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諸人要會麼。
柴鳴竹爆驚人耳。
大洋海底紅塵起。
家犬聲獰夜不休。
陸地行船三萬裡。
堅牢地神笑呵呵。
須彌山王眼觑鼻。
把手東行卻向西。
南山聲應北山裡。
千手大悲開眼看。
無量慈悲是誰底。
良久曰。
頭長腳短。
少喜多瞋。
上堂。
問侍者曰。
還記得昨日因緣麼。
曰記不得。
複顧大衆曰。
還記得麼。
衆無對。
卻豎起拂子問。
還記得麼。
良久曰。
也妄卻了也。
三處不成。
一亦非有。
諸人不會。
方言露柱。
且莫開口。
以拂子擊禅床。
下座。
上封秀禅師法嗣 文定公胡安國 字康候。
自号草庵居士。
久依上封。
得言外旨。
崇甯中。
過藥山。
有禅人舉南泉斬貓話問公。
公以偈答曰。
手握乾坤殺活機。
縱橫施設在臨時。
玉堂兔馬非龍象。
大用堂堂又豈知。
寄上封偈曰。
祝融峰似杜城天。
萬古江山在目前。
須信死心元不死。
夜來秋月又同圓。
萬年一禅師法嗣 嘉興府報恩法常首座 開封人。
丞相薛居正之裔。
徽宗政和丁酉。
依長沙益陽華嚴元轼下發。
徧依叢林。
于楞嚴深入義海。
自湖湘至萬年。
谒雪巢機契。
命掌箋翰。
後首衆報恩。
室中唯一矮榻。
餘無長物。
宣和庚子九月中。
語寺僧曰。
一月後不複留此。
十月二十一。
往方丈谒别。
将曉。
書漁父詞於室門。
就榻收足而逝。
詞曰。
此事楞嚴嘗露布。
梅華雪月交光處。
一笑寥寥空萬古。
風瓯語逈然。
銀漢橫天宇。
蝶夢南華方栩栩。
斑斑誰跨豐幹虎。
而今忘卻來時路。
江山暮天涯。
目送鴻飛去。
黃龍震禅師法嗣 常德府德山無诤慧初禅師 常州靖江人。
上堂。
顧視大衆曰。
見麼。
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在日月為晦為朔。
在四時為寒為暑。
鼓之以雷霆。
潤之以風雨。
且道。
在衲僧分上。
又作麼生。
一趯趯翻四大海。
一拳拳倒須彌山。
佛祖位中留不住。
又吹漁笛汨羅灣。
上堂。
九月二十五。
聚頭相共舉。
瞎卻正法眼。
拈卻雲門普。
德山不會說禅。
赢得邨歌社舞。
阿呵呵邏啰哩。
遂作舞下座。
嶽山祖禅師法嗣 南康府廬山延慶叔禅師 僧問。
多子塔前。
共談何事。
師曰。
一回相見一回老。
能得幾時為弟兄。
僧禮拜。
師曰。
唐興今日失利。
雲岩遊禅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塗毒智策禅師 天台陳氏子。
年十六落發。
十九造國清。
谒寂室光。
灑然有省。
次谒大圓於明州萬壽。
圓問。
甚處來。
師曰。
天台來。
曰見智者大師麼。
師曰。
即今亦不少。
曰因甚在汝腳跟下。
師曰。
當面蹉過。
圓曰。
上人可謂不耘而秀。
不扶而直。
往豫章谒典牛。
道由雲居。
風雪塞路。
坐閱四十二日。
午初版聲铿然。
豁爾大悟。
及造門。
典牛獨指師曰。
甚處見神見鬼來。
師曰。
雲居聞版聲來。
牛曰。
是甚麼。
師曰。
打破虛空。
全無柄靶。
牛曰。
向上事未在。
師曰。
東家暗坐。
西家厮罵。
牛曰。
嶄然超出佛祖。
他日起家一麟足矣。
辭去。
庵淮西烏崖。
大圓移大沩。
請師居第一座。
一日有相者謂。
師無後。
大圓不怿曰。
吾期子濟濟多衆。
如雪峰沩山。
不謂子僅如是奈何。
師曰。
參學唯恐無本。
苟有本。
對泥像說法。
亦高出諸方。
圓乃歎曰。
子器識過人。
玄酒大羹。
非常流所能知味也。
東歸分座國清。
出世住黃岩普澤。
次應台之太平。
吉之祥符。
越之等慈。
及大能仁。
後自護國赴徑山。
上堂。
瞿昙道。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雖然。
恁麼正是捕得老鼠。
打破油甕。
天衣道。
你眼在甚麼處。
雖則識破釋迦老子。
争奈拈[饑-幾+追]舐指。
若是塗毒即不然。
色見聲求總不妨。
百華影裡繡鴛鴦。
自從拾得金針後。
一任風吹滿路香。
将示寂。
升座别衆。
囑門人以文祭之。
師危坐傾聽。
至尚飨。
為之一笑。
越兩日。
沐浴更衣。
集衆說偈曰。
四大既分飛。
煙雲任意歸。
秋天霜夜月。
萬裡轉光輝。
俄頃泊然而逝。
壽七十六。
夏六十。
塔全身於東岡之麓。
信相顯禅師法嗣 成都府金繩文禅師 僧問。
如何是大道之源。
師曰。
黃河九曲。
曰如何是不犯之令。
師曰。
鐵蛇鑽不入。
僧拟議。
師便打。
圓通旻禅師法嗣 九江府廬山圓通密印守慧禅師 興化陳氏子。
初住圓通。
次遷潭州大沩上堂。
但知今日複明日。
不覺前秋與後秋。
平步坦然歸故裡。
卻乘好月過滄洲。
咦不是苦心人不知。
政和中。
三入内庭說法。
徽宗喜甚。
賜沖真密印通慧六字号。
南昌府黃龍道觀禅師 上堂。
古人道。
眼色耳聲。
萬法成辦。
你諸人。
為甚麼從朝至暮。
諸法不相到。
遂喝一喝曰。
牽牛入你鼻孔。
禍不入慎家之門。
左丞範沖居士 字緻虛。
由翰院守豫章。
過谒圓通。
茶罷曰。
某行将老矣。
堕在金紫行中去。
此事稍遠。
通呼内翰。
公應喏。
通曰。
何遠之有。
公躍然曰。
乞師再垂指誨。
通曰。
此去洪都有四程。
公伫思。
通曰。
見即便見。
拟思即差。
公乃豁然有省。
樞密吳居厚居士 擁節歸锺陵。
谒圓通曰。
某頃赴省試過此。
過趙州關。
因問前住讷老。
透關底事如何。
讷曰。
且去做官。
今不覺五十餘年。
通曰。
曾明得透關底事麼。
公曰。
八次經過。
常存此念。
然未甚脫灑在。
通度扇與之曰。
請使扇。
公即揮扇。
通曰。
有甚不脫灑處。
公忽有省曰。
更請末後句。
通乃揮扇兩下。
公曰。
親切親切。
通曰。
吉獠舌頭三千裡。
谏議彭汝霖居士 手寫觀音經施圓通。
通拈起曰。
者個是觀音經。
那個是谏議的經。
公曰。
此是某親寫。
通曰。
寫底是字。
那個是經。
公笑曰。
卻了不得也。
通曰。
即現宰官身。
而為說法。
公曰。
人人有分。
通曰。
莫謗經好。
公曰。
如何即是。
通舉經示之。
公拊掌大笑曰。
嗄。
通曰。
又道了不得。
公禮拜。
中丞盧航居士 與圓通擁爐次。
公問。
諸家因緣。
不勞拈出。
直截一句。
請師指示。
通厲聲揖曰。
看火。
公急撥衣。
忽大悟。
對曰。
灼然佛法無多子。
通喝曰。
放下着。
公應喏喏。
左司都贶居士 問圓通。
是法非思量分
柴鳴竹爆驚人耳。
大洋海底紅塵起。
家犬聲獰夜不休。
陸地行船三萬裡。
堅牢地神笑呵呵。
須彌山王眼觑鼻。
把手東行卻向西。
南山聲應北山裡。
千手大悲開眼看。
無量慈悲是誰底。
良久曰。
頭長腳短。
少喜多瞋。
上堂。
問侍者曰。
還記得昨日因緣麼。
曰記不得。
複顧大衆曰。
還記得麼。
衆無對。
卻豎起拂子問。
還記得麼。
良久曰。
也妄卻了也。
三處不成。
一亦非有。
諸人不會。
方言露柱。
且莫開口。
以拂子擊禅床。
下座。
上封秀禅師法嗣 文定公胡安國 字康候。
自号草庵居士。
久依上封。
得言外旨。
崇甯中。
過藥山。
有禅人舉南泉斬貓話問公。
公以偈答曰。
手握乾坤殺活機。
縱橫施設在臨時。
玉堂兔馬非龍象。
大用堂堂又豈知。
寄上封偈曰。
祝融峰似杜城天。
萬古江山在目前。
須信死心元不死。
夜來秋月又同圓。
萬年一禅師法嗣 嘉興府報恩法常首座 開封人。
丞相薛居正之裔。
徽宗政和丁酉。
依長沙益陽華嚴元轼下發。
徧依叢林。
于楞嚴深入義海。
自湖湘至萬年。
谒雪巢機契。
命掌箋翰。
後首衆報恩。
室中唯一矮榻。
餘無長物。
宣和庚子九月中。
語寺僧曰。
一月後不複留此。
十月二十一。
往方丈谒别。
将曉。
書漁父詞於室門。
就榻收足而逝。
詞曰。
此事楞嚴嘗露布。
梅華雪月交光處。
一笑寥寥空萬古。
風瓯語逈然。
銀漢橫天宇。
蝶夢南華方栩栩。
斑斑誰跨豐幹虎。
而今忘卻來時路。
江山暮天涯。
目送鴻飛去。
黃龍震禅師法嗣 常德府德山無诤慧初禅師 常州靖江人。
上堂。
顧視大衆曰。
見麼。
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在日月為晦為朔。
在四時為寒為暑。
鼓之以雷霆。
潤之以風雨。
且道。
在衲僧分上。
又作麼生。
一趯趯翻四大海。
一拳拳倒須彌山。
佛祖位中留不住。
又吹漁笛汨羅灣。
上堂。
九月二十五。
聚頭相共舉。
瞎卻正法眼。
拈卻雲門普。
德山不會說禅。
赢得邨歌社舞。
阿呵呵邏啰哩。
遂作舞下座。
嶽山祖禅師法嗣 南康府廬山延慶叔禅師 僧問。
多子塔前。
共談何事。
師曰。
一回相見一回老。
能得幾時為弟兄。
僧禮拜。
師曰。
唐興今日失利。
雲岩遊禅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塗毒智策禅師 天台陳氏子。
年十六落發。
十九造國清。
谒寂室光。
灑然有省。
次谒大圓於明州萬壽。
圓問。
甚處來。
師曰。
天台來。
曰見智者大師麼。
師曰。
即今亦不少。
曰因甚在汝腳跟下。
師曰。
當面蹉過。
圓曰。
上人可謂不耘而秀。
不扶而直。
往豫章谒典牛。
道由雲居。
風雪塞路。
坐閱四十二日。
午初版聲铿然。
豁爾大悟。
及造門。
典牛獨指師曰。
甚處見神見鬼來。
師曰。
雲居聞版聲來。
牛曰。
是甚麼。
師曰。
打破虛空。
全無柄靶。
牛曰。
向上事未在。
師曰。
東家暗坐。
西家厮罵。
牛曰。
嶄然超出佛祖。
他日起家一麟足矣。
辭去。
庵淮西烏崖。
大圓移大沩。
請師居第一座。
一日有相者謂。
師無後。
大圓不怿曰。
吾期子濟濟多衆。
如雪峰沩山。
不謂子僅如是奈何。
師曰。
參學唯恐無本。
苟有本。
對泥像說法。
亦高出諸方。
圓乃歎曰。
子器識過人。
玄酒大羹。
非常流所能知味也。
東歸分座國清。
出世住黃岩普澤。
次應台之太平。
吉之祥符。
越之等慈。
及大能仁。
後自護國赴徑山。
上堂。
瞿昙道。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雖然。
恁麼正是捕得老鼠。
打破油甕。
天衣道。
你眼在甚麼處。
雖則識破釋迦老子。
争奈拈[饑-幾+追]舐指。
若是塗毒即不然。
色見聲求總不妨。
百華影裡繡鴛鴦。
自從拾得金針後。
一任風吹滿路香。
将示寂。
升座别衆。
囑門人以文祭之。
師危坐傾聽。
至尚飨。
為之一笑。
越兩日。
沐浴更衣。
集衆說偈曰。
四大既分飛。
煙雲任意歸。
秋天霜夜月。
萬裡轉光輝。
俄頃泊然而逝。
壽七十六。
夏六十。
塔全身於東岡之麓。
信相顯禅師法嗣 成都府金繩文禅師 僧問。
如何是大道之源。
師曰。
黃河九曲。
曰如何是不犯之令。
師曰。
鐵蛇鑽不入。
僧拟議。
師便打。
圓通旻禅師法嗣 九江府廬山圓通密印守慧禅師 興化陳氏子。
初住圓通。
次遷潭州大沩上堂。
但知今日複明日。
不覺前秋與後秋。
平步坦然歸故裡。
卻乘好月過滄洲。
咦不是苦心人不知。
政和中。
三入内庭說法。
徽宗喜甚。
賜沖真密印通慧六字号。
南昌府黃龍道觀禅師 上堂。
古人道。
眼色耳聲。
萬法成辦。
你諸人。
為甚麼從朝至暮。
諸法不相到。
遂喝一喝曰。
牽牛入你鼻孔。
禍不入慎家之門。
左丞範沖居士 字緻虛。
由翰院守豫章。
過谒圓通。
茶罷曰。
某行将老矣。
堕在金紫行中去。
此事稍遠。
通呼内翰。
公應喏。
通曰。
何遠之有。
公躍然曰。
乞師再垂指誨。
通曰。
此去洪都有四程。
公伫思。
通曰。
見即便見。
拟思即差。
公乃豁然有省。
樞密吳居厚居士 擁節歸锺陵。
谒圓通曰。
某頃赴省試過此。
過趙州關。
因問前住讷老。
透關底事如何。
讷曰。
且去做官。
今不覺五十餘年。
通曰。
曾明得透關底事麼。
公曰。
八次經過。
常存此念。
然未甚脫灑在。
通度扇與之曰。
請使扇。
公即揮扇。
通曰。
有甚不脫灑處。
公忽有省曰。
更請末後句。
通乃揮扇兩下。
公曰。
親切親切。
通曰。
吉獠舌頭三千裡。
谏議彭汝霖居士 手寫觀音經施圓通。
通拈起曰。
者個是觀音經。
那個是谏議的經。
公曰。
此是某親寫。
通曰。
寫底是字。
那個是經。
公笑曰。
卻了不得也。
通曰。
即現宰官身。
而為說法。
公曰。
人人有分。
通曰。
莫謗經好。
公曰。
如何即是。
通舉經示之。
公拊掌大笑曰。
嗄。
通曰。
又道了不得。
公禮拜。
中丞盧航居士 與圓通擁爐次。
公問。
諸家因緣。
不勞拈出。
直截一句。
請師指示。
通厲聲揖曰。
看火。
公急撥衣。
忽大悟。
對曰。
灼然佛法無多子。
通喝曰。
放下着。
公應喏喏。
左司都贶居士 問圓通。
是法非思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