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續燈正統卷二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臨濟宗
大鑒下第十六世
昭覺勤禅師法嗣
甯波府育王山佛智端裕禅師
紹興府錢氏子。
吳越王後裔也。
生而岐嶷。
眉目淵秀。
十四驅烏大善寺。
十八得度受具。
往依淨慈一。
未幾。
聞僧擊露柱曰。
你何不說禅。
師微有省。
去谒龍門遠。
甘露卓。
泐潭祥。
皆以颕邁見推。
晚見圓悟於锺阜。
悟問。
誰知正法眼藏。
向者瞎驢邊滅卻。
即今是滅不滅。
曰請和尚合取口好。
悟曰。
此猶未出常情。
師拟對。
悟擊之。
師頓去所滞。
侍居天甯。
掌記室。
尋命分座。
初開法丹霞。
次遷虎丘徑山。
謝事。
庵於平江之西華。
閱數稔。
敕居建康保甯。
後移蘇城萬壽。
及閩中玄沙。
壽山西禅。
複被旨補靈隐。
仍歸西華舊隐。
紹興戊辰秋。
赴育王之命。
上堂。
德山入門便棒。
多向皮袋裡埋蹤。
臨濟入門便喝。
總在聲塵中出沒。
若是英靈衲子。
直須足下風生。
超越古今途轍。
拈拄杖卓一下。
喝一喝曰。
祇者個何似生。
若喚作棒喝。
瞌睡未惺。
不喚作棒喝。
未識德山臨濟。
畢竟如何。
複卓一下曰。
總不得動着。
上堂。
盡大地是沙門眼。
徧十方是自己光。
為甚麼東弗于逮打鼓。
西瞿耶尼不聞。
南贍部洲點燈。
北郁單越暗坐。
直饒向個裡道得十全。
猶是光影裡活計。
撼拂子曰。
百雜碎了也。
作麼生是出身一路。
擲下拂子曰。
參。
上堂。
動則影現。
覺則氷生。
直饒不動不覺。
猶是秦時[車*度]轹鑽。
到者裡便須千差密照。
萬戶俱開。
毫端撥轉機輪。
命脈不沈毒海。
有時覺如湛水。
有時動若星飛。
有時動覺俱忘。
有時照用自在。
且道。
正恁麼時。
是動是覺。
是照是用。
還有區分得出底麼。
鐵牛橫古路。
觸着骨毛寒。
上堂。
行時絕行迹。
說時無說蹤。
行說若到。
則垛生招箭。
行說未明。
則神鋒劃斷。
就使說無滲漏。
行不迷方。
猶滞殼漏在。
若是大鵬金翅。
奮迅百千由旬。
十影神駒。
馳驟四方八極。
不取次啖啄。
不随處埋身。
且總不依倚。
還有履踐分也無。
剎剎塵塵是要津。
上堂。
易填巨壑。
難滿漏卮。
若有操持。
了無難易。
拈卻大地。
寬綽有餘。
放出纖毫。
礙塞無路。
忽若不拈不放。
向甚麼處履踐。
同誠共休戚。
飲水亦須肥。
僧問。
如何是賓中賓。
師曰。
你是田厍奴。
曰如何是賓中主。
師曰。
相逢猶莽鹵。
曰如何是主中賓。
師曰。
劍氣爍愁雲。
曰如何是主中主。
師曰。
敲骨打髓。
高宗紹興庚午十月初。
示微疾。
至十八日。
首座法全請遺訓。
師曰。
盡此心意。
以道相資。
語絕而逝。
火後目睛齒舌不壞。
其地發光終夕。
得設利者無計。
踰月不絕。
黃冠羅肇常。
平日問道於師。
适外歸。
獨無所獲。
道念勤切。
方與客食。
咀噍間若有物。
吐哺則設利也。
大如菽。
色若琥珀。
好事者持去。
遂再拜於阇維所。
聞香奁有聲。
亟開所獲如前。
門人奉遺骨。
分塔於鄮峰西華。
谥大悟禅師。
長沙府大沩佛性法泰禅師 漢州李氏子。
僧問。
理随事變。
該萬有而一片虛凝。
事逐理融。
等千差而鹹歸實際。
如何是理法界。
師曰。
山河大地。
曰如何是事法界。
師曰。
萬象森羅。
曰如何是理事無礙法界。
師曰。
東西南北。
曰如何是事事無礙法界。
師曰。
上下四維。
上堂。
推真真無有相。
窮妄。
妄無有形。
真妄兩無所有。
廓然露出眼睛。
眼睛既露。
見個甚麼。
曉日爍開岩畔雪。
朔風吹綻臘中梅。
上堂。
寶劍拈來便用。
豈有遲疑。
眉毛剔起便行。
更無回互。
一切時騰今煥古。
一切處截斷羅籠。
不犯鋒铓。
亦非顧鑒。
獨超物外則且置。
萬機喪盡時如何。
良久曰。
八月秋。
何處熱。
上堂。
涅盤無異路。
方便有多門。
拈起拄杖曰。
看看。
山僧拄杖子。
一口吸盡西江水。
東海鯉魚[跳-兆+孛]跳。
上三十三天。
帝釋忿怒。
把須彌山一掴粉碎。
堅牢地神合掌贊歎曰。
谛觀法王法。
法王法如是。
以拄杖擊禅床。
下座。
上堂。
達得人空法空。
未稱祖佛家風。
體得全用全照。
亦非衲僧要妙。
直須打破牢關。
識取向上一竅。
如何是向上一竅。
春寒料峭。
凍殺年少。
上堂。
今朝正月已半。
是處燈火缭亂。
滿城羅绮骈阗。
交互往來遊玩。
文殊走入鬧籃中。
普賢端坐高樓看。
且道。
觀音在甚麼處。
震天椎畫鼓。
聒地奏笙歌。
上堂。
渺渺邈邈。
十方該括。
坦坦蕩蕩。
絕形絕相。
目欲視而睛枯。
口欲談而詞喪。
文殊普賢。
全無伎倆。
臨濟德山。
不妨提唱。
龜吞陝府鐵牛。
蛇齩嘉州大像。
吓得東海鯉魚。
直至如今肚脹。
嘻。
祈雨上堂。
火雲燒田苗。
泉源
吳越王後裔也。
生而岐嶷。
眉目淵秀。
十四驅烏大善寺。
十八得度受具。
往依淨慈一。
未幾。
聞僧擊露柱曰。
你何不說禅。
師微有省。
去谒龍門遠。
甘露卓。
泐潭祥。
皆以颕邁見推。
晚見圓悟於锺阜。
悟問。
誰知正法眼藏。
向者瞎驢邊滅卻。
即今是滅不滅。
曰請和尚合取口好。
悟曰。
此猶未出常情。
師拟對。
悟擊之。
師頓去所滞。
侍居天甯。
掌記室。
尋命分座。
初開法丹霞。
次遷虎丘徑山。
謝事。
庵於平江之西華。
閱數稔。
敕居建康保甯。
後移蘇城萬壽。
及閩中玄沙。
壽山西禅。
複被旨補靈隐。
仍歸西華舊隐。
紹興戊辰秋。
赴育王之命。
上堂。
德山入門便棒。
多向皮袋裡埋蹤。
臨濟入門便喝。
總在聲塵中出沒。
若是英靈衲子。
直須足下風生。
超越古今途轍。
拈拄杖卓一下。
喝一喝曰。
祇者個何似生。
若喚作棒喝。
瞌睡未惺。
不喚作棒喝。
未識德山臨濟。
畢竟如何。
複卓一下曰。
總不得動着。
上堂。
盡大地是沙門眼。
徧十方是自己光。
為甚麼東弗于逮打鼓。
西瞿耶尼不聞。
南贍部洲點燈。
北郁單越暗坐。
直饒向個裡道得十全。
猶是光影裡活計。
撼拂子曰。
百雜碎了也。
作麼生是出身一路。
擲下拂子曰。
參。
上堂。
動則影現。
覺則氷生。
直饒不動不覺。
猶是秦時[車*度]轹鑽。
到者裡便須千差密照。
萬戶俱開。
毫端撥轉機輪。
命脈不沈毒海。
有時覺如湛水。
有時動若星飛。
有時動覺俱忘。
有時照用自在。
且道。
正恁麼時。
是動是覺。
是照是用。
還有區分得出底麼。
鐵牛橫古路。
觸着骨毛寒。
上堂。
行時絕行迹。
說時無說蹤。
行說若到。
則垛生招箭。
行說未明。
則神鋒劃斷。
就使說無滲漏。
行不迷方。
猶滞殼漏在。
若是大鵬金翅。
奮迅百千由旬。
十影神駒。
馳驟四方八極。
不取次啖啄。
不随處埋身。
且總不依倚。
還有履踐分也無。
剎剎塵塵是要津。
上堂。
易填巨壑。
難滿漏卮。
若有操持。
了無難易。
拈卻大地。
寬綽有餘。
放出纖毫。
礙塞無路。
忽若不拈不放。
向甚麼處履踐。
同誠共休戚。
飲水亦須肥。
僧問。
如何是賓中賓。
師曰。
你是田厍奴。
曰如何是賓中主。
師曰。
相逢猶莽鹵。
曰如何是主中賓。
師曰。
劍氣爍愁雲。
曰如何是主中主。
師曰。
敲骨打髓。
高宗紹興庚午十月初。
示微疾。
至十八日。
首座法全請遺訓。
師曰。
盡此心意。
以道相資。
語絕而逝。
火後目睛齒舌不壞。
其地發光終夕。
得設利者無計。
踰月不絕。
黃冠羅肇常。
平日問道於師。
适外歸。
獨無所獲。
道念勤切。
方與客食。
咀噍間若有物。
吐哺則設利也。
大如菽。
色若琥珀。
好事者持去。
遂再拜於阇維所。
聞香奁有聲。
亟開所獲如前。
門人奉遺骨。
分塔於鄮峰西華。
谥大悟禅師。
長沙府大沩佛性法泰禅師 漢州李氏子。
僧問。
理随事變。
該萬有而一片虛凝。
事逐理融。
等千差而鹹歸實際。
如何是理法界。
師曰。
山河大地。
曰如何是事法界。
師曰。
萬象森羅。
曰如何是理事無礙法界。
師曰。
東西南北。
曰如何是事事無礙法界。
師曰。
上下四維。
上堂。
推真真無有相。
窮妄。
妄無有形。
真妄兩無所有。
廓然露出眼睛。
眼睛既露。
見個甚麼。
曉日爍開岩畔雪。
朔風吹綻臘中梅。
上堂。
寶劍拈來便用。
豈有遲疑。
眉毛剔起便行。
更無回互。
一切時騰今煥古。
一切處截斷羅籠。
不犯鋒铓。
亦非顧鑒。
獨超物外則且置。
萬機喪盡時如何。
良久曰。
八月秋。
何處熱。
上堂。
涅盤無異路。
方便有多門。
拈起拄杖曰。
看看。
山僧拄杖子。
一口吸盡西江水。
東海鯉魚[跳-兆+孛]跳。
上三十三天。
帝釋忿怒。
把須彌山一掴粉碎。
堅牢地神合掌贊歎曰。
谛觀法王法。
法王法如是。
以拄杖擊禅床。
下座。
上堂。
達得人空法空。
未稱祖佛家風。
體得全用全照。
亦非衲僧要妙。
直須打破牢關。
識取向上一竅。
如何是向上一竅。
春寒料峭。
凍殺年少。
上堂。
今朝正月已半。
是處燈火缭亂。
滿城羅绮骈阗。
交互往來遊玩。
文殊走入鬧籃中。
普賢端坐高樓看。
且道。
觀音在甚麼處。
震天椎畫鼓。
聒地奏笙歌。
上堂。
渺渺邈邈。
十方該括。
坦坦蕩蕩。
絕形絕相。
目欲視而睛枯。
口欲談而詞喪。
文殊普賢。
全無伎倆。
臨濟德山。
不妨提唱。
龜吞陝府鐵牛。
蛇齩嘉州大像。
吓得東海鯉魚。
直至如今肚脹。
嘻。
祈雨上堂。
火雲燒田苗。
泉源