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
頌曰。
秤錘搦出油。
閑言長語休。
腰纏十萬貫。
騎鶴上揚州。
己亥中。
升堂告衆而逝。
眉州彭山象耳山袁覺禅師 郡之袁氏子。
出家傳燈。
試經得度。
本名圓覺。
郡守填祠牒。
誤作袁字。
疑師慊然。
戲謂之曰。
一字名可乎。
師笑曰。
一字已多。
郡守異之。
既受具。
出蜀徧谒有道尊宿。
後依大沩佛性。
入室陳所見。
性曰。
汝忒煞遠在。
然知其為法器。
俾充侍者掌賓客。
師每侍性。
性必舉法華開示悟入四字。
令下語。
又曰。
直待我豎點頭時。
汝方是也。
偶不職被斥。
制中無依。
寓俗士家。
一日誦法華。
至亦複不知何者是火何者為舍。
乃豁然。
制罷歸省。
性見首肯之。
圓悟再住雲居。
師詣以所得白悟。
悟呵曰。
本是淨地。
屙屎作麼。
師所疑頓釋。
紹興丁巳。
眉之象耳虛席。
衆舉師應聘。
師常語客曰。
東坡曰。
我持此石歸。
袖中有東海。
山谷曰。
惠崇煙雨蘆雁。
坐我潇湘洞庭。
欲喚扁舟歸去。
傍人謂是丹青。
此禅髓也。
又曰。
我敲床豎拂時。
釋迦老子孔夫子。
都齊立在下風。
有舉此語似佛海遠者。
遠曰。
此覺老語也。
我此間即不恁麼。
眉州青神中岩華嚴祖覺禅師 嘉州楊氏子。
幼聰慧。
書史過目成誦。
着書排釋氏。
惡境忽現。
因悔過出家。
依慧目能。
未幾疽發膝上。
五年醫莫愈。
因書華嚴合論。
畢夜感異夢。
旦即舍杖步趨。
一日誦至現相品曰。
佛身無有生。
而能示出生。
法性如虛空。
諸佛於中住。
無住亦無去。
處處皆見佛。
遂悟華嚴宗旨。
洎登僧籍。
府帥。
請講於千部堂。
詞辨宏放。
衆所歎服。
适南堂靜過門。
謂師曰。
觀公講說。
獨步西南。
惜未解離文字相耳。
傥問道方外。
何讓于周金剛乎。
師欣然。
罷講南遊。
依圓悟於锺阜。
一日入室。
悟舉羅山道。
言有時。
踞虎頭收虎尾。
第一句下明宗旨。
無言時。
觌露機鋒。
如同電拂。
作麼生會。
師莫能對。
參究之久。
忽有省。
作偈呈悟曰。
家住孤峰頂。
長年半掩門。
自嗟身已老。
活計付兒孫。
悟見許可。
次日入室。
悟又問。
昨日公案作麼生。
師拟對。
悟便喝曰。
佛法不是者個道理。
師複留五年。
愈更迷悶。
後於廬山栖賢。
閱浮山遠削執論。
乃大悟。
作偈寄悟曰。
出林依舊入蓬蒿。
天網恢恢不可逃。
誰信業緣無避處。
歸來不怕語聲高。
悟大喜。
持以示衆曰。
覺華嚴徹矣。
住後。
僧問。
最初威音王。
末後婁至佛。
未審參見甚麼人。
師曰。
家住大梁城。
更問長安路。
曰隻如德山擔疏鈔行腳。
意在甚麼處。
師曰。
拶破你眼睛。
曰與和尚悟華嚴宗旨。
相去幾何。
師曰。
同途不同轍。
曰昔日德山。
今朝和尚也。
師曰。
夕陽西去水東流。
上堂。
舉石霜遷化。
衆請首座繼踵住持。
虔侍者所問公案。
乃曰。
宗師行處。
如火消氷。
透過是非關。
全機亡得喪。
盡道。
首座滞在一色。
侍者知見超師。
可謂體妙失宗。
全迷向背。
殊不知。
首座如鹭鸶立雪。
品類不齊。
侍者似鳳翥丹霄。
不萦金網。
一人高高山頂立。
一人深深海底行。
各自随方而來。
同會九重城裡。
而今要識此二人麼。
豎起拂子曰。
龍卧碧潭風凜凜。
垂下拂子曰。
鶴歸霄漢背摩天。
僧問。
如何是一喝如金剛王寶劍。
師曰。
血濺梵天。
曰如何是一喝如踞地師子。
師曰。
驚殺野狐狸。
曰如何是一喝如探竿影草。
師曰。
驗得你骨出。
曰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
師曰。
直須識取把針人。
莫道鴛鴦好毛羽。
長沙府福嚴文演禅師 成都楊氏子。
僧問。
如何是定林正主。
師曰。
坐斷天下人舌頭。
曰未審如何親近。
師曰。
觑着則瞎。
上堂。
當陽坐斷。
凡聖迹絕。
随手放開。
天回地轉。
直得日月交互。
虎嘯龍吟。
頭頭物物。
耳聞目視。
安立谛上。
是甚麼。
還委悉麼。
阿斯咤。
咄。
蘇州府西山明因昙玩禅師 溫州黃氏子。
徧參罷。
宣和庚子。
回抵锺阜。
适朝廷改僧為德士。
師與同志數人。
入頭陀岩。
食松自處。
久之。
圓悟被旨居是山。
親至岩所。
令去須發。
及悟诏補京師天甯。
師與俱往。
命掌香水海。
未幾。
因舉枹擊鼓。
頓明大法。
凡有所問。
皆對曰。
莫理會。
住後上堂。
汝有一對眼。
我也有一對眼。
汝若瞞還自瞞。
汝若成佛作祖。
老僧無汝底分。
汝若做驢做馬。
老僧救汝不得。
衆檀越入山請上堂。
說偈曰。
我無長處名虛出。
謝汝殷勤特地來。
明因無法堪分付。
謾把山門為汝開。
蘇州府虎丘雪庭元淨禅師 雙溪人。
上堂。
知有底人。
過萬年如一日。
不知有者。
過一日如萬年。
不見死心道。
山僧行腳三十餘年。
以九十日為一夏。
增一日也不得。
鹹一日也不得。
取不得舍不得。
不可得中祇麼得。
翠雲見處
頌曰。
秤錘搦出油。
閑言長語休。
腰纏十萬貫。
騎鶴上揚州。
己亥中。
升堂告衆而逝。
眉州彭山象耳山袁覺禅師 郡之袁氏子。
出家傳燈。
試經得度。
本名圓覺。
郡守填祠牒。
誤作袁字。
疑師慊然。
戲謂之曰。
一字名可乎。
師笑曰。
一字已多。
郡守異之。
既受具。
出蜀徧谒有道尊宿。
後依大沩佛性。
入室陳所見。
性曰。
汝忒煞遠在。
然知其為法器。
俾充侍者掌賓客。
師每侍性。
性必舉法華開示悟入四字。
令下語。
又曰。
直待我豎點頭時。
汝方是也。
偶不職被斥。
制中無依。
寓俗士家。
一日誦法華。
至亦複不知何者是火何者為舍。
乃豁然。
制罷歸省。
性見首肯之。
圓悟再住雲居。
師詣以所得白悟。
悟呵曰。
本是淨地。
屙屎作麼。
師所疑頓釋。
紹興丁巳。
眉之象耳虛席。
衆舉師應聘。
師常語客曰。
東坡曰。
我持此石歸。
袖中有東海。
山谷曰。
惠崇煙雨蘆雁。
坐我潇湘洞庭。
欲喚扁舟歸去。
傍人謂是丹青。
此禅髓也。
又曰。
我敲床豎拂時。
釋迦老子孔夫子。
都齊立在下風。
有舉此語似佛海遠者。
遠曰。
此覺老語也。
我此間即不恁麼。
眉州青神中岩華嚴祖覺禅師 嘉州楊氏子。
幼聰慧。
書史過目成誦。
着書排釋氏。
惡境忽現。
因悔過出家。
依慧目能。
未幾疽發膝上。
五年醫莫愈。
因書華嚴合論。
畢夜感異夢。
旦即舍杖步趨。
一日誦至現相品曰。
佛身無有生。
而能示出生。
法性如虛空。
諸佛於中住。
無住亦無去。
處處皆見佛。
遂悟華嚴宗旨。
洎登僧籍。
府帥。
請講於千部堂。
詞辨宏放。
衆所歎服。
适南堂靜過門。
謂師曰。
觀公講說。
獨步西南。
惜未解離文字相耳。
傥問道方外。
何讓于周金剛乎。
師欣然。
罷講南遊。
依圓悟於锺阜。
一日入室。
悟舉羅山道。
言有時。
踞虎頭收虎尾。
第一句下明宗旨。
無言時。
觌露機鋒。
如同電拂。
作麼生會。
師莫能對。
參究之久。
忽有省。
作偈呈悟曰。
家住孤峰頂。
長年半掩門。
自嗟身已老。
活計付兒孫。
悟見許可。
次日入室。
悟又問。
昨日公案作麼生。
師拟對。
悟便喝曰。
佛法不是者個道理。
師複留五年。
愈更迷悶。
後於廬山栖賢。
閱浮山遠削執論。
乃大悟。
作偈寄悟曰。
出林依舊入蓬蒿。
天網恢恢不可逃。
誰信業緣無避處。
歸來不怕語聲高。
悟大喜。
持以示衆曰。
覺華嚴徹矣。
住後。
僧問。
最初威音王。
末後婁至佛。
未審參見甚麼人。
師曰。
家住大梁城。
更問長安路。
曰隻如德山擔疏鈔行腳。
意在甚麼處。
師曰。
拶破你眼睛。
曰與和尚悟華嚴宗旨。
相去幾何。
師曰。
同途不同轍。
曰昔日德山。
今朝和尚也。
師曰。
夕陽西去水東流。
上堂。
舉石霜遷化。
衆請首座繼踵住持。
虔侍者所問公案。
乃曰。
宗師行處。
如火消氷。
透過是非關。
全機亡得喪。
盡道。
首座滞在一色。
侍者知見超師。
可謂體妙失宗。
全迷向背。
殊不知。
首座如鹭鸶立雪。
品類不齊。
侍者似鳳翥丹霄。
不萦金網。
一人高高山頂立。
一人深深海底行。
各自随方而來。
同會九重城裡。
而今要識此二人麼。
豎起拂子曰。
龍卧碧潭風凜凜。
垂下拂子曰。
鶴歸霄漢背摩天。
僧問。
如何是一喝如金剛王寶劍。
師曰。
血濺梵天。
曰如何是一喝如踞地師子。
師曰。
驚殺野狐狸。
曰如何是一喝如探竿影草。
師曰。
驗得你骨出。
曰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
師曰。
直須識取把針人。
莫道鴛鴦好毛羽。
長沙府福嚴文演禅師 成都楊氏子。
僧問。
如何是定林正主。
師曰。
坐斷天下人舌頭。
曰未審如何親近。
師曰。
觑着則瞎。
上堂。
當陽坐斷。
凡聖迹絕。
随手放開。
天回地轉。
直得日月交互。
虎嘯龍吟。
頭頭物物。
耳聞目視。
安立谛上。
是甚麼。
還委悉麼。
阿斯咤。
咄。
蘇州府西山明因昙玩禅師 溫州黃氏子。
徧參罷。
宣和庚子。
回抵锺阜。
适朝廷改僧為德士。
師與同志數人。
入頭陀岩。
食松自處。
久之。
圓悟被旨居是山。
親至岩所。
令去須發。
及悟诏補京師天甯。
師與俱往。
命掌香水海。
未幾。
因舉枹擊鼓。
頓明大法。
凡有所問。
皆對曰。
莫理會。
住後上堂。
汝有一對眼。
我也有一對眼。
汝若瞞還自瞞。
汝若成佛作祖。
老僧無汝底分。
汝若做驢做馬。
老僧救汝不得。
衆檀越入山請上堂。
說偈曰。
我無長處名虛出。
謝汝殷勤特地來。
明因無法堪分付。
謾把山門為汝開。
蘇州府虎丘雪庭元淨禅師 雙溪人。
上堂。
知有底人。
過萬年如一日。
不知有者。
過一日如萬年。
不見死心道。
山僧行腳三十餘年。
以九十日為一夏。
增一日也不得。
鹹一日也不得。
取不得舍不得。
不可得中祇麼得。
翠雲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