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續燈正統卷五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臨濟宗
大鑒下第十六世
長蘆卓禅師法嗣
甯波府育王無示介谌禅師
溫州張氏子。
謝知事上堂。
尺頭有寸鑒者。
猶稀秤尾無星。
且莫錯認。
若欲定古今輕重。
較佛祖短長。
但請於中着一隻眼。
果能一尺。
還他十寸。
八兩元是半斤。
自然内外和平。
家國無事。
山僧今日已是兩手分付。
汝等諸人。
還肯信受奉行也無。
良久曰。
尺量刀剪遍世間。
志公不是閑和尚。
下座。
上堂。
文殊智普賢行。
多年曆日。
德山棒臨濟喝。
亂世英雄。
汝等諸人。
穿僧堂入佛殿。
還知崄過鐵圍關麼。
忽然踏着釋迦頂[甯*頁]。
磕着聖僧額頭。
不免一場禍事。
上堂。
我若說有。
你為有礙。
我若說無。
你為無礙。
我若橫說。
你又跨不過。
我若豎說。
你又跳不出。
若欲叢林平怗。
大家無事。
不如推倒育王。
且道。
育王如何推得倒去。
召大衆曰。
着力着力。
複曰。
苦哉苦哉。
育王被人推倒了也。
還有路見不平拔劍相為底麼。
若無。
山僧不免自倒自起。
擊拂子。
下座。
師性剛毅。
莅衆有古法。
時以谌鐵面稱之。
湖州府道場慧琳普明禅師 福州人。
上堂。
有漏笊籬。
無漏木杓。
庭白牡丹。
檻紅芍藥。
因思九年面壁人。
到頭不識者一着。
且作麼生。
是者一着。
以拄杖擊禅床。
下座。
上堂。
一即多。
多即一。
毗盧頂上明如日。
也無一也無多。
現成公案絕誵訛。
拈起舊來氈拍版。
時清共唱太平歌。
湖州府道場無傳居慧禅師 本郡吳氏子。
上堂。
锺馗醉裡唱涼州。
小妹門前祇點頭。
巡海夜叉相見了。
大家拍手上高樓。
大衆。
若會得去。
鎖卻天下人舌頭。
若會不得。
切不得謂老僧别有奇特。
上堂。
百尺竿頭弄影戲。
不唯瞞你又瞞天。
自笑平生岐路上。
投老歸來沒一錢。
上堂。
舉臨濟示衆曰。
一人在高高峰頂。
無出身之路。
一人在十字街頭。
亦無向背。
且道。
那個在前。
那個在後。
師曰。
更有一人不在高高峰頂。
亦不在十字街頭。
臨濟老漢。
因甚不知。
便下座。
杭州府顯甯松堂圓智禅師 上堂。
蘆花白蓼花紅。
溪邊修竹碧煙籠。
閑雲抱幽石。
玉露滴岩叢。
昨夜烏龜變作鼈。
今朝水牯悟圓通。
咄。
湖州府安吉州烏回唯庵良範禅師 上堂。
塵劫已前事。
堂堂無背面。
動靜莫能該。
舒卷快如電。
莫道凡不知佛。
也觑不見決定在何處。
合取皮兩片薦不薦。
更為諸人通一線。
良久曰。
天下太平。
皇風永扇。
上堂。
舉僧問趙州。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是時人窠窟否。
州曰。
曾有人問老僧。
直得五年分疎不下。
師召衆曰。
趙州具頂門眼。
向擊石火裡分缁素。
閃電光中明縱奪。
為甚麼。
卻五年分疎不下。
還委悉麼。
易分雪裡粉。
難辨墨中煤。
溫州府本寂靈光文觀禅師 本郡葉氏子。
上堂。
過去諸如來。
斯門已成就。
好事不如無。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好事不如無。
未來修學人。
當依如是住。
好事不如無。
還知麼。
除卻華山陳處士。
何人不帶是非行。
參。
上封才禅師法嗣 福州府普賢元素禅師 建甯人。
上堂。
兵随印轉。
三千裡外絕煙塵。
将逐符行。
二六時中淨裸裸。
不用鐵旗鐵鼓。
自然草偃風行。
何須七縱七擒。
直得無思不服。
所謂大丈夫秉慧劍。
般若鋒兮金剛焰。
非但能摧外道心。
早曾落卻天魔膽。
正恁麼時。
且道。
主将是甚麼人。
喝一喝。
上堂。
南泉道。
我十八上。
便解作活計。
囊無系蟻之絲。
廚乏聚蠅之糁。
趙州道。
我十八上。
便解破家散宅。
南頭買賤。
北頭賣貴。
點檢将來。
俱好與三十棒。
且放過一着。
何故。
曾為蕩子偏憐客。
自愛貪杯惜醉人。
上堂。
未開口時。
先分付拟思量處隔千山。
莫言佛法無多子。
未透玄關也大難。
祇如玄關作麼生透。
喝一喝。
下座。
福州府鼓山山堂僧洵禅師 本郡阮氏子。
上堂。
黃檗手中六十棒。
不會佛法的的大意。
卻較些子。
大愚肋下築三拳。
便道。
黃檗佛法無多子。
鈍置殺人。
須知有一人。
大棒蓦頭打。
他不回頭。
老拳劈面槌。
他亦不顧。
且道。
是誰。
上堂。
朔風掃地卷黃葉。
門外千峰凜寒色。
夜半烏龜帶雪飛。
石女溪邊皺兩眉。
卓拄杖曰。
大家在者裡。
且道。
天寒人寒。
喝一喝曰。
歸堂去。
福州府鼓山别峰祖珍禅師 興化林氏子。
母陳氏。
夢曾遺以明珠。
因詢何來。
僧曰。
餘黃涅盤也。
覺而有妊。
生有奇相。
通身毛長二寸。
常谒鼓山鑒淳。
尋參佛心於東山。
及心移鼓山。
師典第一座。
心去。
師為繼席。
又遷泉之法石。
僧問。
趙州繞禅床一匝。
轉藏已竟。
此理如何。
師曰。
畫龍看頭。
畫蛇看尾。
曰婆子道。
比來請轉全藏。
為甚麼祇轉得半藏。
此意又且如何。
師曰。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曰未審。
甚麼處是轉半藏處。
師曰。
不是知音者。
徒勞話歲寒。
上堂。
尋牛須訪迹。
學道貴無心。
迹在牛還在。
無心道易尋。
豎起拂子曰。
者個是迹。
牛在甚麼處。
直饒見得頭角分明。
鼻孔也在法石手裡。
上堂。
向上一路。
千聖不傳。
卓拄杖曰。
恁麼會得。
十萬八千。
畢竟如何。
桃紅李白薔薇紫。
問着春風總不知。
示衆。
大道祇在目前。
要且目前難睹。
欲識大道真體。
不離聲色言語。
卓拄杖曰。
者個是聲。
豎起拄杖曰。
者個是色。
喚甚麼作大道真體。
直饒向者裡見得。
也是鄭州出曹門。
示衆。
若論此事。
如人吃飯。
飽則便休。
若不飽。
必有思食之心。
若過飽。
又有傷心之患。
到者裡。
作麼生得恰好去。
良久曰。
且歸岩下宿。
同看月明時。
師嘗造七佛塔於法石。
工畢。
遂去隐夾嶺之白水岩。
将寂。
說偈曰。
生本無生。
死本無死。
生死二途。
無彼無此。
茶毗。
舍利不可以數計。
葬法石焉。
黃龍逢禅師法嗣 饒州府薦福常庵擇崇禅師 甯國人。
上堂。
舉僧問古德。
生死到來。
如何免得。
德曰。
柴鳴竹爆驚人耳。
曰不會。
德曰。
家犬聲獰夜不休。
師曰。
謝知事上堂。
尺頭有寸鑒者。
猶稀秤尾無星。
且莫錯認。
若欲定古今輕重。
較佛祖短長。
但請於中着一隻眼。
果能一尺。
還他十寸。
八兩元是半斤。
自然内外和平。
家國無事。
山僧今日已是兩手分付。
汝等諸人。
還肯信受奉行也無。
良久曰。
尺量刀剪遍世間。
志公不是閑和尚。
下座。
上堂。
文殊智普賢行。
多年曆日。
德山棒臨濟喝。
亂世英雄。
汝等諸人。
穿僧堂入佛殿。
還知崄過鐵圍關麼。
忽然踏着釋迦頂[甯*頁]。
磕着聖僧額頭。
不免一場禍事。
上堂。
我若說有。
你為有礙。
我若說無。
你為無礙。
我若橫說。
你又跨不過。
我若豎說。
你又跳不出。
若欲叢林平怗。
大家無事。
不如推倒育王。
且道。
育王如何推得倒去。
召大衆曰。
着力着力。
複曰。
苦哉苦哉。
育王被人推倒了也。
還有路見不平拔劍相為底麼。
若無。
山僧不免自倒自起。
擊拂子。
下座。
師性剛毅。
莅衆有古法。
時以谌鐵面稱之。
湖州府道場慧琳普明禅師 福州人。
上堂。
有漏笊籬。
無漏木杓。
庭白牡丹。
檻紅芍藥。
因思九年面壁人。
到頭不識者一着。
且作麼生。
是者一着。
以拄杖擊禅床。
下座。
上堂。
一即多。
多即一。
毗盧頂上明如日。
也無一也無多。
現成公案絕誵訛。
拈起舊來氈拍版。
時清共唱太平歌。
湖州府道場無傳居慧禅師 本郡吳氏子。
上堂。
锺馗醉裡唱涼州。
小妹門前祇點頭。
巡海夜叉相見了。
大家拍手上高樓。
大衆。
若會得去。
鎖卻天下人舌頭。
若會不得。
切不得謂老僧别有奇特。
上堂。
百尺竿頭弄影戲。
不唯瞞你又瞞天。
自笑平生岐路上。
投老歸來沒一錢。
上堂。
舉臨濟示衆曰。
一人在高高峰頂。
無出身之路。
一人在十字街頭。
亦無向背。
且道。
那個在前。
那個在後。
師曰。
更有一人不在高高峰頂。
亦不在十字街頭。
臨濟老漢。
因甚不知。
便下座。
杭州府顯甯松堂圓智禅師 上堂。
蘆花白蓼花紅。
溪邊修竹碧煙籠。
閑雲抱幽石。
玉露滴岩叢。
昨夜烏龜變作鼈。
今朝水牯悟圓通。
咄。
湖州府安吉州烏回唯庵良範禅師 上堂。
塵劫已前事。
堂堂無背面。
動靜莫能該。
舒卷快如電。
莫道凡不知佛。
也觑不見決定在何處。
合取皮兩片薦不薦。
更為諸人通一線。
良久曰。
天下太平。
皇風永扇。
上堂。
舉僧問趙州。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是時人窠窟否。
州曰。
曾有人問老僧。
直得五年分疎不下。
師召衆曰。
趙州具頂門眼。
向擊石火裡分缁素。
閃電光中明縱奪。
為甚麼。
卻五年分疎不下。
還委悉麼。
易分雪裡粉。
難辨墨中煤。
溫州府本寂靈光文觀禅師 本郡葉氏子。
上堂。
過去諸如來。
斯門已成就。
好事不如無。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好事不如無。
未來修學人。
當依如是住。
好事不如無。
還知麼。
除卻華山陳處士。
何人不帶是非行。
參。
上封才禅師法嗣 福州府普賢元素禅師 建甯人。
上堂。
兵随印轉。
三千裡外絕煙塵。
将逐符行。
二六時中淨裸裸。
不用鐵旗鐵鼓。
自然草偃風行。
何須七縱七擒。
直得無思不服。
所謂大丈夫秉慧劍。
般若鋒兮金剛焰。
非但能摧外道心。
早曾落卻天魔膽。
正恁麼時。
且道。
主将是甚麼人。
喝一喝。
上堂。
南泉道。
我十八上。
便解作活計。
囊無系蟻之絲。
廚乏聚蠅之糁。
趙州道。
我十八上。
便解破家散宅。
南頭買賤。
北頭賣貴。
點檢将來。
俱好與三十棒。
且放過一着。
何故。
曾為蕩子偏憐客。
自愛貪杯惜醉人。
上堂。
未開口時。
先分付拟思量處隔千山。
莫言佛法無多子。
未透玄關也大難。
祇如玄關作麼生透。
喝一喝。
下座。
福州府鼓山山堂僧洵禅師 本郡阮氏子。
上堂。
黃檗手中六十棒。
不會佛法的的大意。
卻較些子。
大愚肋下築三拳。
便道。
黃檗佛法無多子。
鈍置殺人。
須知有一人。
大棒蓦頭打。
他不回頭。
老拳劈面槌。
他亦不顧。
且道。
是誰。
上堂。
朔風掃地卷黃葉。
門外千峰凜寒色。
夜半烏龜帶雪飛。
石女溪邊皺兩眉。
卓拄杖曰。
大家在者裡。
且道。
天寒人寒。
喝一喝曰。
歸堂去。
福州府鼓山别峰祖珍禅師 興化林氏子。
母陳氏。
夢曾遺以明珠。
因詢何來。
僧曰。
餘黃涅盤也。
覺而有妊。
生有奇相。
通身毛長二寸。
常谒鼓山鑒淳。
尋參佛心於東山。
及心移鼓山。
師典第一座。
心去。
師為繼席。
又遷泉之法石。
僧問。
趙州繞禅床一匝。
轉藏已竟。
此理如何。
師曰。
畫龍看頭。
畫蛇看尾。
曰婆子道。
比來請轉全藏。
為甚麼祇轉得半藏。
此意又且如何。
師曰。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曰未審。
甚麼處是轉半藏處。
師曰。
不是知音者。
徒勞話歲寒。
上堂。
尋牛須訪迹。
學道貴無心。
迹在牛還在。
無心道易尋。
豎起拂子曰。
者個是迹。
牛在甚麼處。
直饒見得頭角分明。
鼻孔也在法石手裡。
上堂。
向上一路。
千聖不傳。
卓拄杖曰。
恁麼會得。
十萬八千。
畢竟如何。
桃紅李白薔薇紫。
問着春風總不知。
示衆。
大道祇在目前。
要且目前難睹。
欲識大道真體。
不離聲色言語。
卓拄杖曰。
者個是聲。
豎起拄杖曰。
者個是色。
喚甚麼作大道真體。
直饒向者裡見得。
也是鄭州出曹門。
示衆。
若論此事。
如人吃飯。
飽則便休。
若不飽。
必有思食之心。
若過飽。
又有傷心之患。
到者裡。
作麼生得恰好去。
良久曰。
且歸岩下宿。
同看月明時。
師嘗造七佛塔於法石。
工畢。
遂去隐夾嶺之白水岩。
将寂。
說偈曰。
生本無生。
死本無死。
生死二途。
無彼無此。
茶毗。
舍利不可以數計。
葬法石焉。
黃龍逢禅師法嗣 饒州府薦福常庵擇崇禅師 甯國人。
上堂。
舉僧問古德。
生死到來。
如何免得。
德曰。
柴鳴竹爆驚人耳。
曰不會。
德曰。
家犬聲獰夜不休。
師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