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續燈正統卷六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臨濟宗
大鑒下第十七世
華藏民禅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别峰寶印禅師
嘉州李氏子。
世居娥媚之麓。
幼通六經厭俗。
從德山清素。
得度具戒。
聽華嚴起信。
既盡其說。
棄依密印於中峰。
一日印舉僧問岩頭。
起滅不停時如何。
岩喝曰。
是誰起滅。
師即豁然大悟。
會圓悟歸昭覺。
印遣師往省。
因随衆入室。
悟問。
從上諸聖。
以何接人。
師豎拳。
悟曰。
此是老僧用底。
作麼生是從上諸聖用底。
師以拳揮之。
悟亦舉拳相交。
大笑而止。
後至徑山谒大慧。
慧問。
甚麼來。
師曰。
西川。
慧曰。
未出劍門關。
與汝三十棒了也。
師曰。
不合起動和尚。
慧忻然。
掃室延之。
慧南遷。
師乃西還。
連主數剎。
後再出峽。
住保甯金山。
雪窦徑山。
開堂。
升座曰。
世尊初成正覺。
於鹿野苑中。
轉四谛法輪。
憍陳如比丘。
最初悟道。
真淨曰。
今日新豐洞裡。
祇轉個拄杖子。
遂拈拄杖着左邊曰。
還有最初悟道者麼。
若無。
丈夫自有沖天志。
莫向如來行處行。
遂喝一喝。
下座。
若是印上座則不然。
今日向鳳凰山裡。
初無工夫。
轉四谛法輪。
亦無氣力。
轉拄杖子。
祇教諸人。
行須緩步。
語要低聲。
何故。
欲得不招無間業。
莫謗如來正法輪。
上堂。
三世諸佛。
以一句。
演百千萬億句。
收百千萬億句。
祇在一句。
祖師門下。
半句也無。
祇恁麼。
合吃多少痛棒。
諸仁者。
且諸佛是。
祖師是。
若道佛是祖不是。
祖是佛不是。
取舍未忘。
若道佛祖一時是。
佛祖一時不是。
颟顸不少。
且截斷葛藤一句。
作麼生道。
大蟲裹紙帽。
好笑又驚人。
複舉僧問岩頭。
浩浩塵中。
如何辨主。
頭曰。
銅砂鑼裡滿盛油。
師曰。
大小岩頭。
打失鼻孔。
忽有人問保甯。
浩浩塵中。
如何辨主。
祇對他道。
天寒不及卸帽。
上堂。
六月初一。
燒空赤日。
十字街頭。
雪深一尺。
掃除不暇。
回避不及。
凍得東村廖胡子。
半夜穿靴水上立。
上堂。
将心除妄妄難除。
即妄明心道轉迂。
桶底趯穿無忌諱。
等閑一步一芙蕖。
師至徑山。
孝宗召對選德殿。
稱旨。
入對日。
賜肩輿於東華門内。
乾道壬辰二月。
上注圓覺經。
遣使馳賜命作序。
師年邁益厭住持。
淳熙丁酉冬。
奏乞庵居。
紹熙庚戌十一月。
往見交承策言别。
策問行日。
師曰。
水到渠成。
歸索紙。
書十二月初七夜雞鳴時九字。
如期而化。
奉蛻質返寺之法堂。
留七日。
顔色明潤。
發長頂溫。
越七日。
葬于庵之西岡。
谥慈辯禅師。
塔曰智光。
壽八十二。
臘六十四。
昭覺元禅師法嗣 南康府鳳栖慧觀禅師 上堂。
前村落葉盡。
深院桂華殘。
此夜初冬節。
從茲特地寒。
所以道。
欲識佛性義。
當觀時節因緣。
時節若至。
其理自彰。
喝一喝曰。
恁麼說話。
成人者少。
敗人者多。
靈隐遠禅師法嗣 甯波府東山全庵齊己禅師 邛州謝氏子。
上堂。
舉修山主偈曰。
是柱不見柱。
非柱不見柱。
是非已去了。
是非裡薦取。
召大衆曰。
薦得是。
移華兼蝶至。
薦得非。
擔泉帶月歸。
是也好。
鄭州梨勝青州棗。
非也好。
象山路入蓬萊島。
是亦沒交涉。
踏着秤錘硬似鐵。
非亦沒交涉。
金剛寶劍當頭截。
阿呵呵。
會也麼。
知事少時煩惱少。
識人多處是非多。
蓮社會上堂。
漸漸雞皮鶴發。
父少兒子老。
看看行步躘蹱。
疑殺木上座。
直饒金玉滿堂。
照顧白拈賊。
豈免衰殘老病。
正好着精彩。
任汝千般快樂。
渠侬合自由。
無常終是到來。
歸堂吃茶去。
唯有徑路修行。
依舊打之繞。
但念阿彌陀佛。
念得不濟事。
複曰。
惡。
者條活路。
已被善導和尚。
直截指出了也。
是你諸人。
朝夕在徑路中往來。
因甚麼當面蹉過。
你若向者裡薦得。
不緻蹉過。
便可除迷倒障。
拔猶豫箭。
截疑惑網。
斷癡愛河。
伐心稠林。
浣心垢濁。
正心謟曲。
絕心生死。
然後轉入那邊。
擡起腳。
向佛祖踐履不到處進一步。
開卻口。
向佛祖言诠不到處說一句。
喚回善導和尚。
别求徑路修行。
其或準前舍父逃走。
流落他鄉。
撞東磕西。
苦哉佛陀耶。
撫州府疎山歸雲如本禅師 台城人。
上堂。
久雨不晴。
戊在丙丁。
通身泥水。
露出眼睛。
且道。
是甚麼眼睛。
卓拄杖曰。
林間泥滑滑。
時叫兩三聲。
覺阿上人 日本國滕氏子。
十四得度受具。
習大小乘有聲。
二十九。
屬商者自中都回。
言禅宗之盛。
阿奮然。
拉法弟金慶。
航海而來。
袖香谒靈隐海。
海問其來。
阿輙書而對。
複書曰。
我國無禅宗。
唯講五宗經論。
國主無姓氏。
号金輪王。
以嘉應改元。
舍位出家。
名行真。
年四十四。
王子七歲令受位。
今已五載。
度僧無退納。
而講義高者賜之。
某等仰服聖朝禅師之名。
特遠投誠。
願傳心印。
以度迷津。
且如心佛及衆生。
是三無差别。
離相離言。
假言顯之。
禅師如何開示。
海曰。
衆生虛妄見。
見佛見世界。
阿書曰。
無明因何而有。
海便打。
阿即命海升座決疑。
明年秋辭遊金陵。
抵長蘆江岸。
聞鼓聲忽大悟。
始知佛海垂手旨趣。
旋靈隐。
述五偈叙所見。
辭海東歸。
偈曰。
航海來探教外傳。
要離知見脫蹄筌。
諸方參遍草鞋破。
水在澄潭月在天。
掃盡葛藤與知見。
信手拈來全體現。
腦後圓光徹太虛。
千機萬機一時
世居娥媚之麓。
幼通六經厭俗。
從德山清素。
得度具戒。
聽華嚴起信。
既盡其說。
棄依密印於中峰。
一日印舉僧問岩頭。
起滅不停時如何。
岩喝曰。
是誰起滅。
師即豁然大悟。
會圓悟歸昭覺。
印遣師往省。
因随衆入室。
悟問。
從上諸聖。
以何接人。
師豎拳。
悟曰。
此是老僧用底。
作麼生是從上諸聖用底。
師以拳揮之。
悟亦舉拳相交。
大笑而止。
後至徑山谒大慧。
慧問。
甚麼來。
師曰。
西川。
慧曰。
未出劍門關。
與汝三十棒了也。
師曰。
不合起動和尚。
慧忻然。
掃室延之。
慧南遷。
師乃西還。
連主數剎。
後再出峽。
住保甯金山。
雪窦徑山。
開堂。
升座曰。
世尊初成正覺。
於鹿野苑中。
轉四谛法輪。
憍陳如比丘。
最初悟道。
真淨曰。
今日新豐洞裡。
祇轉個拄杖子。
遂拈拄杖着左邊曰。
還有最初悟道者麼。
若無。
丈夫自有沖天志。
莫向如來行處行。
遂喝一喝。
下座。
若是印上座則不然。
今日向鳳凰山裡。
初無工夫。
轉四谛法輪。
亦無氣力。
轉拄杖子。
祇教諸人。
行須緩步。
語要低聲。
何故。
欲得不招無間業。
莫謗如來正法輪。
上堂。
三世諸佛。
以一句。
演百千萬億句。
收百千萬億句。
祇在一句。
祖師門下。
半句也無。
祇恁麼。
合吃多少痛棒。
諸仁者。
且諸佛是。
祖師是。
若道佛是祖不是。
祖是佛不是。
取舍未忘。
若道佛祖一時是。
佛祖一時不是。
颟顸不少。
且截斷葛藤一句。
作麼生道。
大蟲裹紙帽。
好笑又驚人。
複舉僧問岩頭。
浩浩塵中。
如何辨主。
頭曰。
銅砂鑼裡滿盛油。
師曰。
大小岩頭。
打失鼻孔。
忽有人問保甯。
浩浩塵中。
如何辨主。
祇對他道。
天寒不及卸帽。
上堂。
六月初一。
燒空赤日。
十字街頭。
雪深一尺。
掃除不暇。
回避不及。
凍得東村廖胡子。
半夜穿靴水上立。
上堂。
将心除妄妄難除。
即妄明心道轉迂。
桶底趯穿無忌諱。
等閑一步一芙蕖。
師至徑山。
孝宗召對選德殿。
稱旨。
入對日。
賜肩輿於東華門内。
乾道壬辰二月。
上注圓覺經。
遣使馳賜命作序。
師年邁益厭住持。
淳熙丁酉冬。
奏乞庵居。
紹熙庚戌十一月。
往見交承策言别。
策問行日。
師曰。
水到渠成。
歸索紙。
書十二月初七夜雞鳴時九字。
如期而化。
奉蛻質返寺之法堂。
留七日。
顔色明潤。
發長頂溫。
越七日。
葬于庵之西岡。
谥慈辯禅師。
塔曰智光。
壽八十二。
臘六十四。
昭覺元禅師法嗣 南康府鳳栖慧觀禅師 上堂。
前村落葉盡。
深院桂華殘。
此夜初冬節。
從茲特地寒。
所以道。
欲識佛性義。
當觀時節因緣。
時節若至。
其理自彰。
喝一喝曰。
恁麼說話。
成人者少。
敗人者多。
靈隐遠禅師法嗣 甯波府東山全庵齊己禅師 邛州謝氏子。
上堂。
舉修山主偈曰。
是柱不見柱。
非柱不見柱。
是非已去了。
是非裡薦取。
召大衆曰。
薦得是。
移華兼蝶至。
薦得非。
擔泉帶月歸。
是也好。
鄭州梨勝青州棗。
非也好。
象山路入蓬萊島。
是亦沒交涉。
踏着秤錘硬似鐵。
非亦沒交涉。
金剛寶劍當頭截。
阿呵呵。
會也麼。
知事少時煩惱少。
識人多處是非多。
蓮社會上堂。
漸漸雞皮鶴發。
父少兒子老。
看看行步躘蹱。
疑殺木上座。
直饒金玉滿堂。
照顧白拈賊。
豈免衰殘老病。
正好着精彩。
任汝千般快樂。
渠侬合自由。
無常終是到來。
歸堂吃茶去。
唯有徑路修行。
依舊打之繞。
但念阿彌陀佛。
念得不濟事。
複曰。
惡。
者條活路。
已被善導和尚。
直截指出了也。
是你諸人。
朝夕在徑路中往來。
因甚麼當面蹉過。
你若向者裡薦得。
不緻蹉過。
便可除迷倒障。
拔猶豫箭。
截疑惑網。
斷癡愛河。
伐心稠林。
浣心垢濁。
正心謟曲。
絕心生死。
然後轉入那邊。
擡起腳。
向佛祖踐履不到處進一步。
開卻口。
向佛祖言诠不到處說一句。
喚回善導和尚。
别求徑路修行。
其或準前舍父逃走。
流落他鄉。
撞東磕西。
苦哉佛陀耶。
撫州府疎山歸雲如本禅師 台城人。
上堂。
久雨不晴。
戊在丙丁。
通身泥水。
露出眼睛。
且道。
是甚麼眼睛。
卓拄杖曰。
林間泥滑滑。
時叫兩三聲。
覺阿上人 日本國滕氏子。
十四得度受具。
習大小乘有聲。
二十九。
屬商者自中都回。
言禅宗之盛。
阿奮然。
拉法弟金慶。
航海而來。
袖香谒靈隐海。
海問其來。
阿輙書而對。
複書曰。
我國無禅宗。
唯講五宗經論。
國主無姓氏。
号金輪王。
以嘉應改元。
舍位出家。
名行真。
年四十四。
王子七歲令受位。
今已五載。
度僧無退納。
而講義高者賜之。
某等仰服聖朝禅師之名。
特遠投誠。
願傳心印。
以度迷津。
且如心佛及衆生。
是三無差别。
離相離言。
假言顯之。
禅師如何開示。
海曰。
衆生虛妄見。
見佛見世界。
阿書曰。
無明因何而有。
海便打。
阿即命海升座決疑。
明年秋辭遊金陵。
抵長蘆江岸。
聞鼓聲忽大悟。
始知佛海垂手旨趣。
旋靈隐。
述五偈叙所見。
辭海東歸。
偈曰。
航海來探教外傳。
要離知見脫蹄筌。
諸方參遍草鞋破。
水在澄潭月在天。
掃盡葛藤與知見。
信手拈來全體現。
腦後圓光徹太虛。
千機萬機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