公乃脫然。

     嘗問諸禅曰。

    夫婦二人相打。

    通兒子作證。

    且道。

    證父即是。

    證母即是。

    或庵體着語曰。

    小出大遇。

     孝宗淳熙六年。

    守臨川。

    八年感疾。

    一夕忽索筆書偈曰。

    大洋海裡打鼓。

    須彌山上聞鐘。

    業鏡忽然撲破。

    翻身透出虛空。

    召僚屬示之曰。

    生之與死。

    如晝與夜。

    無足怪者。

    若以道論。

    安得生死。

    若作生死會。

    則去道遠矣。

    語畢。

    端坐而化。

     文殊導禅師法嗣 長沙府楚安慧方禅師 本郡許氏子。

    參文殊於大别。

    未幾。

    适改寺為神霄宮。

    附商舟過湘南。

    舟中聞岸人操鄉音。

    勵聲雲叫那。

    由是有省。

    述偈曰。

    沔水江心喚一聲。

    此時忽得契平生。

    多年相别重相見。

    千聖同歸一路行。

     住後上堂。

    臨老方稱住持。

    全無些子玄機。

    開口十字九乖。

    問東便乃答西。

    如斯出世。

    讨甚施為。

    有時拈三放兩。

    有時盡令而施。

    雖然如是。

    同道方知。

    且道。

    知底事作麼生。

    鼻孔從來向下垂。

     上堂。

    達磨祖師在腳底。

    踏不着兮提不起。

    子細當頭放下看。

    病在當時誰手裡。

    張公會看脈。

    李公會使藥。

    兩個競頭醫一時。

    用不着藥不相投。

    錯錯。

     常德府文殊思業禅師 世為屠宰。

    一日戳豬次。

    忽洞徹心源。

    即棄業為比丘。

    述偈曰。

    昨日夜叉心。

    今朝菩薩面。

    菩薩與夜叉。

    不隔一條線。

    往見文殊。

    殊曰。

    你正殺豬時。

    見個甚麼。

    便乃剃頭行腳。

    師遂作鼓刀勢。

    殊喝曰。

    者屠兒參堂去。

    師便下參堂。

     後繼席文殊。

    上堂。

    舉趙州勘破話。

    乃曰。

    勘破婆子。

    面青眼黑。

    趙州老漢。

    瞞我不得。

     何山珣禅師法嗣 金華府義烏稠岩了赟禅師 上堂。

    舉趙州狗子無佛性話。

    頌曰。

    趙州狗子無佛性。

    萬疊青山藏古鏡。

    赤腳波斯入大唐。

    八臂那咤行正令。

    咄。

     侍制潘良貴居士 字義榮。

    年四十。

    回心祖闱。

    所至随衆參扣。

    後依佛燈。

    不契。

    因訴曰。

    某祇欲死去時如何。

    燈曰。

    好個封皮。

    且留着使用。

    而今不了不當後去。

    忽被他換卻封皮。

    卒無整理處。

    公曰。

    南泉斬貓話。

    某甲看久。

    終未透徹奈何。

    燈曰。

    你祇管理會别人家貓兒。

    不知走卻自家狗子。

    公於言下。

    如醉得醒。

    燈曰。

    不易公進此一步。

    更須知有向上事始得。

    如今士大夫。

    說禅說道。

    祇依着義理便快活。

    大率似将錢買油餈。

    吃了便不饑。

    其餘便道是瞞他。

    亦可笑也。

    公唯唯。

     泐潭明禅師法嗣 成都府漢州無為随庵守緣禅師 本郡史氏子。

    年十三病目。

    依栖禅能圓具。

    出峽至寶峰。

    值峰上堂。

    舉永嘉曰。

    一月普現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攝。

    師聞釋然領悟 住後上堂。

    以一統萬。

    一月普現一切水。

    會萬歸一。

    一切水月一月攝。

    展則彌綸法界。

    收來毫發不存。

    雖然收展殊途。

    此事本無異緻。

    但能於根本上。

    着得一隻眼去。

    方見三世諸佛。

    曆代祖師。

    盡從此中示現。

    三藏十二部。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