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穹窿圓。

    忽有得。

    遂通所見。

    圓曰。

    子雖得入。

    未至當也。

    切宜着鞭。

    乃辭扣諸席。

    後參圓悟。

    值入室。

    才踵門。

    悟曰。

    看腳下。

    師打露柱一下。

    悟曰。

    何不着實道取一句。

    師曰。

    師若搖頭。

    弟子擺尾。

    悟曰。

    你試擺尾看。

    師翻筋鬥而出。

    悟大笑。

    由是知名。

     住後。

    僧問。

    如何是奪人不奪境。

    師曰。

    霸王到烏江。

    曰如何是奪境不奪人。

    師曰。

    築壇拜将。

    曰如何是人境兩俱奪。

    師曰。

    萬裡山河獲太平。

    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奪。

    師曰。

    龍吟霧起。

    虎嘯風生。

    曰向上還有事也無。

    師曰。

    當面蹉過。

    曰真個作家。

    師曰。

    白日鬼迷人。

     一日入城。

    與道俗行至十郎巷。

    有問曰。

    巷在者裡。

    未審十郎在甚麼處。

    師奮臂曰。

    随我來。

     成都府正法建禅師 上堂。

    兔馬有角。

    牛羊無角。

    絕毫絕厘。

    如山如嶽。

    針鋒上師子翻身。

    藕竅中大鵬展翼。

    等閑突過北俱盧。

    日月星辰一時黑。

     江甯府華藏密印安民禅師 嘉定朱氏子。

    初講楞嚴。

    為成都義學所歸。

    時圓悟居昭覺。

    師與奉勝為友。

    因造焉。

    聞悟小參。

    舉國師三喚侍者因緣。

    趙州拈雲。

    如人暗中書字。

    字雖不成。

    文彩已彰。

    那裡是文彩已彰處。

    師心疑之。

    告香入室。

    悟問。

    座主講何經。

    師曰楞嚴。

    悟曰。

    楞嚴有七處征心。

    八還辨見。

    畢竟心在甚麼處。

    師多呈義解。

    悟皆不肯。

    師複請益。

    悟令一切處。

    作文彩已彰會。

    偶僧請益十玄談。

    方舉問君心印作何顔。

    悟厲聲曰。

    文彩已彰。

    師聞而有省。

    悟複示以本色鉗錘。

    師則罔措。

    一日白悟曰。

    和尚休舉話。

    待某說看。

    悟諾。

    師曆舉楞嚴語。

    以合拈椎豎拂下喝敲床等用。

    悟笑曰。

    你元來在者裡作活計。

    乃點之曰。

    你豈不見經中道。

    妙性圓明。

    離諸名相。

    師於言下釋然。

    悟出蜀居夾山。

    師侍行。

    悟夜參。

    舉古帆未挂因緣。

    師聞未領遂求決。

    悟曰。

    你問我。

    師舉前話。

    悟曰。

    庭前栢樹子。

    師頓契無疑。

    乃曰。

    古人道。

    如一滴投於巨壑。

    殊不知大海投於一滴。

    悟笑曰。

    奈者漢何。

    未幾。

    令分座。

     後谒佛鑒於蔣山。

    鑒問。

    佛果有不曾亂為人說底句。

    曾與你說麼。

    師曰。

    合取狗口。

    鑒震聲曰。

    不是者個道理。

    師曰。

    無人奪你鹽茶袋。

    叫作甚麼。

    鑒曰。

    佛果若不為你說。

    我為你說。

    師曰。

    和尚疑時退院别參去。

    鑒呵呵大笑。

    師未幾。

    開法保甯。

    遷華藏。

    旋裡領中峰。

     上堂。

    衆賣華兮獨賣松。

    青青顔色不如紅。

    算來終不與時合。

    歸去來兮翠藹中。

    可笑古人恁麼道。

    大似逃峰赴壑。

    避溺投火。

    争如随分到尺八五分镢頭邊。

    讨一個半個。

    雖然如是。

    保甯半個也不要。

    何故。

    富嫌千口少。

    貧恨一身多。

     冬至上堂。

    舉玉泉皓曰。

    雪雪片片不别。

    下到臘月。

    再從來年。

    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

    依前不歇。

    凍殺餓殺。

    免教胡說亂說。

    師曰。

    不是罵人。

    亦非贊歎。

    高出臨濟德山。

    不似雲居羅漢。

    且道。

    玉泉意作麼生。

    良久曰。

    但得雪消盡。

    自然春到來。

     後示寂本山。

    阇維。

    設利頗剩。

    細民穴地尺許。

    皆得之。

    尤光明瑩潔。

    心舌亦不壞。

     成都府昭覺徹庵道元禅師 綿州鄧氏子。

    圓具後。

    東遊谒大别道。

    因看廓然無聖語。

    忽失笑曰。

    達磨元來在者裡。

    道譽之。

    往參佛鑒佛眼。

    次依圓悟於金山。

    以所見告。

    悟弗許。

    悟徙雲居。

    師從之。

    雖有信入。

    終以鲠膺物未去為疑。

    會悟問參徒。

    生死到來時如何。

    僧曰。

    香台子笑和尚。

    次問師。

    汝作麼生。

    師曰。

    艹賊大敗。

    悟曰。

    有人問你時如何。

    師拟答。

    悟憑陵曰。

    艹賊大敗。

    師即徹證。

    悟以拳擊之。

    師撫掌大笑。

    悟曰。

    汝見甚麼便如此。

    師曰。

    毒手未報。

    永劫不忘。

    悟歸昭覺。

    命師首衆。

    悟将順世。

    命以師繼席焉。

     杭州府中天竺[仁-二+幻]堂中仁禅師 洛陽人。

    少依東京奉先院出家。

    宣和初。

    賜牒於慶基殿落發。

    進具後。

    往來三藏譯經所。

    谛窮經論。

    特於宗門未之信。

    時圓悟居天甯。

    走谒之。

    悟方為衆入室。

    師見敬服。

    奮然造前。

    悟曰。

    依經解義。

    三世佛冤。

    離經一字。

    即同魔說。

    速道速道。

    師拟對。

    悟劈口擊之。

    因墜一齒。

    即大悟。

    留天甯。

    由是師資契合。

    請問無間。

    後開法大覺。

    遷中天竺。

    次徙靈峰。

     上堂。

    九十春光已過半。

    釀華天氣正融和。

    海棠枝上莺聲好。

    道與時流見得麼。

    然雖如是。

    且透聲透色一句。

    作麼生道。

    金勒馬嘶芳草地。

    玉樓人醉杏華天。

     上堂。

    舉狗子無佛性話。

    乃曰。

    二八佳人刺繡遲。

    紫荊花下啭黃鹂。

    可憐無限傷春意。

    盡在停針不語時。

     淳熙甲午四月八日。

    孝宗诏入内。

    賜座說法。

    帝舉不與萬法為侶因緣俾拈提。

    師拈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